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大明星”诞生记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wen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6月底,陈强、张瑞芳两位老电影艺术家相继去世,让这个老影星群体突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7月初,王晓棠、秦怡等8位老影星被华鼎奖授予“终身成就奖”。出席这个活动的,还有赵本山、成龙、杨受成等影视界大腕,深陷于“长枪短炮”之中。
  老艺术家们静静地坐在那里,如同一个时代的标本。
  获得“终身成就奖”的这8位老艺术家,都是1962年评出的新中国“22大明星”。“22大”中健在的,包括他们在内,现有11位。
  近日,“22大”中的王晓棠、秦怡、于蓝、庞学勤和谢芳,分别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
  曾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的王晓棠,穿一身将军服,在她位于八一厂的办公室里接受了采访。这位现年78岁的女将军,即便坐在沙发里,也姿态挺拔。当年,她在《英雄虎胆》一片中饰演的特务阿兰大跳伦巴的场景,惊艳一时。影迷中一度流传着“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的说法。
  王晓棠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当时连软糖纸上印的,都是“22大明星”的照片。因为买糖的时候不让挑,许多人为了集齐这22个明星的像,就老得去买糖。
  新侨会议上周恩來的提议
  1960年代初,在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下,中国进入了全面调整时期。
  1961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文化部联合主办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全国电影故事片创作会议在新侨饭店召开,也称“新侨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纠正“大跃进”以来的“左倾”错误,重提“双百”创作方针。
  这是对文艺界影响深远的一次会议。
  会议期间,6月22日,周恩来邀请文化部副部长夏衍、电影局局长陈荒煤等人,以及各电影制片厂的厂长、编剧、导演和演员共30余人,到中南海西花厅小聚。
  赵丹、白杨、秦怡等人参加了这次小聚。他们对这里一点也不陌生。每年来北京开会,他们都常被邀请到西花厅吃饭,或到怀仁堂跳舞。
  “总理跳四步。跳舞就是说话,问长问短,了解情况。陈(毅)老总跳舞比总理还好,他说话很直,但批评你,你不会觉得不开心,还会笑。”秦怡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90岁高龄的秦怡,花白头发,淡妆,黑底白花的齐膝连衣裙,搭配有质感的蓝色中袖外套,脖子上的珍珠项链更衬出她千帆过尽的美。
  “周总理来上海,有时候问我们,我到上海你们怎么不请我吃饭?我们说,那怎么好请,你是总理啊。他说,总理怎么样,总理不要吃饭?后来有一次,他要来我家吃饭。我想不行啊,我家人又多的。白杨家里有洋房,还有厨师,后来我们都集中到白杨家。其实最后吃的还是锦江饭店的饭,保卫人员不许他们吃外面的饭。”秦怡说。
  这次的西花厅小聚,也聊得轻松愉快。
  在谈到明星体制问题时,周恩来认真地说,现在我们的电影院里都挂着苏联电影明星的照片,为什么不挂我们自己的明星照片?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曾发行过一套苏联电影演员的大头照片,辅以他们的代表作品的剧照,悬挂在电影院、工人俱乐部里。
  周总理叮嘱主管电影工作的文化部副部长夏衍,要把中国自己的明星选出来,挂上去。
  几天后的7月1日,是建党40周年纪念日,周恩来和与会代表同游香山。他说,你们都是艺术家,艺术家在人民群众中威信很高。我在重庆与张瑞芳、白杨一起坐车时,观众把她们围起来签名,把我晾在一边,你们想想在人民群众中电影有何影响?
