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当前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以发展学生知识技能为重点,而对学生自我需求和人文培养不够重视的现象,加之社会多元文化的环境影响,学生自我认知水平和学习生活阅历的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价值错位、自我膨胀和精神虚无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在人本主义自我实现观的视角下,通过九型人格这一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当下高校校园文化自发性与盲目性,提出了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的规律性总结,关键在于其对自我的审视与内在潜能的发掘,并提出相关解决建议。
关键词:人本主义 自我实现观 健康人格 九型人格理论 大学生
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的发展逐渐由“应试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最大化增加学生应对考试的时间,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每一次应试升学的过程中消减了发展其余爱好的热情。而素质教育本着人本精神,重视发展人性,相信学生自己具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和能力。在素质教育体制下,将原来的统一模板式培养转变为个性化培养。因此,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的基本需求,发展了人的多样个性。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迅猛的同时,“享乐主义”的思潮也有所抬头。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中也出现迎合大众浮躁心理,片面强调欲望满足的现象,导致部分大学生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健全人格。
因此,以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作为研究课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个体人格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基于人本主义自我实现观的视角,对大学生健康人格进行反思。
1.研究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理论基础
1.1人格的定义
“人格”(personality)一词是多学科使用的概念,内涵十分复杂,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为所有学科共同接受的明确的定义[1]。在商务印书馆最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05年修订版中人格一词的解释为:“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的总和,人的道德品质,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而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我国第一部大型心理学词典《心理学大词典》中对人格的定义是:人格也称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的结构是多方位、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这些层次有:(l)完成某些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2)心理活动的动力特质,即气质;(3)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即性格;(4)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2]。
1.2健康人格的定义及表现
关于健康人格的理解,受世界观,价值取向及方法论的不同而各异,外国学者弗洛姆认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创造性的人。除了生理需要,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这正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同时,弗兰克认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超越自我意志的人[3]。”罗杰斯的人格健康理论中则认为人格健康发展的最高境界是“机能完善的人”或者“充分起作用的人”或“自我实现者”[4]。
而笔者对健康人格的理解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生活,具备乐观的心态,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自信自强的品质,拥有积极向上的奋斗目标,并能为之努力。
1.3人本主义自我实现观的阐述
人本主义自我实现观理论来自于马斯洛需求理论。所谓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观,是指关于人为自己的成长设定目标,实现自我价值,促进个人发展的学说[5]。马斯洛对人类的需要需求做了深入分析之后,认为人是由某一种或另一种动机所激发,并且成长于每一次需求的更替之间。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也是人最后实现自我价值的终极命题。
所谓的自我实现,指的是人的潜能充分发挥,是人类发展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者具有更有效的现实知觉,能够分辨真伪,较少带有成见,不害怕未知和模糊的事物。自我实现使得大学生有更成熟的心理,身心逐步趋向于完善,并且在校园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4分析工具——九型人格理论
