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代没有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但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不乏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此作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和特点,从而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特点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古代,按照严格的标准来说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专业术语,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就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因此在今天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更需要人们静下心来不断地对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吸收其优秀成分,从而有助于在新形势下不断完善和发展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为我们今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方法和经验。
一、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可以划分为外在的教化和内在的修身两种方法。
1、教化方法
古代的教化方法有明显的政治烙印,古代的道德教育因为有强大的政治作为后盾,所以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它体现出来的表现形式是“上施下效”,主要通过“上化”和“下习”两种途径进行,包括:思想灌输、化民成俗、身教示范、践履笃行等经典做法。
(1)教育灌输。在我国古代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所以也就决定了当时所采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目的都是为了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通过传播儒家思想,使儒家的经典例如四书五经等得以普及,进而来灌输儒家伦理道德思想。(2)化民成俗。统治者实现“化民成俗”一方面是统治阶级采用教育灌输的结果,另一方面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自发养成的。(3)身教示范。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而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一言一行所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他认为一个人只有自己身正然后才能正人。教育者是受教育者学习的榜样,教育者要坚持以谦恭的态度和博学多知来引导受教育者,为其树立优良典范,这样才能实现道德教育效果的最大化。(4)践履笃行。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强调了“行”的重要性。道德修养需要学习,但是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层面上,而是应该通过“行”通过实践活动把道德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只有身体力行,才能真正掌握和灵活运用。只有在实践中在行动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道德理念的精髓,才能真正领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修身方法:即儒家强调的自我修养,自律自教的方法。其特点是激发人的内在主动性,发挥其内因的积极作用,强调一个人的自觉性。修身方法主要包括:学思结合方法、主敬、存心养性、慎独方法等经典做法。
(1)学思结合方法。儒家重视道德知识的学习,儒家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仁德的标准是看有没有学习的动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孔子不仅强调“学”,更加注重“思”。孔子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这句话说明人们光“学”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将“学”与“思”进行有机的结合,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指什么呢?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思”不仅是指对行为的思考,也包括将所学的道德知识用之于行为的分析。
(2)主敬。在儒家看来,这是最重要的修养功夫。这种思想在宋明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理学家们对这种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朱熹认为,“敬”字功夫,是最重要的人生修养,不可顷刻间断,朱熹还认为主敬的重要性超过了其他的任何修养功夫。
(3)存心养性,解释为保存赤字之心,修养善良之性。就是要保存人性中所固有的善的因素,从而使自己不因外物的引诱而丧失掉本身的善。这虽是旧时儒家宣扬的一种修身方法对历代儒家的修养学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
一定时代的思想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我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深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四个鲜明的时代特点:
1、伦理方法政治化
在我国古代尤其是封建社会时期,社会政治、伦理色彩氛围浓厚,在这种氛围下形成了一种以政治为中心,重视伦理道德的社会环境。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与为政治服务,政治是伦理色彩的政治,伦理是以政治为原则、中心的伦理,伦理与政治通过教育手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达到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目的,从而体现出伦理为政治服务的特点。儒家思想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占据很长时间的主导地位,例如“三纲五常”、“以政为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众星共之”等内容,既体现出等级制度的思想基础,又表现出封建道德的核心,进而巧妙的将政治和伦理结合在一起。
2、伦理方法的继承性
我国古代从春秋末期至鸦片战争前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过程,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是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例如孔子要求人们加强道德修养,遵守中庸之道和忠恕之道。孟轲继承了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提出仁政说,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主张尚同,强调把天下的思想统一于天子,提倡兼爱、非攻。从孔子到孟轲到墨翟不难看出他们一直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根据统治者的意愿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归根结底是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的。所以从历史发展的纵向上看,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方法途径的内在性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更加注重内因的作用,强调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主要体现在治国和个人修养两个方面:一是在治国方面,强调“以德教民”,如孟子所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二是在个人修养方面强调“内圣外王”,所谓“内圣”,是指内心要达到圣人的标准,即在道德修养上要尽善尽美。所谓“外王”是指要通过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影响自己周围的人环境,进而影响整个社会,使整个社会形成一种符合伦理道德的有秩序的环境。这种教育方法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自我教育、内化、自我批评”基本上是一致的,都强调内在的道德修养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 4、方法使用上的强制性
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其当时代的统治阶级服务的,一定时期的政治统治需要通过思想控制来达到控制人的目的,所以在方法的使用上必然会具有强制性。在德治中,礼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范畴,孔子所指的礼即西周的典章礼法。可见孔子之礼并不是纯粹的道德范畴,它的作用也带有很大的外在性和强制性。先秦儒家之礼的强制性和法的内涵被荀子发挥的淋漓尽致,他的观点透露出礼法合一之势,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儒家之礼的强制性以及礼乐教化的法的内涵。历代统治者通过制订一系列严格的制度来保证儒家伦理道德及其方法的推行,进而为自己的封建统治服务。所以,在古代思想政治教育采用什么方法是无法自由选择的。
三、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经验
