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来源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yue0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如火如荼,但由于在合作中对企业利益的不够重视、政策保障不完善、院校自身吸引力欠缺等因素,导致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校热企冷”成为现代学徒制推广和实施的最大阻碍。挖掘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动因及制约因素,凸显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主体地位、完善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顶层设计、加强高职院校的自身能力建设是解决这一困境的出路。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企业;职业院校;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9)03-020-04
  目前,现代学徒制已成为国内职业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代名词,更是各职业院校争相推进的重点工作。随着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5000余家企业、行业、院校参与到试点申报工作中来,然而,看似欣欣向荣的局面背后却隐藏着企业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校热企冷”成为现代学徒制得以推广和实施的最大阻碍[1]。深入挖掘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动因及制约因素,使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各司其职,才能构建真正契合我国职业教育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动因
   (一)现代学徒制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储备
   招工难、人员流动性大等现象是目前多数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职业教育的队伍中来。企业全程参与育人过程,从根本上扭转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的局面,特别是现代学徒制下“招生招工一体化”的运行机制,一方面,企业通过订单式培养获得了较为稳定且符合实际生产需要的人力资源储备,大大节省了选人用人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自入学起学生就开始接受并融入企业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的意愿。
   (二)现代学徒制为企业提供技术革新力量
   企业核心竞争力取决于能否掌握核心技术、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只有拥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才能突破对手的技术垄断和封锁,争取有利的竞争优势和贸易地位。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由于人才匮乏、资金不足等原因缺乏技術革新能力,参与现代学徒制,企业可以借助职业院校的研发平台,整合资源进行技术革新研发,同时职业院校拥有一批具有长期参与企业生产实践的一线教师,可以帮助企业共同开发新产品、研究新技术,攻克各种技术难题。
   (三)职业教育责任推动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
   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根本目标,然而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家、经营者们普遍意识到,在积极追寻利润的同时也需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职业教育责任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和学校是两个平等的主体,也需承担其相应的职业教育责任。同时,企业职业教育责任和企业社会形象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企业将收获来自行业、学生以及政府部门的认可和宣传,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大大提高企业品牌的美誉度。由此可见,积极履行职业教育责任将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2]。
   二、企业深度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制约因素
  根据上述分析,参与现代学徒制是符合企业发展的根本利益的,但就具体实施情况来看,许多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校和企业间没有真正实现校企间的深度合作,主要表现在:一是注重形式,忽视实施,发展不平衡。不少校企合作仍是“两张皮”,不能有机融合,发挥不出现代学徒制的作用,学校和企业相互信任、相互理解、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难以建立。二是覆盖面较小,对现代学徒制有所认识和感兴趣的只是大中型企业,而中小企业及民营、乡镇企业则积极性不高,很少参与。三是企业没有和学校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现代学徒制合作机制。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都仅停留在项目支持、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等浅层次的合作上。四是政府在现代学徒制中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为何无法吸引企业,遭受着来自企业层面的冷遇?深入挖掘影响企业深度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制约因素是扭转这一局面的关键。
  (一)激励机制:对企业利益重视不够
   学校和企业是两个独立的主体,企业以“盈利”为目标,实现利益最大化是企业做事的根本出发点,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影响企业深度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关键。调查表明,导致企业缺乏参与积极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合作中的投入大于实际收益,使其得不偿失。主要表现在:一是因接纳学生实训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和风险增加。学生实训占用的是企业车间场所并需接受企业技术人员的操作指导,这势必会干扰企业的正常的生产活动,同时由于学生错误操作而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和负面舆论。二是因毕业生留职率低导致企业人才培养成本增加。企业通过3年时间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不一定会选择留下就业,即使留下,也有可能因为有其他待遇更好的企业而另谋他就。特别是技术性岗位,一旦遭遇人员流失,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替代者。三是因企业缺少主动权,导致参与积极性下降。在现行的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占据教学主导地位的通常是职业院校,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评价等相关环节上缺乏话语权,导致参与热情不足。
  (二)约束机制:制度保障有待完善
   就目前的推广和实施情况来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在我国受欢迎程度要大大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究其原因,一方面源自家长和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纳度不高,另一方面则源自我国法律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在目前我国仅对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出了纲领性建议,但缺乏具体的条款来明确校企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现代学徒制的法律地位。政府也没有针对参与的企业专门制定相应的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和政策,仅仅明确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义务,却未具体提及企业所享受的权利。    反观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得以成功推广并普及,关键就在于他们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以德国为例,20世纪60年代德国政府颁布《联邦职业教育法》,又于20世纪80年代制定与之相配套的《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对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学校、学生等各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都在法律条款中作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随之,各地区、部门、行业也相继出台了实施办法和补充规定,明确要求企业应积极参与职业教育[3]。
  (三)合作机制:院校能力亟需加强
