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
2015年7月30日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一周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20个省区市相继出台了与国务院相衔接的改革意见。积分落户制度正成为特大城市严控人口的“标配”政策,而居住证的“福利清单”也开始显现雏形。在国务院法制办已经公开的《居住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初步列出了居住证持有人今后可以享有的公共服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宪平
使五大公共服务覆盖城镇常住人口
将通过建立居民制实现市民化,国家将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稳步推进城镇的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并使这五大公共服务覆盖城镇常住人口。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
居住证制度是过渡性的,要“因城而异”
建立居住证制度,是一个过渡性的制度安排,主要是为了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解决那些已经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各个城市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来出台具体的政策,要“一城一策”,也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具体看是不是符合这个城市的需要,要“因城而异、因人而异”。
【地方】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卢彦
出台居住证制度,稳妥推进积分落户
北京将严格控制人口规模,把调整疏解与人口总量和布局优化有机衔接起来,落实年度人口规模调控工作要点33条措施。强化区县和部门双调控机制,严格依法管理,确保完成年度控制目标。同时,研究制定城六区人口调控的政策和制度,努力早见成效。出台居住证制度,稳妥推进积分落户政策,已将《居住证管理办法》列入2015年立法计划中力争完成的项目。
天津市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恒义
推行基本服务均等化、以人为本
通过实施新的居住证制度,流动人口可以享受更多的基本服务待遇。这和市委市政府推行基本服务均等化、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另外,通过居住证的办理,流动人口可以申请“积分入户”,对提高流动人口主动办证的意识,行使他们的民主权利有很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专家】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陆杰华
严控人口规模将是积分落户的导向
《意见》中在谈到积分落户制度时,还有综合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一限定,而目前包括北京在内的特大城市可承载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了,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将会是积分落户政策的重要导向。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教授王太元
居住证制度对部分资源和服务给予法律保障
居住证是外地居民、农村居民合法平稳转变为本地人、城镇人的制度阶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未全面实现前,推行居住证制度,至少是能对部分资源和服务给予法律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段成荣
有助于拓宽流动人口不畅通的管道
通过放开,给大家提供一种机会和条件,具备什么样的资格和符合什么样的条件就可以进城落户,这样就使得我们在进城发展机会上增加了更多的通道、更多的机会。从整个社会角度来讲,把中国社会流动人口不畅通的管道拓宽,从单行道把它拓成双向两车道、双向四车道,甚至有可能双向八车道,慢慢地扩大。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
迁徙管理人性化和人口调控都不可偏废
积分落户顺应人口迁徙管理人性化的大趋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但是对于北京、上海这些特大城市而言,人口调控是更为重要的现实目标,两者都不能偏废。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
关键问题,是公共资源如何均衡分配
大门打开,肯定会吸引大量人口进入;大门关上,又产生不平等。这里面的关键问题,是公共资源如何均衡分配,城市功能怎样取舍,“舍”才能“得”,才能更好地实现城市功能的优化。中国户籍制度最难啃的骨头在京沪,户籍制度背后捆绑的一系列社会福利也很难一下子剥离,积分制的探索提供了新思路。
【民众】
北京市通州区某民营企业职员李宇
好消息也会带来环境资源压力
积分落户政策是外来常住人口的好消息,应该给予优秀人才落户北京的机会。但同时这也可能导致更多人来通州买房,进而抬高房价,同时原本就紧张的环境资源可能带来更大压力。
北京市朝阳区某房产经纪人田澄
希望积分落户的门槛不要过高
希望积分落户的门槛不要过高,如果高不可攀,外来人口始终跨不过去,或仅有极其少数的外来人口如愿,积分入户就失去意义了。不知一旦落户享受的公共服务数量、质量与当地户籍人口是否一模一样,能否真正享受到市民待遇?
网民“不会游泳的鱼”
能否将行业、年龄、居住时间等因素考虑在内
以往积分入户试点的情况多以学历、职称、职业、收入等为标准,现在能不能将行业、年龄、居住时间等因素考虑进来,使得低收入人群也能够享受这一政策福利?
