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2
教育心理学专家认为,一节课中的前五至八分钟效果是最佳的,因为学生往往怀着“开头究竟是什么”的强烈好奇心。如何有效地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通俗、浅显易懂而又妙趣横生的导入不仅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明白课堂要达成的目标,快速集中注意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启发学生的心智,达到“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良好效果。
以下我主要就自身授课过程中和听课中积累的一些经验,跟大家分享几种有效“导入”的方法:
1、时政热点导入法
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是由教师诱导产生的。关心新事物和热点新闻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高中生对课堂外面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拘泥于教材,照本宣科,课堂将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变成空洞、枯燥的说教课,无法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最终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新鲜的时事热点材料导入往往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用学生关注而熟悉的重大时事问题,设置悬念,作为导入新课的开场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我们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经常性和持续性,因此我们把课堂时政热点导入的任务安排给学生,发挥学生关心时事的主动性。“3分钟时事播报”是我校目前正在采用的政治课堂导入形式之一。每节课安排两位学生上台播报,因此轮到的学生课前需先查找近期的相关时事信息进行整理,以便课堂上播报,并在课前通过预习结合材料自主设置问题,带动其他学生思疑。通过课前3分钟的时事播报导入,既让每位学生有上台展示锻炼的机会,给了学生展示个性的平台,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又能培养学生对时政的兴趣,增强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丰富了政治课堂内容。
如:在复习“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时,学生准备了 “海牙国际仲裁法庭有关南海仲裁案的结果”的相关视频作为导入,并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南海仲裁案涉及哪些主权国家?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什么?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是什么?中国在此事件上做出的表态表明什么是主权国家外教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视频一播放马上就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从眼神就能看出学生对此事件的关心程度,视频过后在场的学生就已经议论纷纷,我通过学生设置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把教材知识和时政热点相联系分组讨论思考回答,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立刻被调动了起来,课堂气氛热烈。利用能引发共鸣的时事素材作为课堂导入,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情绪进入课堂学习,提高了政治课堂的教学实效;用丰富多样新颖的时事为政治课堂创设入门情景能够活化教材,使政治课堂借助时政载体更加具体化生活化社会化。在教学的同时也激發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达到情感教育的双效果。
2、情景导入法
激情、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条件。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正常发展。情景导入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就置身于某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之中,促使学生在形象的、直观的氛围中参与课堂教学。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好的导入能够使学生情绪高涨,必然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的智力情绪被唤醒,教学效果自然水到渠成。
作为思想政治课,设置情景体验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学习的激情和专注力。把死板的理论知识情境化, 在情景中感受、体验和学习知识。教师需要从教学的内容出发,巧妙构思,创造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引导激发学生的感情。
例如:高二在讲矛盾的特殊性时,在课前我花了点时间通过问卷形式了解了学生眼中六位科任老师的特点,并把它设置了一个主题为“猜猜他是谁”游戏活动。以此作为本节课的导入。当我播放第一位科任老师的特点“个子不高,短平头,运动健将,“小小的身体装着大大的能量”。上课经常说:“我是对事不对人。”、“这叫臭(错)味(位)相减”带闽南腔。”出来时,学生哄堂大笑。一下子就猜出是他们的班主任老师。接下来的气氛就更热烈了。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中了起来,兴趣被激发了起来,思维被调动了上来,想象力也丰富了起来。实践证明,利用情景导入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学习兴趣,把抽象难懂的哲学道理利用生活情景通俗化,方便学生理解;同时也缩短了师生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在完成课堂教育教学目标的同时,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信任,构建了和谐、乐学的政治课堂。
3、艺术手段导入法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的意向心理的重要方面,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面。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即情感状态。在导入环节中,学生的积极情感需要如果能得以启动并保持,那么就会形成“情感动力”,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45分钟的政治课堂,如果只是单纯枯燥乏味地讲道理,不仅缺乏吸引力,引不起学生的共鸣,还有可能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所以课堂导入要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挖掘教材当中的情感因素,寻找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共鸣之处,让学生带着情感融入课堂学习,从而实现情感、价值观和态度的学习目标。而生动鲜明的艺术手法导入,可以起到保持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倦,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增强教材内容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寓乐于教;还可以养成学生的审美情趣,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情感动力,推动学习主动性,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教学中,可以采用音乐、摄影图片、漫画、哲理故事等丰富的形式作为导入。
