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样是有血有肉的为人父母者,他们对儿女们的关爱、教育和期望,不仅感人有趣地反映了他们的儿女情怀,而且对我们今天做父母的也是一种借鉴。
毛泽东为两个女儿取名
李敏是毛泽东和贺子珍的亲生女儿,小名叫娇娇,是毛主席为她取的。1936年冬末,红军长征结束,贺子珍随中央机关来到保安县没几天,就生下了李敏。邓颖超来看望贺子珍时,抱起又瘦又小的婴儿,说:“真是个小娇娇呀!”毛泽东听了,想起《西京杂记》中“文君娇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如芙蓉”的诗句,取其意,为李敏取小名为“毛娇娇”。
李敏12岁要上中学时,毛泽东决定给她取个学名。他想起《论语·里仁》中一句话:“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对李敏解释说:“讷,就是语言迟钝的意思;敏,则解释很多。如敏捷、敏锐、灵敏、‘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等。你的名字就叫敏,但不一定叫毛敏,可以叫李敏。”李敏不解地问:“爸爸,你不姓毛吗?”毛泽东解释说:“娇娇,爸爸姓毛,这是不错的,但是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爸爸曾经用过毛润之、子任、李德胜等十多个名字,爸爸特别喜欢李德胜这个名字。”原来在1947年3月,蒋介石调动20万军队进攻延安时,党中央决定临时放弃延安,转战陕北,毛泽东就用李德胜(谐音得胜)这个化名。
李敏上大学时,与国民党西北军起义将领孔从周的儿子孔令华相爱了。孔从周得知后,大吃一惊,感到自己是起义将领,与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结为亲家,地位相差悬殊,门不当,户不对,简直不可思议。因此,他严令儿子不得与李敏来往。李敏把自己恋爱的事告诉了父亲。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对子女的婚事表现出罕见的宽宏、开明和大度。他把孔从周一家请到家里来吃饭,说:“儿女的婚事由他们自己去办,长辈不必干涉。”李敏获得了真正的幸福。
“文革”期间,李敏果然“敏于行”,“炮打司令部”、揪“走资派”、批“资反路线”,她处处当仁不让,身先士卒,风风火火,轰轰烈烈大闹了一场革命。粉碎“四人帮”后,有关领导让她作个自我批评,然后分配工作。她却生气发火:“我听爸爸的,有什么错?”由于她不愿作自我批评,工作也分配不了。从1976年起,她一直闲居在家里。
1991年10月4日,病中的李敏接到堂嫂韩瑾行的电话,告诉她“韶山的党、政方面和父老乡亲正在抓紧筹备毛主席百岁寿辰的纪念活动,要铸造一尊毛主席铜像,建造毛主席诗词碑林,兴建一座烈士陵园,以纪念我们家牺牲的六位烈士。李敏,你作为毛主席的亲生女儿,要去参加纪念活动啊!”
李敏激动地连声说:“我一定去!我一定去!我要去感谢韶山的父老乡亲!”李敏一边说,一边流出幸福的泪水。
1938年秋,45岁的毛泽东和24岁的江青结婚了。1940年江青为毛泽东生下一个女儿。毛泽东对给这个女儿取名时费了不少心思。他再次想到孔夫子的名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采撷此句中的“讷”字赠给小女,取名李讷。他对江青说:“讷,就是语言迟钝的意思。《晋书·左思传》中说:‘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希望我们的晚女内秀、聪敏,将来能为国家、人民干出一番大的事业。”为此,毛泽东对李讷进行了精心的培养教育。李讷还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毛泽东总是抽晚饭后的时间带她出去散步。在中南海的林荫道上,毛泽东指着曾经幽禁过光绪皇帝的瀛台,讲解着历史的沦桑,国事的兴亡,兴奋时,他还会凭着过人的记忆,为女儿吟上一首古诗词。李讷对历史和古典文学的兴趣就是孩提时代在毛泽东的熏陶和启蒙下萌生的。
1959年秋天,李讷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历史系。
然而毛泽东可不像江青那样处处宠着她,娇惯她。毛泽东深谙历代王朝兴衰成败的史实和教训,对子女从不娇奢纵容。她要求李讷住在北大校内,每个周末才准回家,且不准用小汽车接送。60年代初,我国的经济处于暂时困难时期,许多家庭忍受饥饿,李讷和普通人一样,也照样挨饿,每个周末回家与父母共餐时才能“补偿”一下。有一天她刚回到家里,看见父母正在吃饭,桌上只有简简单单的四个素菜和一盆汤,李讷未及向父母问候,拿起碗筷,就大口大口吃开了,她头也不抬地吞咽着,毫不顾及作为一个十八九岁女大学生应有的文静和神态。一会儿四个馒头就被她吃光了,连菜盘子底儿留下的残汁也用开水冲着喝掉了。毛泽东心情沉重地放下筷子看着女儿,江青在一旁暗自落泪。