我国的道德教育方法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时间历史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时代在发展,每一时期的思想教育理念在所处时代是适合的,所以对于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对待其精华部分我们应充分吸收。所以说吸收和借鉴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精华,对于改进和加强我们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教育者要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十分注重言传身教,教育的进行,不只需要真理的力量,教育者的人格魅力也是不可或缺的”。[5]这种人格魅力就是教育者自身所具有的崇高的品德和端正不阿的言行。时代在发展变化,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没有变,如今教育者依然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社会学习的楷模。无论历史如何变化,时代如何发展,人们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尊重一直没有变化,所以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今天,一切的快速发展促使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开放和更新,与此同时一些消极因素也会随之而来并充斥着人们的大脑。所以我们的教育者更要担当起历史重任,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要为全社会树立良好的形象,传递正能量,承担起榜样示范作用。
2、重视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
道德教育的根本意义是要做到“知行合一”,德育的意义不仅要学习道德知识,其最终目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用优秀的道德思想指导我们的行动。现在在道德教育环境中出现了很多知行不一的现象,例如尊老爱幼,在公交车上很多人知道要尊老爱幼,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会主动给老人让座,说明很多人是知识上的巨人,却是行动上的矮子。所以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重视道德实践,向古代传统道德学习,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的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好的道德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古代道德教育主张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这种教育方法对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学校是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对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十分重要,所以把学校教育放在首位。人们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就是家庭,父母的一言一行、家庭的文化氛围都会对孩子的道德养成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社会环境是巩固学校和家庭教育成果的重要保证,三者只有相互配合,相互影响,才会形成一种教育合力,为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总之,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具有历史性、继承性和时代性,方法作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武器,方法的使用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201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提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词一定要加入语文教材,由此可以看出古代经典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对我们现代时代的发展,教育的进步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在吸取古代教育方法精华的同时开拓创新,这样才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50.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蔡希勤等译注.论语·阳货[Z].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4.
[4]蔡希勤等译注.论语·季氏[Z].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4.
[5]王媚.儒家道德教育方法的现代启示[J].理论学习,2002(12):29-31.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关键词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特点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古代,按照严格的标准来说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专业术语,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就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因此在今天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更需要人们静下心来不断地对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吸收其优秀成分,从而有助于在新形势下不断完善和发展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为我们今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方法和经验。
一、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可以划分为外在的教化和内在的修身两种方法。
1、教化方法
古代的教化方法有明显的政治烙印,古代的道德教育因为有强大的政治作为后盾,所以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它体现出来的表现形式是“上施下效”,主要通过“上化”和“下习”两种途径进行,包括:思想灌输、化民成俗、身教示范、践履笃行等经典做法。
(1)教育灌输。在我国古代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所以也就决定了当时所采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目的都是为了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通过传播儒家思想,使儒家的经典例如四书五经等得以普及,进而来灌输儒家伦理道德思想。(2)化民成俗。统治者实现“化民成俗”一方面是统治阶级采用教育灌输的结果,另一方面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自发养成的。(3)身教示范。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而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一言一行所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他认为一个人只有自己身正然后才能正人。教育者是受教育者学习的榜样,教育者要坚持以谦恭的态度和博学多知来引导受教育者,为其树立优良典范,这样才能实现道德教育效果的最大化。(4)践履笃行。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强调了“行”的重要性。道德修养需要学习,但是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层面上,而是应该通过“行”通过实践活动把道德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只有身体力行,才能真正掌握和灵活运用。只有在实践中在行动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道德理念的精髓,才能真正领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修身方法:即儒家强调的自我修养,自律自教的方法。其特点是激发人的内在主动性,发挥其内因的积极作用,强调一个人的自觉性。修身方法主要包括:学思结合方法、主敬、存心养性、慎独方法等经典做法。
(1)学思结合方法。儒家重视道德知识的学习,儒家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仁德的标准是看有没有学习的动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孔子不仅强调“学”,更加注重“思”。孔子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这句话说明人们光“学”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将“学”与“思”进行有机的结合,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指什么呢?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思”不仅是指对行为的思考,也包括将所学的道德知识用之于行为的分析。
(2)主敬。在儒家看来,这是最重要的修养功夫。这种思想在宋明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理学家们对这种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朱熹认为,“敬”字功夫,是最重要的人生修养,不可顷刻间断,朱熹还认为主敬的重要性超过了其他的任何修养功夫。
