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今年4月国务院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注重自身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及信息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素质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是学校实施德、智、体全面发展,贯彻素质教育和培养“健康第一”观念的灵魂工程师。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也影响整个教育的质量。所以,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的素质同样是关系到我国教育成败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现代教育革新的背景下,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的实际素质状况出发,探索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问题,逐步建立起与《规划纲要》要求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 、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高校体育教师队伍。
1.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道德素质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规划纲要》强调: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1]。
1.1教师高尚的情操常常对学生产生终生的影响。
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作为教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这项平凡又伟大的教育事业,愿意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与力量。教师的不同认识会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 不同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会造成学生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教师不能被功利所迷失自己高尚的道德方向。复旦校长杨玉良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时说,功利主义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教学上教会你考试,人才培养上只要你能找到工作就可以;学生也是这样,选择的专业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而是根据自己出来能否当大官,赚大钱;选择导师不是看学术,而是看职位。教授的功利主义,就是奔着SCI和课题项目,忘了做学问才是他们一切的出发点[2]。
1.2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全新的教育观念
在体育教学中, 应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条件, 无论成绩好坏、身体是否存在缺陷、体育水平高低等, 应对学生一视同仁。对学生关爱不能感情用事, 更不能渗杂个人意愿,体育教师必须从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心理、个性等方面关心和指导学生,真正做到学生的良师益友。
2.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应该是指体育教师在从事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的影响。由于大学阶段体育教育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指从事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学科教学的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方面素养的总和。
2.1专业知识是教书育人的基础
《规划纲要》强调,教师的业务要精湛。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育教学行为的前提条件,在我国的体育师资教育中,培养出来的体育教师存在着知识结构偏差的缺憾。有些体育老师片面的认为普通体育课不需要发展和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结构,只想‘平安体育课’不出教学事故就万事大吉。体育赛事的直播与互联网的普及,使很多学生获得了许多体育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如没有精湛的业务很难立足课堂,更不用说教书育人。体育教师只有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才能授人以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平日教学的心得体会、教学经验工作总结可以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科研也为体育课的教学变革提供参考。目前, 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已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需要重新构建以推动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融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为一体, 注重人的情感、审美、伦理和人文素质培养的复合性知识体系。现代教育要求体育教师不只是上一堂体育课, 而应是一个必须具有强烈时代感, 不受固有观点和模式的约束, 积极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开拓新领域, 并在创新中生存, 在开拓中发展的科研型教师。根据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以及新体育课程的要求,及时地拓展新的专业素质。
2.2教学技能(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训练、竞赛与裁判的能力,学习、科研的能力等)是教学质量的保证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发展学生身体,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有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全然不顾学生的内心感受, 使本应该充满欢声笑语的体育课堂和富有激情挑战性的体育运动归于严肃和乏味。这就造成了体育教育中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怪象。组织管理能力是体育教师完成其本职工作的一项特殊的本领,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造成了教学组织管理的相对困难,从对学生个体的组织管理,到对体育课与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在到到体育赛事、运动会的组织管理,无不要求着教师组织管理的才能与知识,高效的组织管理可以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类体育活动中去,可以使群体活动的效益得到发挥。
3.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身体、心理素质
体能是体育教师利用身体语言向学生传授体育学科知识的基本能力,充沛的体能是向学生展示运动技术示范的保证。所以就需要体育教师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基础, 重视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 在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代替的, 它是体育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直接影响着教师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成败。[3]它作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审美观产生影响。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加大、心理负担增加, 这些对体育教师也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新世纪专业化的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并能及时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使学生的身心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健康发展。
4.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信息素质
信息能力是信息时代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和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高校体育教师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应特别注重信息能力的提高[4]。
4.1信息能力是当代体育教师创新发展的基础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获取信息社会中体育与健康信息的方法,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实践,掌握科学体育健身方法,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协调发展,实现提高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目标。体育教师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缺乏充分的信息来源,就不能及时把握当今体育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和体育教学的最新方法,这将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产生影响,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正确的体育意识。
4.2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被广泛运用
广大体育教师在通过计算机及网络,可以灵活地选择影像、动画、图形、声音等多种媒介投入教学,使大学生体育学习空间更广、学习方式更灵活、学习资料更多。如果体育教师不能熟练地操作和驾驭现代信息技术,不能创造性地组织体育教学活动,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信息在体育科学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3科研与信息
根据信息确定科研方向、重点和题目;根据信息选择科研手段、方法和资料;根据信息检验科研成果。离开了信息,体育科学研究将一事无成。体育科学本身也就揭示了信息传递和科学认识的一般过程。例如:观察、实验、文献检索等可以看做是搜集信息的过程;科学仪器是科学认识中实现信息传递和转换的工具;逻辑推理、科学抽象则是科学认识中处理加工信息的过程;经过处理的信息则形成了理论假说。信息方法将科学认识作为信息的流程,从而把科学认识主体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联系起来,把主观思维与客观实践过程结合了起来。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高等教育工作一部分的高校体育工作改革也在各个层面展开,而在这一改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高校体育教师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质量的人才来源于高质量的教育与教学,高质量的教育与教学则取决于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只有具备了与时代相适应,符合深化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师综合素质,才是21世纪合格的大学体育教师,才能更好地贯彻实施新的体育课程,顺利地完成高校学校体育的教学任务,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
[2]周凯.中国大学精神虚脱[N].中国青年报.2010.06.22.
[3]张洁.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7,(4).
