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
閱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网络语言上了广播电视节目、进了教科书、入了词典,热点频发,引发社会热议;同时,大批低俗网络用语的普及化和日常化,也让人猝不及防。2016年,在互联网上突然爆红的papi酱系列视频,因主持人时常爆粗口而被勒令整改。这一事件引起网友关注,有人认为这是网络文化的特色,不应过多干涉;有人认为这次监管是一次良性互动,或是一次整治网络语言的良机。你怎么看?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解析
材料紧扣热点,贴近生活,能够引发学生共鸣。题目是典型的驱动型作文题,我们要关注命题者的任务指令。材料中“你怎么看”显然是强调考生得自己理解、分析和思考材料,写自己对材料的思考和理解。具体构思时,要紧扣材料,条分缕析,从多个角度展开构思:
1.别让“语言任性”弄脏网络。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应把学校教育作为加强青少年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主阵地,从教材、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考试标准等方面正本清源,提高青少年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文明开展网络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2.择善而从之,不善而改之。如果网络低俗语言大量涌现,聚集了社会戾气,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就必须及时依法治理。如“剩男”“剩女”等具有歧视色彩的词汇和一些低俗化的网络词汇就应该取缔。
3.网络语言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不应该否定它,而应该净化它。网络语言作为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是脱离现实而存在的,对低俗网络语言进行规范和整治也是题中之意。
4.网络语言传播快,代表民意,得到人们的认可,无可厚非。作为我国语言规范标杆的《现代汉语词典》,历次改版也吸纳了诸多网络新词,收录了“雷人”“宅”“山寨”“草根”等网络热词。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
素材一:“佳人才子”武亦姝和赵雷为何火了
2017年2月,一个“才子”、一个“佳人”陆续成为朋友圈里的刷屏人物。前者是赵雷,一位民谣歌手,凭着一首《成都》,在湖南卫视节目《歌手》中甫一登台,就拿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后者是武亦姝,一名中学生,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上一鸣惊人,成功问鼎。一个现代、一个传统,两人的“意外火爆”,看似不搭边,背后或有着相似的原因:唤醒人们对优雅文化的渴望。
运用示例
不管是打动人心的民谣,还是古典雅致的诗词,流淌于其间的,正是“雅文化”的血液。古典诗词,自不用说,不少民谣,也正是因为其历经打磨后,刻画出人生的百态,引发大家的共鸣,增厚人心的土壤,由此才成为“爆款”。叶嘉莹先生曾指出,诗歌的用处,正在于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一部作品,假如充斥着庸俗、低俗的元素,弥漫着无聊、空洞的气息,或许能赢得一时火爆,但却难以持久。更何况,那样的作品除去发泄、抱怨之外,对于心灵的成长,又有何益处呢?所以说,有意义的作品才是培厚文化土壤的养料。
素材二:抵制网络低俗语言不能忽视公民责任
2016年11月,中国记协把一批网络不文明用语列入负面清单,倡议媒体和网站不使用、不传播。比如部分互联网新词如“草泥马”“屌丝”“逼格”等,造词格调不高、品位低下,却被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使用。有专家指出,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以及自媒体“缺少把关”的特性,聚集社会戾气的网络低俗用语大量涌现,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此次中国记协明确列出网络不文明用语负面清单,体现了向“网俗”亮剑的决心和力度。
运用示例
随着网络越来越多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汉语言文字在网络时代变得更加生动而丰富,一些网络语言高度贴近普通群众的生活和心理,其中不乏生动形象、新鲜活泼、富有创意的词汇。但不容忽视的是,在网络语言的河流中也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一些粗鄙低俗的网络语言,也频频成为使用广泛的流行语,甚至成为一些青少年的口头禅,不仅显得格调不高,而且对整个社会的语言环境也会造成污染。此次,中国记协列出网络低俗用语清单,倡议媒体不用、不传播,可谓正当其时,值得肯定。
别让你的“词典”里只剩网络语言
一考生
