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八法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bianyidianya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实词的理解是中学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也是文言文学习的难点。掌握实词应用的规律,归纳实词词义推断的方法,往往能事半功倍。
  一、字形推断法
  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虽历经演变,这表意的功能毕竟没有完全丧失,仍可作为理解词义的已知条件之一。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①翻然敛翼,婉将集兮。(《放鹤亭记》)
  ②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北齐书·循吏·苏琼传》)
  “集”“籴”均是会意字。从“集”的字形仍可得知其义为“鸟集树上”,此处可理解为“鸟的降落”;“籴”与“粜”相对,联系“粜”的意思是“卖出粮食”,“籴”意思则应是“买进粮食”。
  ③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
  ④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晏子春秋》)
  ⑤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眄”“笥”“縻”均是形声字。“眄”的形旁为“目”,再根据“眄”的对象“庭柯”,就可推知其大意为“看”;“笥”的形旁是“”,再根据语境其为盛头的容器,就很容易推出其义为“盛东西的竹器”;“縻”的形旁为“系”,再根据语境不能“引去”分析,就可推出其义为“束缚、羁绊”。
  二、语音推断法
  通假字是指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碰到通假字定要打破其字表的束缚,以音同音近为线索,“以声求义”,找出它的本义。
  ①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论语·阳货》)
  ②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与吴质书》)
  “归”字若依《说文》,“归”的本义是“女子出嫁”,引申义是“归还”,句中“归”字是“赠送”的意思;而古有赠送食物的专字“馈”,它与“归”音近,意思又正好吻合,于是可以初步断定“归”是“馈”的借字。“离”的常用义项有“分开”、“分散”、“离开”,用在例句②中均难以理解,而与其同音的“罹”的基本义为“遭遇”,恰好可解释句中的“离”。
  ③郡内惊竦,莫不震慑。(《后汉书·羊续传》)
  ④昌期年少,不闲吏事。(《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七》)
  ⑤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触龙说赵太后》)
  “竦”的本义是“踮起脚跟站着”,“悚”的本义是“恐惧、惊惧”,根据“郡内惊竦”的语境,“竦”应通“悚”。“闲”的本义为“空闲”,根据语法句中的“闲”应作动词带宾语,而不是形容词,与“闲”同音的“娴”常用义为“娴熟、熟悉”,恰好可解释句中的“闲”。“顿”的常用义项有“以头叩地”、“停止”、“倒下”、“挫伤”,用来解释例句中的“顿”均不合适,而与“顿”读音相同的“钝”的含义是“不锋利”,恰好可解释句中的“顿”。
  三、构词推断法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三种情况: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反义复词。句中的词义有时可借助构词法来推断。
  ⒈同义复词
  ①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孟子·公孙丑上》)
  ②后稍丰给,无不举赡。(《三国志·郑浑传》)
  ③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三国志》)
   “遗佚”应为近义复合词,“遗”解释为“遗失”,“佚”也可解释为“丢失、散失”;“举赡”在句中为一个复合词,“赡”常可译为“赡养”,“举”也可译为义近的“生养、接生”;“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则迎刃而解,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
  ⒉反义复词
  反义复词:两字意义相反,不可去其一。
  ④其令长贪絜,吏民良猾。(《后汉书·羊续传》)
  ⑤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马伶传》)
  ⑥革易前敝,求民病利。(《后汉书·孟尝传》)
   “贪絜”、“良猾”在句中均为反义复词,其义依次是“贪婪”“廉洁”,“善良”“狡猾”;“抗坠”、“疾徐”在句中为反义复词,其义依次是“(声音)高亢”“(声音)低沉”“(声音)”“(声音)快”“(声音)慢”;“病利”在句中也可理解为反义复词,“病”是“解除痛苦”,“利”是“谋求福利”。
  ⒊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
  ⑦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石壕吏》)
  ⑧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⑨冀缓急或可救助。(《谭嗣同》)
  根据语境及构词法例句⑦中的“出入”应为偏义复词,偏在“出”,“入”无义,为陪衬语素。例句⑧中的“异同”,只有“异”之义,“同”无义。例句⑨中的意思是希望在情况急迫时能得到袁世凯的帮助,这里的“缓”字是陪衬,“缓急”应属偏义复词。
  四、句子成分分析法
  句法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如果用词违背了一般的语法规律,可理解其为词类活用。
  ①师亦哀之言而为之泣。(《三国志·卷十一》)
  ②官始不直显者,至是称快(《虞初新志·髯樵传》)
  例句①是2003年北京高考卷中一个句子,句中的“哀”后接宾语“之言”,故“哀”必活用为谓语动词,可理解为“怜悯、同情”。例句②中的“直”一般作形容词,此处作动词带宾语,可翻译为“认为有理”。
  ③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资治通鉴·庸记》)
