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食五谷杂粮,生百病

来源 :山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iwi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就想写一个周围人和他们所罹患疾病的非虚构作品了。因为吃“没刮鱼鳞的鲤鱼”患了20多年“肠风”的赵叔,去年抱到第二个孙子,在帮儿子“带娃娃”的忙乱之际,突然发觉自己有半年没拉过肚子了,难缠“老病”竟然消停了;一个曾在无知无畏中放任妇科肿瘤长到超级大的闺蜜,如今常常毫无顾忌地与9岁女儿交流生命的由来。故事很多。
  但是,写这样的东西,通常应该围绕医院、病人以及病人与疾病的抗争来展开,就如早前我曾写过的报告文学《天使PK魔鬼——一个癌症女孩的生命绝唱》,这是一般的情况。所以,当我谈及下一部作品叫做《杂病记》的时候,有朋友兴奋地一拍手:“哦,你又要写医院故事了,这不是你所擅长的吗?”偏偏,这次我不愿意再写带着专业色彩的医疗故事,一心要写点“放飞”的田野故事,当然,是我所熟知的真实的田野故事。这一组田野故事是以杂“病”为主线,重点写与杂“病”紧紧关联的人物和事件,并且,以民间视角去看他们。
  病,形声字。字从疒,从丙,丙亦声。本义为“身体的内患”。病与疾相对,“病”是身体内患,如肺痨、肿瘤之类;“疾”是身体外患,如骨折、兵创之类。在中国文化当中,“丙”是火的意思;在五脏器官里,丙又代表心。所以,“丙火”又可以叫“心火”。心里感到不适有火,人就得病了。
  其实,对于“病”这个东西,老百姓当中流传的一句俗话说得特别好:人食五谷杂粮,生百病。五谷杂粮从土壤里长出来,少不了的是人们的辛勤劳作,种进去的是各种人间情愫,人吃下饱含复杂因素的作物,在世间七情六欲的共同作用下,就会有各种外在表现,“病”就是其中一种。所以,“病”这个字眼,除了痛苦挣扎外,应该还有更广阔的含义,蕴藏在社会和田野之中。如果《杂病记》仅仅只停留于病及病人本身,就“病”写“病”,未免有些表浅,我要写的,恰是从田野亲身经历或知晓的世间事——那些与“病”相关的东西,与“病”相关的人身上透出的“五谷杂粮”的气息,这才是更深一层的东西。所以,我在《杂病记》题记里写下这样一小段话:
  ——关于“病”,人皆惧之,其形多样,苦痛难耐;其义深邃,医者和田野自站不同视角、自持不同看法,抛开“科学”与“非科学”的孰是孰非,碰撞之间,常常可见世道人心。
  这里要特别说明,我笔下的“田野”——也是展现杂“病”的舞台,这个“田野”并不是很大,仅仅是我熟知的人与事构成的网络而已,比如“车站”“老厂”之类。但是,“田野”虽不大却包罗万象,因为凡有人聚集的地方自会形成一个“小社会”,因为人性之多面人心之深邃以及人体这部机器太过复杂、与人相生相克的病五花八门。所以,《杂病记》写到的人是我的“熟人”,事是“熟事”,“病”呢大概率也是读者并不陌生的,如带状疱疹、胆结石、妇科病、肠炎、精神病等,但如果以一个并不精通医学的老百姓的观察角度来叙事,读上去或许有点新鲜。
  另外谈点题外话。前一段时间,我比较纠结于“非虚构”和“报告文学”这两个词的区分,尽管从写作界限来讲,“报告文学”也属于“非虚构”。文坛对此争论也很多。最近,我自己琢磨出了一点“门道”:“报告文学”应当是富有新闻性的真实,“非虚构”则是缺乏新闻性但却富有社会价值和人性特质的真实,极大限度追求文學性。落实到《杂病记》这个“非虚构”,就要用跨文体的笔法写,小说的语言,糅合散文气息,有点小野心的写一个老百姓“眼中的田野”。
  【作者简介】李燕燕,重庆市纪实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重庆文学院第二届签约作家,成都文学院第八届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33届高研班学员。发表作品近70篇,出版专著2部,2015年获解放军总后勤部第十三届“军事文学奖”。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三尺讲台,便是我们的依托,我们的生命。面对这神圣的语文讲台又如何去站好呢?  一.观点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尽管新课标新课改对中学教学有了很大的冲击,但很多时候很多学校仍然有这种现象:课堂上教师侃侃而谈,学生们昏昏欲睡;教师灯下挑战批改作业,学生的作业质量每况愈下。长此以往,学生的素质从何谈起,教学的质量又从何谈起。  不得不深刻认识到,接受只是一种认同,还没有形成“我”
叔父承包了一口鱼塘,投放了数千尾半斤左右的鲤鱼苗。时隔近一年,鲤鱼都长大了。  双休日,我带上鱼竿来到塘边垂钓。时近中午,叔父来了,  问:“钓几条了?”  我沮丧地说:“一条也没钓着,鱼都跑哪去了?”  叔父笑了笑说:“塘里的鱼不到喂食时间一般都不活动,你得让它们动起来,才能咬钧。”  “怎么让它们动起来?”我问。  “你是游泳健将,下水不就是一条鱼吗?”  我恍然大悟,脱掉外衣跃入鱼塘,一会儿
笑弯你的腰  蜘蛛侠  我爷爷被蜘蛛咬了, 他看起来非常沮丧, 于是我准备给他去拿些药膏, 这时我突然听到爷爷小声嘟囔:“到了这个年纪, 实在是承担不了做蜘蛛侠的責任啊!”  脑筋反应再快点!  1. 上课铃响了,却没有一个同学在教室里,怎么回事?  2. 什么东西最容易满足?
