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空交错中寻找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0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张翎,作为一名早年生活在国内后移居海外的作家,她的目光一直在“故乡”与“他乡”的两极穿梭探寻,大洋两岸的双重生活经验,使她的小说形成一种别样的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探寻着异质文化从冲突到融合过程中呈现出繁复多样的形态与可能,谱写着寻找与回归的乐章。
  关键词:张翎 时空交错 双向寻找
  “伟大作品,必须是经过博大精深的构思后的产品”a。在张翎的前两部长篇小说《望月》和《交错的彼岸》问世后不久,就有评论家称她是“海外女作家中少有的擅长小说结构的高手”b。
  海外的生活阅历使张翎经历了双重的时空体验,在创作中她把自己那份不安于现状、渴望行走他乡的心安在了小说人物身上,无论是早期的《望月》《邮购新娘》《交错的彼岸》,还是后来发表的《余震》 《金山》以及《流年物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便是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即小说在谋篇布局时采用双重时间、空间结构,将不同的时间、空间交叠在一起展开行文。从时间角度来看,几乎张翎的每一部小说都不以时间的线性发展为序,而是现在时间与过去时间穿插,在穿插中现在的生活与过去的故事同时向前推进,造成顺叙中有倒叙、倒叙中有顺叙的结构特点。从空间角度来看,小说的空间背景便是在东西世界两座不同的城市间置换,上演着一出出精彩的“双城记”,时而置身于潺潺流水的故乡藻溪,时而徘徊于充满异域风情的巴克维尔小镇;时而置身于东方大都市上海,时而又穿梭在西方大都市多伦多……中国的城市多与过去的故事连接,西方的城市则与当下人物的活动连接。“把中国的故事和外国的故事天衣无缝地缀连在一起”c。
  《交错的彼岸》是由记者马姬对多伦多一个黄姓女子失踪案的调查牵扯出两个家族的故事。一条写以黄蕙宁为中心的中国南方金氏家族的历史,另一条线则写美国加州酿酒业大亨汉福雷家族的故事……纽带是两个家族的爱情。作者将现实与历史、国内与国外、小说人物的青涩初恋与海外情缘、父辈的婚恋错位与后辈的姻缘纠葛联系起来,实现了故事与故事、人物与人物在时空上的遥相呼应。这一头连的是她所生活的加拿大的现时态生活,另一头却又牵着翻越千山万水才慢悠悠飘落到的诗意家乡,巧妙地让我们透过表面的“混乱”看到一个实则条理清晰的叙事脉络。
  《金山》依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建构小说的叙事框架,整体故事时间上围绕两条线索:一是采用顺叙的方式讲述方得法家族四代的百年金山移民史,二是采用倒叙的方式通过方氏家族第五代子嗣艾米和欧阳在碉楼对方家历史进行追溯。空间上在两个地理位置相距万里的意象间来回穿插跳跃,一个是碉楼,实指广东开平和安乡自勉村;一个是金山,实指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卑诗省)咸水埠。借方家五代人的故事将中国广东开平的一个小村庄与万里之外的加拿大联系在一起,呈现一幅跨越太平洋两岸的百年移民史。
  杨义在《中国叙事学》一书中说:“一篇叙事作品的结构,由于它以复杂的形态组合着多种叙事部分或叙事单元,因而它往往是这篇作品的最大隐义之所在。它超越了具体的文字,而在文字所表述的叙事单元之间或叙事单元之外,蕴藏着作者对于世界、人生以及艺术的理解。” d可见小说的叙述结构不仅能很好地实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也蕴藏着作者对于世界、人生以及艺术的理解。张翎的国内外双重人生经历使得她在一次访谈中说:“可能跟我的人生阅历很有关系,因为我人生的前半部分是在中国度过的,人生的后半部分是在北美度过的;相对来说,这两半都是我的一生没有办法可以忽略的部分,哪一部分也都是割舍不下的。”e在张翎看来,中西经历对她来说同等重要,不可割舍,原乡与异乡、物质与精神以及人在这一对关系中的能动性选择,形诸笔端的就是在历史与当下、中国与北美之间书写移民离散群体情感历程与身份认同,在原乡与异乡撕扯中“寻找”文化之根和精神之源。这种“寻找”在《金山》中表现为金山与碉楼这两个空间意象的交错,金山是实现淘金梦之所在地,是寻找金钱、积攒财富之地,而碉楼则是华工安家立业的精神故乡。从原乡到异乡寻找物质财富,而在异乡又期盼回归原乡构建精神家园,作者似乎一直在营造一种“出走—归来—再出走”的模式,昭示着每一个漂泊者的心路历程,即在异乡感受到挫折、不得不再次回到原乡寻找慰藉,之后再次离开原乡、重新踏上寻梦之路,从中力求寻找两者之间共同的东西。
  从原乡到异乡地域景观的摹写不仅仅是实体空间的转换,更是作家强烈主观感情的投射,因此,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伦理秩序和审美价值。张翎自己也曾坦然表示过“:我一直在写,或者说要写的是一种状态,即‘寻找’。我的场景有时在藻溪,有时在温州,有时在多伦多,有时在加州,就是说一个人的精神永远‘在路上’,是寻找一种理想的精神家园的状况。”f这种跨越种族、时空的寻找,探寻的是人生理想的栖居家园,体现的是对精神世界形而上的追问与关怀。