九型人格即性格形态学,是人身上的九种气质,包括活跃程度、规律性、主动性、适应性、感兴趣的范围、反应的强度、专注力范围等[6]。主要是为个人修养、自我提升和历练提供更深入的洞察力。国内外,许多高校已把九型人格选为MBA的必修课程[7]。
九型人格又分为1号完美型,2号助人型,3号成就型,4号自我型,5号理智型,6号疑惑型,7号活跃型,8号领袖型,9号和平型九种人格,每种人格都有不同的性格形态特征。简单来说1号人格追求不断进步,2号人格追求我爱人人,人人爱我,3号人格追求最终的成就,4号人格追求独特自由,5号人格追求知识,6号人格追求忠诚,7号人格追求快乐,8号人格追求权力,9号人格追求和平。
2.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不健康表现及外因
2.1现状
2.1.1价值错位
价值错位,即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今部分大学生只重视物质享受,而忽略了精神性质的培养,这就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发生错位,表现为虚荣、攀比,享乐主义等,这些消极的价值观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培养。
2.1.2自我膨胀
自我膨胀是一个人的自信心表现出来超过本人的实际情况,造成盲目自大和自负的一种情况。自我膨胀的人偶有小成就,就容易洋洋自得,而一旦遭遇些许挫折或者他人的批评和职责,又极易丧失自信和进取心。另一方面,其对自身的评价过于片面导致对自己的期望过高,盲目自大,能力又与期望不成正比,毕业后找工作往往眼光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2.1.3精神虚无
通俗来讲,虚无即怀疑一切,而精神虚无就是精神世界的缥缈。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校园文化活动宣传的核心思想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味宣扬追求欲望,名利和享乐,让寻求发展的大学生迷失了方向,对自身现阶段和未来都抱有困惑,对这个世界也充满迷茫,因此陷在混沌、没有目標,得过且过的日子难以自拔。这也是当前大学生最普遍的状态,这种状态很难形成健康的人格。 2.2外因
2.2.1家庭环境
当代大学生以90后为主力军,他们多生长在独生子女家庭,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大多未体验过用自己努力获得劳动成果的经历,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另一方面,在家庭教育上,父母往往过于注重的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精神方面的培养,这导致了大学生年龄虽然已经承认,思想还停留在较为幼稚的水平。
2.2.2校园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和发展,对各种领域也产生重大影响,文化领域方面亦不例外。当下,校园文化活动也染上了市场经济的色彩,趋于自发性和盲目性。
所谓自发性,是指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即根据价格的涨落决定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在校园文化中,则体现在:有些校园活动的举办,是基于能让举办方获得经济或品牌效益。
所谓盲目性,是指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是分散在各自的领域进行经营活动,单个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可能掌握各方面的全部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此进行经营决策时仅仅观察市场上什么价格高、有利可图并据此决定生产经营什么。在校园文化中,则体现在某些文化活动的举办往往缺乏全局视野,仅仅看目前阶段什么活动受欢迎,就一拥而上,一窝蜂地开展。
校园文化活动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对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产生了一系列不利的影响。
2.2.3社会环境
大学是校园与社会的衔接站,处于人格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势必会受到来自社会层面的影响。这些影响,有的是良性的,但也存在着不良的影响因素。如前所述,在社会不断发展的阶段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受到了类似于“奢侈主义”、“消极怠惰”和“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阻碍了其身心健康方面的发展。
比如:经济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自发性,金钱至上的思想正在蔓延,使得还处于象牙塔中的大学生陷入对物质利益的过分渴求和狭隘理解之中,当自身经济能力无法达到时,便会产生焦虑,变得敏感自卑,进而渐渐丧失正确的判断力,产生心理失衡,最终导致了不健康人格。
在社会文化方面,由于大众媒体、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从“纸媒体”到“网络媒体”的时代转变,大量未经筛选的信息充斥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部分大学生没能正确地判断其好坏,受到了不良影响。
以上是对造成大学生人格不健康发展的外部因素的分析。这些影响人格发展的外因固然重要,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其自身因素的影响。
3.当代大学生人格不健康发展的内因研究
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人格不健康发展的内因是由不足或过度的自我审视和不够深入的潜能挖掘造成的。在分析内因时,我们以人本主义自我实现观的角度来研究,并通过九型人格理论作为工具来进行分析。
首先来分析人本主义自我实现观与健康人格的相关性。大学生还身处于校园环境中,但是这个阶段的校园文化对其的影响不同于任何一个阶段。如果将进入高校之前的校园文化比作“play”,那么高校校园文化就是“action”。他们正处于心智日趋成熟、学习能力高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将其在高校校园的所见所闻所感急切地投入实践,在实践中又形成自己的独特价值观和人格。