  下午,周恩来和代表们在香山双清别墅座谈时,再提评选电影明星一事。他说,苏联、朝鲜都有人民演员、功勋演员,我们是不是也需要,大家说说。
  演员们谦虚起来:我们国家情况与他们不一样,我们是电影工作者,是电影演员。
  
  老中青结合的“22大”
  新侨会议之后,文化部迅速行动起来。宣传“我们自己的明星”的具体工作,被交给了文化部下属的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中影公司参考苏联电影的宣传模式,在上报文化部的《调查情况说明》中建议:大面积地在电影院、娱乐场地以及与文化艺术相关联的地方,悬挂广大观众最欢迎和喜爱的演员剧照或个人照片。
  夏衍当即批示同意,并签署意见:可把演员的艺术“大头照”集体性地张贴出来。
  文化部的指示下达后,中影公司立即草拟出一批演员名单,以文化部的名义下发给北京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和八一电影制片厂征求意见。但并没有具体说明原意,仅表示需要印发演员照片。
  根据指示,四大制片厂分别上报了各自拔尖和重点培养的演员。文化部将名单上报周恩来。
  对于按什么标准选拔“22大明星”,曾任文化部电影局党史资料征集委员办公室主任的解治秀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他专门跑了文化部和电影局的档案馆,但没有发现相关记录。
  而据中国电影资料馆刘澍的文章《流光溢彩的22大明星》介绍,是根据周恩来的意见,按照各个厂的分配名额,平衡老、中、青三代演员的搭配比例,并考虑他们所演的影片的影响力,最后综合评定了名单。
  最后的名单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张瑞芳、赵丹、白杨、秦怡、王丹凤、上官云珠、孙道临;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崔嵬、谢添、陈强、张平、于洋、于蓝、谢芳;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李亚林、庞学勤、张圆、金迪;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王心刚、田华、王晓棠。另外还有来自上海戏剧学院实验话剧团、刚因《红色娘子军》一片红透一时的祝希娟。
  为什么不多不少评22个影星?对此,有多种说法。
  一个比较广泛的说法是,这是仿照苏联的“22大人民影星”得来的。秦怡则向《中国新闻周刊》提供了一个传闻:1961年,苏共22大召开,“那时候不是批苏修嘛,讲着讲着就出来了”,于是,“22大”之说就叫开了。
  “政治合格非常重要”
  但不管依据什么标准,可以看出,这个标准是相对宽松的。
  赵丹主演的《武训传》1951年全国公映,最初好评如潮,但很快被认为是“污蔑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中国历史、污蔑中国民族的反动宣传”,饱受批判,在50年代初期发展成“新中国第一场政治运动”。但是,赵丹依然入选了“22大”。   于蓝1950年主演的《翠岗红旗》,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卡罗维发利电影节上本来被授予最佳影片奖,但由于国内有领导指责此片是“消极等待革命胜利”,率队参加电影节的团长表示反对,最后只获得最佳摄影奖。
  在北影厂逼仄的老宿舍里,91岁高龄的于蓝着一件朴素的白底蓝花衬衫,语调平和地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文联还专门为这部影片开了一个会,但最后没有同意批评意见。”
  于蓝的另一部影片《革命家庭》也是一波三折。此片由陶承的《我的一家》改编,编剧是夏衍。时任中央文教小组副组长的康生认为,此片歌颂左倾盲动主义路线。最后在中宣部副部长周扬的支持下,影片修改之后得以在1961年公映,于蓝获得了当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王晓棠后来了解到,分配给各个制片厂的指标不一样,评选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八一厂原来上报了5个人,除了入选的王心刚、田华和她自己,还有另外两个:一个是出演过《黎明前的黑暗》和《战上海》等影片的刘季云,一个是主演《上甘岭》的高保成。
  在王晓棠看来,刘季云和高保成都是非常优秀的演员,没被选上的原因,除了名额的限制,也有可能是“粉絲”还不够多。
  王晓棠对刘季云记忆犹深。1958年,学京剧出身的他和王晓棠同时从总政文工团被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不管给他什么角色,重要的也好,群众甲乙也罢,他都是一样的创作态度。哪怕只给他一个后脑勺的镜头,他都要把小指甲弄成长长的,往后脑勺这么挠一挠。”王晓棠竖起小指头,比划着对《中国新闻周刊》笑道。她思路清晰,一件事扯出去很远,还能不动声色再绕回来。
  庞学勤则认为,入选“22大明星”,政治合格非常重要。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约定的酒店见到庞学勤时,大堂里有两个中年人正小声商量着,怎样突破“封锁”,靠近偶像。他们对庞学勤主演的《战火中的青春》,念念不忘。