  ④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成语“党邪陷正”中的名词“党”带宾语“邪”,应活用为动词,可解释为“结党、阿附”。“吏袖空牒”三个名词并列,缺少了谓语动词,不符合造句规则,“袖”处于谓语动词位置,可以推断出“袖”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袖藏”的意思。
  ⑤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三国志·郑浑传》)
  ⑥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与吴质书》)
  “财足用饶”这一短语中“ 财足”与“用饶”应为结构相同的并列关系,“用”“财”均应活用为名词作主语,“用”解释为“用物”。“文”为“服”的宾语,由此推知其意为“华服”。
  五、句式结构分析法
  古人行文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往往采用一些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各句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同义、反义或意思相关的词,其中有些属于修辞上的排比、对偶,对这类句子,就可利用上下句与之对应的词的意义来帮助判断。这样,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知未知的词性、词义。
  ①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根据对句知识“有谴”“有功”对举,“有功”可解释为“有功劳”,那么“有谴”则可解释为“有过错”。
  ②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荀子·修身》)
  在句中“厌”和“开”对应,“开”解释为“开通”,“厌”则可解释为“堵塞”。
  ③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小雅·蓼莪》)
  句中“怙”对“恃”,根据相似结构意义相近的特点,可以推断“怙”即为“依仗、凭借”的意思。
  ④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赢”也与上句的“余”处在相同的位置,其含义也应是“多余”。
  ⑤今惜轻重之理,而忽久系之患。(《三国志·陈矫传》)
   在句中“惜”“忽”对举,可分别解释为“重视”“忽视”;“理”“患”对应,可分别解释为“好处”“坏处”
  ⑥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屈原列传》)
  例句⑥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⑦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句子既是对仗句又是互文辞格,借助“用”推断出“以”也作“被任用”讲。
  ⑧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奔”与“箭”相对,可判断它是名词,意义是“奔马”。
  六、语境分析法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句子中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①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深”的一般义项有:“水深”“距离大”“深刻”“深入”,此处均无法以之解释,根据语境“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应解释为特殊含义“刻毒”。
  ②(康)临诛,谓子绍曰:巨源在,汝不孤矣。(《三国志》)
  嵇康临死称儿不“孤”,似乎矛盾,因为古代称“少而失父为孤”,根据上下文推断此处应为“成为无人照顾的孤儿”。
  ③晋国于是始墨《左传·秦晋崤之战》
  “墨”本是“写字、作画的用品”,后引申为“黑色”,根据前文“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例句中的“墨”应解释为“以黑衣服为丧服”。
  ④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资治通鉴·唐纪》)
  “暴乱”的含义是“破坏社会秩序的武装骚动”,用在此处不通,根据语境此处应属古今异义的词组,可解释为“以暴力扰乱”。
  ⑤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搜神记》)
  “发明”的解释是“创造新的事物或方法或创造性地阐发”,用在此处不通,根据语境此处应属古今同形异义的词组,可解释为“发现、显明”。
  ⑥蔡侯静者意有馀,清夜置酒临前除。(《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
  “除”的本义是“台阶”,引申义项有“去掉、清除”“流逝、过去”“修治、修整”“任命、授职”等;根据语境分析,此处应是用其本义。
  ⑦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授辞,此其所长也。(《汉书·艺文志》)
  “权”的本义是“黄华木”,假借义为“秤锤”,引申义项有“称量、衡量”“权力、权势”“权宜、变通”“姑且、暂且”“暂代官职”“权谋、权诈”“均衡”等;根据语境分析,此处应是用“衡量”这一引申义项。
  七、知识迁移法
  知识迁移法就是要求我们用课内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即当你遇到某一实词,你可以联想到课内曾经学过的这一实词的解释,看用它作为当前句中的解释是否符合。这种方法是以夯实课内知识为前提的,注重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举一反三。
  ①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史记·管晏列传》)
  ②而龙章凤姿,天质自然。(《世说新语·容止》)
  ③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马伶传》)
  例句①是2002年高考北京卷中的一个句子,“多”的解释,从句法来看,“管仲之贤”是一个名词性的偏正短语,整个句子的谓语只能由“多”担当,可见“多”只能是动词,联想到学过的“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五蠹》中的“多”为“称赞、赞美”,以此代入本句中刚好相符。例句②中的“章”,联想学过的“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不难解释为“花纹、文彩”。例句③中的“静”,联想学过的“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诗经·邺风·静女》),不难解释为“文静、美丽”。
