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中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是人的情感与道德成长的旺盛期、可塑期。”对于初中生来说,三年的初中学习,也是对他们思想道德意识的培养的最佳阶段。如何实施德育教育,这是“以德治国”战略思想引导下中学语文教师值得深钻细研的教研课题。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又为德育教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语文教师肩负着德育教育这一神圣而不推卸的责任。
一、语文教师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榜样是一把尺子,一盏明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典型,以典型引路,弘扬文明风尚,抑制不良行为,是开展德育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作为作类灵魂的工程师,无疑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楷模。教师的师德品质、人格力量、工作态度,甚至举止言行无不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深刻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要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否则教育就没有力量,没有说服力了。第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无论是工作,学习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体态端庄、衣着得体、稳健、活泼大方,即使走路也应该从容不迫、精神饱满,一举一动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印象和儒雅的风度;第二,要有好的语言习惯。说话和气、文雅、谦逊、真实并富有幽默感,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第三,形成良好的品格,具有热情、开朗、互率、果断、机智的性格,给学生作出表率,使学生养成自尊、自爱、自强的高尚品格。另外,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做到“诲人不倦”,身教与言教同步发展。这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
二、挖掘教材内涵。进行德育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本身就包含思想道德教育的优秀素材,优秀的作品能坚定人生前进的方向,能激励人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充分利用教材这一有利因素,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的主题思想,从而受到德育教育。如《雅量,一文认为:“人总是寻求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每个人的看法或观点不同,并没有什么关系,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应该有彼此容忍的尊重对方的看法与观点的雅量”,提出“为了减少摩擦,增加和谐,我们必须努力培养雅量”。从作者的观点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感悟到怎样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怎样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怎样处理邻里之间的关系……,这可以从作者的分析中感悟到有些人之所以妒忌、霸道、心胸狭窄,就是不懂得容忍和尊重对方的看法与观点。这样,教材中作者的观点就可以变为学生自身的思想修养、道德修养,伴随他们走过漫长的人生旅途。因此,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内涵,让学生获得宝贵的人生体验,端正自己的生活态度,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三、开展语文活动,寓德育教育于活动之中
德育教育需要形式活泼、内容生动、融于日常生活中,需要持久深入,不能停留于口头化,表面化和走过场。这也就是要符合初中生年龄、心理特征。因此,语文教师要以敏锐的眼光、严密的思维去捕捉德育教育信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如在清明节可以组织学生学习爱国主义志士的英雄事迹,开展“跟烈士说说心里话”活动,表达自己学习英雄不怕困难,建设祖国的决心,国庆节举行“献给祖国母亲的生日礼物”活动,向祖国母亲汇报几十年来家乡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可以组织学生在黑板报上写“我最喜爱的一句名言”活动,不断提高思想认识。
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学生能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境界。综上所述,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清楚自己所担负的德育教育的重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深入理解,钻研教材,精心组织语文活动,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寻找育德、育智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提升学生的高尚情感,为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5253语文教学中学生积累能力的培养当代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首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忍翕张”。这句诗道出了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意义。语言的积累,决不仅仅是字句篇的积累,同时也是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记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积累词句的同时,感受到志士仁人那种先公后私,忧国忧民的情怀。诵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受到诗人那种热爱母亲的情怀。语文学习其实就是积累与运用的学习。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内外积累,把积累到的知识语汇运用到表达中去,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
3.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发展个性,还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因此,在教学每一篇课文之前,我都要布置学生认真预习,先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课堂中则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个别课文进行复述)谈对人物的认识、交流积累的好词佳句、收集相关资料等,这样学生在预习中就会自觉注意完成这些自学任务,为学文奠定了基础。
3.2 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我们所使用的课改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文质兼美,而这些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文本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身的认知能力,进行大量的积累。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我让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交流对文章的感悟,阅读与课文相似的美文。丰富学生的积累面,使学生感悟出一篇美文就如同一件精美的玉器,珍藏着人的一生思想的精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训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文本内容,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还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大量的积累。每周在班级中进行展示交流,这样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自己积累的内容能被选中,所以积极性特别高。在展示自己的积累时,我要求学生说明积累的理由。使他们明白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现在学生已能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丰富语言词汇,为习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3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积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语言训练。如仿写《背影》、续写《丑小鸭》等练笔,为学生提供了将积累的语言转化为个性化语言的平台,学生很喜欢在学文后写一写自己的独特体验,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之,积累是语言材料内化为个人语言储备的过程。这个内化的过程是在语言实践中完成的。不熟读,背诵,博览大量的诗文,不进行相当数量的练笔,要想学会读写是不可能的。所以说语文实践是丰富语文积累的基本途径。另外,积累还包括生活经验的积累和人生阅历的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广泛的人生阅历,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而且能够提高观察力,思维力,而这些,都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必须从积累做起。