[4]范运祥.注重培养高校体育教师信息能力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4.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素质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是学校实施德、智、体全面发展,贯彻素质教育和培养“健康第一”观念的灵魂工程师。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也影响整个教育的质量。所以,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的素质同样是关系到我国教育成败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现代教育革新的背景下,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的实际素质状况出发,探索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问题,逐步建立起与《规划纲要》要求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 、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高校体育教师队伍。
1.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道德素质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规划纲要》强调: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1]。
1.1教师高尚的情操常常对学生产生终生的影响。
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作为教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这项平凡又伟大的教育事业,愿意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与力量。教师的不同认识会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 不同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会造成学生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教师不能被功利所迷失自己高尚的道德方向。复旦校长杨玉良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时说,功利主义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教学上教会你考试,人才培养上只要你能找到工作就可以;学生也是这样,选择的专业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而是根据自己出来能否当大官,赚大钱;选择导师不是看学术,而是看职位。教授的功利主义,就是奔着SCI和课题项目,忘了做学问才是他们一切的出发点[2]。
1.2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全新的教育观念
在体育教学中, 应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条件, 无论成绩好坏、身体是否存在缺陷、体育水平高低等, 应对学生一视同仁。对学生关爱不能感情用事, 更不能渗杂个人意愿,体育教师必须从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心理、个性等方面关心和指导学生,真正做到学生的良师益友。
2.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应该是指体育教师在从事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的影响。由于大学阶段体育教育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指从事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学科教学的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方面素养的总和。
2.1专业知识是教书育人的基础
《规划纲要》强调,教师的业务要精湛。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育教学行为的前提条件,在我国的体育师资教育中,培养出来的体育教师存在着知识结构偏差的缺憾。有些体育老师片面的认为普通体育课不需要发展和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结构,只想‘平安体育课’不出教学事故就万事大吉。体育赛事的直播与互联网的普及,使很多学生获得了许多体育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如没有精湛的业务很难立足课堂,更不用说教书育人。体育教师只有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才能授人以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平日教学的心得体会、教学经验工作总结可以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科研也为体育课的教学变革提供参考。目前, 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已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需要重新构建以推动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融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为一体, 注重人的情感、审美、伦理和人文素质培养的复合性知识体系。现代教育要求体育教师不只是上一堂体育课, 而应是一个必须具有强烈时代感, 不受固有观点和模式的约束, 积极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开拓新领域, 并在创新中生存, 在开拓中发展的科研型教师。根据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以及新体育课程的要求,及时地拓展新的专业素质。
2.2教学技能(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训练、竞赛与裁判的能力,学习、科研的能力等)是教学质量的保证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发展学生身体,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有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全然不顾学生的内心感受, 使本应该充满欢声笑语的体育课堂和富有激情挑战性的体育运动归于严肃和乏味。这就造成了体育教育中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怪象。组织管理能力是体育教师完成其本职工作的一项特殊的本领,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造成了教学组织管理的相对困难,从对学生个体的组织管理,到对体育课与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在到到体育赛事、运动会的组织管理,无不要求着教师组织管理的才能与知识,高效的组织管理可以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类体育活动中去,可以使群体活动的效益得到发挥。
3.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身体、心理素质
体能是体育教师利用身体语言向学生传授体育学科知识的基本能力,充沛的体能是向学生展示运动技术示范的保证。所以就需要体育教师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基础, 重视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 在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代替的, 它是体育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直接影响着教师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成败。[3]它作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审美观产生影响。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加大、心理负担增加, 这些对体育教师也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新世纪专业化的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并能及时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使学生的身心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健康发展。
4.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信息素质
信息能力是信息时代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和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高校体育教师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应特别注重信息能力的提高[4]。
4.1信息能力是当代体育教师创新发展的基础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获取信息社会中体育与健康信息的方法,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实践,掌握科学体育健身方法,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协调发展,实现提高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目标。体育教师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缺乏充分的信息来源,就不能及时把握当今体育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和体育教学的最新方法,这将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产生影响,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正确的体育意识。
4.2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被广泛运用
广大体育教师在通过计算机及网络,可以灵活地选择影像、动画、图形、声音等多种媒介投入教学,使大学生体育学习空间更广、学习方式更灵活、学习资料更多。如果体育教师不能熟练地操作和驾驭现代信息技术,不能创造性地组织体育教学活动,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信息在体育科学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3科研与信息
根据信息确定科研方向、重点和题目;根据信息选择科研手段、方法和资料;根据信息检验科研成果。离开了信息,体育科学研究将一事无成。体育科学本身也就揭示了信息传递和科学认识的一般过程。例如:观察、实验、文献检索等可以看做是搜集信息的过程;科学仪器是科学认识中实现信息传递和转换的工具;逻辑推理、科学抽象则是科学认识中处理加工信息的过程;经过处理的信息则形成了理论假说。信息方法将科学认识作为信息的流程,从而把科学认识主体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联系起来,把主观思维与客观实践过程结合了起来。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高等教育工作一部分的高校体育工作改革也在各个层面展开,而在这一改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高校体育教师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质量的人才来源于高质量的教育与教学,高质量的教育与教学则取决于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只有具备了与时代相适应,符合深化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师综合素质,才是21世纪合格的大学体育教师,才能更好地贯彻实施新的体育课程,顺利地完成高校学校体育的教学任务,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
[2]周凯.中国大学精神虚脱[N].中国青年报.2010.06.22.
[3]张洁.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7,(4).
[4]范运祥.注重培养高校体育教师信息能力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