  这种“寻找”可以是东方人到西方寻找,小说《邮购新娘》中的女主人公江涓涓为了寻找自己的服装设计梦,从温州輾转到上海,之后又以“新娘”的身份被“邮购”到在多伦多开咖啡馆的老板林颉明身边,却未成为故事中的新娘。江涓涓与富有挑逗性和进攻性的混血女人塔米相比,她的爱情观是中国传统迂回婉转、深沉含蓄型的,像小鸟一样期待男人的呵护。而林颉明在“未婚妻”江涓涓以“邮购新娘”身份到达加拿大时,已在西方这块土地上生活十多年,异域文化熏染使其选择伴侣的标准已经不是中国传统中的温柔恭顺、相夫教子型的,和温婉细腻的江涓涓相比,他更想要一个像塔米那样幽默风趣、直来直往的妻子,所以他和江涓涓的爱情只能刚开始就戛然而止。而江涓涓虽然还只是一位刚踏进异国的华人,尽管来多伦多不到半年,思想上的交错、文化上的落差让她一时还无法完全立足,但江涓涓没有放弃寻找,无论在异国他乡多么艰难,在江涓涓看来,温州是心灵的港湾,港湾只是暂时停泊,多伦多才是实现梦想的地方。
  《交错的彼岸》延续了“寻找”的主题。黄蕙宁、黄萱宁姐妹从温州到加拿大多伦多寻找另一种生活,姐妹俩身处本土与异质文化撕扯的旋涡中,感觉如同雾里看花,不敢确定前方是否有花,也不敢确定雾有多深。经历一场情感纠葛后,迷茫的蕙宁独自回到故乡,这种行为不是一种逃避目前生活困境的消极举动,而是渴望在母体文化中寻求心理慰藉和精神支撑的积极求索。与蕙宁相比,妹妹萱宁则在多伦多站稳脚跟,让人们看到了成功融入异质文化中的希望。小说既表达了姐妹俩渴望尽快融入居住国主流文化的潜在意识,也体现了她们重新考量和寻找自己的文化身份,以获得自我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这种寻找也可以是西方人到东方寻找,在这里,西方人把追寻的脚步走在了中国的土地上,对中国的文化和精神充满了崇敬之情,他们不仅是追寻的使者、文化交流的使者,更是一种寻找自我、寻找理想精神家园的探索者。《望月》中的美国人牙口少年时读了史沫特莱和斯诺的关于那片黄土地的书后,黄土地就拴在了他的梦想里;青年时,这种梦想的呼唤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浓烈,他寄去的跨越大洋的一封信使他成为尼克松总统访华后第一批到中国留学的西方人士。同样 《交错的彼岸》 中彼得读了 《西行漫记》 之后,他发出了这样的声音:“那个叫毛泽东的人虽然不信神,却在大大地行着福音书上的话。”g他对黄土地的热烈情感使他逃离“越战”远赴中国,在中国的大地上亲自体验中国的革命,还爱上了中国姑娘并与之结合。这其实就是一种西方人在追寻理想生活过程中对东方文化的认同,既唤起了对中国、中华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多重想象和重新审视,又暗合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与世界平等对话的可能性,预示了全球化进程中和平崛起的中国应有的胸襟抱负与文化自信。
  因此,我们看到时空交错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建构小说的方式,更是作家个人精神价值和人生取向的一种投射。置身于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相互纠缠和交织的生存环境中,张翎小说中的人物既不属于江南梅雨的柔婉温情,又不属于北美大陆的粗犷外露。出走与归来、舍弃与继承,他们或在文化的撕扯中龃龉前行,或在文化的交流中妥协接纳,但他们却能够从身份认同的感性傾诉中跳脱开来,冷静清醒地看待身为“他者”在异质文化冲突中所无法摆脱的“落地”之殇,理性地思考“割不断”与“融不下”的两难境地,凸显一种跨文化的视野。张翎正是在对这个时空整体进行建构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跨越民族、国家的独特生存体验,“时空”在这里已经演变成了一种价值反映体系,并且通过作者的叙事参与到文本意义的生成中来,有效放大了其小说的叙事格局。
  2002年,张翎在旧金山举行的“开花结果在海外——海外华人文学国际研讨会”的“作家论坛”中就提出,她的海外华文写作一直致力于“寻找跨越文化、种族、地域的人类共性”书写。而这种在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冲突中产生的“人类共性”,只能从跨越国家、地域界限的空间位置、历时延展上共时考量的时间角度和混合交错的移民文化视角中寻得。这种叙事结构不仅使读者能够在繁复的线索中逃脱现时空的禁锢,全方位、多角度冷静地思考东方与西方的关系,还能使读者解读出作者这种互为彼岸的双向寻找,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诗意表达。
  a 李欧梵:《伟大作品的条件——谈文学创作上的“构思”》,《中西文学的徊想》,台北远景出版事业公司1987年版,第65页。
  b 陈瑞琳:《风雨故人,交错彼岸——论张翎的长篇新作〈交错的彼岸〉》,《华文文学》2001年第3期。
  c 张翎: 《交错的彼岸》,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d 杨义: 《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页。
  e 优酷视频:张翎和蔡素芬笔下的女性,http://v.youku. com/v_show/id_XNDI1OTc0NTE2.html
  f 南航: 《十年积累的喷发——张翎访谈录》,《文化交流》2007年第4期。
  g 张翎: 《交错的彼岸》,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1页。
  作 者: 沈晓梅,文学硕士,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 张晴 E-mail: zqmz0601@163.com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國画作为意象绘画,不是直接的“说教”,不是直接的“图解”生活,它是画家把客观事物的精粹部分集中起来,经过心灵的滤化,艺术地重构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时创造出的艺术作品。画家必须赋予画面一种意义,一种感动,画家有了“意”,然后调动一切绘画因素,来完成“象”的构建,完成艺术作品创造的终极意义。  关键词:作品主题的“意” 构图的 “意” 造型的 “意” 笔墨的 “意” 色彩的“意