1963年夏天,李讷从北大毕业,被分配到《解放军报》当编辑,穿上了绿军装。她按照毛泽东的要求去接触群众、感受生活的热流。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她自觉不自觉地被卷进政治风浪之中,不满26岁就“为众所推”而当上了《解放军报》的总编辑。一年不到,总编辑不干了,她成了毛泽东的联络员和代表,负责了解北京和全国各大专院校“文化大革命”的情况,不时向毛泽东汇报。工人、解放军以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形式进驻大专院校,制止武斗,就是毛泽东听了李讷的报告,下决心让“工人阶级管理学校”的。
70年代中期,毛泽东有心栽培李讷,先后让她担任中共平谷县委书记、北京市委书记。无奈此时的李讷由于婚姻失败,精神不佳,大有看破红尘之势,把一门心思倾注在养育儿子上了。
李讷是1970年奉毛泽东之命到井冈山下的中央“五七”干校劳动锻炼的。由于她身份特殊,人们大都敬而远之,使她经常处于寂寞孤独之中。于是她同一个同情关心她的出身寒门的小伙子坠入爱河。干校领导知道后,把这个小伙子“看管”起来。李讷立即上书父亲,提出要与这个小伙子结婚。毛泽东在李讷的信上批示:“同意,转江青阅。”江青毫无思想准备,她一直希望李讷能在政坛上建功立业,故而忽视了女儿的个人生活,现在事已至此,且有毛主席作主,她也只得签字同意。
但是,婚后才几个月,由于这个小伙子的文化素质太低,他们进入真实家庭生活的角色后,两个人的情趣、性格、思想、精神追求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明显,于是,爱情之花开始凋零、枯萎。他们分居了。这时李讷已经怀有身孕,其后产下一子。一年多后他们正式办了离婚手续。
李讷离婚后,仍然无心恋战政坛。从此,李讷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刘少奇不同意长女预备党员转正
1951年2月,刘少奇的长女刘爱琴的党员预备期已满,她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系党支部要讨论她的转正问题。
刘少奇知道了,给学校写了一封信,说刘爱琴没有达到党员的标准,不同意转正。还说不管什么人入党都要坚持党员标准,严格要求。
党支部会上有人提出要取消刘爱琴预备党员资格,刘爱琴觉得头嗡的一声,要炸了!心想:“爸爸对我太严了!要求太高了!”
刘爱琴是刘少奇和何宝珍于1921年5月所生的长女。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刘少奇和何宝珍要向江西转移,只好把襁褓中的女儿寄养在汉口的一位工人家里。受生活所迫,养母在爱琴八岁那年,竟采用卖掉的方式把她送给一户人家当童养媳。1938年3月,刘少奇才请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将她找到,送到延安。当刘爱琴知道刘少奇是她生父时,多年来所受的委屈一齐涌上心头,扑到刘少奇怀里哭了。刘少奇搂着长女深情地说:“爱儿你吃苦了,爸爸知道。这回好了,你回到家里来了!”他沉默一会儿接着说:“我们就是要解放和你一样受苦的人。要记住,你是党用几百块大洋换回来的,是人民用血汗赎回来的,等你长大了,也要为千千万万的受苦人办事。”
1939年夏天,刘爱琴与在延安的其他干部子女、烈士子女一起被送去苏联学习,直到1949年8月才回国。19岁的刘爱琴被刘少奇和王光美送到北师大女附中工作,边教学生俄语,边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中文。一年后刘爱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系。由于进步快,1950年6月,刘爱琴被学校党组织接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刘爱琴回忆说:“我回国后,可以说工作、学习、生活似乎平静而顺利。可是怎么也没有想到在我预备党员期满后,父亲会不同意我转正!这件事对我震动太大了!回想一下,我回国一年半以来,同父亲接触较多,父亲最了解我。他认为我这个女儿的思想作风并不那么艰苦朴素,遇事还不能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思想上天真,政治上幼稚。没有经过风雨,学习上不行,思想上也不行。我对父亲的话进行了认真思考,检查了自己的毛病,似乎逐步成熟起来……”
1958年,在国家计委机关工作的刘爱琴,在刘少奇的启发和已报名下放的人员感染下,报名下放到内蒙古自治区工作,在那里一干就是20年。1965年,刘爱琴出席在唐山召开的一个会议后,在归途中回了一趟家。刘少奇知道她已经入了党,还不无调侃地问道:“是认真工作,还是马马虎虎?”刘爱琴一脸认真地回答:“是认真工作!”刘少奇立刻显出很高兴的样子,笑盈盈地说:“好啊,好啊!”
