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在历史课堂中进行创新教育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sh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需要大批创造性人才,当今课改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一些教师教法的滞后,学生往往成了知识填充的容器,历史教学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刻不容缓。本文试从教学中的几个环节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 历史课堂教学
   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需要大批创造性人才,因此全面推行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和当今课改的核心内容。要全面推进创新教育,就必须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就中学历史而言,如何在课堂中进行创新教育,笔者试从以下教学几个教学环节来进行探讨。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闪现创新的火花
  爱因斯坦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心理学研究指出,探究欲望是推动学生进行研究活动的内部动因。表现为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探索究竟的心理状态。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表现需要有一定的激发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情境,创造出一种学生能够明显意识到的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困惑,从而激发他们进行创新的探索,这是创新性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1.1 在观察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感到亲切、有话说,易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迅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如在学习“社会生活的变迁”时,我们可以在投影出中山装与旗袍的图片时,就让学生结合图片中的服装与现在我们所流行的服饰进行对比,让学生从他们所知道的服饰谈起,进而引出问题:清末至今,长袍马褂是如何演变成今天时尚靓丽的服装?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认为什么样的服装搭配才是美?很快,学生就有了探究的欲望。通过这种质疑,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到近代以来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着装发生了变化,并借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进而使学生认识到“美”是要符合时代、符合特定身份的。
  1.2 在分组讨中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是目前新课改课堂教学较为常用的课型之一,它的优点在于范围小,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亦能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对于那些胆小且内向的学生,在小组中也敢于说,并且不同的组,可以讨论不同的问题,节省课堂时间;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小组,通过讨论得出不同的结论,在班上同学交流中,取长补短。如:我在教学西安事变一框题时,提问:张、杨两位将军扣押了蒋介石,现在共产党人该如何处置他?在这个问题上,可以有这么几个观点:①将其终身软禁;②处死他;③和平解决,放了他。这时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些观点抛给学生,进行一个小小辩论赛。引导学生通过辩论得出答案,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另一方面,对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无疑也是有莫大帮助的。
  1.3 在理解课题中提出问题。北宋哲学家张载曾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营造质疑问难的气氛,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诱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找出疑点,大胆猜测和推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提出其他同学或教师一时想不到的问题,这是质疑问题的关键,同时,教师若能充分利用课文标题设疑,也能起到良好效果。
  如:世界现代史中的“俄国向何处去?”一文,课题中就已经提出了问题,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课文内容分解为三个问题:①面对一战给俄国带来的巨大灾难,俄国向何处去?②面临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俄国向何处去?③当人民群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表示不满时,俄国向何处去?而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搜集资料、进行背景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处理材料能力与自主探究问题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亦能深深体会到列宁同志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即面对不同局面,能创造性地将革命理论和国家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的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这样的学习无形中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2 创设轻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陶行知曾说到:“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当然,在不民主的环境下创造力也有表现,但那仅是限于少数而不能充分发挥的天才。”在众多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中,教学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因素。创新意识是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教育、社会实践都可以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最根本的途径是课堂教学。
  罗杰斯曾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因此教学课堂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才会敢想、敢说、敢做,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大胆创新。那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真正由权威的讲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好朋友与引导者。要把微笑带入课堂,把鼓励送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历史课堂学习中特别需要的,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如:学习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一文,在笔者引导学生观看明太祖像时,有很多学生笑哈哈地叫道:“怎么有长得这么难看的皇帝啊!”“他长得也太对不起他爹妈了……”。面对这种突发状况,也许一些老师就开始大声训斥学生,而后课堂死一般的寂静。很明显,这种做法无形当中是对轻松、和谐、民主教学氛围的一种伤害。实际教学中,我使用了这么一种引导方式:大家说的很对,明太祖确实长不怎么样,但他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哪些同学能够归纳出他的成就呢?学生的话闸子与思维刹那间就被打开,各位同学跃跃欲试,不仅答出了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而且还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一些知识说出了明太祖再次统一了祖国以及他对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等等。像这样借学生的口引出问题,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学习氛围,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在沉闷、枯燥、缺乏民主的氛围内闪出的智慧的灵感,那是无法想象的。
  3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丰富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学改革的重点显然是在课堂。因此我们更应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摸索出一套适合历史学科特点的课堂模式。
  3.1 课堂教法应突出灵活多样化。邓小平说过:“只有老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课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才能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教与学的气氛来。例如:在讲述“三国鼎立”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优势,先由《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入,接着介绍官渡、赤壁之战。学生展开讨论:①为什么两次战役对曹操来说会有截然不同的结局?②在各种戏剧、小说中往往把曹操说成一个白脸奸臣,你是怎么看待?学生通过讨论,教师总结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赤壁之战后,曹、刘、孙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教师再问:③如果你们是魏、蜀、吴的统治者,你们打算怎么样治理自己的国家?④三国时代,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在这一连串的质疑与假设中,学生根据已有的一些知识进行换位思考、体验感悟历史,这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及对史实与文艺创作的分辩能力自然具有很大的提高作用。同时,通过讨论,多方面拓宽了学生思考方向,在不断的讨论,思考中,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也就极易得到发展。