一、语文教师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榜样是一把尺子,一盏明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典型,以典型引路,弘扬文明风尚,抑制不良行为,是开展德育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作为作类灵魂的工程师,无疑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楷模。教师的师德品质、人格力量、工作态度,甚至举止言行无不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深刻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要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否则教育就没有力量,没有说服力了。第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无论是工作,学习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体态端庄、衣着得体、稳健、活泼大方,即使走路也应该从容不迫、精神饱满,一举一动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印象和儒雅的风度;第二,要有好的语言习惯。说话和气、文雅、谦逊、真实并富有幽默感,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第三,形成良好的品格,具有热情、开朗、互率、果断、机智的性格,给学生作出表率,使学生养成自尊、自爱、自强的高尚品格。另外,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做到“诲人不倦”,身教与言教同步发展。这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
二、挖掘教材内涵。进行德育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本身就包含思想道德教育的优秀素材,优秀的作品能坚定人生前进的方向,能激励人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充分利用教材这一有利因素,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的主题思想,从而受到德育教育。如《雅量,一文认为:“人总是寻求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每个人的看法或观点不同,并没有什么关系,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应该有彼此容忍的尊重对方的看法与观点的雅量”,提出“为了减少摩擦,增加和谐,我们必须努力培养雅量”。从作者的观点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感悟到怎样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怎样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怎样处理邻里之间的关系……,这可以从作者的分析中感悟到有些人之所以妒忌、霸道、心胸狭窄,就是不懂得容忍和尊重对方的看法与观点。这样,教材中作者的观点就可以变为学生自身的思想修养、道德修养,伴随他们走过漫长的人生旅途。因此,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内涵,让学生获得宝贵的人生体验,端正自己的生活态度,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三、开展语文活动,寓德育教育于活动之中
德育教育需要形式活泼、内容生动、融于日常生活中,需要持久深入,不能停留于口头化,表面化和走过场。这也就是要符合初中生年龄、心理特征。因此,语文教师要以敏锐的眼光、严密的思维去捕捉德育教育信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如在清明节可以组织学生学习爱国主义志士的英雄事迹,开展“跟烈士说说心里话”活动,表达自己学习英雄不怕困难,建设祖国的决心,国庆节举行“献给祖国母亲的生日礼物”活动,向祖国母亲汇报几十年来家乡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可以组织学生在黑板报上写“我最喜爱的一句名言”活动,不断提高思想认识。
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学生能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境界。综上所述,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清楚自己所担负的德育教育的重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深入理解,钻研教材,精心组织语文活动,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寻找育德、育智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提升学生的高尚情感,为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5253语文教学中学生积累能力的培养当代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首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忍翕张”。这句诗道出了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意义。语言的积累,决不仅仅是字句篇的积累,同时也是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记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积累词句的同时,感受到志士仁人那种先公后私,忧国忧民的情怀。诵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受到诗人那种热爱母亲的情怀。语文学习其实就是积累与运用的学习。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内外积累,把积累到的知识语汇运用到表达中去,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
3.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发展个性,还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因此,在教学每一篇课文之前,我都要布置学生认真预习,先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课堂中则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个别课文进行复述)谈对人物的认识、交流积累的好词佳句、收集相关资料等,这样学生在预习中就会自觉注意完成这些自学任务,为学文奠定了基础。
3.2 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我们所使用的课改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文质兼美,而这些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文本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身的认知能力,进行大量的积累。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我让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交流对文章的感悟,阅读与课文相似的美文。丰富学生的积累面,使学生感悟出一篇美文就如同一件精美的玉器,珍藏着人的一生思想的精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训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文本内容,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还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大量的积累。每周在班级中进行展示交流,这样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自己积累的内容能被选中,所以积极性特别高。在展示自己的积累时,我要求学生说明积累的理由。使他们明白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现在学生已能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丰富语言词汇,为习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3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积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语言训练。如仿写《背影》、续写《丑小鸭》等练笔,为学生提供了将积累的语言转化为个性化语言的平台,学生很喜欢在学文后写一写自己的独特体验,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之,积累是语言材料内化为个人语言储备的过程。这个内化的过程是在语言实践中完成的。不熟读,背诵,博览大量的诗文,不进行相当数量的练笔,要想学会读写是不可能的。所以说语文实践是丰富语文积累的基本途径。另外,积累还包括生活经验的积累和人生阅历的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广泛的人生阅历,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而且能够提高观察力,思维力,而这些,都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必须从积累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