周恩来夫妇给侄女找对象
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时,正是革命斗争最紧要关头,为了革命工作,他们暂时没要小孩。后来,长征途中,邓颖超曾生过孩子,但不幸夭折,后来她就再也没有生育。
周恩来夫妇是很喜欢小孩的。长征结束后到解放建国时,他们收养了许多烈士遗孤,如孙维世、李鹏等人,大约有十几个人。1949年夏天,周恩来的三弟周恩寿看哥哥身边无亲生子女,自己小孩又多,就跟哥、嫂商量,把小学刚毕业的长女周秉德送来北京读书。周秉德开朗活泼,周恩来夫妇很是喜欢,她在中南海一直住到工作、结婚为止。
说到周秉德找对象结婚,周恩来夫妇为侄女还真操了不少心哩。
从1957年起,就有人给周秉德介绍男朋友,先后有两三个,都是留苏的学生。第一个是邓颖超亲自带着周秉德和介绍的对象到陶然亭去玩。邓颖超还给他们讲了高君宇和石评梅革命恋爱的故事,并对他们说:“高君宇还作过我和你伯伯的‘红娘’呢。”
第二个男朋友和周秉德一起去过西花厅,周恩来和邓颖超都见过。周恩来拿出100元钱,让他们两人和介绍人一起去到四川饭店吃饭。邓颖超还托人到中国驻苏联大使馆了解男方情况。邓颖超对周秉德说:“我把了解的情况告诉你,大主意由你自己拿。”周秉德听了后觉得此人不大合适,就算了。
第三个被介绍来的男朋友还是留苏学生,当时中苏关系已经破裂。邓颖超在西花厅海棠花盛开的后院,向周秉德“交了底”。她说,现在两党已经交恶,斗争情况复杂,担心有人会利用这种关系。周秉德很理智,当即表示与那个男朋友交往不再继续下去。邓颖超宽慰她说:“秉德顾全大局,能够理解我们。”
在周秉德26岁时,周恩来的秘书何谦给她介绍了沈人骅。见了几次面后,周秉德觉得沈人骅不错,人老实正派、有知识。周秉德和邓颖超一说,邓颖超马上表示:这家人的底细我了解,他的父亲沈谦是沈钧儒老先生的大公子,20年代的留苏博士,民主人士,曾经作过中南海的门诊部主任,还当过西城区人民代表。中南海选区属西城区,毛主席和你伯伯都投过他的票呢!”
周秉德和沈人骅是1963年国庆节那天结婚的,没设婚宴,只摆了个糖果流水席。周秉德以为周恩来、邓颖超节日太忙,不能来参加了。没有想到邓颖超提着一大包礼物,兴冲冲地爬上三楼,高兴地吃了喜糖,还和沈谦夫妇亲切地拉起家常。几天之后,周恩来特地请侄女、侄女婿到西花厅吃饭,高兴地向沈人骅问长问短,还把邓颖超在庐山拍摄的一幅20寸的黑白风景照送给他们。这张照片周恩来很喜欢,一直放在客厅的柜子上。
邓小平对子女说:
如果你们哪个进了法庭,我要做开明人士
邓小平的长女邓林说:父亲是一个内向严谨的人,他从不在子女面前大声说笑,也很少和孩子们说话。但子女们对他都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对父亲的崇敬、仰慕,也满含父子情深。
邓家搬到北京后,邓小平只要有闲暇,就愿意和孩子们在一起,共度美好时光。邓林记得父亲曾带她们几个孩子去景山公园山顶上看金碧辉煌的故宫,去中南海散步、看戏,去颐和园和香山郊游、野餐。邓林认为,自己的父亲是一个很富有人情味的人。
特别是家庭民主气氛好。父母从来不干涉子女,子女的事情完全由他们自己解决。邓林说,只有一次例外。有一年过春节,邓小平召集全家子女开家庭会,他特别严肃。她问子女:“你们在政治、经济上有无问题?如果有,要补过,有多少,补多少,没有,当然更好。”他又点名说:“朴方、贺平手下都有公司,政治、经济问题都要检查。邓林、邓楠、邓榕虽与经济无嫌,但政治方面人人都可能出问题。”他说:“如果你们哪个进了法庭,先向你们打个招呼,我要做个开明人士。”
邓林说:由于我是邓小平的女儿,在外经常会遇到记者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次,一个法国记者问她:“你与你父亲有什么相同之处吗?”邓林机敏地回答:“他是政治家,我是艺术家,我们根本不同。要说爱孩子,我们倒是有共同之处。”
这位法国记者和在场的记者都笑了。他们佩服邓小平的女儿也和邓小平一样坦荡、机智。
叶剑英用诗启迪诱导女儿
在叶剑英的儿女中,只有排名老四的叶向真是在爸爸身边长大的,因此,她最敢与父亲闹着玩。
小向真调皮地在父亲的头发上扎小辫,叶剑英叫着女儿的小名说:“牛妞,别淘气。爸爸给你念两句诗。”
“太好了,快念。”小向真常听爸爸吟诗,对诗歌已经产生了浓厚兴趣。
“出得门儿把门带,只怕牛儿吃铺盖”……
“什么?铺盖,牛儿能吃吗?”
“老乡穷呀,没有棉花做被褥,只有用稻草麦杆当铺盖。牛儿爱吃草……”
叶向真有时一忙起来爱丢三落四,而且为丢东西还懊恼得很。每到这时,叶剑英就会笑着说:“牛妞,不要烦恼。来,给你讲个故事。”
“什么故事呀?”
“先教你两句诗:“风吹鸭蛋壳,财去人安乐。”
“怎么说?”向真歪着脑袋问。
“古代有一个穷书生去京城赶考,坐在船上,一路没啥可吃了,一只熟鸭蛋吃了好几天,挖空了还在细细地掏,突然,水面吹来一阵清风,把他手上的鸭蛋壳吹掉到水面上,穷书生惋惜地望着水面上飘去的鸭蛋壳,叹息了一声,这才罢了。”
父亲的故事还没讲完,叶向真就卟哧一声笑了。
“文革”中叶剑英受到一次次冲击,全家都遭到磨难。但儿女们没有一个“低头服罪”的。江青曾恼怒地对叶剑英说:“你的几个子女,没有一个是好东西!”
