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冒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似乎是“小得不能再小”的病。得了感冒以后,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都不把它当回事,有的人甚至干脆完全不理会。然而有时候,小小感冒可能引发心脏大问题,若不及时诊治。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真实故事1
小小感冒,引发暴发性心肌炎不久前,湖北恩施一青年女子因出现,心慌、胸闷、呼吸困难被送到医院急诊室。在检查过程中,她_度发生,心脏停搏,医生不得不使用多种升压药,才能勉强维持她的血压,初步诊断为病毒感染引起的暴发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患者家属告诉医生,患者一周前曾感冒,近期一直有疲乏、低热、咳嗽、恶心等不适。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当地医院立即向武汉协和医院紧急求助。经过7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协和医院重症医学救治团队奔赴当地为患者安装体外生命支持治疗设备(体外膜肺氧合ECMO)后,将患者转运至协和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继续救治。经过一周左右的精心治疗,患者终于转危为安。
明明是小感冒,心脏怎么会出问题
感冒明明是呼吸系统的小毛病,为什么会损伤心脏,引起暴发性心肌炎这种要命的“大问题”呢?
心肌炎指由各种原因引起心肌炎性损伤所导致的心脏功能受损。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即“感冒”)是心肌炎最主要的致病原因,病原体以病毒最常见,包括肠道病毒(尤其是柯萨奇B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流感病毒等。在感冒高发的冬春季节,心肌炎患者也会比其他季节多。
小感冒之所以能引发心肌炎,都是因为病毒的缘故。病毒从上呼吸道进入人体,接着再进入血液,然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心脏。如果患者的抵抗力低下或出现异常,就有可能引发心肌炎。一方面,病毒可以直接侵犯心脏,引起心肌局部或者广泛的炎症,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另一方面,病毒进入人体后,激活了人体自身的防御系统(即“免疫系统”),产生一些抗体,这些抗体在清除病毒的同时,可能误伤人体正常的心肌细胞或组织。在这两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小感冒就引起了心肌炎这个“大问题”。
早期发现心肌炎“苗头”
一般认为,感冒引发心肌炎有个“时间窗”,通常在感冒后1~3周内出现。大多数患者于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如发热、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感冒样症状,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这个阶段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病毒就可能进一步侵犯心脏,进入心肌受损、心脏功能下降阶段,患者可以出现心慌、气短、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头昏、极度乏力、食欲明显下降等不适症状。部分患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很快出现休克、心搏骤停,可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即“暴发性心肌炎”。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因此,一旦感冒后出现上述心肌受损或心功能下降的症状或“苗头”,患者一定要高度警惕是否得了心肌炎,尽早前往心血管专科就诊,进一步做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和病毒抗体检测等检查,以明确诊断。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大多数心肌炎,尤其重症心肌炎患者都是青年人,这可能与年轻人自恃年轻力壮,以为感冒是个“小问题”而忽视了及时治疗有关。
心肌炎:“三分养,七分治”
心肌炎患者在急性期应尽量卧床休息,进食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发生心力衰竭时,应在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出现频发早搏或有心跳过快者,可能需要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心跳过慢者,可考虑安装临时性心脏起搏器。近年来,采用黄芪、牛磺酸、辅酶Q10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也有一定的抗病毒、调节免疫和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通常,大多数心肌炎患者经适当治疗后能痊愈。对于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医生会采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尽力挽救患者生命,除让患者严格卧床休息、营养支持,以及营养心肌、减轻心脏负荷、保护胃黏膜等药物治疗外,还予以抗感染、抗病毒、生命支持措施等。特别严重者,可能需要行心脏移植手术。