近年来,似龙卷风一般来去匆匆势不可挡的网络语言席卷了整个社会,“神马都是浮云”“吓死宝宝了”等被人们时时放在嘴边,而网络红人papi酱却因时常爆粗口而被勒令整改。这也许是一个契机,让我们开始思考如何正确对待网络语言。在熟练运用网络语言的同时,我们不能忘了中国汉字,不能让我们的“词典”里只剩下网络语言。
为何网络语言如此风靡?想必其肯定有“过人之处”。仔细审视我们脱口而出的神句“也是醉了”。一个“醉”字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说话人的惊讶和无奈,就像喝醉了一般,这其中复杂微妙的情感全蕴含在这一个“醉”中。这不正是对我们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字的创新运用吗?不正体现了汉语的奇妙之处吗?所以,这一类精妙的网络语言值得学习。
然而,为什么papi酱的视频却被勒令整改呢?这就体现了网络语言的另一面——低俗。相当一部分网络语言都无太大意义,甚至十分低俗,其传播结果是这些庸俗甚至低俗的词语进入日常生活并普及化,无形中影响了未成年人,使他们出口成“脏”。所以,这股网络语言引起的“不正之风”正好以papi酱事件为契机,得以严肃整改。
部分网络语言低俗、没有意义,为什么还能获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呢?其一是从众心理在作怪。网络上的东西似乎都是时髦的,不了解似乎就落了伍,显得跟不上时代,而这种从众攀比的心态并不可取。其二是人们对传统汉字和传统文化的忽视。古人流传下来的精神财富如《论语》《诗经》有多少人熟知?中国汉字里那么多优秀的成语、美丽的汉字,又有多少人如数家珍?网络语言的盛行让错别字数不胜数,让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把传统文化抛诸脑后。除了研究汉语的老学者,难道要让其他人都成为“文盲”,让传承几千年的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丢失? 所以,當网络语言从你口中进出时,请深思其意义。看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时,请认真写一写汉字。平时也可以常翻一翻词典,了解成语及其背后的故事。千万别让你的“词典”里只剩下网络语言!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观点鲜明、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的纵向式作文。文章先引出“不忘传统中国汉字”的话题,然后以小见大,由此及彼,从“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深入挖掘网络语言风行背后的实质,并从“网络语言”的现象层面上升到“保护传统文化”的高度。最后,作者摆出“千万别让你的‘词典’里只剩下网络语言”的观点,既扣住了文题,又首尾呼应,结构浑然天成。
(万安)
不要让丧钟 为文化而鸣
一考生
西方哲人曾说:“文化忍受不了任何杂质。”诚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莫过于文化。然而,近年来网络语言频发,大批低俗用语席卷而来,尤其是papi酱系列视频爆红,相关部门因其爆粗口而勒令其整改。此举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网络语言固然诙谐幽默,但是中华文化的神圣更是不可侵犯的。
究其根源,之所以出现这种网络用语受人青睐的现象,是因为社会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压力日益增加,而这种轻松又幽默诙谐的网络用语则让人们的压力暂时得以缓解。然而,正因如此,大批低俗用语才有了可乘之机,它们蜂拥而至,冲击着中华民族文化,打破了日常规范。
其实,papi酱视频爆粗口现象只是“杂质”文化露出的“冰山一角”,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数不胜数:媒体报道中各类网络词汇层出不穷,商家为吸引眼球故意将广告里的成语写错,低俗暴力的词汇更易获得人们关注……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就是为你而鸣。”诚然,文化危机的到来会让丧钟为文化而鸣。作为一名公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增强保护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意识。正如鲁迅先生曾说:“沉默需要所有人的配合,打破沉默只需要一个人发声。”我们或许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呼唤更多的人来改变他们。
白岩松说过:“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不应只有当下,还应有责任和远方。”作为公民,不应只有自己片刻的轻松,还应心怀社会,传承文明。
愿吾辈皆不忘初心,坚守内心的追求与美好,让丧钟不会为文化而鸣。
名师点评
此文紧紧围绕“不要让丧钟为文化而鸣”这一论点,先从新闻事件入手,用名言的形式引出话题,然后循因溯果,结合社会热点事件逐层深入地进行论证,并展开辩证分析,再次强调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呼应前文,结构严谨。
