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学科,还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数学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在数学课堂引入童话故事能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乐于探究的故事情景,从而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师如何巧借童话故事,演绎精彩数学课堂?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童话故事 探究欲望 突破难点 课堂总结
数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知识又来源于生活,如果教师能将生动有趣的故事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就能为抽象的数学学习找到形象感知点,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实现课堂的增值。
一、巧用童话故事引发探究欲望,有效成就精彩数学课堂
数学是比较抽象的课程,教师要巧妙抓住数学知识蕴含的趣味点,并引入生动的童话故事,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更好地参与探究。教学导入环节往往影响着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可以挖掘教学内容的趣味元素设计导入环节,特别是童话故事的引入会激活学生对新课探究的兴趣,从而助力学生更好地探究新知。
小学生爱听故事,而数学又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将故事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通过故事呈现教学内容,从而引发积极参与探究。如在学习“体积”时,初次接触体积概念时,学生会感到抽象,如果教师单纯运用理论阐述,学生可能听不懂,无法在大脑中建构表象。如何突破?教师可以引入《小石头求积记》这个故事,借形象的故事内容来帮助学生感性认知体积概念。故事讲的是一块小石头来到了数学王国,它想要计算自己的体积,可是一直找不到好的方法,王国里的大臣们开始出主意,有的说切割,有的说逐块计量,小石头听了都不同意,最后,只好求助数学王子。王子看了看小石头的样子,想起了古希腊时期阿基米德用来测量王冠体积的方法,在一只圆柱体玻璃筒里倒进适量的水,量一量水的高度,划上标记;接着把小石头放进这只盛水的玻璃筒里,水的高度随即上升。数学王子让告诉小石头说:“这一部分上升的水的圆柱体的体积就是你小石头的体积。”故事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学生对新课的探究欲望,同时,又融入了体积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感性的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实现课堂的增值。
二、巧用童话故事突破教学难点,有效成就精彩数学课堂
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对未知内容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但持续学习的能力比较弱,持续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对数学学习极为不利。童话故事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载体,能引发学生的持续探究,从而避免枯燥的数学内容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参与探究。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难题,此时,教师同样可以运用童话故事化解难点,从而助力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数学推理,最终突破点,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案。
分数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但它比较抽象,所以教材将分数渗透在各册之中,教材先安排分数的认识,最后再安排分数的运算,这也是考虑到分数比较抽象的特点。分数中的不少知识还是比较难于理解的,如0为什么不能作为分母,分子在整个分数中有什么样的意义,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等。面对抽象的分数知识,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直接呈现高度概括的概念知识,学生可能无法有效建构分数的知识。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将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童话故事进行呈现,如: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次,孙悟空化缘得来了一个大西瓜,为了公平,西瓜应该被分成几份啊!故事中的大西瓜被及时引入了课堂,在分数的学习中,“平均分”是一个重要概念,教师“故意”用多媒体将西瓜分成大小不一样的4块,此时,课堂热闹了,学生都说不公平,会影响师徒四人的感情,教师巧妙将“平均分”的概念教学渗透其中,从而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意义。接着,教师将平均分好的4块西瓜呈现,然后,八戒马上拿走一块,问题出现:一块表示多少,1/4被引入,教师再趁机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可以说,故事为课堂难点的突破提供了载体,抽象的知识在故事的引领下逐渐被形象化,学生会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建构知识。
三、巧用童话故事引导课堂总结,有效成就精彩数学课堂
精彩的课堂同样离不开课堂总结。新课标倡导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由给学生,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也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面对比较难的知识时,总结特别重要,但在实际教学课堂,不少总结流于形式,总结成为了教师的独角戏,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极為不利。童话故事以其生动有趣的特点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在总结环节运用童话故事情景,就能让学生对总结产生兴趣,达到有效提升能力。
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之组合图形时,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方能有效快速找到解题策略。经过学习,学生对组合图形有了一个感性的认知过程,在课堂总结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小松鼠收集橡子”的学习模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在这个童话故事中,讲述的是一个小松鼠为了对付即将到来的寒冬,所以在秋天的时候拼命的收集橡子。老师可以让同学们把自己当做是一个“小松鼠”,然后针对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将其中的重点、难点、掌握的、不理解的知识内容,当做是“橡子”,以收集橡子的方式总结自己感想和疑惑,从而实现由学生自主说出计算组合图形的策略及注意事项。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情景激活了学生的总结欲望,教师巧妙融入其中的数学知识又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总结的能力,从而实现课堂的增值。
总之,童话故事对小学生来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在数学课堂运用童话故事能激活学生的數学思维,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探究的乐趣。在数学探究课堂,童话故事必须经过整合才能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使枯燥的数学变成生动有趣的情景,从而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领略数学探究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黄龙.试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06)