真实故事2
小小感冒,诱发急性心力衰竭家住武汉的陈老伯是个“老病号”,患高血压、冠心病多年。近日,他因为晨练时没有注意保暖,出现了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一开始,他以为是普通感冒,没太在意。谁知到了后来,他出现了呼吸困难、气急、下肢水肿、夜间不能平卧等症状,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急性心力衰竭”,必须立即入院治疗。经过近一周的治疗,陈老伯的病情趋于稳定,顺利出院。
心衰急性发作:感冒是最常见诱因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由于心脏收缩功能下降,泵血功能受损,心脏泵出的血液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导致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下降和下肢水肿。有基础心脏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的患者,心衰症状往往由一些增加心脏负荷的因素所诱发。其中,呼吸道感染(如感冒等)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心衰誘因。
感冒后出现心衰的六大“信号”
感冒后,患者如果出现以下症状或者“信号”,应警惕是否发生了心衰。
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心衰最早出现的症状,患者只要稍活动就会感到呼吸困难、气短,体力明显下降。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表现为端坐呼吸,患者不能平卧,必须采用半卧位,甚至端坐,方可减轻憋气症状。还有一种是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在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采取坐位,呼吸急促,重者可有哮鸣音,称为“心源性哮喘”,很容易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
夜间咳嗽、咯痰心衰引起的咳嗽、咯痰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白色泡沫状痰为其特点。在发生急性肺水肿时,可以出现典型的粉红色泡沫痰。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略痰,白天和夜间差别不大,与体位无明显关系。
水肿心衰患者身体最低垂的部位可出现对称性、凹陷性水肿。长期卧床者往往以腰骶部明显,可行走活动者往往首先出现双下肢水肿。
乏力、心慌因心脏收缩功能下降、泵血功能减退,患者会出现器官、组织供血不足的表现,如乏力、头晕、心慌等。
消化道症状心衰患者可出现胃肠道及肝脏淤血,常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可以出现肝脏肿大。
少尿心衰患者因外周器官供血不足、肾血流量减少,尿量会明显减少。
心衰防治要趁早
要预防心衰的发生,应从源头控制,戒除烟酒,注意保暖,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一旦感冒,应争取尽早控制病情。已经发生心衰者,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抗心衰治疗药物;进食低钠、低热量、清淡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以免因饱食诱发或加重心衰;每天钠摄入量不宜超过4克,顽固性心衰患者钠摄入量控制应更加严格;每日液体摄入量(包括水、饮料、牛奶、汤等)应低于2000毫升,避免无节制饮水;有水肿者应限制饮水,保证“出量”大于“入量”;注意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对自己的疾病不能忽视,也不要过分关注。
真实故事1
小小感冒,引发暴发性心肌炎不久前,湖北恩施一青年女子因出现,心慌、胸闷、呼吸困难被送到医院急诊室。在检查过程中,她_度发生,心脏停搏,医生不得不使用多种升压药,才能勉强维持她的血压,初步诊断为病毒感染引起的暴发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患者家属告诉医生,患者一周前曾感冒,近期一直有疲乏、低热、咳嗽、恶心等不适。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当地医院立即向武汉协和医院紧急求助。经过7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协和医院重症医学救治团队奔赴当地为患者安装体外生命支持治疗设备(体外膜肺氧合ECMO)后,将患者转运至协和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继续救治。经过一周左右的精心治疗,患者终于转危为安。
明明是小感冒,心脏怎么会出问题
感冒明明是呼吸系统的小毛病,为什么会损伤心脏,引起暴发性心肌炎这种要命的“大问题”呢?