(万安)
閱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网络语言上了广播电视节目、进了教科书、入了词典,热点频发,引发社会热议;同时,大批低俗网络用语的普及化和日常化,也让人猝不及防。2016年,在互联网上突然爆红的papi酱系列视频,因主持人时常爆粗口而被勒令整改。这一事件引起网友关注,有人认为这是网络文化的特色,不应过多干涉;有人认为这次监管是一次良性互动,或是一次整治网络语言的良机。你怎么看?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解析
材料紧扣热点,贴近生活,能够引发学生共鸣。题目是典型的驱动型作文题,我们要关注命题者的任务指令。材料中“你怎么看”显然是强调考生得自己理解、分析和思考材料,写自己对材料的思考和理解。具体构思时,要紧扣材料,条分缕析,从多个角度展开构思:
1.别让“语言任性”弄脏网络。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应把学校教育作为加强青少年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主阵地,从教材、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考试标准等方面正本清源,提高青少年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文明开展网络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2.择善而从之,不善而改之。如果网络低俗语言大量涌现,聚集了社会戾气,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就必须及时依法治理。如“剩男”“剩女”等具有歧视色彩的词汇和一些低俗化的网络词汇就应该取缔。
3.网络语言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不应该否定它,而应该净化它。网络语言作为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是脱离现实而存在的,对低俗网络语言进行规范和整治也是题中之意。
4.网络语言传播快,代表民意,得到人们的认可,无可厚非。作为我国语言规范标杆的《现代汉语词典》,历次改版也吸纳了诸多网络新词,收录了“雷人”“宅”“山寨”“草根”等网络热词。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
素材一:“佳人才子”武亦姝和赵雷为何火了
2017年2月,一个“才子”、一个“佳人”陆续成为朋友圈里的刷屏人物。前者是赵雷,一位民谣歌手,凭着一首《成都》,在湖南卫视节目《歌手》中甫一登台,就拿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后者是武亦姝,一名中学生,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上一鸣惊人,成功问鼎。一个现代、一个传统,两人的“意外火爆”,看似不搭边,背后或有着相似的原因:唤醒人们对优雅文化的渴望。
运用示例
不管是打动人心的民谣,还是古典雅致的诗词,流淌于其间的,正是“雅文化”的血液。古典诗词,自不用说,不少民谣,也正是因为其历经打磨后,刻画出人生的百态,引发大家的共鸣,增厚人心的土壤,由此才成为“爆款”。叶嘉莹先生曾指出,诗歌的用处,正在于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一部作品,假如充斥着庸俗、低俗的元素,弥漫着无聊、空洞的气息,或许能赢得一时火爆,但却难以持久。更何况,那样的作品除去发泄、抱怨之外,对于心灵的成长,又有何益处呢?所以说,有意义的作品才是培厚文化土壤的养料。
素材二:抵制网络低俗语言不能忽视公民责任
2016年11月,中国记协把一批网络不文明用语列入负面清单,倡议媒体和网站不使用、不传播。比如部分互联网新词如“草泥马”“屌丝”“逼格”等,造词格调不高、品位低下,却被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使用。有专家指出,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以及自媒体“缺少把关”的特性,聚集社会戾气的网络低俗用语大量涌现,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此次中国记协明确列出网络不文明用语负面清单,体现了向“网俗”亮剑的决心和力度。
运用示例
随着网络越来越多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汉语言文字在网络时代变得更加生动而丰富,一些网络语言高度贴近普通群众的生活和心理,其中不乏生动形象、新鲜活泼、富有创意的词汇。但不容忽视的是,在网络语言的河流中也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一些粗鄙低俗的网络语言,也频频成为使用广泛的流行语,甚至成为一些青少年的口头禅,不仅显得格调不高,而且对整个社会的语言环境也会造成污染。此次,中国记协列出网络低俗用语清单,倡议媒体不用、不传播,可谓正当其时,值得肯定。
别让你的“词典”里只剩网络语言
一考生
