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的人数也越来越多,高等院校的数量和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而大学生的思想活动出现了差异性、多样性和独立性,各种问题越来越严重。在新时期下,只有加强和改进高校的班级文化建设,才能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对于大学生成人成才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班级文化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
(一)教育和熏陶功能。班级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部分组成,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班级文化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环境教育,具有极为强烈的渲染力和渗透力。班级文化的根本目的就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最终促使师生素质的综合提升。因此班级文化在建设过程中,能够帮助大多数成员都有一个共同认定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班风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起到教育和熏陶的功能。文化和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文化是教育的本体,而教育是人类文化生产和发展的一种生命机制,人类总是借助文化来实现教育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因此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非常重要。
(二)激励和导向作用。只有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健康的审美标准、优秀的人格品质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往往能够在一个班级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激励环境和机制,促使学生具有极为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积极参与,化外部力量为内在动力。班级文化的导向作用就表现在对班级的建设和师生的共同发展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三)规范和矫正作用。班级文化的规范功能是指班规班纪的形成对于学生的言行举止起到约束作用。班级文化通常都是班级成员的价值取向,它代表着班级大多数学生的观点,它所反映出来的行为模式是大多数学生所认可的。班级的矫正功能在于矫正和约束学生的言行,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服从班级文化的价值取向。
(四)同化和凝聚功能。文化往往能够促使一个社会群体的人们,在同一种模式下形成大致相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集体活动中,班级成员通过有效的交流互动,将彼此的情感流露出来,将彼此的想法和意见表达出来,从而产生满足心理上的某种需求。这时班级里的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亲密感和依赖感,增进彼此之间的吸引力,促使学生共同发展。
二、新时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主体的素质
大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主体,因此就要提高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责任感,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活动,充分调动每一位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得参与到实际活动中,得到学生的认同。其次还要培养大学生的集体归属感,要通过干预方法,来影响大学生对于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建立,要遵循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认识到自我的价值和优势。最后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不断的创新,历史和民族才会进步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在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才能充分发挥力量和价值。教育者还要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等,将学生合理划分,提高学生的团队凝聚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重视班级文化制庹的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是为了规范约束大学生的言行举止,引领班级走向精神文明的前沿。因此还要重视班级文化制度的建设,首先需要是制定民主的班级制度,必须得到全班学生的认可,才能进一步提高执行力度。其次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最后要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个性,制定符合班级学生发展需求的班级制度。
(三)加强高校社团文化建设。学生社团的建设就遵循着专业性、自愿性、兴趣爱好等原则而建立的一种学生文化群体,具有着参与范围广泛以及活动内容丰富的特点,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加强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班级文化的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因此还要重视高校社团文化的建设,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方式,在高校内部定期开展各种有效的社团活动。其次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提高自身参与度,增强自身人际交往能力。最后教师还要对社团活动进行正确的指导,要不断提高社团对学生的影响力。
綜上所述,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也逐渐呈现出大众化的教学模式。再加上受到各种西方思潮的影响,当今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处于不定型时期,因此就需要加强班级文化的建设,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班级文化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
(一)教育和熏陶功能。班级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部分组成,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班级文化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环境教育,具有极为强烈的渲染力和渗透力。班级文化的根本目的就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最终促使师生素质的综合提升。因此班级文化在建设过程中,能够帮助大多数成员都有一个共同认定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班风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起到教育和熏陶的功能。文化和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文化是教育的本体,而教育是人类文化生产和发展的一种生命机制,人类总是借助文化来实现教育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因此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非常重要。
(二)激励和导向作用。只有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健康的审美标准、优秀的人格品质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往往能够在一个班级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激励环境和机制,促使学生具有极为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积极参与,化外部力量为内在动力。班级文化的导向作用就表现在对班级的建设和师生的共同发展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三)规范和矫正作用。班级文化的规范功能是指班规班纪的形成对于学生的言行举止起到约束作用。班级文化通常都是班级成员的价值取向,它代表着班级大多数学生的观点,它所反映出来的行为模式是大多数学生所认可的。班级的矫正功能在于矫正和约束学生的言行,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服从班级文化的价值取向。
(四)同化和凝聚功能。文化往往能够促使一个社会群体的人们,在同一种模式下形成大致相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集体活动中,班级成员通过有效的交流互动,将彼此的情感流露出来,将彼此的想法和意见表达出来,从而产生满足心理上的某种需求。这时班级里的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亲密感和依赖感,增进彼此之间的吸引力,促使学生共同发展。
二、新时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主体的素质
大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主体,因此就要提高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责任感,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活动,充分调动每一位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得参与到实际活动中,得到学生的认同。其次还要培养大学生的集体归属感,要通过干预方法,来影响大学生对于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建立,要遵循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认识到自我的价值和优势。最后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不断的创新,历史和民族才会进步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在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才能充分发挥力量和价值。教育者还要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等,将学生合理划分,提高学生的团队凝聚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重视班级文化制庹的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是为了规范约束大学生的言行举止,引领班级走向精神文明的前沿。因此还要重视班级文化制度的建设,首先需要是制定民主的班级制度,必须得到全班学生的认可,才能进一步提高执行力度。其次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最后要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个性,制定符合班级学生发展需求的班级制度。
(三)加强高校社团文化建设。学生社团的建设就遵循着专业性、自愿性、兴趣爱好等原则而建立的一种学生文化群体,具有着参与范围广泛以及活动内容丰富的特点,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加强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班级文化的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因此还要重视高校社团文化的建设,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方式,在高校内部定期开展各种有效的社团活动。其次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提高自身参与度,增强自身人际交往能力。最后教师还要对社团活动进行正确的指导,要不断提高社团对学生的影响力。
綜上所述,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也逐渐呈现出大众化的教学模式。再加上受到各种西方思潮的影响,当今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处于不定型时期,因此就需要加强班级文化的建设,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