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帮助大学生重新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培养一个健康的身心状态至关重要。而大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有两个:自我审视与潜能发掘。
自我审视需要从关注个体的特异性出发。只有知道自己与众不同,了解自己的内心所需,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而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在于深刻了解并接受个体差异性。
在人本主义的视角下来看,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具有国民性,但是个体从出生开始直至生命的结束,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家庭环境等不同造成人格类型发展方向、程度的不同。内心的承受能力不一样,对于同一事情作出的反应也不同。每个人独特的经历也构成了个体的差异性。这些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深化,造成了个体不同的特质,在社会大环境下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其他个体的特性,即个体存在差异性。
对于个体差异性的认识,可以用九型人格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我们认为同一型号的人对相同的事物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而对于同一事物,不同型号的人也可能做出相同选择。这里以9号型人格为例。
对于问题一(严峻的逆境下的状态),虽然同样是九号型人格,但做出的选择并不同。而对于问题二(对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中“我努力使自己不被看作令人讨厌的人”这一选项,九号型人格和其他型号人格都做出相同选择。问题一、二如图3-1,3-2所示。同一型号的人在存在共性的大环境下,也会展现出自身的一些区别于同型号人的特性。这些都是由于个体存在差异性所造成的。
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小群体,小群体的进步离不开个人的进步。所以归根结底,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的是个人的发展。在传统的行为主义学说中,认为人的行为来自于外界环境对人的刺激,片面的认为对于感知方面的刺激,人出于本能会做出同样的反应,而否认人的情感、意识对人的影响。但事实上,哪怕同一种性格类型的人,由于健康层级的不同,对于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的反应。正是这些个体差异性,才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差异。
个体的差异造就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也形成了各种不同观点与争议有了争议,才有进步。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也是促进个人发展的基础。只有我们先正确地认识个体的差异性并且理解接受,才能审视自我。
笔者认为,潜能发掘是个体根据对自身认知程度而做出不同行为的过程。当代校园文化活动的自发性与盲目性导致大学生出现价值错位、自我膨胀等人格影响,人本主义将重点放在了人的发展上,相信人可以自我实现,并且它关注了个体之间有差异,具有特异性。既然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那么一个人成長为健康人格,其一定是具有发展“自我”的潜能,并且后期在环境的作用下去实现了这种发展。 人格发展是人一生的中心意义与目的。大学生处于人格自我整合的发展时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去应对环境的突发,调整自身的状态与不断学习去应对更多更复杂多变的环境,最后成长出可以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格。
健康人格发展的内在矛盾是自我实现,当一个人潜在本能被挖掘被意识到,以及它本身的各种需求叠加导致自身需要不断完善与充实,这样一个过程必然会使之为了达到某一需求不断拓展丰富自己,从而培养出一个健康积极的人格。这种人格他们接纳自我,也以同样的态度去接纳别人,单纯自然,不装模作样,关心社会与身外的问题,行事自主。
健康人格为自我实现提供了智力与心理状态的支持,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与良好的人格品质必定会为其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让自我实现有了正确的道路可循。健康人格就是一个强大的奠基,在自我实现的方向、道路及过程中提供动力。
自我实现观并没有对准确固化的衡量标准和实现过程,并且一定程度上颠倒了认识与实践的顺序,过分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但如果我们能把握好自我实现的度量,也就是可以激勵内心需求的外在客观需要,我们是完全可以在此过程中达到自我价值实现与人格健康的。
自我审视是健康人格发展的根本途径,健康人格的发展少不了对自我的反思,而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人格处于一种从‘初始化’到‘完成体’的转变需要经过学习,历练等经历。在此过程中,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每个人经历的事情也都不一样,这也是造成个体的差异性的一个原因。正是个体的差异在这些困难中让人表现出来的能力不同,获得的满足感也是不同的。造成每个人自我实现不同。而其中的共同点就是这些经历促成了自我的实现。自我审视让我们慢慢的去正视我们的缺点,激发我们的潜力去克服更多的困难。而在这样的正反馈过程中,自我实现使我们接纳自己,正视自己,并去了解自己。使我们的人格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则向着自我脱离的方向发展,不利于我们的人格发展。