摘 要:丫鬟群体的服饰描写在之前的《红楼梦》研究中往往易被忽视。本文从生活美学与文学寓托两方面探析《红楼梦》丫鬟群体的服饰及其描写,力图从较新的角度解读《红楼梦》的美学内涵与文学表现。  关键词:《红楼梦》服饰 丫鬟群体 生活美学 文学寓托  曹公的一部《红楼梦》道尽世事无常,道尽悲喜交加的辛酸与无奈。一部《红楼梦》故事繁多,且都颇具趣味,值得品读,但倘若读者只关注贾府王公贵族奢靡无度的生活,忽视
摘 要:《红楼梦》小说中描写的秦可卿是一位有神秘色彩的人物,作者在小说第五回让她引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阅金陵十二册正副册而传达小说主要人物的命运,到秦可卿临终托梦王熙凤预言贾府的衰败下场,表现了秦可卿的风情和忧虑。  关键词:秦可卿 风情与忧虑  《红楼梦》人物中最吸引读者探究的是秦可卿,秦可卿的美貌、身世、病逝、丧礼和判词有诸多的难解之谜。列金陵十二钗正册排名第十二位的秦可卿是一个复合式的人物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年的元旦节,我和妈妈还是没有迎到爸爸的归来。虽然这个结果在我的意料之中,但低落的情绪还是充盈着我的心,不禁又让我想起了去年的元宵节。   “元宵节不能陪你们一起过了”,电话那头的爸爸满怀歉意地说:“现在形势严峻,队里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保持战斗力,全员停休备勤。”“你照顾好自己就行,家里都好,你忙你的吧!”妈妈一边忙碌着手里的活,一边应答着。可从她那看似风轻云淡的眼神中,
【摘 要】教师在不断进行课堂经验总结的过程中,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为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并能够在教学方式上逐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不断提高知识高度,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23-0026-02
摘 要:《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其“至情”主题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林黛玉形象,实现了对“至情”主题的继承和超越。  关键词:“至情” 林黛玉 超越  所谓“至情”,是不同于一般男女恋情,而是情之至,是一种一往情深,超越了生死的感情。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
摘要:宁波帮以商著称于世,以商为业,以商致富。《宁波帮大辞典》是一部全面反映近三百年来旅外宁波籍工商人士历史与现状的专门辞典。该辞典整理保存了有关宁波帮的重要史料,有助于人们了解宁波帮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所做的巨大贡献。本文拟从其概况、编排结构、对宁波帮的认识做一分析,以期更好地借此工具书来认识宁波商帮这一群体。  关键词:宁波帮 认识  一、该辞典概况  《宁波帮大辞典》由金普森、孙善根主编,宁
摘 要: 巴金的作品塑造了诸多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反映出他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其中即有“天使型女性”和抗争型新女性。巴金早期作品《家》中鸣凤、瑞珏、梅等受难天使的女性形象,事实上服务于中国现代男性启蒙与革命叙事,是依附于男性的非独立个体。巴金的作品在构建现代新女性时,也存在着个性解放不彻底、女性生命逻辑不完整等缺憾。但从《家》到《寒夜》的创作及《寒夜》的多次改写中,可见其笔下女性形象的成长与发展。 
摘 要:1933年左右,何其芳早期思想发生了转变,对抒情散文文体的尝试,对象征主义的本土化的实践,对梦境与现实的反思是其转变的表征。通过结合何其芳带有自我剖析和回忆性质的散文,可以分析其《画梦录》中创作风格转变的表征及动因,并能观察到他独特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何其芳 《画梦录》 象征主义 散文 转变  20世纪30年代正值西方各种文学思潮纷涌入中国的时代,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影响依旧广泛,世纪末
【摘 要】公益广告是一类传播正确的价值取向、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广告,它具有创意性,还富含时代性。通过公益广告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新的教育途径与素材,需要我们探讨公益广告的实际作用,并将其真正运用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本文首先研究了关于广告的相关概念,然后探讨了公益广告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最后分析了促进公益广告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公益广告;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