叶剑英的长女叶楚梅,1968年与丈夫邹家华以莫须有的罪名分别被捕入狱。他俩虽关在同一个监狱,但却不在一个房间,互相音讯杳无。叶楚梅在狱中遭受非人的折磨,患了严重的妇女病,险些丧命。她常常吟诵父亲的两句诗:“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1969年4月,叶剑英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此时他知道儿女们还被关在监狱里未获自由。但他没有为此事去找任何人求情说理,他相信“真金不怕火炼”。几年的铁窗生活对儿女们来说,无疑是一次非常的考验和锻炼,使他们尝到革命的艰辛,懂得革命来之不易。儿女们也能体谅父亲的心情。现已年过花甲的叶楚梅说:“‘文革’中整个国家都在受难,需要父亲保护的干部、群众千千万万,他怎能抛开人民去顾念自己的骨肉呢?!”
罗瑞卿要求子女绝对革命化
罗瑞卿有八个子女,他对他们的教育是绝对革命化的,他有意无意地用他那种对党对毛泽东本人的绝对忠诚来影响孩子。1961年国家进入了暂时经济困难时期,人民生活遇到了巨大困难。一天,罗瑞卿从中南海回到家里,脸色不太好。吃晚饭的时候,他对孩子们郑重地说:“毛主席已经不吃肉了,从今天起,我们家中也不吃肉。人民和国家遇到了困难,我们要和人民同甘共苦。”这以后,部队组织了一部分力量,到内蒙古的草原上去猎黄羊。这些猎物首先给了中央,送进了中南海。那时候排行老五的罗点点在第十一小学住校读书。有些人知道了这个消息,就让她回去和罗瑞卿说,也想要点黄羊来打牙祭。罗点点回去对父亲说了,罗瑞卿很不高兴,批评点点不懂事,告诉她以后不管听到什么,都要分析分析,不要随便替人传话。并告诉点点,猎到这些黄羊是不容易的,要送给那些最需要的人吃。点点说:“后来我们第十一小学的师生还是吃到了黄羊肉,不过这是否和父亲有关我就不知道了。”
罗瑞卿对子女要求很高:学习成绩必须是第一流的,操行评语也必须是优良以上,还非常明确地要求他们要关心集体,关心别人,要看重对别人许下的诺言,要忠实于友情。
陶铸要把女儿“塑造”成淑女
陶铸一身钢筋铁骨,半生戎马生活,连起床、洗漱、喝水、谈笑、办公、踱步,都是风风火火,叮当作响,十足的大男子气概。但对他唯一的女儿亮亮,却要求她要永远天真、幼稚、纯洁、烂漫。
他对亮亮说:“爸爸是男人,可以‘叮当五四’,女孩家不能这样,显得没有教养。”他边说边做示范:“要轻柔些,推门要缓慢,关门要这样,轻轻地……咔嗒,关上了。”每当这时,亮亮就禁不住哈哈大笑,陶铸反而更认真:“别忘了你是个姑娘,不是小子。那么张大嘴笑,多不好。姑娘要有姑娘样儿,要轻盈温柔,走路要轻手轻脚,叫人看了不是粗鲁笨重,是轻盈娴静。但轻盈又不是轻浮,不要扭捏,不要颠颠颤颤,左顾右盼,要轻松愉快又要落落大方……”
“你看你,女孩家怎么能这样个坐法?岔着个腿!”陶铸皱紧眉头,边指点边提醒,“把腿合上不要合那么紧,自然些,对,稍稍朝旁边侧一点,对,就是这样,坐要有个坐相,我的傻亮亮。”
炎热的夏天,广东人好打赤脚,亮亮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光着脚板,陶铸不能容忍:“亮亮,去把鞋穿上。”“人家都打赤脚!”“你不许打,马上去穿!”陶铸说:“女孩子应该整洁,爱漂亮。当然一味追求打扮不对,艰苦朴素是优点,但是不能极端,以为越破烂越好,那就更糟糕。”“亮亮啊,你妈妈年轻时很漂亮,但她个性太强。你没有妈妈聪明漂亮,但你热情、厚道、大方。你的优点是不爱虚荣、纯朴诚实、助人为乐。你的缺点是幼稚、不刻苦、怕艰苦,尤其是感情脆弱。”
陶斯亮后来说:“父亲想把女儿塑造成一个纯洁无瑕的少女,尽管他戎马半生,英雄一世,在自然法则面前,他也不得不败下阵来。”
一个美丽的夏夜,陶铸带女儿到越秀公园。月夜醉人的景色使亮亮兴奋不已。她睁大一双眼睛,好奇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陶铸突然说:“亮亮,闭眼,不许看!”边说边拉着女儿逃出公园大门,坐到汽车里,还惊魂未定地问女儿:“亮亮,你看见什么了吧?”亮亮心里好笑地回答:“好像,好像,大,大灰狼?”“对,大灰狼!”陶铸这才松了一口气。
其实,被称为“大灰狼”的,不过是一对拥抱的恋人。陶铸时刻都想守牢篱笆,不让“大灰狼”钻进来,把女儿放在真空管里,唯恐她被污染。尽管如此,亮亮还是长大了,长成为亭亭玉立的少女了。
陶铸一方面想阻止“大灰狼”侵犯他的女儿,一方面又不自觉地“引狼入室”,他把七八个年轻的飞行员带到家里来,亮亮对其中一个一见钟情……
(责编孟红)
毛泽东为两个女儿取名
李敏是毛泽东和贺子珍的亲生女儿,小名叫娇娇,是毛主席为她取的。1936年冬末,红军长征结束,贺子珍随中央机关来到保安县没几天,就生下了李敏。邓颖超来看望贺子珍时,抱起又瘦又小的婴儿,说:“真是个小娇娇呀!”毛泽东听了,想起《西京杂记》中“文君娇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如芙蓉”的诗句,取其意,为李敏取小名为“毛娇娇”。