例如:在讲“人生价值观”时,我播放了视频 2014年感动中国视频片段“陇海大院”。让学生明白了在生活节奏加快、物欲横流、人情趋淡的当今社会,和谐邻里的可贵,无私奉献的难得。懂得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爱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课堂中把德育与教育结合,使学生情感价值观上得到升华,基于课堂又高于课堂。在讲“宗教观念是不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时,我让学生上台画“鬼”,通过绘画艺术,让学生参与,通过活动体验,启动内心情感,引发学生共鸣,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体验相结合,带动学生自主的思考,自我释疑,强化学习的主体性,从而提高政治课堂的吸引力和魅力。 4、问题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通过设定引人思考、耐人寻味和有针对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诱导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起学生联想、思考,从而产生对未知领域知识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问题思考过程中发现和探索新知,掌握解疑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政治学科的价值和魅力。
思想政治课的问题导入设置要针对课本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在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巧妙设置疑问。问题导入设置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探究式问题、启发式问题、常规式问题等。然后以疑激思,善问善导, 使学生的思想、思维尽快地活跃起来。
例如:在上“政府的职能”这一框时,我利用晋江市政府承诺为民办的10件实事设置问题“晋江市政府为民办事体现了政府的哪些职能呢?”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通过交流研讨,把问题结合课本知识,对号入座。通过探究式问题的设置去引导学生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公司经营”一框教学开始时,以班长为领头人,班级成员为创业者,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成立一家公司需要什么条件?假设你是公司负责人,公司运营需要什么组织机构?选择什么产品能抢占市场?”。在此过程中通过教师搭台,学生上台唱戏。在教师的“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全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启发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又把学生带入课堂,活学活用,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交叉点,引导学生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以旧引新,温故知新,让学生顺其自然的进入新知识学习状态中的导入方法。复习导入作为政治课堂中衔接新旧知识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学政治教学过程中采用得最多、最常见、最普遍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这种导入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而且能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起到过渡的作用。现在我所在的高三政治课堂教学也基本是这种导入方式。
教师需要在认真分析教材和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之上。 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形式,如小测、提问、做练习、整理框架等,找准新旧知识点的衔接点,帮助学生理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通过思维中发现其异同点,可以避免知识的混淆和加深记忆,有利于准确把握知识要点;同时通过复习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框架体系,进行知识点的辐射和迁移,激发学生主动地探索新知的兴趣,产生寻求新知的愿望。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有法,但无定法。政治课教学导入的方法因人而异,同一种导入法也会因为不同风格的教师,运用效果不尽相同,选择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导入方法十分重要。成功的导入强调服务于课堂的整体需要。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要尽可能使用恰当的、丰富的导入方式,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落到實处。
教育心理学专家认为,一节课中的前五至八分钟效果是最佳的,因为学生往往怀着“开头究竟是什么”的强烈好奇心。如何有效地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通俗、浅显易懂而又妙趣横生的导入不仅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明白课堂要达成的目标,快速集中注意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启发学生的心智,达到“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良好效果。
以下我主要就自身授课过程中和听课中积累的一些经验,跟大家分享几种有效“导入”的方法:
1、时政热点导入法
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是由教师诱导产生的。关心新事物和热点新闻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高中生对课堂外面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拘泥于教材,照本宣科,课堂将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变成空洞、枯燥的说教课,无法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最终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新鲜的时事热点材料导入往往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用学生关注而熟悉的重大时事问题,设置悬念,作为导入新课的开场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我们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经常性和持续性,因此我们把课堂时政热点导入的任务安排给学生,发挥学生关心时事的主动性。“3分钟时事播报”是我校目前正在采用的政治课堂导入形式之一。每节课安排两位学生上台播报,因此轮到的学生课前需先查找近期的相关时事信息进行整理,以便课堂上播报,并在课前通过预习结合材料自主设置问题,带动其他学生思疑。通过课前3分钟的时事播报导入,既让每位学生有上台展示锻炼的机会,给了学生展示个性的平台,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又能培养学生对时政的兴趣,增强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丰富了政治课堂内容。
如:在复习“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时,学生准备了 “海牙国际仲裁法庭有关南海仲裁案的结果”的相关视频作为导入,并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南海仲裁案涉及哪些主权国家?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什么?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是什么?中国在此事件上做出的表态表明什么是主权国家外教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视频一播放马上就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从眼神就能看出学生对此事件的关心程度,视频过后在场的学生就已经议论纷纷,我通过学生设置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把教材知识和时政热点相联系分组讨论思考回答,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立刻被调动了起来,课堂气氛热烈。利用能引发共鸣的时事素材作为课堂导入,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情绪进入课堂学习,提高了政治课堂的教学实效;用丰富多样新颖的时事为政治课堂创设入门情景能够活化教材,使政治课堂借助时政载体更加具体化生活化社会化。在教学的同时也激發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达到情感教育的双效果。
2、情景导入法
