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不能脱离文化独立存在,它反映了文化。而词汇是语言的基础。但传统的词汇教学大多停留在词汇的基本意义上,注重了词汇在课文中的意义,却忽视了词汇背后隐含的文化内涵。本文选定了“颜色词”这一特殊地位的词汇范畴,以颜色词“白”为例进行对比分析,论证在日语词汇教学中必须导入文化因素。
一、目前日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词汇是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人类思维活动和思想交流首先是依靠词汇进行的。不熟练掌握词汇,就不可能掌握一种语言。一个人掌握词汇的多寡和牢固与否,直接影响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他思想表达的丰富与准确程度。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L.RonHubbar先生的教育学理论认为:“掌握了最低限量的语法,同时也拥有大量词汇的人比掌握几乎全部语法但只有少量词汇的人,在阅读理解和最基本的语言交流中更为有利”,这一方面说明了词汇量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影响理解和应用的最重要因素是词汇。
但传统的词汇教学大多停留在词汇的基本意义上,忽视了语言作为人类思维的工具、思想传播工具的作用,这样难以把握词汇的真正含义,往往造成误用。
因此,在日语教学中,不仅要教授词汇的用法、语言形式,还要涉及词汇中所隐含的文化内涵。接下来以颜色词“白”为例,探讨如何在日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
二、中日颜色词“白”的对比分析
(一)中文中颜色词“白”的文化内涵
1、“白”中所蕴含的积极文化内涵
(1)纯洁
在中国,白色能用来形容干净、纯洁、明净、高雅等。如“白鹤”“白驹”在传统观念中是吉祥的;“洁白无暇”可以形容物体纯净,也可以形容人的心灵很纯洁。而“白衣天使”,指的就是那些兢兢业业的护士们。
(2)无罪
从物理属性看,白色本身是无色,它就像是一种未经触摸过的状态,象征一种坦荡、清楚明白。因此,汉语用“清白无辜”“清白无瑕”表示无罪,“不白之冤”就让人揪心了。
2 “白”中所蕴含的消极文化内涵
(1)不祥
在中国古代,“白”是一种禁忌的色彩。究其原因,在于人们受五行学说@的影响,常常把“白”与西方主凶杀的白虎星联系在一起,且白色表现出枯竭而无血色的状态,从而获得了死亡、奸邪、凶恶和不祥的隐喻义。
比如“白事”一词,中国传统的文化里葬礼是以白色为基调的,因此这个词专门用来指代丧事。所谓白衣送终,这些都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又如“白虎星”一词,也是用来指称给男人带来厄运或死亡的女人。
(2)平民
中国自古讲究等级贵贱,“上下、尊卑”的等级意识也体现在颜色上。封建社会里,以黄色为尊,比如皇帝穿的就是“黄袍”,代表了帝王之色;而庶人自汉代至唐宋代则以白为服,“白”是平民之色。在古代,没有功名的平民被称为“白丁”“自身”;缺乏锻炼、阅历不深的文人被称作“白面书生”。
(3)反动、落后
“白”代表了反动、落后。如:国民党统治区被称为“白区”,反动派的屠杀、镇压政策被称为“白色恐怖”等,均给人阴森、可怕的感觉。这一点在京剧中也有体现,京剧中的唱“白脸”一般是奸臣。而如果在战争中失败,则需要打“白旗”表示投降。
在中国,白色还有否定的内涵:出力而得不到好处或徒劳叫做“白忙”“白费工夫…‘白干”;智力低下的人被称为“白痴”,对人表示轻蔑、蔑视时用“白眼”等。
(二)日文中颜色词“白”的文化内涵
1、“白”中所蕴含的积极文化内涵
(1)纯洁
由于白色可以被染成任何颜色,因而,在日本,它自古被当作是献给神的洁净无暇的颜色,为人们所推崇。古代日本以“白”象征纯洁,当时的人们认为颜色中蕴含有某种神奇的力量,而白色是最有亮度的色彩,充满神秘变幻之色。《古事记》中第一次出现“白”这一色名,以代表太阳光。《万叶集》中520首有关花的和歌,白色的花就占了204首,可见人们对“白”的偏爱与崇拜。可见自古“白”就象征着生命和勃勃生气,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好状态。
(2)高贵、神圣
白色作为最具有哲学、宗教意味的颜色,受到日本人的尊敬与憧憬。这种崇尚白色的视觉文化,一方面源于对神道的宗教信仰:神道认为“凡是带色彩的都是不洁净的,唯有白色是一种神仪的象征”。以神社为例,日本神社并不浓墨重彩,它崇尚白色、保持原木的结构,以“白”作为人与神联系的颜色。如:著名的伊势神宫、春日神社等。
同时,这种崇拜也蕴含了世俗伦理道德的意蕴:早在奈良时代的“养老衣服令”中,“白色”被作为天子的服色,以示高雅和神圣。近代武士的服色也是以白为基调,作为崇高精神美的象征。现代日本的传统婚礼,新娘通常穿一种名为“白无垢”的和服,以白丝为主,十分讲究,显得纯洁、高雅,象征爱情的纯洁和婚姻的圣洁,意思是到了婆家愿意染上婆家的颜色。而身着纯白衣服工作的“白衣”表示白衣天使,给人一种工作神圣的感受。
(3)无罪
“白”还可以表达无罪、不隐瞒的意义。比如,日语用“たの人は白た”的形式表示那个人是无罪的。不含恶意的谎言被称為“白い嘘”;“白状”表示坦白、招认;而“白昼化”用来表示公开、合法化。
2、“白”中所蕴含的消极文化内涵
(1)不祥
白色是丧服的色彩,现在的斋服、丧服、寿衣都是白色。不仅如此,古人认为人死后最美的所在,是白色的世界,所以墓穴和陪葬物大都是涂白色。
(2)否定
