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指导旨在引导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而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主体部分,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上作用显著。批判性思维养成同样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意识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本文尝试以语文阅读教学指导为例,分析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法,旨在推动语文课程改革深化。
關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策略研究
引言:
批判性思维属于典型理性思维的范畴,该种思维能力是以理想思维作为前提而形成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则更利于学生的创新学习和反思意识发展,是学生学习能力可持续提升的重要动力。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发展和阅读、写作能力提高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批判性思维,需要教师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突出语文学科特点,体现阅读教学优势,构建有效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
1.创设开放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任何教学目标达成都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教学指导中课堂教学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以批判性思维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质疑、反思的空间[1]。当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营造开放性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以鼓励和引导为主,使学生在心理上更加放松。在指导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课堂氛围沉闷,教师作为主导,学生缺乏自我表达的空间与平台,因此批判性思维培养效果不佳,长此以往学生就不爱表达自己,在课堂中对于教师的提问也是被动思考[2]。基于此,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指导中,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质疑和批判。语文阅读的理解方向和结果并不是唯一的,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最终结果也就不同,当学生发现不同的理解角度之后再进行大胆的表达出来,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有效培养。比如,教学课文《背影》的时候,教师就要注重引导思考,让学生主动提出和课文相关的问题内容,并引发合作讨论和独立思考。如文章中对于老父亲过月台买橘子的情景描述是非常多的,这是出于怎样的原因呢?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意识,从而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疑问和表达自己。
2.立足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质疑心态
初中生的最大特点是好奇心重且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问题,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理解他们的想法,在日常的教学中优先考虑釆用鼓励式教学法,让学生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探寻他们的想法,在此基础之上尽可能多地搜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而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欲望激发出来。当学生对阅读材料有了兴趣以后,教师就可以趁机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结合阅读材料自行解决问题[3]。例如,在教授《敬畏自然》这篇课文时,虽然这篇文章的结构比较清晰明了,但由于其属于议论性散文的范畴,因此文章内容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比如对一些充满哲理的语句的理解。为了缓解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畏难情绪,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列举一些生活实例,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进入教学环节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行阅读文章内容,而后提出如下思考问题:“我们的大自然受到了人类怎样的破坏?”、“破坏大自然将会带来哪些严重的后果?”、“面对大自然的’盛怒',我们应该怎样做?”……随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自然环境被破坏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结合自己所看到的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并通过自己的理解给出问题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当学生的答案存在差异时,教师要对他们给出的不同想法予以鼓励和支持,并对那些敢于提出质疑的学生给予表扬。
3.关注思想开放,优化思维能力养成
个人思想和阅读的关系就像河流和大海,即个人思想注入阅读过程,引导阅读后的情感变化。由于作者和读者的生活环境及情感经历不同,两者之间的思维开放程度也会有一定的差距,如果学生以自己原本的思维去理解作者的感情,那可能会因为思想开放程度不同而产生错误的判断,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的作品的阅读上[4]。要开放思维,首先,学生要扩大阅读量,了解更多的写作风格和背景类型。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外国书籍来加深自己对外国文化背景和语言风格的了解,还可以通过阅读一些史料来了解不同年代文章的思想背景。如在《出师表》一文中,整篇文章的背景时期是蜀汉的危机时期,学生在了解时代背景后才能更好地理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情感;其次,学生要积极接受不同文化思想。初中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在遇到事情时会以自己特定的方式去进行思考。但学生的阅读范围是很广的,会遇到许多价值观不同的文章,这主要表现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时产生思想差距上。要消除这种现象的根本做法就是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以更加开放的思想去接受不同文化的差异。
结束语:
批判性思维和普通的学习思维有所不同,它的养成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有更大助益。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注重从多方面人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学会运用批判的眼光去分析、评价问题,其实也就是让学生真正学会把握课文主旨,才能够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人的分析、评价,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引导学生阅读学习,发展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助力语文核心素养目标落实。
参考文献:
[1]唐晓芳.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研究[J].成才之路,2016,32(16):108-110,115-116.
[2]冯秋霞.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6,11(04):155-158,162-164.
[3]杨俊晔,李晓琳.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21(15):149-150,153-154.