   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并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成长并占据国内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办学经验,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模式和办学模式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普通高等院校的影响,导致办学定位模糊,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大部分高职院校都缺乏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组织制度和实践经验。在师资队伍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实践经历不足,教学内容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操作,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致使毕业生无法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增加企业的培训成本。同时,“双师型”教师缺乏,直接导致企业无法从合作院校获得管理、技术革新的支持平台和资源。在生源素质方面,虽然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而非教育层次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但是办学层次偏低、教育质量欠佳依然是高职院校留给大家的印象,成绩好的学生普遍不愿报考职业类院校,这直接导致职业教育生源质量不高,无法得到企业认可。在专业设置方面,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不是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市场实际需求来开设的,而是什么热门开什么,自然无法吸引企业的参与。
   三、企业深度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对策
   (一)凸显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主体地位
   1.赋予企业参与权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始终把企业放在主导位置,维护企业在学生选拔、课程设置、授课模式、考评机制等方面的话语权,通过权利的赋予,充分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尤其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学校应将企业岗位实际需要的知识转化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去,做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徒的岗位适应能力,满足企业的参与诉求。
   2.加大政策引导和激励
  实施现代学徒制是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行为,现代学徒制不仅是学校与企业、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也是一种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行为,应有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和推动,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一是建立成本补偿机制,政府按照企业接纳顶岗实习学生的人数和时间,通过直接拨款或者稅收减免等形式来补偿企业为此付出的成本。二是为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在贴息贷款、项目立项、资质评审等方面给予优先权。三是建立学生实习保险购买制度,学校应重视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教育并为学生购买实习保险,以降低企业参与的风险和压力。
   3.营造良好的與论氛围
   政府应积极宣传推广现代学徒制的典型案例,评选示范企业,表彰优秀师傅和学徒,唤起社会各界对现代学徒制的重视,使企业认识到参与职业教育不仅是一种义务和责任,更是其扩大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有效途径。设立专门的现代学徒制数字媒体、网站和公众号等,在宣传现代学徒制的同时,随时为企业提供各种政策咨询和帮助,解决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引导企业主动参与到现代学徒制中来。
   (二)完善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顶层设计
   1.建立协调组织机构
   相较于传统的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如学生毕业时将获得学历和职业资格两类证书,但这两类证书的管理又分属于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这对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4]。要从源头解决此问题,就亟需设立一个专门协调现代学徒制相关工作的组织机构,负责制定政策制度和发展规划,组织协调学校、行业、企业间的关系,指导和解决现代学徒制工作中产生的困难和问题,建立监控和评价体系等。
   2.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在落实现有政策制度的同时,积极完善现代学徒制的法律保障体系,如修订相关法律制度,明确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中的主体地位。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特点,配套出台涉及招生招工一体化实施、“双导师制”队伍管理、学徒(学生)管理、教学与实训环节管理、试点考核评估、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指导意见和管理规定,为现代学徒制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3.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行业协会是政府与企业的中介组织,具备沟通、协调、监督等多项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影响力,对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正确引导并积极鼓励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可以有效扩大现代学徒制的合作范围和影响力。
   (三)加强高职院校的自身能力建设
   1.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要主动适应现代学徒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认同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将学校教育与岗位需求相结合,构建真正有效的合作模式。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定期组织一线教师赴企业参与生产实践,学习新技术,了解企业对岗位的实际需求;强化专业负责人及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以此推动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打造一支稳定且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选聘企业的能工巧匠及管理人员来校任教,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完善相应的考评机制。
   3.优化专业设置和教学安排
   专业设置须立足地方经济,面向市场需求,相较于异地模式,就地就近的现代学徒制模式更容易落地,无论是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交流还是学生顶岗实习环节中食宿、交通的安排都要省时省力许多[5]。同时,积极深化教学改革,使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际岗位工作内容相统一,为现代学徒制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关晶.企业充分参与是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前提[J].职业技术教育,2014(33):25-25.
  [2]柳燕,李汉学.现代学徒制下企业职业教育责任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31):31-35.
  [3]多淑杰.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制度困境与突破一兼论德国现代学徒制发展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4):5-10.
  [4]李传伟,王燕妮,董先,等.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状况分析与驱动力研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17-20.
  [5]吴强.企业视角下校企合作战略联盟伙伴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经济,2014(11):33-37.
其他文献
算力,作为人工智能“三驾马车”之一,也是人工智能“新基建”的重点。在2020世界计算机大会名家讲堂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郑纬民围绕高性能人
11月4日,辽宁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大会在沈阳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关于中央政治局工作的报告和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安排部署辽宁省贯彻落实工作。辽宁省委书记张国清主持会议并作传达。   张国清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清晰描绘和展望了我国“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和2035年
超竞争环境对高科技新企业的发展提出新挑战,尤其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其竞争战略如何实施是一个重要问题。依据高阶理论和动态竞争理论,构建高管团队异质性、竞争积极性与竞
针对高速精加工机床模具成型精度控制,在FANUC数控系统标准参数基础上,对可能影响加工精度的各种要素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为解决实际高速高精度机床加工中存在的刚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三聚氰胺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简称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