2015年7月30日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一周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20个省区市相继出台了与国务院相衔接的改革意见。积分落户制度正成为特大城市严控人口的“标配”政策,而居住证的“福利清单”也开始显现雏形。在国务院法制办已经公开的《居住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初步列出了居住证持有人今后可以享有的公共服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宪平
使五大公共服务覆盖城镇常住人口
将通过建立居民制实现市民化,国家将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稳步推进城镇的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并使这五大公共服务覆盖城镇常住人口。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
居住证制度是过渡性的,要“因城而异”
建立居住证制度,是一个过渡性的制度安排,主要是为了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解决那些已经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各个城市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来出台具体的政策,要“一城一策”,也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具体看是不是符合这个城市的需要,要“因城而异、因人而异”。
【地方】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卢彦
出台居住证制度,稳妥推进积分落户
北京将严格控制人口规模,把调整疏解与人口总量和布局优化有机衔接起来,落实年度人口规模调控工作要点33条措施。强化区县和部门双调控机制,严格依法管理,确保完成年度控制目标。同时,研究制定城六区人口调控的政策和制度,努力早见成效。出台居住证制度,稳妥推进积分落户政策,已将《居住证管理办法》列入2015年立法计划中力争完成的项目。
天津市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恒义
推行基本服务均等化、以人为本
通过实施新的居住证制度,流动人口可以享受更多的基本服务待遇。这和市委市政府推行基本服务均等化、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另外,通过居住证的办理,流动人口可以申请“积分入户”,对提高流动人口主动办证的意识,行使他们的民主权利有很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专家】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陆杰华
严控人口规模将是积分落户的导向
《意见》中在谈到积分落户制度时,还有综合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一限定,而目前包括北京在内的特大城市可承载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了,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将会是积分落户政策的重要导向。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教授王太元
居住证制度对部分资源和服务给予法律保障
居住证是外地居民、农村居民合法平稳转变为本地人、城镇人的制度阶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未全面实现前,推行居住证制度,至少是能对部分资源和服务给予法律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段成荣
有助于拓宽流动人口不畅通的管道
通过放开,给大家提供一种机会和条件,具备什么样的资格和符合什么样的条件就可以进城落户,这样就使得我们在进城发展机会上增加了更多的通道、更多的机会。从整个社会角度来讲,把中国社会流动人口不畅通的管道拓宽,从单行道把它拓成双向两车道、双向四车道,甚至有可能双向八车道,慢慢地扩大。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
迁徙管理人性化和人口调控都不可偏废
积分落户顺应人口迁徙管理人性化的大趋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但是对于北京、上海这些特大城市而言,人口调控是更为重要的现实目标,两者都不能偏废。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
关键问题,是公共资源如何均衡分配
大门打开,肯定会吸引大量人口进入;大门关上,又产生不平等。这里面的关键问题,是公共资源如何均衡分配,城市功能怎样取舍,“舍”才能“得”,才能更好地实现城市功能的优化。中国户籍制度最难啃的骨头在京沪,户籍制度背后捆绑的一系列社会福利也很难一下子剥离,积分制的探索提供了新思路。
【民众】
北京市通州区某民营企业职员李宇
好消息也会带来环境资源压力
积分落户政策是外来常住人口的好消息,应该给予优秀人才落户北京的机会。但同时这也可能导致更多人来通州买房,进而抬高房价,同时原本就紧张的环境资源可能带来更大压力。
北京市朝阳区某房产经纪人田澄
希望积分落户的门槛不要过高
希望积分落户的门槛不要过高,如果高不可攀,外来人口始终跨不过去,或仅有极其少数的外来人口如愿,积分入户就失去意义了。不知一旦落户享受的公共服务数量、质量与当地户籍人口是否一模一样,能否真正享受到市民待遇?
网民“不会游泳的鱼”
能否将行业、年龄、居住时间等因素考虑在内
以往积分入户试点的情况多以学历、职称、职业、收入等为标准,现在能不能将行业、年龄、居住时间等因素考虑进来,使得低收入人群也能够享受这一政策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