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必须要围绕课标和大纲要求突出家国情怀的培育,课标要求培育核心素养,而家国情怀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学中务必要重視起来,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解决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因此在本文当中首先强调了课标和教材的重要性,并结合历史的相关内容从教学方法上分析了家国情怀的培养问题,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学策略
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领域当中最根本的任务,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是历史学科需要思考的问题,而课改背景下,强调核心素养的培育,历史教学也需要突出核心素养培养,其中家国情怀是很关键的一环。实际教育部在2014年就有专门的文件强调家国情怀教育,因此围绕当前教改现状,分析历史教学当中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现实意义。
一、课标与教材的研究是前提
课标是指导教学的重要依据,历史学科的课标经历过多次改革,现行的课标是2003年版本的修订版,其中重点强调的就是核心素养,高中历史课标从五个维度定义了核心素养,家国情怀是其中之一,在教学当中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依托课标,对家国情怀进行充分的研究解读,并针对课标所倡导的理念进行研究,用以指导教学。
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资源,在当前教改背景下,教材的概念已经泛化,并不单单只是教科书,还有教辅资料(包括纸质资料和数字资料等等)。归结起来就是教学素材,当然关键性还是教科书,现行的历史教科书是新课改下的产物,其内容的编排均按照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的要求来进行的。所以研究教材可以让教师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突出培育家国情怀。
二、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关键
(一)采取教学方法的核心理念
在课改背景下,组织教学突出了体验和探究,所以小组探究、自主探究常态化的教学方式,而这也是课改所倡导的重点方法,主要是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从现有的教育理论而言,学生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会根据已经有的知识储备进行质疑,然后在质疑当中进行探索,实现知识的再认知。
而现代的课堂具有典型的生成性特点,师生、生生之间在相互的交流当中实现斯维的碰撞,而产生一些生成性的问题。历史讲究客观,但因为历史材料是由人撰写的,因而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必定会影响历史观点。所以教学方式方法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历史,在这个过程当中养成家国情怀。所以即便是采取传统的讲述法,只要内容有感染力,也能够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特别强调教学当中的核心点——体验,围绕体验,可以灵活的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
(二)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首先是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目标的设定按照课标和大纲要求,设定三维目标。关于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一般集中在重难点上,突出的是教材上的具体历史内容。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则要结合内容来明确合适的价值取向,培育家国情怀,例如,必修2中的第十二课,主要讲述的是关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可以设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认同改革开放,制度自信、政治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围绕这样的目标,确定教学的主题,如改革是历史的抉择还是无奈之举,通过这一主题来引入教学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探索明确为什么要改革,如何去改革以及改革的方向,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下的中国,也没有明天的中国。
其次,精选史料,理解内容。看历史,看的是历史资料,培育历史核心素养,关键还是要突出史料的积累、整理和辨析。结合上文确定的主题,整理三组史料,如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1984年《福建日报》刊登的一封公开信,1985年美国时代周刊刊载的《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通过第一个材料,抛出主题。让学生回忆相关的知识——人民公社,通过回忆来突出不分田地死路一条,分田地与国家的方针政策背道而驰,也是凶多吉少。根据这些内容引入党和国家的相关会议资料,进而引入主题。然后根据第二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计划经济相关内容,突出由来和弊端,以此为由给出当年出台的相关政策性文件资料进行对比,这里边打了一个时间差,通过先有问题再有决策来深化主题。然后就是第三组材料的引入,同样还是打一个时间差,比对的材料是南方谈话纪录片。此时学生已经进入教学主题构成的氛围当中,此时就可以映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的讲话(以问题为导向)。这样就可以将主题升华为改革是被迫无奈的,但却更是历史的抉择,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会不断持续。
最后,情境强化体验,围绕教学主题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打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当中围绕主题来进行探索,这个过程当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来打造情境,也可以用问题来打造情境,比如说播放春天的故事,并配合思考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失去的一些东西,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领略改革开放的惊涛骇浪,然后引入材料,进行研讨,明确主题。并且在研讨的过程当中可以采取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情境模拟,而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将教学内容的讲述前置到课前,让学生先学,然后根据主题,让学生结合史料讨论并编纂出一份剧本同时进行排练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用这样的方式进一步体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国情怀的培育是高中历史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要根据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强化家国情怀的培育,所以要先理解课标强调的核心素养,并且要研究教材,在教学中采取合适方法,突出体验,培育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阎发模.高中历史德育教育渗透探微[J].速读(上旬),2015,(8):6-6.
