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计算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必须掌握和夯实最重要的数学知识和最基本的数学技能,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计算在数学学习中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长期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学生计算时时常出错常常困扰着教师和学生,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小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1.1 心理方面原因。我们常常认为计算时学生出错是由“粗心大意”引起的,其实“粗心大意”大多是由学生感知、注意、思维、记忆、情感等因素造成的。
1.1.1 感知不正确。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并且外显形式简单,这样更容易造成小学生感知粗略、笼统,再加上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又急于求成,因而所感知的表象往往是模糊的,致使把计算式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
1.1.2 注意力不集中。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尚未发展成熟,不善于分配注意是小学生注意的特征之一,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造成计算错误。如计算四则混合运算不是抄错数据,就是忘记将暂时不参加运算的部分抄下来,漏一部分计算导致错误。
1.1.3 短时记忆出错。一些学生由于短时记忆力发展较差,直接造成计算错误。如退位减法:34-19=25,前一位退1当10,可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法时,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减的错误较多。
1.1.4 强信息干扰。强信息在大脑中留下的深刻印象,在遇到与强信息类似的新信息时原有的强信息痕迹便被激活,干扰正常思维活动,造成计算错误。如,125×8是一个强信息,当学生计算125×8÷125×8式题,部分学生会不假思索地算成125×8÷125×8=1000÷1000=1,“凑整”因素对学生产生了强烈刺激,使他们在计算时忽略了运算顺序、计算法则,导致计算出错。
1.2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原因
1.2.1 基础知识不扎实。有些学生对于简单的20以内加减法不熟练。有可能使学生计算出错。
1.2.2 算理不理解。学生不理解隐含在计算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只会简单模仿是学生犯错误的主要原因。
1.3 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态度不端正,习惯不良。由于部分学生觉得计算枯燥无味,本身不愿计算,不重视计算,再加上平时教师也不注意对他们进行习惯训练,因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以下对应策略:
2.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2.1 强化口算基本训练。口算也称心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可以说笔算就是口算的一种组合及综合应用,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厚实的口算能力做基础,要提高综合计算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科学地组织口算训练,有助于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
2.1.1 提高认识,天天训练。首先,对于口算教学我们要提高认识,口算要做到每节数学课都要进行练习,作为常规训练,逐步熟能生巧。特别是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基本口算是所有计算的基础,要求学生做到正确熟练、脱口而出。其次,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每天坚持3-5分钟。
2.1.2 明确算理,优化方法。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读懂学生,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改变重算法、轻算理,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应运用多种方法,多给学生创设说算理的机会,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实施算法优化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新意识都十分有好处。
2.2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学生在做计算题时,要做到一审、二想、三算。
2.2.1 审题。审题要细心,计算时先观察题目的特征,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分析数据特点与运算之间关系。
2.2.2 想解题方法。想解题方法包括运算顺序和解题策略。学生不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的速度和质量。
2.2.3 计算和验算。计算时要按照预想的步骤和策略仔细操练,此外还要养成自觉验算习惯。验算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习惯。检验时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3 精心设计计算练习
2.3.1 针对性练习。针对本单元或是本课时所要掌握的计算进行练习,并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计算错误的根源。必要时,就学生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练习。
2.3.2 对比性练习。当学生已经较好掌握了本阶段计算学习后,要把与本阶段相关的特别容易混淆的计算进行融合,让学生在混合计算中提高能力。
2.3.3 应用性练习。小学数学学习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计算最终是解决问题的手段。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技能。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科学练习并持之以恒,教师要把它当成常规性工作抓实抓好,认真积累、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纠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小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1.1 心理方面原因。我们常常认为计算时学生出错是由“粗心大意”引起的,其实“粗心大意”大多是由学生感知、注意、思维、记忆、情感等因素造成的。
1.1.1 感知不正确。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并且外显形式简单,这样更容易造成小学生感知粗略、笼统,再加上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又急于求成,因而所感知的表象往往是模糊的,致使把计算式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
1.1.2 注意力不集中。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尚未发展成熟,不善于分配注意是小学生注意的特征之一,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造成计算错误。如计算四则混合运算不是抄错数据,就是忘记将暂时不参加运算的部分抄下来,漏一部分计算导致错误。
1.1.3 短时记忆出错。一些学生由于短时记忆力发展较差,直接造成计算错误。如退位减法:34-19=25,前一位退1当10,可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法时,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减的错误较多。
1.1.4 强信息干扰。强信息在大脑中留下的深刻印象,在遇到与强信息类似的新信息时原有的强信息痕迹便被激活,干扰正常思维活动,造成计算错误。如,125×8是一个强信息,当学生计算125×8÷125×8式题,部分学生会不假思索地算成125×8÷125×8=1000÷1000=1,“凑整”因素对学生产生了强烈刺激,使他们在计算时忽略了运算顺序、计算法则,导致计算出错。
1.2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原因
1.2.1 基础知识不扎实。有些学生对于简单的20以内加减法不熟练。有可能使学生计算出错。
1.2.2 算理不理解。学生不理解隐含在计算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只会简单模仿是学生犯错误的主要原因。
1.3 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态度不端正,习惯不良。由于部分学生觉得计算枯燥无味,本身不愿计算,不重视计算,再加上平时教师也不注意对他们进行习惯训练,因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以下对应策略:
2.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2.1 强化口算基本训练。口算也称心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可以说笔算就是口算的一种组合及综合应用,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厚实的口算能力做基础,要提高综合计算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科学地组织口算训练,有助于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
2.1.1 提高认识,天天训练。首先,对于口算教学我们要提高认识,口算要做到每节数学课都要进行练习,作为常规训练,逐步熟能生巧。特别是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基本口算是所有计算的基础,要求学生做到正确熟练、脱口而出。其次,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每天坚持3-5分钟。
2.1.2 明确算理,优化方法。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读懂学生,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改变重算法、轻算理,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应运用多种方法,多给学生创设说算理的机会,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实施算法优化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新意识都十分有好处。
2.2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学生在做计算题时,要做到一审、二想、三算。
2.2.1 审题。审题要细心,计算时先观察题目的特征,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分析数据特点与运算之间关系。
2.2.2 想解题方法。想解题方法包括运算顺序和解题策略。学生不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的速度和质量。
2.2.3 计算和验算。计算时要按照预想的步骤和策略仔细操练,此外还要养成自觉验算习惯。验算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习惯。检验时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3 精心设计计算练习
2.3.1 针对性练习。针对本单元或是本课时所要掌握的计算进行练习,并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计算错误的根源。必要时,就学生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练习。
2.3.2 对比性练习。当学生已经较好掌握了本阶段计算学习后,要把与本阶段相关的特别容易混淆的计算进行融合,让学生在混合计算中提高能力。
2.3.3 应用性练习。小学数学学习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计算最终是解决问题的手段。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技能。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科学练习并持之以恒,教师要把它当成常规性工作抓实抓好,认真积累、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纠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