  同为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演员,曾在《平原游击队》里主演李向阳的郭振清和在《甲午风云》中饰演丁汝昌的浦克,“演技好,口碑好”,却落选了。
  “我有一条好,啥事没有。革命老区出生,一直在解放区工作,没被捕过,不会有叛变问题,也没有生活作风问题。”庞学勤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庞学勤后来曾出任珠海市文化局局长,83岁的他,戴一副茶色眼镜,略带东北口音,说起话来中气十足。
  长影的另一位优秀演员赵联,出演过《青春之歌》《红旗谱》等,在评选过程中正好从长影调到北影,因此错失机会,让人遗憾。
  据说庞学勤当时的妻子、曾出演《冰上姐妹》的杨洸也是候选人之一,但是考虑到不能夫妻双双同时入选,因此作罢。
  找不到明星的感觉
  1962年春夏,全国各大影院的苏联明星照被撤下,换上了“22大明星”的照片。
  虽然中影公司要求各制片厂为入选演员统一拍照,但最后挂出来的照片并不都是特意拍的。
  八一厂的王晓棠刚拍完《鄂尔多斯风暴》,厂里宣传发行科为她留下了披白纱的秀丽照片。
  庞学勤的照片是《战火中的青春》结束后按惯例拍的用于宣传的照片,上身是临时找导演王炎借的西服,下面穿着一条破裤子。
  谢芳的照片,是1959年演完《青春之歌》后宣传科所拍。
  秦怡的照片是50年代拍的,扎着一条长长的辫子,穿着农村姑娘的布衣裳。“一点都不像明星,老实巴交的。”她笑道。
  北京市美术公司在征得文化部电影局局长陈荒煤的同意后,特地弄来“22大明星”的底片,制作成三四寸的小照片,并附上其作品的名字,通过新华社投放市场,在短短的8个月里,共销售出71万余张。
  “在当时如果谁能有一套22大明星的照片,那简直是令人羡慕得不得了,绝不亚于今天年轻人的时尚程度。”解治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但是“盗版”也以最快的速度出现了。
  据刘澍介绍,盗版照片中还出现了“各立山头”的状况。
  东三省的“22大明星”照片,将长影的庞学勤排在首位,连长影厂卖的“22大”群像,也把庞学勤排在第一位。上海的“群像”中,赵丹排第一。北京和河北甚至自发添加了曾参演过《锦上添花》《青年鲁班》的候补明星李长乐。
  在强调国家和集体、批判个人名利思想的1960年代,“22大明星”们自己,对当明星却并不敏感,甚至有些回避。
  “去了电影院,也躲着,生怕被人看出来。所以光知道挂了你照片,但不知道是哪一张。”于蓝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于蓝的丈夫田方,时任电影局秘书长,兼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但他从未跟妻子谈过“22大明星”之事,仿佛不知道妻子已成“明星”一样。
  时年27岁的谢芳当时只演过《青春之歌》,跟其他影星比起来,还是刚出道的小字辈。“成名了,这是组织上的安排,我接着拍戏呗!”77岁的她淡淡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但1963年她演完《早春二月》之后出访日本,《青春之歌》的剧照有一层楼高,她乘坐的小汽车在人群中艰难地移动,很多年轻人亢奋地追着车跑,她才回过神来,这就是成名了啊。
  庞学勤也是偶然知道“明星”的滋味的。
  1962年,庞学勤为拍摄《兵临城下》路过北京,老同学赵联、李孟尧邀他在北京新街口吃饺子。
  “他们把我带到新街口电影院,指着一张巨幅挂像给我看。我说,这人有点眼熟,怎么像我呀!他们笑了,这就是你呀!”庞学勤笑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可惜好景不长。
  1963年12月12日毛泽东对文艺界发出第一个批示,称:“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岂非咄咄怪事。”1964年6月27日,又发出第二个批示,认为文艺界“最近几年竟然跌到了修正主义的边缘”。由此,文化部以及各文艺单位开始整风,夏衍、陈荒煤等人受到批判。
  1964年9月27日,文化部电影局发出《关于撤销影院悬挂电影演员照片的通知》。
  在全国电影院、工人俱乐部等放映场所悬挂了两年零五个月的“22大明星”的大幅照片,从此消失。
其他文献
200多名动物保护志愿者经历15小时,在京哈高速上将一整车即将被送上餐桌的狗全部救下。营救成功后,志愿者热情高涨,然而真正的考验,却在喧嚣之后;狗事的解决,仰赖的是人事    狗,到处是狗。在东兴动物医院,几乎每间动物病房里都被狗占据了。  志愿者熊熊正在照顾一只刚刚治愈的中华田园犬。她每天都要来到医院给这只常说的“土狗”喂药,她甚至给这条并非她的宠物起了个名字:二妞。  二妞是4月15日在京哈高
教育的诸多疯狂行为,确实已使许多家长精疲力尽。当下,可以说围绕教育有多少种方面,就有多少种疯狂,它几乎已演变成一场运动,无数的人被裹挟其中,身不由己,晕头转向,张惶失措。  但这样的责任真的可以都推给“教育体制”吗?把板子打在高考上,或打在“教育不公平”上,似乎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但这样打板子,于问题解决来说也许片面,往往也陷入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无效困境。  制度是中性的,制度中的极端效率和极端缺陷其