[2]李抢香.高中历史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宏观历史观教育的必要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11):8-8,9.
[3]陈庆明,李红垒.“比较法”在高中历史德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师,2014,(18):70-72.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学策略
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领域当中最根本的任务,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是历史学科需要思考的问题,而课改背景下,强调核心素养的培育,历史教学也需要突出核心素养培养,其中家国情怀是很关键的一环。实际教育部在2014年就有专门的文件强调家国情怀教育,因此围绕当前教改现状,分析历史教学当中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现实意义。
一、课标与教材的研究是前提
课标是指导教学的重要依据,历史学科的课标经历过多次改革,现行的课标是2003年版本的修订版,其中重点强调的就是核心素养,高中历史课标从五个维度定义了核心素养,家国情怀是其中之一,在教学当中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依托课标,对家国情怀进行充分的研究解读,并针对课标所倡导的理念进行研究,用以指导教学。
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资源,在当前教改背景下,教材的概念已经泛化,并不单单只是教科书,还有教辅资料(包括纸质资料和数字资料等等)。归结起来就是教学素材,当然关键性还是教科书,现行的历史教科书是新课改下的产物,其内容的编排均按照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的要求来进行的。所以研究教材可以让教师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突出培育家国情怀。
二、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关键
(一)采取教学方法的核心理念
在课改背景下,组织教学突出了体验和探究,所以小组探究、自主探究常态化的教学方式,而这也是课改所倡导的重点方法,主要是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从现有的教育理论而言,学生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会根据已经有的知识储备进行质疑,然后在质疑当中进行探索,实现知识的再认知。
而现代的课堂具有典型的生成性特点,师生、生生之间在相互的交流当中实现斯维的碰撞,而产生一些生成性的问题。历史讲究客观,但因为历史材料是由人撰写的,因而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必定会影响历史观点。所以教学方式方法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历史,在这个过程当中养成家国情怀。所以即便是采取传统的讲述法,只要内容有感染力,也能够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特别强调教学当中的核心点——体验,围绕体验,可以灵活的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
(二)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首先是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目标的设定按照课标和大纲要求,设定三维目标。关于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一般集中在重难点上,突出的是教材上的具体历史内容。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则要结合内容来明确合适的价值取向,培育家国情怀,例如,必修2中的第十二课,主要讲述的是关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可以设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认同改革开放,制度自信、政治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围绕这样的目标,确定教学的主题,如改革是历史的抉择还是无奈之举,通过这一主题来引入教学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探索明确为什么要改革,如何去改革以及改革的方向,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下的中国,也没有明天的中国。
其次,精选史料,理解内容。看历史,看的是历史资料,培育历史核心素养,关键还是要突出史料的积累、整理和辨析。结合上文确定的主题,整理三组史料,如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1984年《福建日报》刊登的一封公开信,1985年美国时代周刊刊载的《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通过第一个材料,抛出主题。让学生回忆相关的知识——人民公社,通过回忆来突出不分田地死路一条,分田地与国家的方针政策背道而驰,也是凶多吉少。根据这些内容引入党和国家的相关会议资料,进而引入主题。然后根据第二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计划经济相关内容,突出由来和弊端,以此为由给出当年出台的相关政策性文件资料进行对比,这里边打了一个时间差,通过先有问题再有决策来深化主题。然后就是第三组材料的引入,同样还是打一个时间差,比对的材料是南方谈话纪录片。此时学生已经进入教学主题构成的氛围当中,此时就可以映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的讲话(以问题为导向)。这样就可以将主题升华为改革是被迫无奈的,但却更是历史的抉择,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会不断持续。
最后,情境强化体验,围绕教学主题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打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当中围绕主题来进行探索,这个过程当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来打造情境,也可以用问题来打造情境,比如说播放春天的故事,并配合思考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失去的一些东西,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领略改革开放的惊涛骇浪,然后引入材料,进行研讨,明确主题。并且在研讨的过程当中可以采取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情境模拟,而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将教学内容的讲述前置到课前,让学生先学,然后根据主题,让学生结合史料讨论并编纂出一份剧本同时进行排练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用这样的方式进一步体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国情怀的培育是高中历史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要根据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强化家国情怀的培育,所以要先理解课标强调的核心素养,并且要研究教材,在教学中采取合适方法,突出体验,培育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阎发模.高中历史德育教育渗透探微[J].速读(上旬),2015,(8):6-6.
[2]李抢香.高中历史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宏观历史观教育的必要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11):8-8,9.
[3]陈庆明,李红垒.“比较法”在高中历史德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师,2014,(18):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