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生病的宝宝吃药真的是一件让所有宝妈都头疼的事。其实只要掌握技巧,就能轻松搞定。
每次吃药的时候,宝宝不是嚎啕大哭,就是紧咬牙关,好容易喂进去了又给吐出来,一阵鸡飞狗跳之后,药却撒得到处都是,根本没吃进去多少。究竟该如何才能轻轻松松让宝宝把药吃进去呢?其实,只要你掌握了一定的小窍门,用一些小手段,就能让吃药变得没那么困难。
掌握好喂药时间
如果宝宝还在吃奶,服药的时间最好是喂奶前或两次哺乳之间喂,降低吐奶的几率。保护呼吸道黏膜的药物如化痰类药物、止咳糖浆等,在吃完后半小时内不能喝水。因为当药物还处于比较黏稠的状态时会粘附在咽部,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起到消炎止咳的作用。如果喝完后又喂水的话,则可能会把咽部药物的有效成分稀释,影响药效发挥。
选择好喂药方法
吃药的时候,宝宝一定不能平躺,应把宝宝抱起来或者让宝宝半躺着,总之头部要高于胃部,才能让药物顺利咽下;给宝宝喂药后可以轻轻捏捏双颊,帮助宝宝吞咽。尽可能选择合适儿童的药物剂型,比如糖浆剂或混悬剂,这类液体剂型服用方便,口感好,易被儿童接受。另外像滴剂,药物浓度高,服用容积小,只需要滴入口里即可,尤其适合婴幼儿服用。还有一些泡腾片,放入水中后会冒出神奇的气泡,儿童也比较乐于接受。其次,建议家长多鼓励、多赞扬宝宝。喂之前要讲道理,喂完之后要表扬。千万不要把吃药当作一种给孩子的惩罚或者平时经常把打针、吃药当做一作恐吓孩子的口头禅,以致孩子一见到医生就害怕,一遇到吃药就抗拒。
绝对不能这样做
凭经验用药 一些孩子经常感冒发烧,家长就在家备上很多感冒药、退烧药,一旦孩子出现症状,就“凭经验”给孩子服药。但有些孩子咳嗽、流鼻涕、发烧等症状也许根本就不是家长以为的“普通感冒”,家长自己给药很容易误判断,延误治疗。比如感冒原因也分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前者不需要用抗生素,后者才需要用抗生素。
还有很多家长以为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于是中药加西药,多种药一起服。事实上,无论中药还是西药,绝大多数药物进入体内要经由肝脏代谢灭活,肾脏排泄清除。由于儿童的肝肾功能还不健全,因此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同时服用,造成肝肾损伤。如果只是鼻塞、咳嗽,但不发烧,那么可以先物理降温,或吃些非处方的感冒颗粒。三天后未见效果的话,就要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了。
如果不放心,可以当孩子出现发烧后,带去医院看一下,做一个血常规,排除细菌感染后,再选择是否用药以及如何用药。在生活中,家长也要多做一些“功课”,明确一般家用药物的基本不良反应,不要以为看病开药就是医生的事儿,要在看病时,向医生说明基本情况,就诊前是否曾自行用药,如用,须告之药名、剂量、服用次数及服药后的情况等;并说明药物过敏史、变态反应性疾病史、肝肾疾病史、遗传因素等。用药后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以最大程度保障孩子的用药安全。
捏着鼻子强行灌药 喂药的时候,有些家长喜欢捏着孩子的鼻子,当孩子张嘴呼吸时把药灌下去,或者是看到孩子哭闹很厉害时依旧强行灌药。这种方法灌药虽然简单,但因小婴儿吞咽功能不完善,会引起呛咳和呕吐。而且被灌过药物的孩子,会一直对吃药感到很抗拒。
滥用成人药物 很多父母经常有一个误解,认为儿童就是小大人,儿科疾病就是内科病的缩小,用药就是内科药一片掰成一半、或者掰成1/4给儿童用就可以了。这种概念是错误的,儿童有其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生理病理的特点,他们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上有自己的特殊性,即使和成人得的同一个病,他们的发展规律也不相同,选方用药不一样,注意事项不一样,用药规律也不一样。