  ④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
  ⑤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例句④⑤均为2003年全国高考卷第11题中的两个句子,④句中的“遇”,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的的义项有:相遇(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际遇(斯固百世之遇也)、接触(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待遇(盖追先帝之殊遇)、对待(不如因而善遇之),语文读本中有“遇人恭谨”(《汉书·季布传》),也作“对待”解,根据上下文语境,不难发现此处的“遇”应该解作“对待”,而不是“优待”。⑤句中的“信”根据课文《孔雀东南飞》里的“自断来信”的“信”由“使者”引申为媒人,由此判断其义为“使者”。
  八、成语印证法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①晏子见疑于景公,出奔。(《晏子春秋》)
  ②韩轨遂投城遁走,文帝闻而壮之。(《七史·王罴列传》)
  例句①是2003年春季高考北京卷中的一个句子,考查“奔”的古今意义是否相同,成语“东奔西窜”“狼奔豕突”,都作“逃跑、逃亡”讲,根据上文语境,此处的“奔”也应作“逃亡”解,与现代汉语中的“奔走”显然不同。例句②是2004年高考辽宁卷中的一个句子,“投”是否作“投奔”解呢?据上文“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再联想到成语“投笔从戎”,可知此处“投”应为“扔掉,舍弃”。
  ③臣闻士有忍死之辱,必有就事之计。(《后汉书?第五伦传》)
  ④余子碌碌,不足数。(《后汉书?.祢衡传》)
  “就”这里有“成就、完成、使成功”之义,相关成语有:功成名就、一蹴而就、一挥而就。“数”这里有“计算、查点”之义,相关成语:数不胜数、如数家珍、数典忘祖、屈指可数、擢发难数。
  ⑤亲止杜回,其勋铭于景钟。(《国语》)
  ⑥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庄子·田子方》)
  ⑦其崇如墉,其比如栉。(《诗经·周颂·良耜》)
  ⑧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北新城游山记》)
  ⑨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离骚》)
  借助成语“刻骨铭心”,可以印证例句⑤中的“铭”其义为“在石头或器物上刻字”。借助成语“老牛舐犊”,可以印证例句⑥中的“舐”其义为“舔”。借助成语“鳞次栉比”,可以印证例句⑦中的“栉”其义为“梳子篦子等梳头用具”。借助成语“另辟蹊径”,可以印证例句⑧中的“蹊”其义为“路径、途径”。借助成语“无所忌惮”,可以印证例句⑨中的“惮”其义为“害怕”。
  当然,以上几种方法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可综合运用,对同一道题目而言,也可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多掌握几种方法技巧,不但能提高解题的速度,而且能提高解题的效率。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治疗药物监测中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MECC)和荧光偏正免疫法(FPIA)测定血浆中苯妥英的浓度。方法:收集该院31例服用苯妥英的癫痫患者稳态浓度的血浆样品,分别以MECC和FPI
当下,在小学教学一线的教师工作繁重,身兼多职。尤其是中高年级的教师,更要面临着多名学生的习作评改工作,可谓“苦不堪言”。叶老说过:“凡是教师都修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
文章根据一个教学案例,指出学生的情感态度、思想境界决定了文章的立意,并从精神情怀和阳光视角两方面,指出作文修改应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
在阅读教学中.一定注意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利用好对比阅读的技巧.因为这样会更加及时地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对文章段落进行仿写、改写、缩写。要加强平时对学生的表达方式的训
1,25-二羟维生素D3是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是一种第二类固醇类激素,和维生素D受体(VDR)结合发挥作用。VDR是核受体超家族中的一员,这一核受体超家族还包括类固醇激素受体,甲状腺
中国在2001年底加入WTO,在签署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中,最大的开放度体现在进口关税的大幅下调(见表1,图1).厦门产业发展的特征是农业在GDP中的比重很小(2001年为4.97%),工
听是人们交流交往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学会倾听,对提高学生的交往与交际能力,学会与人沟通至关重要,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基础,同时,学生倾听的能力也直接影响着
一、西方通胀理论的狭义和广义之分(一)对西方通胀理论的两点认识1.通胀概念发生了变异顾名思义,通胀是流通中的货币太多,引起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过程,其本意旨在强调流通
音乐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音乐教育对人的身心、情感、审美各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总结了音乐教育功能的几个表现方面.以期发挥音乐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所谓语文素养,是指在语文知识、思想方面的水平和正确的情感态度。《语文课程标准》首先确立了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