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首富,每任总统都挺他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e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里科·丹格特,1957年出生于尼日利亚,1977年毕业于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经济与商业学院。后创建丹格特集团,经营水泥、石油等产业,现为非洲首富。
  在全球制造业环境最艰苦的几个地方,他建造了炼糖厂、面粉厂、制盐厂;他被公认为最具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精神的黑人企业家;过去15年间,他的净资产从33亿美元急速扩张到220亿美元,令人惊愕……他就是非洲首富——尼日利亚丹格特集团董事长阿里科·丹格特(下称丹格特)。
  2013年9月,多家非洲地区及国际银行宣布,支持丹格特投资90亿美元兴建炼油、石油化工以及化肥厂项目, 以帮助尼日利亚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这个巨额项目让丹格特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甚至有人说,他将会是从撒哈拉以南地区走出的比尔·盖茨或沃伦·巴菲特。10月21日,丹格特集团发言人证实,丹格特将担任2014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联席主席。
  出身商业世家,起步水泥生意
  1957年,丹格特出生在尼日利亚卡诺一个富裕的穆斯林家庭。几个世纪以来,这座城市都是尼日利亚的商业中心。丹格特母亲的祖辈曾是西非最富有的商人,外公和父亲都是出色的生意人。丹格特从小就耳濡目染,对商业有着独特的敏感。他至今都觉得外公对自己的影响不可磨灭:“我所有的商业嗅觉和灵感都是从外公那里继承的,他把所有的商业魔力都传授给了我。没有他,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
  上小学时,丹格特发现其他孩子喜欢吃糖果,就批发了很多糖果,然后分批卖掉赚钱。1977年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尼日利亚开创自己的事业。
  创业初期,丹格特得到了家族成员的鼎力相助。一位在水泥行业颇有地位的舅舅本来准备给他一笔现金,但当丹格特找上门时,舅舅却改了主意,给了他一张进口执照。当时,这种进口执照一证难求,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人脉是拿不到手的。丹格特出售了执照,在还没接触到一点点水泥的情况下,就赚到了在这个行业的第一笔钱。此外,他挚爱的外公也给了他不少资金上的支持,这些钱为丹格特将来的亿万富翁之路奠定了基础。
  除了资金方面的先天优势,丹格特也赶上了好时候。他创业时正值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尼日利亚迫切想把急速增长的石油收入投入到基础建设方面,大量兴建各种住宅、大学校园等。这些项目对水泥的需求可想而知,这给丹格特带来了很多收益,他对于商业规律的把握也越来越得心应手。1980年,丹格特还清了外公的钱,第二年,他的水泥和大宗商品生意大获成功,公司开始扩张。
  好景不长,随着世界油价的跌落,尼日利亚的经济也受到重创,这个非洲最大、最有活力的市场前途堪忧。丹格特改变了经营策略,积极进军制糖业和面粉业。这些新业务领域带给了丹格特全面施展商业才华的空间。此后几十年中,他在多个行业成立了数家公司,齐头并进,步步为营,越做越大,最终演变为今天广为人知的丹格特集团。而今,他本人仍然是首屈一指的“水泥大王”。
  无论谁执政,他总能接近权力中心