近年来,似龙卷风一般来去匆匆势不可挡的网络语言席卷了整个社会,“神马都是浮云”“吓死宝宝了”等被人们时时放在嘴边,而网络红人papi酱却因时常爆粗口而被勒令整改。这也许是一个契机,让我们开始思考如何正确对待网络语言。在熟练运用网络语言的同时,我们不能忘了中国汉字,不能让我们的“词典”里只剩下网络语言。
为何网络语言如此风靡?想必其肯定有“过人之处”。仔细审视我们脱口而出的神句“也是醉了”。一个“醉”字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说话人的惊讶和无奈,就像喝醉了一般,这其中复杂微妙的情感全蕴含在这一个“醉”中。这不正是对我们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字的创新运用吗?不正体现了汉语的奇妙之处吗?所以,这一类精妙的网络语言值得学习。
然而,为什么papi酱的视频却被勒令整改呢?这就体现了网络语言的另一面——低俗。相当一部分网络语言都无太大意义,甚至十分低俗,其传播结果是这些庸俗甚至低俗的词语进入日常生活并普及化,无形中影响了未成年人,使他们出口成“脏”。所以,这股网络语言引起的“不正之风”正好以papi酱事件为契机,得以严肃整改。
部分网络语言低俗、没有意义,为什么还能获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呢?其一是从众心理在作怪。网络上的东西似乎都是时髦的,不了解似乎就落了伍,显得跟不上时代,而这种从众攀比的心态并不可取。其二是人们对传统汉字和传统文化的忽视。古人流传下来的精神财富如《论语》《诗经》有多少人熟知?中国汉字里那么多优秀的成语、美丽的汉字,又有多少人如数家珍?网络语言的盛行让错别字数不胜数,让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把传统文化抛诸脑后。除了研究汉语的老学者,难道要让其他人都成为“文盲”,让传承几千年的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丢失? 所以,當网络语言从你口中进出时,请深思其意义。看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时,请认真写一写汉字。平时也可以常翻一翻词典,了解成语及其背后的故事。千万别让你的“词典”里只剩下网络语言!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观点鲜明、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的纵向式作文。文章先引出“不忘传统中国汉字”的话题,然后以小见大,由此及彼,从“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深入挖掘网络语言风行背后的实质,并从“网络语言”的现象层面上升到“保护传统文化”的高度。最后,作者摆出“千万别让你的‘词典’里只剩下网络语言”的观点,既扣住了文题,又首尾呼应,结构浑然天成。
(万安)
不要让丧钟 为文化而鸣
一考生
西方哲人曾说:“文化忍受不了任何杂质。”诚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莫过于文化。然而,近年来网络语言频发,大批低俗用语席卷而来,尤其是papi酱系列视频爆红,相关部门因其爆粗口而勒令其整改。此举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网络语言固然诙谐幽默,但是中华文化的神圣更是不可侵犯的。
究其根源,之所以出现这种网络用语受人青睐的现象,是因为社会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压力日益增加,而这种轻松又幽默诙谐的网络用语则让人们的压力暂时得以缓解。然而,正因如此,大批低俗用语才有了可乘之机,它们蜂拥而至,冲击着中华民族文化,打破了日常规范。
其实,papi酱视频爆粗口现象只是“杂质”文化露出的“冰山一角”,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数不胜数:媒体报道中各类网络词汇层出不穷,商家为吸引眼球故意将广告里的成语写错,低俗暴力的词汇更易获得人们关注……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就是为你而鸣。”诚然,文化危机的到来会让丧钟为文化而鸣。作为一名公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增强保护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意识。正如鲁迅先生曾说:“沉默需要所有人的配合,打破沉默只需要一个人发声。”我们或许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呼唤更多的人来改变他们。
白岩松说过:“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不应只有当下,还应有责任和远方。”作为公民,不应只有自己片刻的轻松,还应心怀社会,传承文明。
愿吾辈皆不忘初心,坚守内心的追求与美好,让丧钟不会为文化而鸣。
名师点评
此文紧紧围绕“不要让丧钟为文化而鸣”这一论点,先从新闻事件入手,用名言的形式引出话题,然后循因溯果,结合社会热点事件逐层深入地进行论证,并展开辩证分析,再次强调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呼应前文,结构严谨。
(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