剥去药物溶衣 儿童用药的选择应该特别慎重,否则会对儿童健康留下极大的安全隐患。服用时一定要遵医嘱、看清说明书,慎重使用,提高警惕,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有些家长觉得胶囊或药片不好吞咽,就把胶囊的内容物倒出来沏水或直接喂给孩子,这样随意改变药物原有剂型是非常不可取的。外包溶衣的药物一般对胃有刺激或易被胃液分解破坏,如剥去溶衣或压碎服用,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用果汁送药
很多孩子不爱吃药,家长们为了让孩子顺利吃药,经常会想一些小招数,比如有的家长会将药物混在食物中给孩子吃,或者用牛奶、果汁送药。但是,葡萄、柚汁会让药物的剂量相对改变,其中的果酸会中和碱性药物,或使药物提前分解,降低药效。此外,不管是什么剂型的药物,都不可以用奶水或牛奶送服。因为奶中的蛋白质成分可能会跟药物成分发生化学作用,出现沉淀或结晶,影响药物吸收。
喂药器具大比拼
小勺子
优点:宝宝常用的小勺子属家中常备物品,取用非常方便,不用刻意准备。如果要用小勺喂药,勺子的大小要根据宝宝的嘴巴来选择,从嘴角伸进去,轻轻压住宝宝的舌头把药喂下去,这样比较不容易引起呛咳。需要注意的是,喂药之后不要马上把勺子拿出来,要等药咽下去了再拿出来,以免宝宝把药吐出来。
缺点:缺少刻度,喂药量不易掌握,且在喂药的过程中比较难操作,容易将药物洒出。一旦宝宝有哭闹、不配合的时候,还容易戳伤宝宝,安全系数较低。
推荐指数:★★
奶瓶
优点:与勺子一样,奶瓶也是生活必备品,易得且安全系数较高,即使宝宝哭闹乱动也不会泼洒药物,或伤到宝宝。
缺点:奶瓶虽然有刻度,但药物的摄取量一般都很小,奶瓶上的刻度单位就变得很大,如用奶瓶吃药,药量就会非常不精确,实用性较差。更重要的是,一旦用奶瓶喂药,就会让宝宝把吃药的恐惧及不良感受与奶瓶联系在一起,从而抗拒奶瓶,这对以后用奶瓶吃奶喝水都是不良影响,建议慎选。
推荐指数:★
儿童专用喂药器
优点:市售的儿童专用喂药器一般可以分为滴管喂药器、针管喂药器和喂药勺。喂药器上都印有刻度,以保证用药量的准确性,且操作简单,多采用圆头设计,安全系数高。其中,滴管型喂药器的优点是定量准确,使用比较方便;针管喂药器的优点是出水孔呈倾斜状,能够分流药物,避免发生呛咳;而喂药勺则是将勺子和药瓶合二为一,一般为硅胶滴管,有刻度,方便给宝宝取用喂药,方便操作。
缺点:需要专门购买,价格相对较高。此外,一定要注意喂药器具的清洁,每次使用后应将各个部位全部拆开,清洗并煮沸消毒。
推荐指数:★★★
每次吃药的时候,宝宝不是嚎啕大哭,就是紧咬牙关,好容易喂进去了又给吐出来,一阵鸡飞狗跳之后,药却撒得到处都是,根本没吃进去多少。究竟该如何才能轻轻松松让宝宝把药吃进去呢?其实,只要你掌握了一定的小窍门,用一些小手段,就能让吃药变得没那么困难。
掌握好喂药时间
如果宝宝还在吃奶,服药的时间最好是喂奶前或两次哺乳之间喂,降低吐奶的几率。保护呼吸道黏膜的药物如化痰类药物、止咳糖浆等,在吃完后半小时内不能喝水。因为当药物还处于比较黏稠的状态时会粘附在咽部,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起到消炎止咳的作用。如果喝完后又喂水的话,则可能会把咽部药物的有效成分稀释,影响药效发挥。
选择好喂药方法
吃药的时候,宝宝一定不能平躺,应把宝宝抱起来或者让宝宝半躺着,总之头部要高于胃部,才能让药物顺利咽下;给宝宝喂药后可以轻轻捏捏双颊,帮助宝宝吞咽。尽可能选择合适儿童的药物剂型,比如糖浆剂或混悬剂,这类液体剂型服用方便,口感好,易被儿童接受。另外像滴剂,药物浓度高,服用容积小,只需要滴入口里即可,尤其适合婴幼儿服用。还有一些泡腾片,放入水中后会冒出神奇的气泡,儿童也比较乐于接受。其次,建议家长多鼓励、多赞扬宝宝。喂之前要讲道理,喂完之后要表扬。千万不要把吃药当作一种给孩子的惩罚或者平时经常把打针、吃药当做一作恐吓孩子的口头禅,以致孩子一见到医生就害怕,一遇到吃药就抗拒。
绝对不能这样做
凭经验用药 一些孩子经常感冒发烧,家长就在家备上很多感冒药、退烧药,一旦孩子出现症状,就“凭经验”给孩子服药。但有些孩子咳嗽、流鼻涕、发烧等症状也许根本就不是家长以为的“普通感冒”,家长自己给药很容易误判断,延误治疗。比如感冒原因也分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前者不需要用抗生素,后者才需要用抗生素。
