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十七位帝后出家之谜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niao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般人心目中,很难将高高在上、享受荣华富贵的帝后与孤独寂寞、陪伴青灯古佛的和尚尼姑联系在一起,然而,在封建王朝中,却有多位早年出自尼庵或是晚年遁入空门的尊贵帝后。而且在北朝(386-581)的中后期100多年之中,仅历魏、齐、周11帝,竟然有17位帝后出宫为僧尼,实在是世所罕见。这成了我国佛教史和北朝发展史上一个极为奇怪的现象。那么,何以造成这种现象呢?
  有人从我国的佛教传说来分析,用帝后佞佛来解释它,认为这是媚佛、迷信佛的结果。
  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我国,先始于洛阳。汉末曹魏时在河南地区得到初步传播,西晋十六朝时得到迅速传播和发展,北魏时达到鼎盛。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由于门阀世族的推崇,进一步得到统治阶级的扶植和推广,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再加上佛教所宣扬的因果报应和六道轮回之说具有很大的诱惑性,因而南北朝历代的统治者,包括皇帝、贵族和世族官僚都信奉佛教,天竺(印度)僧人佛图澄、鸠摩罗什先后被北朝后赵石勒、石虎和前秦苻坚尊为国师。
  南朝的梁武帝更是一个信奉佛教的虔诚教徒,他曾把佛教定为国教,前后4次出家为僧,迫使朝廷和众大臣出巨资为他赎身。
  北朝也是如此,以北魏来看,各位帝王都崇尚佛法。据史书记载,北魏时的15位皇帝(连同西魏),都倡导佛法并且大兴译经、造寺及刻像之事。文明皇太后冯氏、孝明皇后胡氏、恭帝皇后若干氏及西魏文皇后乙佛氏都在长安出家为尼。在当时,洛阳城里的西域僧人有3000人之多。宣武帝下令建造的永明寺有一时期曾居住外国沙门达3000余人。当时的文人学士,也大多崇尚佛法,这就致使寺庙僧人的发展极为迅速。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对佛教的盲目信奉,才導致了北朝时17位帝后出家。
  然而,另外一些人从北朝17位帝后出家为僧尼的背景出发,仔细加以比较,得出了另一种结论,佞佛并不是帝后出家的真正原因,这些帝后出家的真正原因:一是健康的缘故,寺庵的环境有利于染病在身的帝后的康复;二是有的皇后在争宠的角逐中,由于失宠而被逐出宫为尼;三是因皇位更迭或王朝易代而沦为牺牲品,对这些失败的帝后来说,入尼庵实在是一个很好的去处;四是幼主嗣位后两宫争权的失败者;最后则是入寺寻求政治避难的。
  另外有一些人则认为应该从当时寺院经济的特殊地位来探讨分析这么多帝后出家的根本原因。北朝中后期,由于统治阶级的扶持,僧尼的人数骤增。佛寺已经遍及全国各地,这其中不少佛寺是由统治者出资修建的。这些寺庵大都富丽堂皇,以收容帝后为僧尼最多的瑶光寺为例,此寺还有大量的宫女供帝后妃役使。这些寺院都占有相当多的土地和大量的劳动力,渐渐形成了独立的寺院经济和特殊的僧侣地主阶层。寺院通过出租土地或役使农民,经营商业,发放高利贷等,聚集了大量的财富。这些寺院其实是供帝后享乐的另一处别宫,在物质生活上与宫中并无差别。因此,这些人认为,在当时,寺院的特殊地位才是帝后出宫为僧尼的根本原因。
其他文献
本文从地方政府提升群众幸福感入手,通过梳理幸福感的三个方面内涵.进而分析出,影响群众幸福感提升的主要社会问题.包括,群众收入水平不够高;群众诉求渠道不畅通;群众精神生
城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自改革开放推行以来,历经数十年的发展,目前仍存在许多缺陷.由于缺少明确的法律条例,加之执法人员素质普遍不高造成其执法依据不足、执法权限滥用、执法
为了更好地进行地理资源管理和地区开发工作,相关国家和地区部门越来越重视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开展.本文探讨了地表覆盖信息提取方法在地理国情监测的运用问题,文章从阐述地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多方面因素都会对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质量和施工资金成本控制及施工进度产生影响,为了进一步增强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水
作者简介:谈向华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MPA研究生,现就职于湖南软件职业学院,讲师。  基层领导干部是各项政策和任务的具体践行者和落实者。当前,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社会观念、价值取向、文化形态、组织结构、制度体系和发展模式,都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基层领导干部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好领导工作,我认为在工作中必须具备以下几种思维。  一、 基层领导干部应当具备一定的经济学思维  1. 领导干部为什么
近年来,配电网系统不断发展,家用电器、换流器以及变频调速等设备逐年增加,其在电力系统中的电流与电压用电特性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进而产生谐波,其一方面会对供电质量产生污
前人对项链的解读涉及主题阐释、写作风格分析、人物分析、历史背景介绍等,都是从显性的表层结构对做出的解读.采用候症式阅读法从马克思主义文学观点分析隐含的深层结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