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目前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是普遍的共识。那么,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应如何教呢?
重视知识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上要重视创新,方法上要强调创新,评价上要鼓励创新,过程上要设计创新。这就要求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己学习的问题情境,特别是教材往往受篇幅和结构体系的制约,有些教学内容省略了探索过程,这样,学生学到的只是死的结论,这时,教师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必须提供优质素材,让学生充分了解新知识获得的背景材料,还原知识的生长过程,让学生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有关性质中,可以引导学生从“简单数开始——探索规律——符号表示——验证规律”,充分体现学习新知识的规律和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在课堂中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既能认知、理解、探索和创造,又能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尽可能参与到发现过程及思维探索之中,教学中不断强调数学思想方法,如转化思想等,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指导学生不断思考、解释、猜想,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从而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还学生平等地位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过程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在教学活动这个特殊的过程中,师生情感的交流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讨论则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师与学生的真诚交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作为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要对学生寄予一种热烈的期望,并且要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这种期望,进而使学生为实现这种期望作出艰苦努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善于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不断将教师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对自己更高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
整合教学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教师应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自觉改变传统的“教教材”为“用教材”,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例如在教统计的意义时,笔者放弃书上的例题,而是在班上进行一个小调查:学校准备再建一幢大楼,校长室向所有学生征求意见,是选择建童话城呢,还是科技馆或体育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灵活,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除了灵活运用教材以外,也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各方面寻找素材,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也可让学生走出校门,使学生能从广阔的大千世界中学习知识。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还课堂给学生首先,应着重从学生兴趣入手。新教材为培养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教材编写特别注重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够抓得住、摸得着,确实能让学生时时刻刻动手、动脑,无形之中培养、巩固学生的兴趣、爱好。
其次,合作学习为学生探索求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合作小组内学生讨论常常相当激烈,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彼此之间相互补充,完全摆脱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通过动手动脑,相互讨论、评价、倾听、激励,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群体复合的智慧,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引导、启发、帮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对于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很有可能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他也许会从此失去提问的兴趣和勇气,成为一个不善思考的人。相反,如果教师能重视学生的问题,就能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也能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尊重,如果展开有关问题的讨论,有时还能帮助学生找到新的思路获得新的发现。这也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应该更多地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不能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要充分考虑学生可能的想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学生的算法是否正确,教师都应该板书出来,再进行评价。因为板书是对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鼓励,是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呵护。
总之,教师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才能与新课程同行。
(作者单位:山东省兖矿集团第一实验小学)
重视知识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上要重视创新,方法上要强调创新,评价上要鼓励创新,过程上要设计创新。这就要求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己学习的问题情境,特别是教材往往受篇幅和结构体系的制约,有些教学内容省略了探索过程,这样,学生学到的只是死的结论,这时,教师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必须提供优质素材,让学生充分了解新知识获得的背景材料,还原知识的生长过程,让学生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有关性质中,可以引导学生从“简单数开始——探索规律——符号表示——验证规律”,充分体现学习新知识的规律和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在课堂中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既能认知、理解、探索和创造,又能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尽可能参与到发现过程及思维探索之中,教学中不断强调数学思想方法,如转化思想等,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指导学生不断思考、解释、猜想,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从而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还学生平等地位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过程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在教学活动这个特殊的过程中,师生情感的交流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讨论则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师与学生的真诚交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作为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要对学生寄予一种热烈的期望,并且要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这种期望,进而使学生为实现这种期望作出艰苦努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善于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不断将教师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对自己更高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
整合教学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教师应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自觉改变传统的“教教材”为“用教材”,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例如在教统计的意义时,笔者放弃书上的例题,而是在班上进行一个小调查:学校准备再建一幢大楼,校长室向所有学生征求意见,是选择建童话城呢,还是科技馆或体育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灵活,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除了灵活运用教材以外,也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各方面寻找素材,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也可让学生走出校门,使学生能从广阔的大千世界中学习知识。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还课堂给学生首先,应着重从学生兴趣入手。新教材为培养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教材编写特别注重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够抓得住、摸得着,确实能让学生时时刻刻动手、动脑,无形之中培养、巩固学生的兴趣、爱好。
其次,合作学习为学生探索求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合作小组内学生讨论常常相当激烈,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彼此之间相互补充,完全摆脱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通过动手动脑,相互讨论、评价、倾听、激励,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群体复合的智慧,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引导、启发、帮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对于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很有可能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他也许会从此失去提问的兴趣和勇气,成为一个不善思考的人。相反,如果教师能重视学生的问题,就能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也能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尊重,如果展开有关问题的讨论,有时还能帮助学生找到新的思路获得新的发现。这也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应该更多地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不能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要充分考虑学生可能的想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学生的算法是否正确,教师都应该板书出来,再进行评价。因为板书是对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鼓励,是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呵护。
总之,教师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才能与新课程同行。
(作者单位:山东省兖矿集团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