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文化是构成我国厚重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介入使民族文化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民族文化的保护也成为不少学者致力研究的课题。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智慧景区”的建立,“智慧旅游”必将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趋势。本文将通过分析“智慧旅游”在民族文化旅游中应用的可能性对其运用做出一些设想。
【关键词】: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旅游;智慧旅游
2011 年7月, 国家旅游局提出我国将争取用10 年左右时间,初步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旅游”,使旅游企业经营活动全面信息化,基本把旅游业发展成为高信息含量、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如今,越来越多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逐渐被发掘,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民族文化旅游这一类型的旅游,如何平衡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早已成为很多学者致力研究的问题。能否极大限度地满足游客对于民族文化深度了解的个性化需求,让其游览有效、真实、有质,同时,减少通交流中外界强势文化对于民族文化的冲击;本文将从“智慧旅游”的角度分析其在民族文化旅游中应用的可能性。
一、发展现状
(一) 民族文化旅游
民族文化是指特定民族的人们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集体创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生活事象,是民族物质文化、社会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高燕,2007)根据国际著名旅游人类学家、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科恩教授( Erik Cohen) 的定义,民族旅游就是把古雅的土著习俗以及土著居民包装成旅游商品以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是以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的观赏、娱乐、商品及服务。[1]
伴随人们获取信息的便利化、快捷化,越来越多独特的民族文化地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旅游开发者竞相投资的商机地,旅游者争先前往的目的地。但也因此使得目前我国的民族文化旅游存在着同质化的问题,旅游者从一开始的好奇逐渐转变为不再有过多的期待甚至失望;同样的,由于发展速度过快,开发者在没有调研周全、了解细致的情况下过度开发,使的东道主居民遭到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导致东道主居民与旅游者之间发生文化冲突;民族文化开发过度商业化,这些都是目前民族文化旅游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 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亦即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通过互联网、通信网、移动互联网等借助便携的智能终端等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并及时发布,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2]
如今,人们获取信息的终端设备不断革新,智慧旅游所依靠的信息技术持续多样化,各地的公共信息设施也逐步完善。智慧旅游借助云计算服务、数据挖掘、二维码、移动通信网络、传感器、地理信息位置服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面向不同的主体提供相应的应用;如面向旅游者提供目的地导游、导览、定位等位置服务,以及信息的获取、分享等资讯服务;面向目的地景区提供客流管理、景点监控、应急管理等有利于景区监控管理的应用;面向旅游中介性质的旅行社的团体提供宣传营销、数据统计等应用。
二、智慧旅游在民族文化旅游中应用的可能性分析
(一)民族文化旅游的特点
1.民族文化旅游是一种异文化之间的交流过程。民族文化旅游是旅游者来到具有独特民族文化的目的地进行的一种体验异文化的旅游类型,旅游者来到目的地最主要的就是接触和了解某一种不同于自己惯常居住环境的文化和氛围。在此过程中,旅游者本身所携带的外来文化与目的地东道主居民所特有的本民族文化必然会有所交流,甚至会产生一些冲击和冲突,这就需要旅游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能够借助外界途径获取相应的信息规范自己的旅游行为;同样的,目的地居民通过借助这样的途径与外界交流,在增进外来旅游者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的同时,加深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民族文化旅游注重动态体验过程。旅游是一个动态体验的过程。游览前,旅游者通过收集目的地信息来规划自己的游览过程;游览中,旅游者通过信息的获取来完善自己的体验,使整个旅游过程真实、有质;游览后,旅游者需要通过对游览过程中得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从而形成自己的旅游经验。对于民族文化旅游这种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旅游类型来说,旅游的动态体验过程更加重要,只有不断从外界获取相应的信息,才能支撑起旅游者整个游览过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民族文化旅游多以动态形式存在。相比较于以静态形式存在和展示的历史文化旅游以及其他类型的旅游而言,民族文化旅游多以动态形式存在和展示,这些文化存在于各民族独特的服饰、舞蹈、歌曲等形式中,可以通过音频、影像保存下来,并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得到传播和发展。许多独特的民族文化都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和地域内展示,因此,借助一定的媒介保存下这些信息并提供给旅游者,能够更好地宣传目的地民族文化,同时使旅游者的游览过程更加丰富有效。
(二)智慧旅游的优势分析
1.泛在化存在,使信息更快捷。智慧旅游所谓的“泛在化”,主要是指无线网络在景区、酒店、旅游企业、主管单位等相关产业链覆盖的泛在化,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RFID标识与其他感知手段的泛在化。[3]我国公共基础信息设备的逐步完善让大众及时获取信息成为可能,各类细分的应用也使得旅游者得到信息更加快捷。无论是基于GIS等地理信息系统的位置服务,还是基于RFID等标识系统的检测服务,都因其范在化存在使信息传递更加快捷、便利,从而提高了旅游者的旅游质量,优化了其游览过程。
2.交互式传播,使信息更丰富。智慧旅游使得信息的交流不再像数字旅游那样是数字化信息与特定终端之间的单线传递,而是形成了一个信息网,在这个信息网里面,已经超越了原来的数字化信息与特定终端之间的单线传递,实现了数字化信息与任意终端之间的传递,也就是说,只要你有一个终端可以接收信息,那么你就可以获取这些数字信息。不仅如此,智慧旅游还能够到达数字信息与终端之间的双向传递,以及终端与终端之间的信息共享,使得数字信息的内容更加丰富、及时、有效、快捷。
(三)智慧旅游在民族文化旅游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智慧旅游在民族文化旅游中主要通过及时、有效地提供相关信息,促进旅游者对目的地独特民族文化的了解,从而对旅游者的旅游过程起到辅助作用。由于民族文化旅游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活动,因此,更加需要活动相关主体之间通过彼此了解来完善整个交流过程,使得旅游者在得到一个真实、有质的旅游经历的同时,又不至于对目的地文化产生负面的影像,甚至引起冲突。
通过智慧旅游的途径,旅游者可以在旅游过程中及时、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游览过程,同时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并同其他同类旅游者及时交流。另外,由于民族文化旅游地文化的独特性与完整性同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成反比,因此,这些目的地更需要通过范在化的信息网络来实现文化的传播和保护,从而达到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
四、总结
“智慧旅游”在“数字旅游”的基础上,使得数字化了的旅游信息能够便利、快捷、准确地反馈给旅游者;根据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满足其对于民族文化内涵的深度了解。 “智慧旅游”已经在一些博物馆中有了初步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的逐步普及,“智慧旅游”已经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运用到旅游业的各个方面,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智慧旅游”在民族文化旅游中的运用将会大大便利旅游者旅游过程。
参考文献:
[1] 马晓京. 西部地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J]. 旅游学刊(双月刊)2000(5):50-54.
[2] 王真慧. 网络时代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互动研究[J].龙运荣广西民族研究2011(2):196-202.
[3] 谢坚. “智慧旅游”建设浅析[J]. 信息系统工程2012(6):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