  3.2 课堂教学内容要突出开放化、综合化。创新教育不是狭隘的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活动。创新教学必须是开放的,它主要包括教育内容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育空间的开放、思维训练的开放。当前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把教材中的知识点与课外知识以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讲授内容的开放化、综合化,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主体”的双边作用。如学习“日本的明治维新”时,我们可以结合中国的戊戌变法与之进行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日本的明治维新是改革的力量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在推翻幕府统治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则是维新派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最终出现日本改革成功、中国变法失败的结局。通过比较分析,认识到改革开放的必然性,人民群众支持改革的重要性。所以,在综合化、开放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亦能与老师一起通过纵横向对比,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深入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了解历史本质,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4 唤起学生多方思维,迸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一种沿不同方向,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主要由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两种形式构成,发散思维占主导地位。它通常是指沿着各种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重组现有和记忆中的信息,产生新信息的过程。学源于疑,思起于疑,创新思维中的发散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头脑中没有问题,没有自己的解决思路,那就应该是教育的悲剧。我们教师应当尊重个性,也就是尊重多样性,要能够接纳学生从不同方向或不同的角度所得出的答案。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就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学中,我们不能盲目迷信所谓的标准答案,应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如“对哥伦布航行美洲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三种看法:①哥伦布是对人类社会交流作出特殊贡献的人物;②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③哥伦布远洋航行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行为上的客观进步性。提问学生,你认为哪一种观点合理?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看法。其实这种试题答案多种多样,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我们就应当予以鼓励与支持。学习历史,有时就像学习数理化一样,也是思维的训练和强化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是积累经验的机会。在思维训练中当学生的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成为质的时候,发散就会变成创新。
  著名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历史《新课程改革方案》和新课标亦都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探索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我们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文选.党建读物版社,2006:73
  2 教育心理学探究.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105~106
  3 教育心理学的探究.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176
  4 中小学创新性教学指导.吉林大学出版社会,2001:33
  5 中小学创新性教学指导.吉林大学出版社会:2001:236~237
  6 学会生存.浙江大学出版,2008:2
其他文献
如何指导学生感知活动主题,这是我们每个老师在教学中要遇到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多方面的探索,下面以“点亮生活”这个主题为例,谈谈我们是如何指导学生感知活动主题的。  1 创设情境三步曲  第一步:播放城市夜景视频,老师用优美的语言描述:“每当夜幕降临,我们漫步街头,放眼望去,犹如人间仙境。是什么把我们的城市装扮得如此光彩夺目呢?是灯。璀璨的灯就像天上闪烁的星星,它既为我们带来光明,又把我们的生活
期刊
【摘 要】 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和表达欲望;还能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形象,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尝到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 激趣 点睛 恰当   课程标准指出:要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认知工具。多媒体这一作为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因为电教媒
期刊
【摘 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不但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而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同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
期刊
【摘 要】 数学课是一门比较枯燥、抽象的学科,教学时一定要设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好奇、喜悦、趣味、激动等。数学课的导入是数学课教学的前奏曲,它既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触发点。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兴趣 导入课   导入新课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让学生对一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无疑是这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希的研究:第一印象的作
期刊
经历了风雨就能收获彩虹,经历了磨砺就能收获幸福,经历了“课内比教学”就能收获进步的喜悦。在“课内比教学”的活动中,我经过反复研读教材,查询教辅资料,观看网络视频,制定了七年级数学《多项式》的导学案,精心制作白板课件。  2011年10月19日,根据抽签的方式,我带着我课前精心准备的材料走上了展示的平台。一是师生互动正在有序的进行着,不曾想到运用课件出现了状况:要么点击了没反应,要么自动插入了新白板
期刊
【摘 要】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应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情境   情境,就是一种气氛。教学情境指的是师生双方组成的一种课堂模式,是教学中时间、空间、师生心境及情感动机等诸因素的综合。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能让知识潜能得到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
期刊
【摘 要】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形成自读自学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 启发诱导 指导阅读 引导讨论   新世纪要求人们具有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从小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自主学习的能力强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也能促进课堂的学习气氛。但是,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
期刊
【摘 要】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就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教与学,在结合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观点,是对作文教学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写作水平   小学作文从三年级正式开始,在学生心目中既是新鲜又是难题,在教师的教学中同样是一个持久的课题。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老师先入为主的问题,诸如命题作文过多,作文形式要求过严,写法限制过
期刊
新课标倡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由更多关注学习的结果转为更多地关注学习的过程,旨在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这些目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还依赖于作业的改革,因为作业是巩固学习效果的良好手段,是教学全程化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然而,目前小学语文作业充满机械性,既多又滥,缺乏创造性,
期刊
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步伐的逐步加快,教育的个性化和办学的特色化已成为我国办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我国的《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要求“中小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那么,作为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有着师资、校园硬件设施等物质文化方面上的弱势,因此,农村学校更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  陈旧的教学观念大多都是让学生死学硬背,往往使得学生成了被动的学习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