李敏12岁要上中学时,毛泽东决定给她取个学名。他想起《论语·里仁》中一句话:“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对李敏解释说:“讷,就是语言迟钝的意思;敏,则解释很多。如敏捷、敏锐、灵敏、‘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等。你的名字就叫敏,但不一定叫毛敏,可以叫李敏。”李敏不解地问:“爸爸,你不姓毛吗?”毛泽东解释说:“娇娇,爸爸姓毛,这是不错的,但是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爸爸曾经用过毛润之、子任、李德胜等十多个名字,爸爸特别喜欢李德胜这个名字。”原来在1947年3月,蒋介石调动20万军队进攻延安时,党中央决定临时放弃延安,转战陕北,毛泽东就用李德胜(谐音得胜)这个化名。
李敏上大学时,与国民党西北军起义将领孔从周的儿子孔令华相爱了。孔从周得知后,大吃一惊,感到自己是起义将领,与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结为亲家,地位相差悬殊,门不当,户不对,简直不可思议。因此,他严令儿子不得与李敏来往。李敏把自己恋爱的事告诉了父亲。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对子女的婚事表现出罕见的宽宏、开明和大度。他把孔从周一家请到家里来吃饭,说:“儿女的婚事由他们自己去办,长辈不必干涉。”李敏获得了真正的幸福。
“文革”期间,李敏果然“敏于行”,“炮打司令部”、揪“走资派”、批“资反路线”,她处处当仁不让,身先士卒,风风火火,轰轰烈烈大闹了一场革命。粉碎“四人帮”后,有关领导让她作个自我批评,然后分配工作。她却生气发火:“我听爸爸的,有什么错?”由于她不愿作自我批评,工作也分配不了。从1976年起,她一直闲居在家里。
1991年10月4日,病中的李敏接到堂嫂韩瑾行的电话,告诉她“韶山的党、政方面和父老乡亲正在抓紧筹备毛主席百岁寿辰的纪念活动,要铸造一尊毛主席铜像,建造毛主席诗词碑林,兴建一座烈士陵园,以纪念我们家牺牲的六位烈士。李敏,你作为毛主席的亲生女儿,要去参加纪念活动啊!”
李敏激动地连声说:“我一定去!我一定去!我要去感谢韶山的父老乡亲!”李敏一边说,一边流出幸福的泪水。
1938年秋,45岁的毛泽东和24岁的江青结婚了。1940年江青为毛泽东生下一个女儿。毛泽东对给这个女儿取名时费了不少心思。他再次想到孔夫子的名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采撷此句中的“讷”字赠给小女,取名李讷。他对江青说:“讷,就是语言迟钝的意思。《晋书·左思传》中说:‘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希望我们的晚女内秀、聪敏,将来能为国家、人民干出一番大的事业。”为此,毛泽东对李讷进行了精心的培养教育。李讷还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毛泽东总是抽晚饭后的时间带她出去散步。在中南海的林荫道上,毛泽东指着曾经幽禁过光绪皇帝的瀛台,讲解着历史的沦桑,国事的兴亡,兴奋时,他还会凭着过人的记忆,为女儿吟上一首古诗词。李讷对历史和古典文学的兴趣就是孩提时代在毛泽东的熏陶和启蒙下萌生的。
1959年秋天,李讷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历史系。
然而毛泽东可不像江青那样处处宠着她,娇惯她。毛泽东深谙历代王朝兴衰成败的史实和教训,对子女从不娇奢纵容。她要求李讷住在北大校内,每个周末才准回家,且不准用小汽车接送。60年代初,我国的经济处于暂时困难时期,许多家庭忍受饥饿,李讷和普通人一样,也照样挨饿,每个周末回家与父母共餐时才能“补偿”一下。有一天她刚回到家里,看见父母正在吃饭,桌上只有简简单单的四个素菜和一盆汤,李讷未及向父母问候,拿起碗筷,就大口大口吃开了,她头也不抬地吞咽着,毫不顾及作为一个十八九岁女大学生应有的文静和神态。一会儿四个馒头就被她吃光了,连菜盘子底儿留下的残汁也用开水冲着喝掉了。毛泽东心情沉重地放下筷子看着女儿,江青在一旁暗自落泪。
