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具体可以表达为“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而古诗词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精妙凝炼的语言来实现。因此,对古诗词中语言品味的考查,已成为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考点解读
【考题点击】(2011?四川泸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襄邑道中?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1.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2.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
【答题示例】
1.(1)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2分);(2)表现了船行的轻快(1分),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1分)。
2.(1)运用了静中见动的写法,写出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2分)(2)诗人的所见所感还含有智慧和哲理(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考题设置】
对古诗词语言品味的考查,主要是针对诗词中的精彩语句,包括咀嚼生动传神的字词(即诗眼)、赏析脍炙人口的佳句、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体会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等几个方面。
那些最能传神、最生动形象、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往往体现了作者炼字的功夫,也往往是出题者锁定的考点。“诗眼”“词眼”以动词、形容词居多,它们通常是全篇主旨所在。
鉴赏古诗词语言时,应联系全诗(词)的主旨或诗(词)人的情感,在具体语境中分析,从遣词、造句、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
因此,古诗词语言品味题在题型设置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这个字妙在何处?/ 这个字有什么表达效果?从炼字的角度说说这句话妙在何处?
2.请你赏析这句话。/ 这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谈谈这句话妙在何处?
二、方法指津
(一)炼字的赏析方法
答题时不能把字(词)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词)的意境、情感来分析。一般按下面三个步骤答题:
(1)这个字(词)是什么意思,或指出该字(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该字(词)反映的事物情状(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
(3)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例1】(2010?山东莱芜)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新晴?刘攽(bān)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考题:“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偷”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方法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炼字,根据上面的赏析方法来具体分析:“偷”字含义浅显,应先指出修辞方法,结合全诗可以看出是指南风“偷”,所以是拟人;把南风说成“偷”,写出了南风的顽皮可爱,这么说,可见诗人欢悦的心情。
【参考答案】“偷”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一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南风的顽皮可爱(第二步),表达了诗人的欣喜、欢悦之情(第三步)。
【例2】(2010?河南)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陶渊明《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方法点拨】本题仍是考查炼字,但略有变化,要求从一个句子中找出最富有表现力的字或词语来进行赏析。根据上面的“答题步骤”,先找“诗眼”。“诗眼”通常是全篇主旨或诗人情感所在,通常是动词或形容词,结合诗句和全诗分析,“诗眼”应该是“悠然”或“见”,确定之后,再按照以上的方法回答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一:“悠然”是自得其乐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二)对名句或重点句的赏析方法
古诗词中的名句或重点句常常是诗词的主旨或情感核心,因此,对名句或重点句赏析的考查是很重要的。一般按下面三个步骤答题:
(1)找准赏析的切入点,或修辞、或写景、或含有表现力的词语等;
(2)结合具体的语境,回答该句表达的意思;
(3)最后指出其蕴涵的哲理(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例】(2010?山东滨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认为好在哪里?
【方法点拨】本题考查的实际上是对名句的赏析。结合以上的方法,先找准赏析的切入点——比喻,再具体分析:是自喻,为什么自喻,实际上就是表达自己的情怀。另外,该句还富有哲理意味,也应该答出。
【参考答案】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形象地表达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愤懑和惆怅,同时也表达出豁达的情怀。现在人们赋予了它新意,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三)用典化句语言的赏析方法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对运用典故的句子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一般按下面三个步骤答题:(1)指出用典或化用(2)说明其来源或含义(3)结合具体句子语境回答含义或表达的情感。
【例】(2010?湖南长沙)对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赏析。
【方法点拨】本题考查诗句中运用典故的作用及思想感情把握。结合以上方法,先找准运用的典故“遣冯唐”, 明确在诗中作者其实是“以魏尚自比”,然后再结合全诗分析运用该典故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感情。
【参考答案】词人运用典故,以魏尚自喻,委婉含蓄地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表达自己戍边杀敌、报效朝廷的思想感情。
(四)运用修辞手法的赏析方法
对运用修辞手法句子的品味,首先要明确修辞手法是什么,然后具体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或体现主旨的作用。尤其要注意比喻、对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在诗词中所起的作用。
【例1】(2010?陕西)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农家望晴?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考题: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例2】(2011?江苏盐城)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考题:“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方法点拨】不难看出例1中“白发老农如鹤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例2中“黑云压城城欲摧”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关键是指出修辞手法后怎么答,按照上面的方法,应具体分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在句中所起作用或表达效果,表现的人物感情。
【参考答案】例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持久、执著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希望天晴的迫切心情。例2: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把敌军兵临城下比喻为黑云压城,以致“城欲摧”,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一、考点解读
【考题点击】(2011?四川泸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襄邑道中?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1.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2.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
【答题示例】
1.(1)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2分);(2)表现了船行的轻快(1分),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1分)。
2.(1)运用了静中见动的写法,写出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2分)(2)诗人的所见所感还含有智慧和哲理(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考题设置】
对古诗词语言品味的考查,主要是针对诗词中的精彩语句,包括咀嚼生动传神的字词(即诗眼)、赏析脍炙人口的佳句、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体会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等几个方面。
那些最能传神、最生动形象、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往往体现了作者炼字的功夫,也往往是出题者锁定的考点。“诗眼”“词眼”以动词、形容词居多,它们通常是全篇主旨所在。
鉴赏古诗词语言时,应联系全诗(词)的主旨或诗(词)人的情感,在具体语境中分析,从遣词、造句、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
因此,古诗词语言品味题在题型设置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这个字妙在何处?/ 这个字有什么表达效果?从炼字的角度说说这句话妙在何处?