心肌炎指由各种原因引起心肌炎性损伤所导致的心脏功能受损。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即“感冒”)是心肌炎最主要的致病原因,病原体以病毒最常见,包括肠道病毒(尤其是柯萨奇B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流感病毒等。在感冒高发的冬春季节,心肌炎患者也会比其他季节多。
小感冒之所以能引发心肌炎,都是因为病毒的缘故。病毒从上呼吸道进入人体,接着再进入血液,然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心脏。如果患者的抵抗力低下或出现异常,就有可能引发心肌炎。一方面,病毒可以直接侵犯心脏,引起心肌局部或者广泛的炎症,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另一方面,病毒进入人体后,激活了人体自身的防御系统(即“免疫系统”),产生一些抗体,这些抗体在清除病毒的同时,可能误伤人体正常的心肌细胞或组织。在这两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小感冒就引起了心肌炎这个“大问题”。
早期发现心肌炎“苗头”
一般认为,感冒引发心肌炎有个“时间窗”,通常在感冒后1~3周内出现。大多数患者于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如发热、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感冒样症状,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这个阶段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病毒就可能进一步侵犯心脏,进入心肌受损、心脏功能下降阶段,患者可以出现心慌、气短、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头昏、极度乏力、食欲明显下降等不适症状。部分患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很快出现休克、心搏骤停,可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即“暴发性心肌炎”。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因此,一旦感冒后出现上述心肌受损或心功能下降的症状或“苗头”,患者一定要高度警惕是否得了心肌炎,尽早前往心血管专科就诊,进一步做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和病毒抗体检测等检查,以明确诊断。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大多数心肌炎,尤其重症心肌炎患者都是青年人,这可能与年轻人自恃年轻力壮,以为感冒是个“小问题”而忽视了及时治疗有关。
心肌炎:“三分养,七分治”
心肌炎患者在急性期应尽量卧床休息,进食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发生心力衰竭时,应在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出现频发早搏或有心跳过快者,可能需要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心跳过慢者,可考虑安装临时性心脏起搏器。近年来,采用黄芪、牛磺酸、辅酶Q10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也有一定的抗病毒、调节免疫和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通常,大多数心肌炎患者经适当治疗后能痊愈。对于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医生会采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尽力挽救患者生命,除让患者严格卧床休息、营养支持,以及营养心肌、减轻心脏负荷、保护胃黏膜等药物治疗外,还予以抗感染、抗病毒、生命支持措施等。特别严重者,可能需要行心脏移植手术。
真实故事2
小小感冒,诱发急性心力衰竭家住武汉的陈老伯是个“老病号”,患高血压、冠心病多年。近日,他因为晨练时没有注意保暖,出现了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一开始,他以为是普通感冒,没太在意。谁知到了后来,他出现了呼吸困难、气急、下肢水肿、夜间不能平卧等症状,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急性心力衰竭”,必须立即入院治疗。经过近一周的治疗,陈老伯的病情趋于稳定,顺利出院。
心衰急性发作:感冒是最常见诱因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由于心脏收缩功能下降,泵血功能受损,心脏泵出的血液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导致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下降和下肢水肿。有基础心脏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的患者,心衰症状往往由一些增加心脏负荷的因素所诱发。其中,呼吸道感染(如感冒等)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心衰誘因。
感冒后出现心衰的六大“信号”
感冒后,患者如果出现以下症状或者“信号”,应警惕是否发生了心衰。
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心衰最早出现的症状,患者只要稍活动就会感到呼吸困难、气短,体力明显下降。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表现为端坐呼吸,患者不能平卧,必须采用半卧位,甚至端坐,方可减轻憋气症状。还有一种是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在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采取坐位,呼吸急促,重者可有哮鸣音,称为“心源性哮喘”,很容易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
夜间咳嗽、咯痰心衰引起的咳嗽、咯痰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白色泡沫状痰为其特点。在发生急性肺水肿时,可以出现典型的粉红色泡沫痰。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略痰,白天和夜间差别不大,与体位无明显关系。
水肿心衰患者身体最低垂的部位可出现对称性、凹陷性水肿。长期卧床者往往以腰骶部明显,可行走活动者往往首先出现双下肢水肿。
乏力、心慌因心脏收缩功能下降、泵血功能减退,患者会出现器官、组织供血不足的表现,如乏力、头晕、心慌等。
消化道症状心衰患者可出现胃肠道及肝脏淤血,常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可以出现肝脏肿大。
少尿心衰患者因外周器官供血不足、肾血流量减少,尿量会明显减少。
心衰防治要趁早
要预防心衰的发生,应从源头控制,戒除烟酒,注意保暖,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一旦感冒,应争取尽早控制病情。已经发生心衰者,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抗心衰治疗药物;进食低钠、低热量、清淡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以免因饱食诱发或加重心衰;每天钠摄入量不宜超过4克,顽固性心衰患者钠摄入量控制应更加严格;每日液体摄入量(包括水、饮料、牛奶、汤等)应低于2000毫升,避免无节制饮水;有水肿者应限制饮水,保证“出量”大于“入量”;注意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对自己的疾病不能忽视,也不要过分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