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生命灵动的生物课堂的含义
所谓灵动的生物课堂,就是指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学会自主学习。叶澜教授说:“教育具有鲜明的生命性,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教育作为最具生命性的事业,不仅关注生命的发展,更是基于生命的需求。”可见,生命灵动的课堂,究其根本是关注和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以生为本”。构建生命灵动的生物课堂,能充分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得每一位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再一次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生命灵动的生物课堂构建举措
笔者认为,构建生命灵动的生物课堂,除了围绕传统意义上三维目标进行外,还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新教材的特色以及教学形式的及时更新和有效转化。
1.依据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按照其身心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
学生升入高中后,心理逐渐走向成熟。但他们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个性倾向也不稳定,甚至有些学生还表现为内心相对闭锁。学生的内心世界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和阅历的增多变得逐渐复杂,学生不大轻易显露自己的内心情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关爱学生,成为他们的好朋友。班华教授说:“精神关怀是班主任专业劳动的核心内容。”毫无疑问,构建生命灵动的生物课堂,应该首先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即对其“精神关怀”。比如,尊重和关注学生的身体、生活和情感,要学会宽容和体谅学生,多以赞赏和激励的语言去评价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与学生的生命互通相融,共同体验学生生命的成长。
2.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色,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基于新的课改理念,新教材着力于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作科学探究,具有使学生初步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价值、过程和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初步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重要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新教材全新的知识导向和有创新价值的课题,设计一些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情境或学习活动。如,调查当地的农田(河流)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分布、相互关系以及环境污染情况的研究性课题。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就近开展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搜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小结的形式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就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3.教学形式多样化,提高生物教学效果
针对生物学科的知识特点,常见的教学形式有:实验与探究、演示与讨论、讲演与观摩等,教师应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使生物课堂灵动起来。
(1)实验与探究 。 如:“呼吸作用”演示实验。如果教师只在白纸黑字上提问: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如何表现的?那么学生可能就会大眼瞪小眼,不知如何是好。但让学生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入密封的装有萌芽种子的瓶子(A瓶)及煮熟种子的瓶子(B瓶)里,观察蜡烛在两个瓶里的燃烧情况,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学生的表现肯定会大有不同。
(2)演示与讨论 。 如:“光合作用”一节中,光合作用的概念理解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若直接问“什么是光合作用”,这样显得抽象、难理解。若是让学生进行“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有机物”实验,再讨论: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什么?光照是否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或缺的条件?并归纳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就能使学生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加深学生对其概念的理解。
(3)讲演与观摩。 如:每节生物课始,依次安排一名学生开展3~5分钟的演讲活动,教师让他们在课前准备好。开展一段时间后,根据具体情况,教师也可让学生即兴演讲。演讲的内容可以是与教材有关的课题、实验及国内外新闻等,也可以是与课本内容有关的生物故事、学习心得等。
上述的实践表明,教师通过问题设计,依托问题,用问题带动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思考,在动手实验中快乐,也会在实验中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与高效。
三、结束语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以生为本,紧紧围绕“构建生命灵动的课堂”这一思想进行施教。对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总结和解决,克服“以教师为中心”,实施“主体教育”, 以“爱”生为根本,用“爱”和“责任”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学”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学”,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生命灵动的生物课堂。
(责任编辑 黄春香)
所谓灵动的生物课堂,就是指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学会自主学习。叶澜教授说:“教育具有鲜明的生命性,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教育作为最具生命性的事业,不仅关注生命的发展,更是基于生命的需求。”可见,生命灵动的课堂,究其根本是关注和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以生为本”。构建生命灵动的生物课堂,能充分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得每一位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再一次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生命灵动的生物课堂构建举措
笔者认为,构建生命灵动的生物课堂,除了围绕传统意义上三维目标进行外,还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新教材的特色以及教学形式的及时更新和有效转化。
1.依据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按照其身心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
学生升入高中后,心理逐渐走向成熟。但他们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个性倾向也不稳定,甚至有些学生还表现为内心相对闭锁。学生的内心世界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和阅历的增多变得逐渐复杂,学生不大轻易显露自己的内心情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关爱学生,成为他们的好朋友。班华教授说:“精神关怀是班主任专业劳动的核心内容。”毫无疑问,构建生命灵动的生物课堂,应该首先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即对其“精神关怀”。比如,尊重和关注学生的身体、生活和情感,要学会宽容和体谅学生,多以赞赏和激励的语言去评价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与学生的生命互通相融,共同体验学生生命的成长。
2.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色,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基于新的课改理念,新教材着力于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作科学探究,具有使学生初步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价值、过程和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初步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重要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新教材全新的知识导向和有创新价值的课题,设计一些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情境或学习活动。如,调查当地的农田(河流)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分布、相互关系以及环境污染情况的研究性课题。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就近开展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搜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小结的形式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就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3.教学形式多样化,提高生物教学效果
针对生物学科的知识特点,常见的教学形式有:实验与探究、演示与讨论、讲演与观摩等,教师应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使生物课堂灵动起来。
(1)实验与探究 。 如:“呼吸作用”演示实验。如果教师只在白纸黑字上提问: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如何表现的?那么学生可能就会大眼瞪小眼,不知如何是好。但让学生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入密封的装有萌芽种子的瓶子(A瓶)及煮熟种子的瓶子(B瓶)里,观察蜡烛在两个瓶里的燃烧情况,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学生的表现肯定会大有不同。
(2)演示与讨论 。 如:“光合作用”一节中,光合作用的概念理解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若直接问“什么是光合作用”,这样显得抽象、难理解。若是让学生进行“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有机物”实验,再讨论: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什么?光照是否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或缺的条件?并归纳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就能使学生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加深学生对其概念的理解。
(3)讲演与观摩。 如:每节生物课始,依次安排一名学生开展3~5分钟的演讲活动,教师让他们在课前准备好。开展一段时间后,根据具体情况,教师也可让学生即兴演讲。演讲的内容可以是与教材有关的课题、实验及国内外新闻等,也可以是与课本内容有关的生物故事、学习心得等。
上述的实践表明,教师通过问题设计,依托问题,用问题带动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思考,在动手实验中快乐,也会在实验中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与高效。
三、结束语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以生为本,紧紧围绕“构建生命灵动的课堂”这一思想进行施教。对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总结和解决,克服“以教师为中心”,实施“主体教育”, 以“爱”生为根本,用“爱”和“责任”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学”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学”,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生命灵动的生物课堂。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