1963年夏天,李讷从北大毕业,被分配到《解放军报》当编辑,穿上了绿军装。她按照毛泽东的要求去接触群众、感受生活的热流。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她自觉不自觉地被卷进政治风浪之中,不满26岁就“为众所推”而当上了《解放军报》的总编辑。一年不到,总编辑不干了,她成了毛泽东的联络员和代表,负责了解北京和全国各大专院校“文化大革命”的情况,不时向毛泽东汇报。工人、解放军以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形式进驻大专院校,制止武斗,就是毛泽东听了李讷的报告,下决心让“工人阶级管理学校”的。
70年代中期,毛泽东有心栽培李讷,先后让她担任中共平谷县委书记、北京市委书记。无奈此时的李讷由于婚姻失败,精神不佳,大有看破红尘之势,把一门心思倾注在养育儿子上了。
李讷是1970年奉毛泽东之命到井冈山下的中央“五七”干校劳动锻炼的。由于她身份特殊,人们大都敬而远之,使她经常处于寂寞孤独之中。于是她同一个同情关心她的出身寒门的小伙子坠入爱河。干校领导知道后,把这个小伙子“看管”起来。李讷立即上书父亲,提出要与这个小伙子结婚。毛泽东在李讷的信上批示:“同意,转江青阅。”江青毫无思想准备,她一直希望李讷能在政坛上建功立业,故而忽视了女儿的个人生活,现在事已至此,且有毛主席作主,她也只得签字同意。
但是,婚后才几个月,由于这个小伙子的文化素质太低,他们进入真实家庭生活的角色后,两个人的情趣、性格、思想、精神追求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明显,于是,爱情之花开始凋零、枯萎。他们分居了。这时李讷已经怀有身孕,其后产下一子。一年多后他们正式办了离婚手续。
李讷离婚后,仍然无心恋战政坛。从此,李讷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刘少奇不同意长女预备党员转正
1951年2月,刘少奇的长女刘爱琴的党员预备期已满,她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系党支部要讨论她的转正问题。
刘少奇知道了,给学校写了一封信,说刘爱琴没有达到党员的标准,不同意转正。还说不管什么人入党都要坚持党员标准,严格要求。
党支部会上有人提出要取消刘爱琴预备党员资格,刘爱琴觉得头嗡的一声,要炸了!心想:“爸爸对我太严了!要求太高了!”
刘爱琴是刘少奇和何宝珍于1921年5月所生的长女。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刘少奇和何宝珍要向江西转移,只好把襁褓中的女儿寄养在汉口的一位工人家里。受生活所迫,养母在爱琴八岁那年,竟采用卖掉的方式把她送给一户人家当童养媳。1938年3月,刘少奇才请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将她找到,送到延安。当刘爱琴知道刘少奇是她生父时,多年来所受的委屈一齐涌上心头,扑到刘少奇怀里哭了。刘少奇搂着长女深情地说:“爱儿你吃苦了,爸爸知道。这回好了,你回到家里来了!”他沉默一会儿接着说:“我们就是要解放和你一样受苦的人。要记住,你是党用几百块大洋换回来的,是人民用血汗赎回来的,等你长大了,也要为千千万万的受苦人办事。”
1939年夏天,刘爱琴与在延安的其他干部子女、烈士子女一起被送去苏联学习,直到1949年8月才回国。19岁的刘爱琴被刘少奇和王光美送到北师大女附中工作,边教学生俄语,边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中文。一年后刘爱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系。由于进步快,1950年6月,刘爱琴被学校党组织接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刘爱琴回忆说:“我回国后,可以说工作、学习、生活似乎平静而顺利。可是怎么也没有想到在我预备党员期满后,父亲会不同意我转正!这件事对我震动太大了!回想一下,我回国一年半以来,同父亲接触较多,父亲最了解我。他认为我这个女儿的思想作风并不那么艰苦朴素,遇事还不能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思想上天真,政治上幼稚。没有经过风雨,学习上不行,思想上也不行。我对父亲的话进行了认真思考,检查了自己的毛病,似乎逐步成熟起来……”
1958年,在国家计委机关工作的刘爱琴,在刘少奇的启发和已报名下放的人员感染下,报名下放到内蒙古自治区工作,在那里一干就是20年。1965年,刘爱琴出席在唐山召开的一个会议后,在归途中回了一趟家。刘少奇知道她已经入了党,还不无调侃地问道:“是认真工作,还是马马虎虎?”刘爱琴一脸认真地回答:“是认真工作!”刘少奇立刻显出很高兴的样子,笑盈盈地说:“好啊,好啊!”
