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既可以通过基于网络的课堂进行教学,又可以课后完成备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在线答疑等教学活动。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之外,课后还可以进行在线学习、在线交流、讨论协作、答疑解惑等学习活动;这种模式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混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5-0042-02
信息技术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硬件支持,将教师的教学行为由课内扩展到了课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信息技术下的混合式教学是学习理念的一种提升,它使学生的认知方式发生改变的同时,也使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师生角色发生着变化。这种改变不仅是形式的改变,而且在分析学生需要、完成教学内容基础上,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驱动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声音、文字、图像和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融进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文中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的奇特风光,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然而,如此美丽的自然风光如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是每个语文教师上课前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所以,针对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三峡,对三峡景观没有形成形象认识,而文言文又较难理解,学生单凭想象难以形成具体可感的形象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在上课时充分运用多媒体播放长江三峡的风光片,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解说,让学生用最直观的视角去体会“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景色特点。同时,教师的配乐范读也使学生在听觉方面得到了美的享受,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审美情感,优化课堂教学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情趣创设和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而信息技术的图像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意象变为具象,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把握。
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斑羚飞渡》,其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踏板,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飞渡。这是课文中最关键的情节。为了很好地展现这一情景,教师运用Flash动画来展示了斑羚飞渡这悲壮的一幕。小斑羚踏在老羚羊背上顺利飞渡之时,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小斑羚连续不断的成功飞渡伴随着老斑羚令人心碎的咩咩声,令学生惋惜不已,他们的心灵为老斑羚们无私的牺牲精神所震撼,从而激起了他们对生命的由衷赞叹。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相比,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可以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让学生能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
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是一篇说明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学习空间顺序说明方法。文本学习起来并不难,除学习说明文的知识外,更重要是引发学生对祖国的历史、传统建筑艺术的兴趣和自豪感,了解更多的与故宫相关的知识。虽然有部分学生去过故宫,但受地域、时间的限制了解并不充分、细致,为了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有更全面、细致的了解,教师可以将这篇课文设计为网络课.除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与故宫相关的知识外,还学习利用网络信息查阅所需资料,扩大课文外延,增加课堂容量。
四、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转变学习方式,践行高效课堂
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学习资源,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探究的天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
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绿色蝈蝈》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却不显丝毫的机械呆板。教学之前,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寻找蝈蝈。在大量的图片中筛选出一只浑身翠绿,有着鼓溜溜大眼睛的帅气蝈蝈,还有一只玲珑剔透、造型生动的冰糖蝈蝈。当制成的课件一展示出来,就赢得了学生的一片喝彩声,自然探究起来也格外来劲。学生除了仔细观察蝈蝈的外貌外,还十分认真地研究起它的生活习性以及科学工作者对它的评价等等。学习方式也由原来集体的、静止的、被动的转变为个性的、动态的、主动参与式。
五、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优化教学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一堂语文阅读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课件,设置课文、题解、作者简介、学习目标、写作背景、主要情节、语言品析、景物描写、写作手法、人物形象、交流讨论等多个链接,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了解的内容,并在网上进行阅读。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可以迅速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并且马上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开阔思路,了解百家思想。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精心考虑应该利用哪些信息资源,如何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最好、最新、最有吸引力的信息。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优化了教学的质量。
总之,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语文课堂,深入到了课改的前沿。通过实践与探索,我们深深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网络教学给学生以自由学习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得到了更大提高。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以此为机遇,在信息技术下努力践行混合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混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5-0042-02
信息技术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硬件支持,将教师的教学行为由课内扩展到了课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信息技术下的混合式教学是学习理念的一种提升,它使学生的认知方式发生改变的同时,也使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师生角色发生着变化。这种改变不仅是形式的改变,而且在分析学生需要、完成教学内容基础上,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驱动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声音、文字、图像和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融进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文中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的奇特风光,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然而,如此美丽的自然风光如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是每个语文教师上课前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所以,针对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三峡,对三峡景观没有形成形象认识,而文言文又较难理解,学生单凭想象难以形成具体可感的形象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在上课时充分运用多媒体播放长江三峡的风光片,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解说,让学生用最直观的视角去体会“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景色特点。同时,教师的配乐范读也使学生在听觉方面得到了美的享受,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审美情感,优化课堂教学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情趣创设和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而信息技术的图像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意象变为具象,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把握。
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斑羚飞渡》,其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踏板,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飞渡。这是课文中最关键的情节。为了很好地展现这一情景,教师运用Flash动画来展示了斑羚飞渡这悲壮的一幕。小斑羚踏在老羚羊背上顺利飞渡之时,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小斑羚连续不断的成功飞渡伴随着老斑羚令人心碎的咩咩声,令学生惋惜不已,他们的心灵为老斑羚们无私的牺牲精神所震撼,从而激起了他们对生命的由衷赞叹。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相比,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可以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让学生能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
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是一篇说明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学习空间顺序说明方法。文本学习起来并不难,除学习说明文的知识外,更重要是引发学生对祖国的历史、传统建筑艺术的兴趣和自豪感,了解更多的与故宫相关的知识。虽然有部分学生去过故宫,但受地域、时间的限制了解并不充分、细致,为了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有更全面、细致的了解,教师可以将这篇课文设计为网络课.除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与故宫相关的知识外,还学习利用网络信息查阅所需资料,扩大课文外延,增加课堂容量。
四、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转变学习方式,践行高效课堂
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学习资源,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探究的天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
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绿色蝈蝈》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却不显丝毫的机械呆板。教学之前,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寻找蝈蝈。在大量的图片中筛选出一只浑身翠绿,有着鼓溜溜大眼睛的帅气蝈蝈,还有一只玲珑剔透、造型生动的冰糖蝈蝈。当制成的课件一展示出来,就赢得了学生的一片喝彩声,自然探究起来也格外来劲。学生除了仔细观察蝈蝈的外貌外,还十分认真地研究起它的生活习性以及科学工作者对它的评价等等。学习方式也由原来集体的、静止的、被动的转变为个性的、动态的、主动参与式。
五、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优化教学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一堂语文阅读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课件,设置课文、题解、作者简介、学习目标、写作背景、主要情节、语言品析、景物描写、写作手法、人物形象、交流讨论等多个链接,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了解的内容,并在网上进行阅读。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可以迅速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并且马上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开阔思路,了解百家思想。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精心考虑应该利用哪些信息资源,如何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最好、最新、最有吸引力的信息。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优化了教学的质量。
总之,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语文课堂,深入到了课改的前沿。通过实践与探索,我们深深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网络教学给学生以自由学习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得到了更大提高。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以此为机遇,在信息技术下努力践行混合式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