从白色一尘不染这一层面出发,可以引申出“无”“空白”等否定的含义。比如“白泥”表示的就是未经处理的素烧陶器;空手道、柔道的初学者系“白带”表示尚未获得段位,举“白旗”代表真心投降不反抗;若是在相扑中,“白星”就用来标记失败。不含草木灰的酒称之为“白酒”,葬礼时没有花纹的灯笼叫做“白提灯”。而由大雪造成的灾害往往被称为“白魔”。
三、日语词汇教学中必须导入文化因素
(一)运用文化差异对比法进行词汇教学
运用文化差异对比的方法,在进行词汇教学的时候,由现象到本质,循序渐进导入文化内容。中国文化里很平常的一种表达都可能让日本人觉得惊诧,反之亦然。因此,必须通过语言形式和运用中的具体体现,探寻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这样,我们就需要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比如图片、电影等都可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得词汇教学情景交融,声情并茂。
(二)培养隐喻思维能力
“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的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认识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识能力”。人们首先认识身边的事物,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事物范畴不断扩大,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不再满足于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和表达,于是,隐喻作为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对概念的形成往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词义扩展的主要手段。
以颜色词为例,其基本意义通常是人们对颜色的认知,在不同语言中大多是相同的,有共性的一面。正是通过隐喻等手段,颜色词除了其物理含义外,引申出了文化内涵。由于隐喻与语言的文化因素密切相关,因而在词汇教学中有必要培养隐喻思维能力。
(三)在场景中学习
学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其语言形式和使用规则,更重要的是学会在其文化背景下的具体运用。词汇教学中,就是要将其置于设定的具体生活场景中,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熟悉日语词汇的内涵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作者简介: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日语专业研究生,助教,研究领域:日本语言与文化。)
一、目前日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词汇是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人类思维活动和思想交流首先是依靠词汇进行的。不熟练掌握词汇,就不可能掌握一种语言。一个人掌握词汇的多寡和牢固与否,直接影响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他思想表达的丰富与准确程度。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L.RonHubbar先生的教育学理论认为:“掌握了最低限量的语法,同时也拥有大量词汇的人比掌握几乎全部语法但只有少量词汇的人,在阅读理解和最基本的语言交流中更为有利”,这一方面说明了词汇量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影响理解和应用的最重要因素是词汇。
但传统的词汇教学大多停留在词汇的基本意义上,忽视了语言作为人类思维的工具、思想传播工具的作用,这样难以把握词汇的真正含义,往往造成误用。
因此,在日语教学中,不仅要教授词汇的用法、语言形式,还要涉及词汇中所隐含的文化内涵。接下来以颜色词“白”为例,探讨如何在日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
二、中日颜色词“白”的对比分析
(一)中文中颜色词“白”的文化内涵
1、“白”中所蕴含的积极文化内涵
(1)纯洁
在中国,白色能用来形容干净、纯洁、明净、高雅等。如“白鹤”“白驹”在传统观念中是吉祥的;“洁白无暇”可以形容物体纯净,也可以形容人的心灵很纯洁。而“白衣天使”,指的就是那些兢兢业业的护士们。
(2)无罪
从物理属性看,白色本身是无色,它就像是一种未经触摸过的状态,象征一种坦荡、清楚明白。因此,汉语用“清白无辜”“清白无瑕”表示无罪,“不白之冤”就让人揪心了。
2 “白”中所蕴含的消极文化内涵
(1)不祥
在中国古代,“白”是一种禁忌的色彩。究其原因,在于人们受五行学说@的影响,常常把“白”与西方主凶杀的白虎星联系在一起,且白色表现出枯竭而无血色的状态,从而获得了死亡、奸邪、凶恶和不祥的隐喻义。
比如“白事”一词,中国传统的文化里葬礼是以白色为基调的,因此这个词专门用来指代丧事。所谓白衣送终,这些都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又如“白虎星”一词,也是用来指称给男人带来厄运或死亡的女人。
(2)平民
中国自古讲究等级贵贱,“上下、尊卑”的等级意识也体现在颜色上。封建社会里,以黄色为尊,比如皇帝穿的就是“黄袍”,代表了帝王之色;而庶人自汉代至唐宋代则以白为服,“白”是平民之色。在古代,没有功名的平民被称为“白丁”“自身”;缺乏锻炼、阅历不深的文人被称作“白面书生”。