周恩来夫妇给侄女找对象
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时,正是革命斗争最紧要关头,为了革命工作,他们暂时没要小孩。后来,长征途中,邓颖超曾生过孩子,但不幸夭折,后来她就再也没有生育。
周恩来夫妇是很喜欢小孩的。长征结束后到解放建国时,他们收养了许多烈士遗孤,如孙维世、李鹏等人,大约有十几个人。1949年夏天,周恩来的三弟周恩寿看哥哥身边无亲生子女,自己小孩又多,就跟哥、嫂商量,把小学刚毕业的长女周秉德送来北京读书。周秉德开朗活泼,周恩来夫妇很是喜欢,她在中南海一直住到工作、结婚为止。
说到周秉德找对象结婚,周恩来夫妇为侄女还真操了不少心哩。
从1957年起,就有人给周秉德介绍男朋友,先后有两三个,都是留苏的学生。第一个是邓颖超亲自带着周秉德和介绍的对象到陶然亭去玩。邓颖超还给他们讲了高君宇和石评梅革命恋爱的故事,并对他们说:“高君宇还作过我和你伯伯的‘红娘’呢。”
第二个男朋友和周秉德一起去过西花厅,周恩来和邓颖超都见过。周恩来拿出100元钱,让他们两人和介绍人一起去到四川饭店吃饭。邓颖超还托人到中国驻苏联大使馆了解男方情况。邓颖超对周秉德说:“我把了解的情况告诉你,大主意由你自己拿。”周秉德听了后觉得此人不大合适,就算了。
第三个被介绍来的男朋友还是留苏学生,当时中苏关系已经破裂。邓颖超在西花厅海棠花盛开的后院,向周秉德“交了底”。她说,现在两党已经交恶,斗争情况复杂,担心有人会利用这种关系。周秉德很理智,当即表示与那个男朋友交往不再继续下去。邓颖超宽慰她说:“秉德顾全大局,能够理解我们。”
在周秉德26岁时,周恩来的秘书何谦给她介绍了沈人骅。见了几次面后,周秉德觉得沈人骅不错,人老实正派、有知识。周秉德和邓颖超一说,邓颖超马上表示:这家人的底细我了解,他的父亲沈谦是沈钧儒老先生的大公子,20年代的留苏博士,民主人士,曾经作过中南海的门诊部主任,还当过西城区人民代表。中南海选区属西城区,毛主席和你伯伯都投过他的票呢!”
周秉德和沈人骅是1963年国庆节那天结婚的,没设婚宴,只摆了个糖果流水席。周秉德以为周恩来、邓颖超节日太忙,不能来参加了。没有想到邓颖超提着一大包礼物,兴冲冲地爬上三楼,高兴地吃了喜糖,还和沈谦夫妇亲切地拉起家常。几天之后,周恩来特地请侄女、侄女婿到西花厅吃饭,高兴地向沈人骅问长问短,还把邓颖超在庐山拍摄的一幅20寸的黑白风景照送给他们。这张照片周恩来很喜欢,一直放在客厅的柜子上。
邓小平对子女说:
如果你们哪个进了法庭,我要做开明人士
邓小平的长女邓林说:父亲是一个内向严谨的人,他从不在子女面前大声说笑,也很少和孩子们说话。但子女们对他都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对父亲的崇敬、仰慕,也满含父子情深。
邓家搬到北京后,邓小平只要有闲暇,就愿意和孩子们在一起,共度美好时光。邓林记得父亲曾带她们几个孩子去景山公园山顶上看金碧辉煌的故宫,去中南海散步、看戏,去颐和园和香山郊游、野餐。邓林认为,自己的父亲是一个很富有人情味的人。
特别是家庭民主气氛好。父母从来不干涉子女,子女的事情完全由他们自己解决。邓林说,只有一次例外。有一年过春节,邓小平召集全家子女开家庭会,他特别严肃。她问子女:“你们在政治、经济上有无问题?如果有,要补过,有多少,补多少,没有,当然更好。”他又点名说:“朴方、贺平手下都有公司,政治、经济问题都要检查。邓林、邓楠、邓榕虽与经济无嫌,但政治方面人人都可能出问题。”他说:“如果你们哪个进了法庭,先向你们打个招呼,我要做个开明人士。”
邓林说:由于我是邓小平的女儿,在外经常会遇到记者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次,一个法国记者问她:“你与你父亲有什么相同之处吗?”邓林机敏地回答:“他是政治家,我是艺术家,我们根本不同。要说爱孩子,我们倒是有共同之处。”
这位法国记者和在场的记者都笑了。他们佩服邓小平的女儿也和邓小平一样坦荡、机智。
叶剑英用诗启迪诱导女儿
在叶剑英的儿女中,只有排名老四的叶向真是在爸爸身边长大的,因此,她最敢与父亲闹着玩。
小向真调皮地在父亲的头发上扎小辫,叶剑英叫着女儿的小名说:“牛妞,别淘气。爸爸给你念两句诗。”
“太好了,快念。”小向真常听爸爸吟诗,对诗歌已经产生了浓厚兴趣。
“出得门儿把门带,只怕牛儿吃铺盖”……
“什么?铺盖,牛儿能吃吗?”
“老乡穷呀,没有棉花做被褥,只有用稻草麦杆当铺盖。牛儿爱吃草……”
叶向真有时一忙起来爱丢三落四,而且为丢东西还懊恼得很。每到这时,叶剑英就会笑着说:“牛妞,不要烦恼。来,给你讲个故事。”
“什么故事呀?”
“先教你两句诗:“风吹鸭蛋壳,财去人安乐。”
“怎么说?”向真歪着脑袋问。
“古代有一个穷书生去京城赶考,坐在船上,一路没啥可吃了,一只熟鸭蛋吃了好几天,挖空了还在细细地掏,突然,水面吹来一阵清风,把他手上的鸭蛋壳吹掉到水面上,穷书生惋惜地望着水面上飘去的鸭蛋壳,叹息了一声,这才罢了。”
父亲的故事还没讲完,叶向真就卟哧一声笑了。
“文革”中叶剑英受到一次次冲击,全家都遭到磨难。但儿女们没有一个“低头服罪”的。江青曾恼怒地对叶剑英说:“你的几个子女,没有一个是好东西!”