是的,你没有看错,我也并非危言耸听,最渴求奢侈品牌的绝对是贫穷人群,而不是富人。举个例子,近期朋友圈都在流传香奈儿降价、抢购请从速的信息,但你有没有发现,对消息回应最积极、抢着冲去专卖店排队的人恐怕也不是我们常说的“有钱佬”,而是你我生活周遭的穷人。  我有一朋友,做海外代购的,这次降价潮觉得被坑大了。一次谈话,我发挥自己东拉西扯的特长安慰他说:国内外奢侈品价格缩小后,你就专注国内做高仿吧,以后这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经历了小学阶段对生字要求较高的语文教学,到中学之后,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多,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如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活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这是绝大部分教师以及相关研究学者所面临的难题。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味同嚼蜡   1.客观原因。虽然语文是小中高考的第一门,是所有科目的理解基础。但是“我是中国人,语文有什么好学的”这样错误的思想
中国古代文人历来注重朗读。远在二千年前,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就曾经说“诵其诗,读其书”。时至宋代,我国著名理学家朱熹也非常重视朗读:“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不仅如此,还要“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宜“逐句玩味”与“反复精详”。新的语文教学理念也反复强调朗读的重要性。那么,教学时,我们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朗读活动呢?   一、明确朗读要求   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
2000年,学校开展初中教学综合改革实验,我主动要求承担初中语文教改实验任务。带着对语文教育问题的思索,我把初中语文学习概括为:“感受·体验—积累—思考·表达”,即学生要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不断积累,既注重阅读中语言的积累,也注重成长的生活积累,以丰厚的积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要学会思考,初中阶段是人生价值确立的关键期,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生活、情感的态度和体验与学过的“知识”予以“内化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阶段,其学习知识面更广,学习内容更有深度,对于学生当前学习和日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在高中教学阶段,语文是主要的学习内容,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对文学产生兴趣,并掌握一定的语文阅读和写作技巧是当前核心素养教学的核心要求。通过语文教学,让高中学生掌握语文核心素养内容,并在最大程度上提升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效果。   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再挖掘   核心素养是当前我国教育教学中提
姓名:旺达·马克西莫夫  职 业:无  超能力:控制人类的心灵,  窥探潜意识中的恐惧,  操纵梦境,使人产生幻觉。  还能制造红色力场,  改变物质的结构和形态。  比哥哥皮特罗晚出生12分钟的旺达是个奇怪的女孩。她能看到别人脑子里的东西,特别是看到他们心里最害怕什么。这个能力使她被人称作“绯红女巫”。而当旺达用催眠术让当事人看到他们所恐惧的东西时,他们会产生本能的反应,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避免这些
教师,古称“儒”:儒者,学问之士也。学问何来,读书不失为一条捷径,故大凡儒者每每诵经读典,手不释卷。然而各人读书的动机不同,目的不同,这就出现了不同的读书类型:有的急功近利,有的着眼长远;有的偏执一隅,有的广涉百家;有的死啃教条,有的活学活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无论如何,做学问的人对自己内在发展的要求总还是要高于一般人的。时至今日,教师的自我发展已经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是甘心为“匠”,在“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