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地理教育也应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这一主导方向,因此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特点,于日常地理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中学地理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學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的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例如,在《多变的天气》这节课中,我没有直接对学生讲授天气对生活是怎样影响的,而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天气知识和生活经验,说出天气现象及关于天气的谚语、诗歌,从中分析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然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每组找出至少一条天气和社会生活的关系。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动力和基础,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培养。入情入境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敢想、敢问,通过想和问,一点一点激发创新兴趣。如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西北风,东南风?如果有,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学形式日趋多样化。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在地理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例如在讲授“地球公转”时,教材中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自转示意图”等,都是以静态形式出现,缺乏直观性、生动性,而将多媒体引入地理教学中后,运用二维、三维动画就能把这些静态图变成动态图,使学生获得直观、形象、连续、动态的感性材料,通过这样的教学处理,学生既有声、光、色感官的刺激,又有思考、说话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多种感官的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有助于学生“由表及里”思考问题,开拓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动脑和动手相结合,手是脑的老师,智慧出在手尖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创设操作和实践的机会,让全体学生动手参与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在操作实践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知识,掌握方法,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我们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时,我要求同学们比赛拼省级行政区图并记忆它们的名称、位置,同学们都比较聪明,有的自己编顺口溜记住了大部分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如有个同学编的顺口溜:辽吉黑内东北走,新藏云广向南行……,而有的同学认轮廓特点并记住了它们的名称,如有个同学说:新疆象块石器,陕西象个步枪,山东骆驼的头等。这比本人在以前的教学中,给学生指地图讲解每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效果强多了。
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探究的过程中,经历着多次失败,也不断变换着思考的角度和思维的方式。他们的创新能力就在这样的不断的“实践”与“变换”中逐步形成。
总之,地理教学中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学生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只有创立一个适宜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外在条件,加上学生自身的内因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一、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學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的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例如,在《多变的天气》这节课中,我没有直接对学生讲授天气对生活是怎样影响的,而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天气知识和生活经验,说出天气现象及关于天气的谚语、诗歌,从中分析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然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每组找出至少一条天气和社会生活的关系。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动力和基础,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培养。入情入境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敢想、敢问,通过想和问,一点一点激发创新兴趣。如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西北风,东南风?如果有,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学形式日趋多样化。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在地理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例如在讲授“地球公转”时,教材中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自转示意图”等,都是以静态形式出现,缺乏直观性、生动性,而将多媒体引入地理教学中后,运用二维、三维动画就能把这些静态图变成动态图,使学生获得直观、形象、连续、动态的感性材料,通过这样的教学处理,学生既有声、光、色感官的刺激,又有思考、说话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多种感官的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有助于学生“由表及里”思考问题,开拓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四、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创新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动脑和动手相结合,手是脑的老师,智慧出在手尖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创设操作和实践的机会,让全体学生动手参与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在操作实践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知识,掌握方法,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我们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时,我要求同学们比赛拼省级行政区图并记忆它们的名称、位置,同学们都比较聪明,有的自己编顺口溜记住了大部分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如有个同学编的顺口溜:辽吉黑内东北走,新藏云广向南行……,而有的同学认轮廓特点并记住了它们的名称,如有个同学说:新疆象块石器,陕西象个步枪,山东骆驼的头等。这比本人在以前的教学中,给学生指地图讲解每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效果强多了。
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探究的过程中,经历着多次失败,也不断变换着思考的角度和思维的方式。他们的创新能力就在这样的不断的“实践”与“变换”中逐步形成。
总之,地理教学中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学生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只有创立一个适宜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外在条件,加上学生自身的内因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