  有人认为丹格特的成功是集中了天赋、幸运、机遇和勤奋的结果。丹格特自己却觉得,除了这些因素之外,人脉资源是成功商人必须具备的素质,特别是需要与政府搞好关系。他十分重视与政界要人建立私交。早在20世纪70年代,尼日利亚前总统奥巴桑乔还是运输部长时,丹格特就通过业务关系与他熟识,后来又大手笔出资支持奥巴桑乔竞选总统。奥巴桑乔执政后,丹格特参与了一项政府出台的快速私有化计划,期间他的个人财富得以急速膨胀。丹格特认为:“如果你要做生意,现在就必须和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否则,你怎么让政府听到你的抱怨呢?”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尼日利亚政局动荡不安,军事政变就有3次之多,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到丹格特的生意。30多年来,他精心培养与历任总统的关系,无论谁执政,丹格特都能接近权力中心,让政府为己所用。
  当然,这种做法在国内也引起了相当的反感,但以丹格特今天的影响力,情况已经发生了逆转:是那些国家领导人更需要丹格特的支持,而不是相反。总统乔纳森在一次演讲中曾表示:“我认为,那些批评丹格特的人为这个国家所做的贡献,连丹格特的5%也不到。”
  在尼日利亚不少普通老百姓眼中,丹格特是个低调的“大人物”。与许多富豪的铺张奢靡、花钱无度不同,丹格特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谦虚严谨的生活作风。他的办公室既宽敞又简单:一面墙上挂着巨大的非洲地图,上面插的小旗代表着不断扩张的商业领地;另一面墙上挂着奥巴哈纳水泥厂的巨幅照片,这座位于尼日利亚心脏地带的水泥厂是丹格特商业帝国的开始。除此以外,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
  15年前开始,丹格特就陆续出售海外房产。2006年,他把卖房所得全部投入公司运营。他认为,只有能给集团产业创造价值的东西才值得花钱购买。他的私人飞机和船只基本上只用于工作和招待客人,而他自己,根本没时间乘船游玩。
  但丹格特对待工作的态度却绝不简单。他曾说过:“最危险的事就是在工作中被只会溜须拍马的人所包围。”一位资产管理公司的高管对此深有体会:“跟丹格特一起工作是个极大的挑战。如果对他企业的了解没有达到事无巨细的程度,那很快就会被他拆穿。他可不会同情笨蛋。”
  能否成为下一个巴菲特
  过去,丹格特总喜欢畅想自己的商业帝国;如今,他更愿意站在国家的角度去思考未来的发展。
  到2020年,尼日利亚的人口会超过2亿。丹格特意识到,满足国内人口的需求会变得越来越紧迫,更多的人会涌向经济活动频繁的大城市拉各斯,而拉各斯已经拥有1400万人口,未来的承载能力有限。于是,他选择到尼日利亚相对混乱、落后的北方地区种植甘蔗和水稻,开办工厂。丹格特相信,自己这么做能够创造75万个工作岗位。与此同时,丹格特也不会放弃“水泥大王”的地位,奥巴哈纳水泥厂正朝着世界第一大厂的目标挺进。“未来我们要每30秒钟装满一辆载重30吨的卡车。”丹格特信心满满地表示。
  根据计划,在未来5年内,丹格特集团将总共投资160亿美元。如果顺利,集团产值将在尼日利亚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10%,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了20世纪初洛克菲勒集团鼎盛时期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率。
  在丹格特的雄心面前,一些合作伙伴觉得他过于自信了,因为他有时会提出吞并世界水泥霸主拉法基集团的想法。假如丹格特真的吞并拉法基,就会置身于自己并不熟悉的发达国家市场,收益未必像预期那么高。还有人质疑丹格特的气魄和胸襟是否足够高远,随着商业帝国的扩展,他能否真的放下日常管理的权力,而关注更宏观的战略问题。要成为非洲的巴菲特,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商业技能。
  奥巴桑乔曾评价说:“丹格特不仅仅是积累财富,他还在积累成功,每一次成功都带来了下一次成功。”而丹格特自己则说,他的商业理念受到印度安巴尼家族的启发,那就是:“赌得大,赢得远”。目前,丹格特正逐渐淡出集团管理层,至少在这方面,他确实在向巴菲特靠拢。
其他文献
“原来还有些小天鹅怎么不见了?”  “她们飞到别处觅食去了!”