在进入如此浮夸之风、冷漠之风盛行的社会之前,大学生如果能通过自我实现最后形成健康的人格,那必定对自身乃至整个社会都是积极的,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自我实现观。相信人能自我救赎自我发展,通过对其的需求激励,让其突破自身的障碍,意识到自己人格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而塑造健康人格。
综上所述,自我审视与潜能发掘的正反馈过程促进了人格的健康发展。当不足或过度的自我审视和不够深入的潜能挖掘即不完全的自我实现都会造就人格的不健康发展。
4.在自我实现观视域下进一步提出发展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措施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多元智力的核心在于认真地对待个体差异[8]。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认真对待个体差异使其能了解到自身最深处的价值观和注意力焦点,不受外在的行为所影响,让人真正地去认识自己,客观地看待自己,在这状况下,使大学生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所向,树立自信,根据自身特点,量身定制符合自身的发展目标,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需要与恐惧,我们一直强调的也是人本主义自我实现观的核心,我们相信人可以解放与发展其自身,相信人是由内在驱动力成长的,所有的教育和文化都是在发掘这样的潜能,高校教育便是催化剂,也是在发育人格完善前的保护地。
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新兴形势下,社会的转型促使教育形式的转型,我国教育也由“应试教育”逐渐转化为“素质教育”,更使大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加强,这也必然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跟上时代改革的步伐,即以人本主义自我实现为基础着力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氛围,使得大学生群体在该文化氛围的濡染下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健康人格的群体,能都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在此,简单提出三点相关建议。
4.1坚持建设人本主义下的校园精神文化,减少强功利性和强娱乐化的校园文化活动。
以商业、娱乐为目的活动在校园文化中体现得日渐显著,娱乐化倾向较强的校园文化活动很可能在无意识中造成参加动机的偏差,参与行动过分讲求利益目标或者贪图享乐,都会导致学生人格发展朝着不健康的趋势发展。根本性的改善措施应从校园文化建设开始,校园文化包含多个方面,其中精神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校园精神文化是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无穷动力,它最终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内化行为完成健康人格的塑造[9]。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学生能够促进自身的思想观点,不断丰富自身内涵,对大学生的思维、生活方式和日常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4.2通过主客观的互动发现学生的基本性格,将完善学生人格作为教学的长久目标。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坚持主客观的互动来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师生作为校园文化的客体,他们在改变校园文化,发展环境的同时,校园文化也在通过自身的作用改变和影响着他们,促使他们人格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大学生群体也是在校园文化中通过师生互动来实现健康人格的发展。九型人格理论是一个让个体更好认识自我的工具,我们可以利用心理咨询活动,社会实践课程或者思想教育课程等多种校园文化形式,让教师根据九型等人格理论可以找到学生的基本类型,让学生认识到其本身的人格类型,并以此引导学生消除对自身的错误看法,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实现自我性格完善准备好基础。
4.3增强学生群体对社会形势的教育,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
马斯洛依据他所建构的人的内在价值论,把人的自我实现的动力归结为“人性的压力”,在人自身的自然中寻找自我实现的途径。认识自身的内在价值,内在需求,按照需求能次的递进在基本需求满足后,全力以赴追赶更高级的需求,最终自我实现[10]。加强现今社会形势的教育,让学生更深刻理解社会需要和自身价值以及想创造的价值方向。个体只有把自我实现与社会需求统一结合,所创造的价值才会被社会认可,那么个体的自我实现在具有价值和意义。
5.总结
自我审视与内在潜能的发掘对形成健康人格有重大的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个体人格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只有从人本主义自我实现观下出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才能更好的推进,大学生群体才能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芬.试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4月,21(1):第90页
[2]冷娟.加强对当代贫困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D].大连海事大学,2009.
[3]周守珍.弗兰克心理学理论述评[J].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8(1):51-54.
[4]孙明月.罗杰斯的健康人格理论对自我教育的启示[J]. 长沙大学学报,2009,23(1):138-139.
[5]吴倬.人本主义自我实现观的基本理论特征[J].教学与研究,1997,V(6):57-59.
[6]赵前前,王继荣.九型人格与政府领导力重塑[J].领导科学,2011(1):48-49.