叶剑英的长女叶楚梅,1968年与丈夫邹家华以莫须有的罪名分别被捕入狱。他俩虽关在同一个监狱,但却不在一个房间,互相音讯杳无。叶楚梅在狱中遭受非人的折磨,患了严重的妇女病,险些丧命。她常常吟诵父亲的两句诗:“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1969年4月,叶剑英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此时他知道儿女们还被关在监狱里未获自由。但他没有为此事去找任何人求情说理,他相信“真金不怕火炼”。几年的铁窗生活对儿女们来说,无疑是一次非常的考验和锻炼,使他们尝到革命的艰辛,懂得革命来之不易。儿女们也能体谅父亲的心情。现已年过花甲的叶楚梅说:“‘文革’中整个国家都在受难,需要父亲保护的干部、群众千千万万,他怎能抛开人民去顾念自己的骨肉呢?!”
罗瑞卿要求子女绝对革命化
罗瑞卿有八个子女,他对他们的教育是绝对革命化的,他有意无意地用他那种对党对毛泽东本人的绝对忠诚来影响孩子。1961年国家进入了暂时经济困难时期,人民生活遇到了巨大困难。一天,罗瑞卿从中南海回到家里,脸色不太好。吃晚饭的时候,他对孩子们郑重地说:“毛主席已经不吃肉了,从今天起,我们家中也不吃肉。人民和国家遇到了困难,我们要和人民同甘共苦。”这以后,部队组织了一部分力量,到内蒙古的草原上去猎黄羊。这些猎物首先给了中央,送进了中南海。那时候排行老五的罗点点在第十一小学住校读书。有些人知道了这个消息,就让她回去和罗瑞卿说,也想要点黄羊来打牙祭。罗点点回去对父亲说了,罗瑞卿很不高兴,批评点点不懂事,告诉她以后不管听到什么,都要分析分析,不要随便替人传话。并告诉点点,猎到这些黄羊是不容易的,要送给那些最需要的人吃。点点说:“后来我们第十一小学的师生还是吃到了黄羊肉,不过这是否和父亲有关我就不知道了。”
罗瑞卿对子女要求很高:学习成绩必须是第一流的,操行评语也必须是优良以上,还非常明确地要求他们要关心集体,关心别人,要看重对别人许下的诺言,要忠实于友情。
陶铸要把女儿“塑造”成淑女
陶铸一身钢筋铁骨,半生戎马生活,连起床、洗漱、喝水、谈笑、办公、踱步,都是风风火火,叮当作响,十足的大男子气概。但对他唯一的女儿亮亮,却要求她要永远天真、幼稚、纯洁、烂漫。
他对亮亮说:“爸爸是男人,可以‘叮当五四’,女孩家不能这样,显得没有教养。”他边说边做示范:“要轻柔些,推门要缓慢,关门要这样,轻轻地……咔嗒,关上了。”每当这时,亮亮就禁不住哈哈大笑,陶铸反而更认真:“别忘了你是个姑娘,不是小子。那么张大嘴笑,多不好。姑娘要有姑娘样儿,要轻盈温柔,走路要轻手轻脚,叫人看了不是粗鲁笨重,是轻盈娴静。但轻盈又不是轻浮,不要扭捏,不要颠颠颤颤,左顾右盼,要轻松愉快又要落落大方……”
“你看你,女孩家怎么能这样个坐法?岔着个腿!”陶铸皱紧眉头,边指点边提醒,“把腿合上不要合那么紧,自然些,对,稍稍朝旁边侧一点,对,就是这样,坐要有个坐相,我的傻亮亮。”
炎热的夏天,广东人好打赤脚,亮亮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光着脚板,陶铸不能容忍:“亮亮,去把鞋穿上。”“人家都打赤脚!”“你不许打,马上去穿!”陶铸说:“女孩子应该整洁,爱漂亮。当然一味追求打扮不对,艰苦朴素是优点,但是不能极端,以为越破烂越好,那就更糟糕。”“亮亮啊,你妈妈年轻时很漂亮,但她个性太强。你没有妈妈聪明漂亮,但你热情、厚道、大方。你的优点是不爱虚荣、纯朴诚实、助人为乐。你的缺点是幼稚、不刻苦、怕艰苦,尤其是感情脆弱。”
陶斯亮后来说:“父亲想把女儿塑造成一个纯洁无瑕的少女,尽管他戎马半生,英雄一世,在自然法则面前,他也不得不败下阵来。”
一个美丽的夏夜,陶铸带女儿到越秀公园。月夜醉人的景色使亮亮兴奋不已。她睁大一双眼睛,好奇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陶铸突然说:“亮亮,闭眼,不许看!”边说边拉着女儿逃出公园大门,坐到汽车里,还惊魂未定地问女儿:“亮亮,你看见什么了吧?”亮亮心里好笑地回答:“好像,好像,大,大灰狼?”“对,大灰狼!”陶铸这才松了一口气。
其实,被称为“大灰狼”的,不过是一对拥抱的恋人。陶铸时刻都想守牢篱笆,不让“大灰狼”钻进来,把女儿放在真空管里,唯恐她被污染。尽管如此,亮亮还是长大了,长成为亭亭玉立的少女了。
陶铸一方面想阻止“大灰狼”侵犯他的女儿,一方面又不自觉地“引狼入室”,他把七八个年轻的飞行员带到家里来,亮亮对其中一个一见钟情……
(责编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