激情、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条件。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正常发展。情景导入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就置身于某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之中,促使学生在形象的、直观的氛围中参与课堂教学。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好的导入能够使学生情绪高涨,必然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的智力情绪被唤醒,教学效果自然水到渠成。
作为思想政治课,设置情景体验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学习的激情和专注力。把死板的理论知识情境化, 在情景中感受、体验和学习知识。教师需要从教学的内容出发,巧妙构思,创造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引导激发学生的感情。
例如:高二在讲矛盾的特殊性时,在课前我花了点时间通过问卷形式了解了学生眼中六位科任老师的特点,并把它设置了一个主题为“猜猜他是谁”游戏活动。以此作为本节课的导入。当我播放第一位科任老师的特点“个子不高,短平头,运动健将,“小小的身体装着大大的能量”。上课经常说:“我是对事不对人。”、“这叫臭(错)味(位)相减”带闽南腔。”出来时,学生哄堂大笑。一下子就猜出是他们的班主任老师。接下来的气氛就更热烈了。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中了起来,兴趣被激发了起来,思维被调动了上来,想象力也丰富了起来。实践证明,利用情景导入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学习兴趣,把抽象难懂的哲学道理利用生活情景通俗化,方便学生理解;同时也缩短了师生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在完成课堂教育教学目标的同时,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信任,构建了和谐、乐学的政治课堂。
3、艺术手段导入法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的意向心理的重要方面,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面。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即情感状态。在导入环节中,学生的积极情感需要如果能得以启动并保持,那么就会形成“情感动力”,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45分钟的政治课堂,如果只是单纯枯燥乏味地讲道理,不仅缺乏吸引力,引不起学生的共鸣,还有可能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所以课堂导入要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挖掘教材当中的情感因素,寻找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共鸣之处,让学生带着情感融入课堂学习,从而实现情感、价值观和态度的学习目标。而生动鲜明的艺术手法导入,可以起到保持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倦,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增强教材内容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寓乐于教;还可以养成学生的审美情趣,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情感动力,推动学习主动性,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教学中,可以采用音乐、摄影图片、漫画、哲理故事等丰富的形式作为导入。
例如:在讲“人生价值观”时,我播放了视频 2014年感动中国视频片段“陇海大院”。让学生明白了在生活节奏加快、物欲横流、人情趋淡的当今社会,和谐邻里的可贵,无私奉献的难得。懂得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爱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课堂中把德育与教育结合,使学生情感价值观上得到升华,基于课堂又高于课堂。在讲“宗教观念是不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时,我让学生上台画“鬼”,通过绘画艺术,让学生参与,通过活动体验,启动内心情感,引发学生共鸣,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体验相结合,带动学生自主的思考,自我释疑,强化学习的主体性,从而提高政治课堂的吸引力和魅力。 4、问题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通过设定引人思考、耐人寻味和有针对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诱导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起学生联想、思考,从而产生对未知领域知识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问题思考过程中发现和探索新知,掌握解疑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政治学科的价值和魅力。
思想政治课的问题导入设置要针对课本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在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巧妙设置疑问。问题导入设置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探究式问题、启发式问题、常规式问题等。然后以疑激思,善问善导, 使学生的思想、思维尽快地活跃起来。
例如:在上“政府的职能”这一框时,我利用晋江市政府承诺为民办的10件实事设置问题“晋江市政府为民办事体现了政府的哪些职能呢?”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通过交流研讨,把问题结合课本知识,对号入座。通过探究式问题的设置去引导学生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公司经营”一框教学开始时,以班长为领头人,班级成员为创业者,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成立一家公司需要什么条件?假设你是公司负责人,公司运营需要什么组织机构?选择什么产品能抢占市场?”。在此过程中通过教师搭台,学生上台唱戏。在教师的“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全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启发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又把学生带入课堂,活学活用,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交叉点,引导学生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以旧引新,温故知新,让学生顺其自然的进入新知识学习状态中的导入方法。复习导入作为政治课堂中衔接新旧知识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学政治教学过程中采用得最多、最常见、最普遍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这种导入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而且能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起到过渡的作用。现在我所在的高三政治课堂教学也基本是这种导入方式。
教师需要在认真分析教材和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之上。 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形式,如小测、提问、做练习、整理框架等,找准新旧知识点的衔接点,帮助学生理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通过思维中发现其异同点,可以避免知识的混淆和加深记忆,有利于准确把握知识要点;同时通过复习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框架体系,进行知识点的辐射和迁移,激发学生主动地探索新知的兴趣,产生寻求新知的愿望。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有法,但无定法。政治课教学导入的方法因人而异,同一种导入法也会因为不同风格的教师,运用效果不尽相同,选择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导入方法十分重要。成功的导入强调服务于课堂的整体需要。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要尽可能使用恰当的、丰富的导入方式,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落到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