[4]张向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的若干意见[J].河南:河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20(05):157-158,160-161.
關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策略研究
引言:
批判性思维属于典型理性思维的范畴,该种思维能力是以理想思维作为前提而形成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则更利于学生的创新学习和反思意识发展,是学生学习能力可持续提升的重要动力。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发展和阅读、写作能力提高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批判性思维,需要教师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突出语文学科特点,体现阅读教学优势,构建有效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
1.创设开放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任何教学目标达成都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教学指导中课堂教学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以批判性思维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质疑、反思的空间[1]。当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营造开放性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以鼓励和引导为主,使学生在心理上更加放松。在指导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课堂氛围沉闷,教师作为主导,学生缺乏自我表达的空间与平台,因此批判性思维培养效果不佳,长此以往学生就不爱表达自己,在课堂中对于教师的提问也是被动思考[2]。基于此,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指导中,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质疑和批判。语文阅读的理解方向和结果并不是唯一的,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最终结果也就不同,当学生发现不同的理解角度之后再进行大胆的表达出来,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有效培养。比如,教学课文《背影》的时候,教师就要注重引导思考,让学生主动提出和课文相关的问题内容,并引发合作讨论和独立思考。如文章中对于老父亲过月台买橘子的情景描述是非常多的,这是出于怎样的原因呢?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意识,从而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疑问和表达自己。
2.立足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质疑心态
初中生的最大特点是好奇心重且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问题,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理解他们的想法,在日常的教学中优先考虑釆用鼓励式教学法,让学生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探寻他们的想法,在此基础之上尽可能多地搜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而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欲望激发出来。当学生对阅读材料有了兴趣以后,教师就可以趁机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结合阅读材料自行解决问题[3]。例如,在教授《敬畏自然》这篇课文时,虽然这篇文章的结构比较清晰明了,但由于其属于议论性散文的范畴,因此文章内容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比如对一些充满哲理的语句的理解。为了缓解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畏难情绪,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列举一些生活实例,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进入教学环节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行阅读文章内容,而后提出如下思考问题:“我们的大自然受到了人类怎样的破坏?”、“破坏大自然将会带来哪些严重的后果?”、“面对大自然的’盛怒',我们应该怎样做?”……随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自然环境被破坏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结合自己所看到的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并通过自己的理解给出问题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当学生的答案存在差异时,教师要对他们给出的不同想法予以鼓励和支持,并对那些敢于提出质疑的学生给予表扬。
3.关注思想开放,优化思维能力养成
个人思想和阅读的关系就像河流和大海,即个人思想注入阅读过程,引导阅读后的情感变化。由于作者和读者的生活环境及情感经历不同,两者之间的思维开放程度也会有一定的差距,如果学生以自己原本的思维去理解作者的感情,那可能会因为思想开放程度不同而产生错误的判断,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的作品的阅读上[4]。要开放思维,首先,学生要扩大阅读量,了解更多的写作风格和背景类型。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外国书籍来加深自己对外国文化背景和语言风格的了解,还可以通过阅读一些史料来了解不同年代文章的思想背景。如在《出师表》一文中,整篇文章的背景时期是蜀汉的危机时期,学生在了解时代背景后才能更好地理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情感;其次,学生要积极接受不同文化思想。初中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在遇到事情时会以自己特定的方式去进行思考。但学生的阅读范围是很广的,会遇到许多价值观不同的文章,这主要表现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时产生思想差距上。要消除这种现象的根本做法就是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以更加开放的思想去接受不同文化的差异。
结束语:
批判性思维和普通的学习思维有所不同,它的养成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有更大助益。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注重从多方面人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学会运用批判的眼光去分析、评价问题,其实也就是让学生真正学会把握课文主旨,才能够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人的分析、评价,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引导学生阅读学习,发展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助力语文核心素养目标落实。
参考文献:
[1]唐晓芳.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研究[J].成才之路,2016,32(16):108-110,115-116.
[2]冯秋霞.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6,11(04):155-158,162-164.
[3]杨俊晔,李晓琳.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21(15):149-150,153-154.
[4]张向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的若干意见[J].河南:河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20(05):157-158,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