(3)存心养性,解释为保存赤字之心,修养善良之性。就是要保存人性中所固有的善的因素,从而使自己不因外物的引诱而丧失掉本身的善。这虽是旧时儒家宣扬的一种修身方法对历代儒家的修养学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
一定时代的思想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我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深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四个鲜明的时代特点:
1、伦理方法政治化
在我国古代尤其是封建社会时期,社会政治、伦理色彩氛围浓厚,在这种氛围下形成了一种以政治为中心,重视伦理道德的社会环境。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与为政治服务,政治是伦理色彩的政治,伦理是以政治为原则、中心的伦理,伦理与政治通过教育手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达到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目的,从而体现出伦理为政治服务的特点。儒家思想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占据很长时间的主导地位,例如“三纲五常”、“以政为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众星共之”等内容,既体现出等级制度的思想基础,又表现出封建道德的核心,进而巧妙的将政治和伦理结合在一起。
2、伦理方法的继承性
我国古代从春秋末期至鸦片战争前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过程,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是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例如孔子要求人们加强道德修养,遵守中庸之道和忠恕之道。孟轲继承了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提出仁政说,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主张尚同,强调把天下的思想统一于天子,提倡兼爱、非攻。从孔子到孟轲到墨翟不难看出他们一直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根据统治者的意愿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归根结底是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的。所以从历史发展的纵向上看,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方法途径的内在性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更加注重内因的作用,强调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主要体现在治国和个人修养两个方面:一是在治国方面,强调“以德教民”,如孟子所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二是在个人修养方面强调“内圣外王”,所谓“内圣”,是指内心要达到圣人的标准,即在道德修养上要尽善尽美。所谓“外王”是指要通过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影响自己周围的人环境,进而影响整个社会,使整个社会形成一种符合伦理道德的有秩序的环境。这种教育方法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自我教育、内化、自我批评”基本上是一致的,都强调内在的道德修养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 4、方法使用上的强制性
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其当时代的统治阶级服务的,一定时期的政治统治需要通过思想控制来达到控制人的目的,所以在方法的使用上必然会具有强制性。在德治中,礼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范畴,孔子所指的礼即西周的典章礼法。可见孔子之礼并不是纯粹的道德范畴,它的作用也带有很大的外在性和强制性。先秦儒家之礼的强制性和法的内涵被荀子发挥的淋漓尽致,他的观点透露出礼法合一之势,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儒家之礼的强制性以及礼乐教化的法的内涵。历代统治者通过制订一系列严格的制度来保证儒家伦理道德及其方法的推行,进而为自己的封建统治服务。所以,在古代思想政治教育采用什么方法是无法自由选择的。
三、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经验
我国的道德教育方法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时间历史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时代在发展,每一时期的思想教育理念在所处时代是适合的,所以对于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对待其精华部分我们应充分吸收。所以说吸收和借鉴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精华,对于改进和加强我们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教育者要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十分注重言传身教,教育的进行,不只需要真理的力量,教育者的人格魅力也是不可或缺的”。[5]这种人格魅力就是教育者自身所具有的崇高的品德和端正不阿的言行。时代在发展变化,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没有变,如今教育者依然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社会学习的楷模。无论历史如何变化,时代如何发展,人们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尊重一直没有变化,所以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今天,一切的快速发展促使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开放和更新,与此同时一些消极因素也会随之而来并充斥着人们的大脑。所以我们的教育者更要担当起历史重任,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要为全社会树立良好的形象,传递正能量,承担起榜样示范作用。
2、重视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
道德教育的根本意义是要做到“知行合一”,德育的意义不仅要学习道德知识,其最终目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用优秀的道德思想指导我们的行动。现在在道德教育环境中出现了很多知行不一的现象,例如尊老爱幼,在公交车上很多人知道要尊老爱幼,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会主动给老人让座,说明很多人是知识上的巨人,却是行动上的矮子。所以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重视道德实践,向古代传统道德学习,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的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好的道德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古代道德教育主张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这种教育方法对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学校是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对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十分重要,所以把学校教育放在首位。人们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就是家庭,父母的一言一行、家庭的文化氛围都会对孩子的道德养成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社会环境是巩固学校和家庭教育成果的重要保证,三者只有相互配合,相互影响,才会形成一种教育合力,为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总之,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具有历史性、继承性和时代性,方法作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武器,方法的使用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201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提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词一定要加入语文教材,由此可以看出古代经典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对我们现代时代的发展,教育的进步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在吸取古代教育方法精华的同时开拓创新,这样才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50.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蔡希勤等译注.论语·阳货[Z].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4.
[4]蔡希勤等译注.论语·季氏[Z].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4.
[5]王媚.儒家道德教育方法的现代启示[J].理论学习,2002(12):29-31.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