一  萬历二十二年甲午(一五九四年),四十四岁的胡应麟(字元瑞)挈家离乡,准备上京参加次年春天的会试。胡应麟寄住在潞河胡谷元家中,得与诸友朝夕过从,纵论学问。从吴晗先生所著《胡应麟年谱》中可知,交游者多是士绅名流,不乏饱读之士。其中就有胡氏的同乡、大藏书家嘉禾姚士粦(字叔祥)。  寻常读书人过从,不外风花雪月、诗酒酬答。藏书家过从往来,还有互通有无、传递信息之意。姚叔祥与胡应麟多年往来,不时有新的
编者按:由《读书》编辑部和深圳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的“传统的再省视:跨学科对话”学术研讨会,二0一七年十二月初在深圳召开。研讨会围绕“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和“传统文化与国学教育”等话题展开。这里,我们选登几位学者的发言,以飨读者。鲁迅与三十年代考古学的几个问题 孙郁  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是胡适、鲁迅那代新文化倡导者的主要工作之一。在一般人的眼里,“五四”那代新文化人对于传统多有
一  爱上“古典”二字的青年人很多,但他们所爱的心愿千差万别。爱听京剧的人会把唱念做打的味道视为“古典”,十八至十九世纪的德奥音乐也是某些人眼中唯一的“古典”,穿汉服、弹古琴是古典,甚至经济学教材中也有一章冠以“古典”之名。这些命名当然都有其道理,在日常语用中,纵使带来误解,经过解释,人们也能明白:“哦,你说的那个‘古典’和我说的不是一回事。”但既然分享同一个共相,这些具体事物之间应当有某种联系。
一九五〇年六月,时任浙江大学教授的夏鼐,接到政务院任命他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的通知书。但因浙江大学尚未结课,家中事情亦需安排,直到七月初才进京接洽。八月五日,返回老家温州处理家中一切事物。十月一日早晨八点抵达北京,即往考古所。自此夏鼐正式上任,与另一位副所长梁思永一起协助所长郑振铎主持考古所的工作。由于郑振铎主要是在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任局长,梁思永又经常患病,夏鼐承担了考古研究所的主要业
英国学者伊恩·布鲁玛著《伏尔泰的椰子:欧洲的英国文化热》(以下简称《椰子》)是一本十分有趣的书,光是书名就引起人极大的兴趣:伏尔泰的椰子?从未听说过这位哲人还会种椰子!看了本书才知道,“椰子”是伏尔泰对他所推崇的英国法律及政治制度的一种比喻,他希望这英国椰子能被广种于全世界,成为全人类的椰子。  一七二七年五月,在法国屡遭政治迫害的伏尔泰被迫流亡到英国,两年旅英生活使他成为一个地道的“崇英派”。伏
作为曾经的海洋帝国,英国不得不面临着自己当年的殖民地——美国的威胁,特别是以美国宪政为标本的现代宪政主义随着现代化与全球化而扩散至各国。作为老牌的宪政国家,英国也面临着本土与全球、传统与现代的焦虑,其本身的不成文宪法传统的焦虑使得戴雪、惠尔等人创造出宪法惯例、有无宪法典的不成文宪法理论来为英国宪政传统辩护,对抗美国的成文宪法。而近年来,以司法审查为中心的权利法案成为英国的宪政改革中心。事实上,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国家地震局工作的苏恺之把一幅准备送给外宾的国画《达摩》带回家给父亲苏秉琦欣赏。八十年代初,年逾古稀的苏秉琦已经连续发表了《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和《地层学与器物形态学》两篇经典论文,正迎来学术生涯的第二个春天。看完画他对长子只说了一句话:“达摩面壁了九年啊。”苏恺之听了没当回事,后来才想到,抗战时期苏秉琦在云南黑龙潭摸陶片、读天书长达七年,对达摩的修行经验感同身受。  
元代官修农书《农桑辑要》中介绍蔗糖制造技术时,一带而过的,有如此一句:“……止可调渴水饮用。”涉及“渴水”这个饮料类别。  今天的人对于渴水已经陌生,于是,当代的《农桑辑要》注释本会将该句释为:“只可调制成解渴的糖水。”明代的《农政全书》中转录了《农桑辑要》关于熬糖技术的文字,今人的注释本也会把其中的“渴水”理解为“解渴所用之水”。其实,在元代,渴水是个专有名词,乃是指一类特定的饮料,与茶、熟水、
十多年前,为了完成近代中国自由概念的研究,我曾一头扎进近代思想史资料中。大概是读到《张荫桓日记》的时候,突然感觉有一种更大的收获。张氏日记中不仅含有晚清知识界使用“自由”的记录,而且录有一份完整的美国宪法译本。更重要的是,从时间推断,这份宪法译本最迟不晚于一八八一年完成。  我随即查阅关于近代美国宪法中译本的研究,发现为数不多的几篇文章,都是从二十世纪初谈起,根本无人提及蔡锡勇和他的《美国合邦盟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