2.请你赏析这句话。/ 这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谈谈这句话妙在何处?
二、方法指津
(一)炼字的赏析方法
答题时不能把字(词)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词)的意境、情感来分析。一般按下面三个步骤答题:
(1)这个字(词)是什么意思,或指出该字(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该字(词)反映的事物情状(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
(3)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例1】(2010?山东莱芜)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新晴?刘攽(bān)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考题:“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偷”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方法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炼字,根据上面的赏析方法来具体分析:“偷”字含义浅显,应先指出修辞方法,结合全诗可以看出是指南风“偷”,所以是拟人;把南风说成“偷”,写出了南风的顽皮可爱,这么说,可见诗人欢悦的心情。
【参考答案】“偷”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一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南风的顽皮可爱(第二步),表达了诗人的欣喜、欢悦之情(第三步)。
【例2】(2010?河南)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陶渊明《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方法点拨】本题仍是考查炼字,但略有变化,要求从一个句子中找出最富有表现力的字或词语来进行赏析。根据上面的“答题步骤”,先找“诗眼”。“诗眼”通常是全篇主旨或诗人情感所在,通常是动词或形容词,结合诗句和全诗分析,“诗眼”应该是“悠然”或“见”,确定之后,再按照以上的方法回答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一:“悠然”是自得其乐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二)对名句或重点句的赏析方法
古诗词中的名句或重点句常常是诗词的主旨或情感核心,因此,对名句或重点句赏析的考查是很重要的。一般按下面三个步骤答题:
(1)找准赏析的切入点,或修辞、或写景、或含有表现力的词语等;
(2)结合具体的语境,回答该句表达的意思;
(3)最后指出其蕴涵的哲理(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例】(2010?山东滨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认为好在哪里?
【方法点拨】本题考查的实际上是对名句的赏析。结合以上的方法,先找准赏析的切入点——比喻,再具体分析:是自喻,为什么自喻,实际上就是表达自己的情怀。另外,该句还富有哲理意味,也应该答出。
【参考答案】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形象地表达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愤懑和惆怅,同时也表达出豁达的情怀。现在人们赋予了它新意,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三)用典化句语言的赏析方法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对运用典故的句子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一般按下面三个步骤答题:(1)指出用典或化用(2)说明其来源或含义(3)结合具体句子语境回答含义或表达的情感。
【例】(2010?湖南长沙)对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赏析。
【方法点拨】本题考查诗句中运用典故的作用及思想感情把握。结合以上方法,先找准运用的典故“遣冯唐”, 明确在诗中作者其实是“以魏尚自比”,然后再结合全诗分析运用该典故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感情。
【参考答案】词人运用典故,以魏尚自喻,委婉含蓄地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表达自己戍边杀敌、报效朝廷的思想感情。
(四)运用修辞手法的赏析方法
对运用修辞手法句子的品味,首先要明确修辞手法是什么,然后具体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或体现主旨的作用。尤其要注意比喻、对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在诗词中所起的作用。
【例1】(2010?陕西)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农家望晴?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考题: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例2】(2011?江苏盐城)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考题:“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方法点拨】不难看出例1中“白发老农如鹤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例2中“黑云压城城欲摧”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关键是指出修辞手法后怎么答,按照上面的方法,应具体分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在句中所起作用或表达效果,表现的人物感情。
【参考答案】例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持久、执著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希望天晴的迫切心情。例2: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把敌军兵临城下比喻为黑云压城,以致“城欲摧”,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