[7][美]海伦.帕尔默著.徐扬译.九型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35-40
[8]路冬梅.论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意义[J].教育探索,2004(7):35-37.
[9]刘建兰,刘汉波.浅谈校园文化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527.
[10]弓静.当代大学生中的享乐主义现象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
关键词:人本主义 自我实现观 健康人格 九型人格理论 大学生
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的发展逐渐由“应试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最大化增加学生应对考试的时间,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每一次应试升学的过程中消减了发展其余爱好的热情。而素质教育本着人本精神,重视发展人性,相信学生自己具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和能力。在素质教育体制下,将原来的统一模板式培养转变为个性化培养。因此,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的基本需求,发展了人的多样个性。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迅猛的同时,“享乐主义”的思潮也有所抬头。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中也出现迎合大众浮躁心理,片面强调欲望满足的现象,导致部分大学生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健全人格。
因此,以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作为研究课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个体人格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基于人本主义自我实现观的视角,对大学生健康人格进行反思。
1.研究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理论基础
1.1人格的定义
“人格”(personality)一词是多学科使用的概念,内涵十分复杂,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为所有学科共同接受的明确的定义[1]。在商务印书馆最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05年修订版中人格一词的解释为:“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的总和,人的道德品质,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而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我国第一部大型心理学词典《心理学大词典》中对人格的定义是:人格也称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的结构是多方位、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这些层次有:(l)完成某些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2)心理活动的动力特质,即气质;(3)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即性格;(4)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2]。
1.2健康人格的定义及表现
关于健康人格的理解,受世界观,价值取向及方法论的不同而各异,外国学者弗洛姆认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创造性的人。除了生理需要,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这正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同时,弗兰克认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超越自我意志的人[3]。”罗杰斯的人格健康理论中则认为人格健康发展的最高境界是“机能完善的人”或者“充分起作用的人”或“自我实现者”[4]。
而笔者对健康人格的理解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生活,具备乐观的心态,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自信自强的品质,拥有积极向上的奋斗目标,并能为之努力。
1.3人本主义自我实现观的阐述
人本主义自我实现观理论来自于马斯洛需求理论。所谓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观,是指关于人为自己的成长设定目标,实现自我价值,促进个人发展的学说[5]。马斯洛对人类的需要需求做了深入分析之后,认为人是由某一种或另一种动机所激发,并且成长于每一次需求的更替之间。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也是人最后实现自我价值的终极命题。
所谓的自我实现,指的是人的潜能充分发挥,是人类发展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者具有更有效的现实知觉,能够分辨真伪,较少带有成见,不害怕未知和模糊的事物。自我实现使得大学生有更成熟的心理,身心逐步趋向于完善,并且在校园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4分析工具——九型人格理论
九型人格即性格形态学,是人身上的九种气质,包括活跃程度、规律性、主动性、适应性、感兴趣的范围、反应的强度、专注力范围等[6]。主要是为个人修养、自我提升和历练提供更深入的洞察力。国内外,许多高校已把九型人格选为MBA的必修课程[7]。
九型人格又分为1号完美型,2号助人型,3号成就型,4号自我型,5号理智型,6号疑惑型,7号活跃型,8号领袖型,9号和平型九种人格,每种人格都有不同的性格形态特征。简单来说1号人格追求不断进步,2号人格追求我爱人人,人人爱我,3号人格追求最终的成就,4号人格追求独特自由,5号人格追求知识,6号人格追求忠诚,7号人格追求快乐,8号人格追求权力,9号人格追求和平。