还有很多家长以为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于是中药加西药,多种药一起服。事实上,无论中药还是西药,绝大多数药物进入体内要经由肝脏代谢灭活,肾脏排泄清除。由于儿童的肝肾功能还不健全,因此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同时服用,造成肝肾损伤。如果只是鼻塞、咳嗽,但不发烧,那么可以先物理降温,或吃些非处方的感冒颗粒。三天后未见效果的话,就要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了。
如果不放心,可以当孩子出现发烧后,带去医院看一下,做一个血常规,排除细菌感染后,再选择是否用药以及如何用药。在生活中,家长也要多做一些“功课”,明确一般家用药物的基本不良反应,不要以为看病开药就是医生的事儿,要在看病时,向医生说明基本情况,就诊前是否曾自行用药,如用,须告之药名、剂量、服用次数及服药后的情况等;并说明药物过敏史、变态反应性疾病史、肝肾疾病史、遗传因素等。用药后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以最大程度保障孩子的用药安全。
捏着鼻子强行灌药 喂药的时候,有些家长喜欢捏着孩子的鼻子,当孩子张嘴呼吸时把药灌下去,或者是看到孩子哭闹很厉害时依旧强行灌药。这种方法灌药虽然简单,但因小婴儿吞咽功能不完善,会引起呛咳和呕吐。而且被灌过药物的孩子,会一直对吃药感到很抗拒。
滥用成人药物 很多父母经常有一个误解,认为儿童就是小大人,儿科疾病就是内科病的缩小,用药就是内科药一片掰成一半、或者掰成1/4给儿童用就可以了。这种概念是错误的,儿童有其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生理病理的特点,他们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上有自己的特殊性,即使和成人得的同一个病,他们的发展规律也不相同,选方用药不一样,注意事项不一样,用药规律也不一样。
剥去药物溶衣 儿童用药的选择应该特别慎重,否则会对儿童健康留下极大的安全隐患。服用时一定要遵医嘱、看清说明书,慎重使用,提高警惕,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有些家长觉得胶囊或药片不好吞咽,就把胶囊的内容物倒出来沏水或直接喂给孩子,这样随意改变药物原有剂型是非常不可取的。外包溶衣的药物一般对胃有刺激或易被胃液分解破坏,如剥去溶衣或压碎服用,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用果汁送药
很多孩子不爱吃药,家长们为了让孩子顺利吃药,经常会想一些小招数,比如有的家长会将药物混在食物中给孩子吃,或者用牛奶、果汁送药。但是,葡萄、柚汁会让药物的剂量相对改变,其中的果酸会中和碱性药物,或使药物提前分解,降低药效。此外,不管是什么剂型的药物,都不可以用奶水或牛奶送服。因为奶中的蛋白质成分可能会跟药物成分发生化学作用,出现沉淀或结晶,影响药物吸收。
喂药器具大比拼
小勺子
优点:宝宝常用的小勺子属家中常备物品,取用非常方便,不用刻意准备。如果要用小勺喂药,勺子的大小要根据宝宝的嘴巴来选择,从嘴角伸进去,轻轻压住宝宝的舌头把药喂下去,这样比较不容易引起呛咳。需要注意的是,喂药之后不要马上把勺子拿出来,要等药咽下去了再拿出来,以免宝宝把药吐出来。
缺点:缺少刻度,喂药量不易掌握,且在喂药的过程中比较难操作,容易将药物洒出。一旦宝宝有哭闹、不配合的时候,还容易戳伤宝宝,安全系数较低。
推荐指数:★★
奶瓶
优点:与勺子一样,奶瓶也是生活必备品,易得且安全系数较高,即使宝宝哭闹乱动也不会泼洒药物,或伤到宝宝。
缺点:奶瓶虽然有刻度,但药物的摄取量一般都很小,奶瓶上的刻度单位就变得很大,如用奶瓶吃药,药量就会非常不精确,实用性较差。更重要的是,一旦用奶瓶喂药,就会让宝宝把吃药的恐惧及不良感受与奶瓶联系在一起,从而抗拒奶瓶,这对以后用奶瓶吃奶喝水都是不良影响,建议慎选。
推荐指数:★
儿童专用喂药器
优点:市售的儿童专用喂药器一般可以分为滴管喂药器、针管喂药器和喂药勺。喂药器上都印有刻度,以保证用药量的准确性,且操作简单,多采用圆头设计,安全系数高。其中,滴管型喂药器的优点是定量准确,使用比较方便;针管喂药器的优点是出水孔呈倾斜状,能够分流药物,避免发生呛咳;而喂药勺则是将勺子和药瓶合二为一,一般为硅胶滴管,有刻度,方便给宝宝取用喂药,方便操作。
缺点:需要专门购买,价格相对较高。此外,一定要注意喂药器具的清洁,每次使用后应将各个部位全部拆开,清洗并煮沸消毒。
推荐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