每一个和F-35项目相关的人都额外受到过一次次“增强耐心”的训练。  自2001年10月26日美国军火商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揽下耗资200亿美元的F-35研发项目以来,十余年间,从设计方案到初期生产,从国内试飞到海外销售,这个项目好像患上了拖延症,一拖再拖的情形无一例外地出现在每一个环节中。  5月19日,佛罗里达州空军国民警卫队公共事务办公室发布的消息称,该警卫队的少尉埃弗森和斯庞成功入选阵容
如果你热爱自然的话,就远离瓦尔登湖,到拥挤的波士顿市中心定居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Edward L_Glaeser今年出版了一本新书《城市的凯旋》,引起了从《经济学人》到《纽约时报》等严肃国际媒体的广泛注意。他在《波士顿环球报》上也发表了文章,题为《如果你热爱自然,就搬到城里来》。正是在这篇文章中,他把我们心目中的环境主义先知梭罗描绘为一个罪恶昭彰的环境破坏者(梭罗的一次野炊,就烧毁了300英亩的森
鸟类专家发现,最近十年间,在温州一带的湿地,来这里过冬的黑嘴鸥的数量已经锐减大半。种种事实表明,这种美丽的鸟儿,正在慢慢告别这一片曾经的冬季乐园。  黑嘴鸥的离开,说明此处的湿地生态系统正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其原因,不外乎是沿海过度开发、人类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如果总是受到忽视,我们最终要付出惨重代价,而今,黑嘴鸥哀号的离歌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个南京女人嫁了个奥斯陆男人。男人回忆两人在本世纪初一道回中国的情形时说:中国就像挪威上世纪的70年代,很多车,很多工厂,很多烟。  其实,挪威也像中国的70年代,到处是野草、野林子。  在首都奥斯陆,所谓的“一环”以内是王宫、议会、港口和使馆区,不用说,都被规划好的公园绿地环绕。“二环”以内是各种公司、工厂和住宅区,周围开始出现不受人类管辖的自然景观。电车轨道两边,荒草恣意生长;阿克河道边的灌木
6月7日,为期两天的上海合作组织(下称“上合组织”)北京峰会闭幕。  来自国际社会的各种关注乃至争论随之升温。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与英国《每日电讯报》的报道均与北约从阿富汗撤军事件挂钩,认为上合组织或可填补北约撤离后留下的真空。  两家国际媒体的报道更多是围绕此番峰会吸纳阿富汗为观察员国展开评述。不过,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陈玉荣和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研
前一段时间去看《巴黎淘气帮》,里面是精致的巴黎风光,家家独门独院,有绿草地、粉嫩衣服的小婴儿和碧眼睛的黑猫。两家男主人,隔着树篱,一边修剪自家的枝枝杈杈,一边无伤大雅地拌嘴,剪下来的绿叶,嚓嚓嚓飞了半天,满是春意。  我于是想起《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女主角的母亲每次出场都戴着手套,刚刚从后院的花花草草间脱身,女儿小时候常在她种下的银杏树下捡叶子。她去世后,女儿才发现她深藏在抽屉里的笔记本——原来母
甘于清贫的农民郭全生用近20年熟练掌握了木版年画的全部传统技法。他与同样研究木版年画数十年的蔺永茂决定一起重振木版年画,然而两位朋友却因“非遗”传承人之争突然反目,直至对簿公堂。  此类争议并非孤例,随着各级政府对非遗项目重视和保护力度的加大,如何甄别真正的传承人,建立一个传承人间的利益平衡机制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  老朋友“翻脸”  2007年冬,一场大雪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困在了从河
1952年,在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晨曦里,由一群海内外新闻界和华侨界知识精英发起组织的中国新闻社在北京成立。  云蒸霞蔚,岁月荏苒,转眼已是一个甲子。  中国新闻社从最初的一个业务单一的传统通讯社一路走来,已发展成为中国的两家国家通讯社之一,拥有全媒体、各领域的多种业务平台,在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文化、沟通中外交流、提高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事业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2年,为了冲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