2.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不健康表现及外因
2.1现状
2.1.1价值错位
价值错位,即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今部分大学生只重视物质享受,而忽略了精神性质的培养,这就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发生错位,表现为虚荣、攀比,享乐主义等,这些消极的价值观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培养。
2.1.2自我膨胀
自我膨胀是一个人的自信心表现出来超过本人的实际情况,造成盲目自大和自负的一种情况。自我膨胀的人偶有小成就,就容易洋洋自得,而一旦遭遇些许挫折或者他人的批评和职责,又极易丧失自信和进取心。另一方面,其对自身的评价过于片面导致对自己的期望过高,盲目自大,能力又与期望不成正比,毕业后找工作往往眼光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2.1.3精神虚无
通俗来讲,虚无即怀疑一切,而精神虚无就是精神世界的缥缈。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校园文化活动宣传的核心思想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味宣扬追求欲望,名利和享乐,让寻求发展的大学生迷失了方向,对自身现阶段和未来都抱有困惑,对这个世界也充满迷茫,因此陷在混沌、没有目標,得过且过的日子难以自拔。这也是当前大学生最普遍的状态,这种状态很难形成健康的人格。 2.2外因
2.2.1家庭环境
当代大学生以90后为主力军,他们多生长在独生子女家庭,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大多未体验过用自己努力获得劳动成果的经历,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另一方面,在家庭教育上,父母往往过于注重的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精神方面的培养,这导致了大学生年龄虽然已经承认,思想还停留在较为幼稚的水平。
2.2.2校园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和发展,对各种领域也产生重大影响,文化领域方面亦不例外。当下,校园文化活动也染上了市场经济的色彩,趋于自发性和盲目性。
所谓自发性,是指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即根据价格的涨落决定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在校园文化中,则体现在:有些校园活动的举办,是基于能让举办方获得经济或品牌效益。
所谓盲目性,是指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是分散在各自的领域进行经营活动,单个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可能掌握各方面的全部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此进行经营决策时仅仅观察市场上什么价格高、有利可图并据此决定生产经营什么。在校园文化中,则体现在某些文化活动的举办往往缺乏全局视野,仅仅看目前阶段什么活动受欢迎,就一拥而上,一窝蜂地开展。
校园文化活动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对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产生了一系列不利的影响。
2.2.3社会环境
大学是校园与社会的衔接站,处于人格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势必会受到来自社会层面的影响。这些影响,有的是良性的,但也存在着不良的影响因素。如前所述,在社会不断发展的阶段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受到了类似于“奢侈主义”、“消极怠惰”和“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阻碍了其身心健康方面的发展。
比如:经济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自发性,金钱至上的思想正在蔓延,使得还处于象牙塔中的大学生陷入对物质利益的过分渴求和狭隘理解之中,当自身经济能力无法达到时,便会产生焦虑,变得敏感自卑,进而渐渐丧失正确的判断力,产生心理失衡,最终导致了不健康人格。
在社会文化方面,由于大众媒体、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从“纸媒体”到“网络媒体”的时代转变,大量未经筛选的信息充斥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部分大学生没能正确地判断其好坏,受到了不良影响。
以上是对造成大学生人格不健康发展的外部因素的分析。这些影响人格发展的外因固然重要,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其自身因素的影响。
3.当代大学生人格不健康发展的内因研究
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人格不健康发展的内因是由不足或过度的自我审视和不够深入的潜能挖掘造成的。在分析内因时,我们以人本主义自我实现观的角度来研究,并通过九型人格理论作为工具来进行分析。
首先来分析人本主义自我实现观与健康人格的相关性。大学生还身处于校园环境中,但是这个阶段的校园文化对其的影响不同于任何一个阶段。如果将进入高校之前的校园文化比作“play”,那么高校校园文化就是“action”。他们正处于心智日趋成熟、学习能力高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将其在高校校园的所见所闻所感急切地投入实践,在实践中又形成自己的独特价值观和人格。
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帮助大学生重新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培养一个健康的身心状态至关重要。而大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有两个:自我审视与潜能发掘。
