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最具综合性的一门学科。“文学即人学”,语文学科最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情操、意志、品性、爱好、禀赋、性格、才能、气质等方面的丰富内容,最具有的深厚蕴藉的鲜明人文特征与深厚感召力。身为语文教师,更应该抓住语文学科“文以载道”、“文道统一” 这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优良的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提高语文水平的同时,学会认识、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和自然、社会等客观世界。
一、通过阅读教学,潜移默化,渗透德育。
高中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是我国几千年文化传统积淀的精华。在璀璨夺目的语文世界里,通过课文教学,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感染、熏陶,让学生拥有美的情趣、美的思想、美的志向、美的人生……那么,如何进行渗透呢?我的体会是:引情入境;“披文以入情”;以理育智。
1、引情入境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进而感受作品的情感。好的作品都有优美的艺术境界。王国维说:“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其景物、其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人间词话》)境界就是作者描绘的,包含深意的艺术形象,它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不仅诗、词中有境界,小说、散文戏剧中也有。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是进行情感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2、“披文以入情”就是要用作品中的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情感是作品的生命。“情者文之经”、“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文心雕龙》)凡是感人的作品中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法国文学家狄德罗说过:“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所以能使人爱读或流传不衰,不仅用其语言文字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入情”,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
3、以理育智。就是要用作品中蕴含的哲理启发学生、感染学生。
作品主要是抒情言志,而不注重说理。以理取胜,就违背了形象思维的规律。“理不可以直指也,故那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那事以寓情。”(刘大槐《论文偶论》)作品中的“理”,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凝聚于画意诗情之中的。小中见大、言近背远,通过活生生的画面,具体的事物,说明深刻的道理、重大的主题。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入理”,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必要途径。
二、通过综合性活动,评价品行。
综合性活动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好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对自己的和他人的日常行为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理解公共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懂得尊老爱幼、礼貌待人、文明交往,做到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并客观地认识自己,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从口语交际中,学生懂得说话要文雅、和气、谦逊,听话也要有礼貌。教师可设置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得到礼貌听话、礼貌说话的具体训练;搜集校园中文明礼貌及不够文明礼貌的典型例子,自行编成小品在班级里进行表演,并给予评价。这样,促使学生感受到“言为心声”的道理和文明语言的意义,并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见到老师主动问好,正确、及时处理同学间发生的矛盾等等。
三、通过写作的过程,点滴霖霪,疏导心理。
1、正确定位自我。针对学生的情况,设计好作文和练笔的内容,发现所写的内容积极、健康,反映个人的追求和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的好文章及时推荐朗读,如果看到了学生自卑的心理,就应加以疏导,确立他的正确人生观。
2、因势利导,解决困惑。“文品即人品”,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作品,无一例外地都是作者的人生体验、情趣、胸襟、道德情操乃至人生理想的反映。学生最喜欢把他们在交往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写出来。这样我们语文教师就能因势利导,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惑。
3、确立价值观。所谓“文如其人”,抓住练笔中反映了迷惘、消极、思想方法不当、走了极端的,个别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这对救治学生的“责任感缺乏症”和“情感冷漠症”颇有实效。
总之,德育工作的形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有利因素,积极探索,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寓枯燥的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点滴霖霪,使德育工作真正达到“因文悟道,春风化雨”的境界。
一、通过阅读教学,潜移默化,渗透德育。
高中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是我国几千年文化传统积淀的精华。在璀璨夺目的语文世界里,通过课文教学,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感染、熏陶,让学生拥有美的情趣、美的思想、美的志向、美的人生……那么,如何进行渗透呢?我的体会是:引情入境;“披文以入情”;以理育智。
1、引情入境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进而感受作品的情感。好的作品都有优美的艺术境界。王国维说:“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其景物、其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人间词话》)境界就是作者描绘的,包含深意的艺术形象,它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不仅诗、词中有境界,小说、散文戏剧中也有。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是进行情感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2、“披文以入情”就是要用作品中的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情感是作品的生命。“情者文之经”、“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文心雕龙》)凡是感人的作品中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法国文学家狄德罗说过:“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所以能使人爱读或流传不衰,不仅用其语言文字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入情”,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
3、以理育智。就是要用作品中蕴含的哲理启发学生、感染学生。
作品主要是抒情言志,而不注重说理。以理取胜,就违背了形象思维的规律。“理不可以直指也,故那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那事以寓情。”(刘大槐《论文偶论》)作品中的“理”,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凝聚于画意诗情之中的。小中见大、言近背远,通过活生生的画面,具体的事物,说明深刻的道理、重大的主题。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入理”,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必要途径。
二、通过综合性活动,评价品行。
综合性活动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好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对自己的和他人的日常行为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理解公共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懂得尊老爱幼、礼貌待人、文明交往,做到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并客观地认识自己,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从口语交际中,学生懂得说话要文雅、和气、谦逊,听话也要有礼貌。教师可设置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得到礼貌听话、礼貌说话的具体训练;搜集校园中文明礼貌及不够文明礼貌的典型例子,自行编成小品在班级里进行表演,并给予评价。这样,促使学生感受到“言为心声”的道理和文明语言的意义,并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见到老师主动问好,正确、及时处理同学间发生的矛盾等等。
三、通过写作的过程,点滴霖霪,疏导心理。
1、正确定位自我。针对学生的情况,设计好作文和练笔的内容,发现所写的内容积极、健康,反映个人的追求和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的好文章及时推荐朗读,如果看到了学生自卑的心理,就应加以疏导,确立他的正确人生观。
2、因势利导,解决困惑。“文品即人品”,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作品,无一例外地都是作者的人生体验、情趣、胸襟、道德情操乃至人生理想的反映。学生最喜欢把他们在交往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写出来。这样我们语文教师就能因势利导,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惑。
3、确立价值观。所谓“文如其人”,抓住练笔中反映了迷惘、消极、思想方法不当、走了极端的,个别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这对救治学生的“责任感缺乏症”和“情感冷漠症”颇有实效。
总之,德育工作的形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有利因素,积极探索,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寓枯燥的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点滴霖霪,使德育工作真正达到“因文悟道,春风化雨”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