[2]王绕福;用童话故事来演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下),2011(09)
【关键词】童话故事 探究欲望 突破难点 课堂总结
数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知识又来源于生活,如果教师能将生动有趣的故事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就能为抽象的数学学习找到形象感知点,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实现课堂的增值。
一、巧用童话故事引发探究欲望,有效成就精彩数学课堂
数学是比较抽象的课程,教师要巧妙抓住数学知识蕴含的趣味点,并引入生动的童话故事,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更好地参与探究。教学导入环节往往影响着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可以挖掘教学内容的趣味元素设计导入环节,特别是童话故事的引入会激活学生对新课探究的兴趣,从而助力学生更好地探究新知。
小学生爱听故事,而数学又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将故事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通过故事呈现教学内容,从而引发积极参与探究。如在学习“体积”时,初次接触体积概念时,学生会感到抽象,如果教师单纯运用理论阐述,学生可能听不懂,无法在大脑中建构表象。如何突破?教师可以引入《小石头求积记》这个故事,借形象的故事内容来帮助学生感性认知体积概念。故事讲的是一块小石头来到了数学王国,它想要计算自己的体积,可是一直找不到好的方法,王国里的大臣们开始出主意,有的说切割,有的说逐块计量,小石头听了都不同意,最后,只好求助数学王子。王子看了看小石头的样子,想起了古希腊时期阿基米德用来测量王冠体积的方法,在一只圆柱体玻璃筒里倒进适量的水,量一量水的高度,划上标记;接着把小石头放进这只盛水的玻璃筒里,水的高度随即上升。数学王子让告诉小石头说:“这一部分上升的水的圆柱体的体积就是你小石头的体积。”故事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学生对新课的探究欲望,同时,又融入了体积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感性的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实现课堂的增值。
二、巧用童话故事突破教学难点,有效成就精彩数学课堂
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对未知内容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但持续学习的能力比较弱,持续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对数学学习极为不利。童话故事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载体,能引发学生的持续探究,从而避免枯燥的数学内容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参与探究。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难题,此时,教师同样可以运用童话故事化解难点,从而助力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数学推理,最终突破点,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案。
分数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但它比较抽象,所以教材将分数渗透在各册之中,教材先安排分数的认识,最后再安排分数的运算,这也是考虑到分数比较抽象的特点。分数中的不少知识还是比较难于理解的,如0为什么不能作为分母,分子在整个分数中有什么样的意义,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等。面对抽象的分数知识,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直接呈现高度概括的概念知识,学生可能无法有效建构分数的知识。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将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童话故事进行呈现,如: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次,孙悟空化缘得来了一个大西瓜,为了公平,西瓜应该被分成几份啊!故事中的大西瓜被及时引入了课堂,在分数的学习中,“平均分”是一个重要概念,教师“故意”用多媒体将西瓜分成大小不一样的4块,此时,课堂热闹了,学生都说不公平,会影响师徒四人的感情,教师巧妙将“平均分”的概念教学渗透其中,从而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意义。接着,教师将平均分好的4块西瓜呈现,然后,八戒马上拿走一块,问题出现:一块表示多少,1/4被引入,教师再趁机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可以说,故事为课堂难点的突破提供了载体,抽象的知识在故事的引领下逐渐被形象化,学生会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建构知识。
三、巧用童话故事引导课堂总结,有效成就精彩数学课堂
精彩的课堂同样离不开课堂总结。新课标倡导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由给学生,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也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面对比较难的知识时,总结特别重要,但在实际教学课堂,不少总结流于形式,总结成为了教师的独角戏,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极為不利。童话故事以其生动有趣的特点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在总结环节运用童话故事情景,就能让学生对总结产生兴趣,达到有效提升能力。
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之组合图形时,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方能有效快速找到解题策略。经过学习,学生对组合图形有了一个感性的认知过程,在课堂总结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小松鼠收集橡子”的学习模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在这个童话故事中,讲述的是一个小松鼠为了对付即将到来的寒冬,所以在秋天的时候拼命的收集橡子。老师可以让同学们把自己当做是一个“小松鼠”,然后针对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将其中的重点、难点、掌握的、不理解的知识内容,当做是“橡子”,以收集橡子的方式总结自己感想和疑惑,从而实现由学生自主说出计算组合图形的策略及注意事项。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情景激活了学生的总结欲望,教师巧妙融入其中的数学知识又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总结的能力,从而实现课堂的增值。
总之,童话故事对小学生来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在数学课堂运用童话故事能激活学生的數学思维,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探究的乐趣。在数学探究课堂,童话故事必须经过整合才能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使枯燥的数学变成生动有趣的情景,从而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领略数学探究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黄龙.试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06)
[2]王绕福;用童话故事来演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下),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