自我审视需要从关注个体的特异性出发。只有知道自己与众不同,了解自己的内心所需,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而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在于深刻了解并接受个体差异性。
在人本主义的视角下来看,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具有国民性,但是个体从出生开始直至生命的结束,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家庭环境等不同造成人格类型发展方向、程度的不同。内心的承受能力不一样,对于同一事情作出的反应也不同。每个人独特的经历也构成了个体的差异性。这些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深化,造成了个体不同的特质,在社会大环境下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其他个体的特性,即个体存在差异性。
对于个体差异性的认识,可以用九型人格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我们认为同一型号的人对相同的事物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而对于同一事物,不同型号的人也可能做出相同选择。这里以9号型人格为例。
对于问题一(严峻的逆境下的状态),虽然同样是九号型人格,但做出的选择并不同。而对于问题二(对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中“我努力使自己不被看作令人讨厌的人”这一选项,九号型人格和其他型号人格都做出相同选择。问题一、二如图3-1,3-2所示。同一型号的人在存在共性的大环境下,也会展现出自身的一些区别于同型号人的特性。这些都是由于个体存在差异性所造成的。
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小群体,小群体的进步离不开个人的进步。所以归根结底,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的是个人的发展。在传统的行为主义学说中,认为人的行为来自于外界环境对人的刺激,片面的认为对于感知方面的刺激,人出于本能会做出同样的反应,而否认人的情感、意识对人的影响。但事实上,哪怕同一种性格类型的人,由于健康层级的不同,对于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的反应。正是这些个体差异性,才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差异。
个体的差异造就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也形成了各种不同观点与争议有了争议,才有进步。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也是促进个人发展的基础。只有我们先正确地认识个体的差异性并且理解接受,才能审视自我。
笔者认为,潜能发掘是个体根据对自身认知程度而做出不同行为的过程。当代校园文化活动的自发性与盲目性导致大学生出现价值错位、自我膨胀等人格影响,人本主义将重点放在了人的发展上,相信人可以自我实现,并且它关注了个体之间有差异,具有特异性。既然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那么一个人成長为健康人格,其一定是具有发展“自我”的潜能,并且后期在环境的作用下去实现了这种发展。 人格发展是人一生的中心意义与目的。大学生处于人格自我整合的发展时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去应对环境的突发,调整自身的状态与不断学习去应对更多更复杂多变的环境,最后成长出可以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格。
健康人格发展的内在矛盾是自我实现,当一个人潜在本能被挖掘被意识到,以及它本身的各种需求叠加导致自身需要不断完善与充实,这样一个过程必然会使之为了达到某一需求不断拓展丰富自己,从而培养出一个健康积极的人格。这种人格他们接纳自我,也以同样的态度去接纳别人,单纯自然,不装模作样,关心社会与身外的问题,行事自主。
健康人格为自我实现提供了智力与心理状态的支持,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与良好的人格品质必定会为其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让自我实现有了正确的道路可循。健康人格就是一个强大的奠基,在自我实现的方向、道路及过程中提供动力。
自我实现观并没有对准确固化的衡量标准和实现过程,并且一定程度上颠倒了认识与实践的顺序,过分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但如果我们能把握好自我实现的度量,也就是可以激勵内心需求的外在客观需要,我们是完全可以在此过程中达到自我价值实现与人格健康的。
自我审视是健康人格发展的根本途径,健康人格的发展少不了对自我的反思,而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人格处于一种从‘初始化’到‘完成体’的转变需要经过学习,历练等经历。在此过程中,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每个人经历的事情也都不一样,这也是造成个体的差异性的一个原因。正是个体的差异在这些困难中让人表现出来的能力不同,获得的满足感也是不同的。造成每个人自我实现不同。而其中的共同点就是这些经历促成了自我的实现。自我审视让我们慢慢的去正视我们的缺点,激发我们的潜力去克服更多的困难。而在这样的正反馈过程中,自我实现使我们接纳自己,正视自己,并去了解自己。使我们的人格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则向着自我脱离的方向发展,不利于我们的人格发展。
在进入如此浮夸之风、冷漠之风盛行的社会之前,大学生如果能通过自我实现最后形成健康的人格,那必定对自身乃至整个社会都是积极的,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自我实现观。相信人能自我救赎自我发展,通过对其的需求激励,让其突破自身的障碍,意识到自己人格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而塑造健康人格。
综上所述,自我审视与潜能发掘的正反馈过程促进了人格的健康发展。当不足或过度的自我审视和不够深入的潜能挖掘即不完全的自我实现都会造就人格的不健康发展。