(3)反动、落后
“白”代表了反动、落后。如:国民党统治区被称为“白区”,反动派的屠杀、镇压政策被称为“白色恐怖”等,均给人阴森、可怕的感觉。这一点在京剧中也有体现,京剧中的唱“白脸”一般是奸臣。而如果在战争中失败,则需要打“白旗”表示投降。
在中国,白色还有否定的内涵:出力而得不到好处或徒劳叫做“白忙”“白费工夫…‘白干”;智力低下的人被称为“白痴”,对人表示轻蔑、蔑视时用“白眼”等。
(二)日文中颜色词“白”的文化内涵
1、“白”中所蕴含的积极文化内涵
(1)纯洁
由于白色可以被染成任何颜色,因而,在日本,它自古被当作是献给神的洁净无暇的颜色,为人们所推崇。古代日本以“白”象征纯洁,当时的人们认为颜色中蕴含有某种神奇的力量,而白色是最有亮度的色彩,充满神秘变幻之色。《古事记》中第一次出现“白”这一色名,以代表太阳光。《万叶集》中520首有关花的和歌,白色的花就占了204首,可见人们对“白”的偏爱与崇拜。可见自古“白”就象征着生命和勃勃生气,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好状态。
(2)高贵、神圣
白色作为最具有哲学、宗教意味的颜色,受到日本人的尊敬与憧憬。这种崇尚白色的视觉文化,一方面源于对神道的宗教信仰:神道认为“凡是带色彩的都是不洁净的,唯有白色是一种神仪的象征”。以神社为例,日本神社并不浓墨重彩,它崇尚白色、保持原木的结构,以“白”作为人与神联系的颜色。如:著名的伊势神宫、春日神社等。
同时,这种崇拜也蕴含了世俗伦理道德的意蕴:早在奈良时代的“养老衣服令”中,“白色”被作为天子的服色,以示高雅和神圣。近代武士的服色也是以白为基调,作为崇高精神美的象征。现代日本的传统婚礼,新娘通常穿一种名为“白无垢”的和服,以白丝为主,十分讲究,显得纯洁、高雅,象征爱情的纯洁和婚姻的圣洁,意思是到了婆家愿意染上婆家的颜色。而身着纯白衣服工作的“白衣”表示白衣天使,给人一种工作神圣的感受。
(3)无罪
“白”还可以表达无罪、不隐瞒的意义。比如,日语用“たの人は白た”的形式表示那个人是无罪的。不含恶意的谎言被称為“白い嘘”;“白状”表示坦白、招认;而“白昼化”用来表示公开、合法化。
2、“白”中所蕴含的消极文化内涵
(1)不祥
白色是丧服的色彩,现在的斋服、丧服、寿衣都是白色。不仅如此,古人认为人死后最美的所在,是白色的世界,所以墓穴和陪葬物大都是涂白色。
(2)否定
从白色一尘不染这一层面出发,可以引申出“无”“空白”等否定的含义。比如“白泥”表示的就是未经处理的素烧陶器;空手道、柔道的初学者系“白带”表示尚未获得段位,举“白旗”代表真心投降不反抗;若是在相扑中,“白星”就用来标记失败。不含草木灰的酒称之为“白酒”,葬礼时没有花纹的灯笼叫做“白提灯”。而由大雪造成的灾害往往被称为“白魔”。
三、日语词汇教学中必须导入文化因素
(一)运用文化差异对比法进行词汇教学
运用文化差异对比的方法,在进行词汇教学的时候,由现象到本质,循序渐进导入文化内容。中国文化里很平常的一种表达都可能让日本人觉得惊诧,反之亦然。因此,必须通过语言形式和运用中的具体体现,探寻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这样,我们就需要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比如图片、电影等都可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得词汇教学情景交融,声情并茂。
(二)培养隐喻思维能力
“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的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认识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识能力”。人们首先认识身边的事物,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事物范畴不断扩大,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不再满足于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和表达,于是,隐喻作为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对概念的形成往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词义扩展的主要手段。
以颜色词为例,其基本意义通常是人们对颜色的认知,在不同语言中大多是相同的,有共性的一面。正是通过隐喻等手段,颜色词除了其物理含义外,引申出了文化内涵。由于隐喻与语言的文化因素密切相关,因而在词汇教学中有必要培养隐喻思维能力。
(三)在场景中学习
学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其语言形式和使用规则,更重要的是学会在其文化背景下的具体运用。词汇教学中,就是要将其置于设定的具体生活场景中,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熟悉日语词汇的内涵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作者简介: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日语专业研究生,助教,研究领域:日本语言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