4.在自我实现观视域下进一步提出发展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措施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多元智力的核心在于认真地对待个体差异[8]。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认真对待个体差异使其能了解到自身最深处的价值观和注意力焦点,不受外在的行为所影响,让人真正地去认识自己,客观地看待自己,在这状况下,使大学生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所向,树立自信,根据自身特点,量身定制符合自身的发展目标,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需要与恐惧,我们一直强调的也是人本主义自我实现观的核心,我们相信人可以解放与发展其自身,相信人是由内在驱动力成长的,所有的教育和文化都是在发掘这样的潜能,高校教育便是催化剂,也是在发育人格完善前的保护地。
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新兴形势下,社会的转型促使教育形式的转型,我国教育也由“应试教育”逐渐转化为“素质教育”,更使大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加强,这也必然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跟上时代改革的步伐,即以人本主义自我实现为基础着力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氛围,使得大学生群体在该文化氛围的濡染下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健康人格的群体,能都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在此,简单提出三点相关建议。
4.1坚持建设人本主义下的校园精神文化,减少强功利性和强娱乐化的校园文化活动。
以商业、娱乐为目的活动在校园文化中体现得日渐显著,娱乐化倾向较强的校园文化活动很可能在无意识中造成参加动机的偏差,参与行动过分讲求利益目标或者贪图享乐,都会导致学生人格发展朝着不健康的趋势发展。根本性的改善措施应从校园文化建设开始,校园文化包含多个方面,其中精神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校园精神文化是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无穷动力,它最终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内化行为完成健康人格的塑造[9]。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学生能够促进自身的思想观点,不断丰富自身内涵,对大学生的思维、生活方式和日常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4.2通过主客观的互动发现学生的基本性格,将完善学生人格作为教学的长久目标。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坚持主客观的互动来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师生作为校园文化的客体,他们在改变校园文化,发展环境的同时,校园文化也在通过自身的作用改变和影响着他们,促使他们人格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大学生群体也是在校园文化中通过师生互动来实现健康人格的发展。九型人格理论是一个让个体更好认识自我的工具,我们可以利用心理咨询活动,社会实践课程或者思想教育课程等多种校园文化形式,让教师根据九型等人格理论可以找到学生的基本类型,让学生认识到其本身的人格类型,并以此引导学生消除对自身的错误看法,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实现自我性格完善准备好基础。
4.3增强学生群体对社会形势的教育,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
马斯洛依据他所建构的人的内在价值论,把人的自我实现的动力归结为“人性的压力”,在人自身的自然中寻找自我实现的途径。认识自身的内在价值,内在需求,按照需求能次的递进在基本需求满足后,全力以赴追赶更高级的需求,最终自我实现[10]。加强现今社会形势的教育,让学生更深刻理解社会需要和自身价值以及想创造的价值方向。个体只有把自我实现与社会需求统一结合,所创造的价值才会被社会认可,那么个体的自我实现在具有价值和意义。
5.总结
自我审视与内在潜能的发掘对形成健康人格有重大的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个体人格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只有从人本主义自我实现观下出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才能更好的推进,大学生群体才能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芬.试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4月,21(1):第90页
[2]冷娟.加强对当代贫困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D].大连海事大学,2009.
[3]周守珍.弗兰克心理学理论述评[J].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8(1):51-54.
[4]孙明月.罗杰斯的健康人格理论对自我教育的启示[J]. 长沙大学学报,2009,23(1):138-139.
[5]吴倬.人本主义自我实现观的基本理论特征[J].教学与研究,1997,V(6):57-59.
[6]赵前前,王继荣.九型人格与政府领导力重塑[J].领导科学,2011(1):48-49.
[7][美]海伦.帕尔默著.徐扬译.九型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35-40
[8]路冬梅.论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意义[J].教育探索,2004(7):35-37.
[9]刘建兰,刘汉波.浅谈校园文化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527.
[10]弓静.当代大学生中的享乐主义现象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