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研究性学习报告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eda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的源起:
  在指导学生学习高中语文读本第六册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非常“特别”的问题:孔子为什么难以推行他的仁政主张?我认为是他个人的原因,他说话太“冲人”,他的主张很好,但说话太“生硬”,不易为人接受。
  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个“观测点”很新。以前我们看孔子,关注的大多是他的思想,即使谈到孔子的语言,也是作为《论语》这部语录体著作的语言,大多是从语录的角度去分析他的思想价值。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爱因斯坦语)。我决定搞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复述了张同学的问题,肯定了他的“重大发现”。或许是我煞有介事的开场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个同学说:“孔子很幽默,有些话很搞笑。”(举例略,下同)
  另一个接着说:“他说话太损人了,他并不‘娴于辞令’。”
  “孔子经常言行不一,出尔反尔。”
  “他言不由衷,好像是迫于无奈。”
  ……
  对一个问题的切入,首先是感性的,它将是理性研究的必经过程。第一步,我需要的仅是他们对这个话题的浓烈兴趣。
  课题的创设:
  先由学生自主广泛地提出问题,然后让他们从“孔子的语言”入手,研究他的话语特点,推选出一个“总题”——桀骜的语言,沉重的幽默。
  研究的目的:
  1、了解孔子“桀骜的语言,沉重的幽默”形成的原因、背景,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的巨人——孔子。
  2、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研究兴趣,为将来从事研究活动提供一个思路。
  3、有意寻找文与史的结合部,对春秋时代的历史作进一步的了解。
  4、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时间和条件,提高自己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5、协作与资源共享。
  活动的原则:
  围绕课题,学生可以自行设计问题,教师主要起组织、协调、指导和评估作用,重点在调动学生学习与探讨的积极性。高三时间紧迫,老师可以向他们多提供一些资料。
  研究的方式:
  利用纸本和网络,阅读《孔子世家》、《论语》以及后人评述孔子的文章,掌握一定的资料,制作、整理卡片;采用讨论、资料论证和询问等方式,形成初步的观点;再经过讨论、辩论,确立观点,写成小论文。
  研究的步骤:
  (借助高三寒假这个特殊的时间,制定如下研究计划)
  1、由住得较近的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原则上3-6人),召开2-3次讨论会。
  2、查阅资料、发现问题,小组内交流,由组长负责记录。
  3、小组陈述:经历了哪些实践过程,收集到了哪些资料,形成了哪些共识,有哪些异议,有哪些研究上的困难等。
  4、对小组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未达成一致的问题),组织1-2次全班讨论。
  5、每个小组提交一篇论文。
  6、请语文组部分老师参与评估,公布研究成果;教师进行归纳整理,作出总结。
  总结陈述:
  问题一:孔子“桀骜的语言,沉重的幽默”是如何形成的?
  孔子的家世:孔子出生低贱,是叔梁纥在64岁时与一个叫颜征在的少女“野合”所生。因为母亲少寡,按当时的礼制,他的母亲不能为叔梁纥送葬,甚至不知道叔梁纥葬在何处。可以说孔子出生在一个忤逆礼教的破落之家,他的少年时代会不会因为“可怕”的家庭出生而蒙上阴影?这些对他个性的形成会不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同时,孔子对“礼教”的遵崇又是对父母忤逆礼教的一次“反叛”,一次“正礼”的回归:“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少年的“复礼”行为,无疑是对亡父的一次“沉重的幽默”。
  2、混乱的时政。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政治大统一格局早已打破,国家的实权不断下移,由诸侯而大夫、由大夫而陪臣,“陪臣执国政”的现象非常普遍。孔子长期生活的鲁国,其政权控制在“三桓”手中,甚至连鲁昭公、鲁哀公都不得不寄居国外,客死他乡。在这样一个天下分裂、战争频发、礼崩乐坏的时代,激于义愤,孔子自然充满了浓烈的现实批判态度——他看到的一切,与他的理想是如此遥远:“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孔子对这个“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无道”社会十分不满,挞伐无情,语气之“重”,情由理出。
  3、失落的信任。自国君至大夫、陪臣,少有人理解孔子、相信他的主张,甚至对他的政治主张公开嘲讽、抵制。齐景公本来器重孔子,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政在节财”的政治主张深得景公欢心,但晏婴却百般阻挠,把儒家学说看得一文不值:“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久)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最后,景公只好下逐客令:“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得悻悻而去。
  他去卫国,卫灵公抬头看大雁,“色不在孔子”,其实是根本不理睬他,孔子只好离开卫国。他去楚国,楚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令尹子西却认为“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就能像文王、武王一样,据百里“卒王天下”,“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楚昭王最终拒绝了孔子。
  4、拒不媾和的追求。孔子“出道”碰见老子时,老子就送给他一番“忠言”:“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此言击中了孔子“要害”。孔子一生“聪明深察”、“博辩广大”,周游列国十四年,残酷的政治现实常使孔子“近于死”、“危其身”,但他决不屈志迎合。他在宋国时就差点被遭遇过自己恶评的豪奢之徒桓魋(宋司马)杀掉;楚王“聘孔子”,陈、蔡的大夫非常着急,因为他们的立身行事被孔子看得十分清楚,去楚国会对他们不利,“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于是不惜出兵围他,将他和他的弟子陷于死地。他在卫时,看到“卫灵公与夫人同车”“招摇市过之”,心中不爽,宣言“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他没有见过有人像卫灵公那样爱美德就像喜欢女色的,“于是丑之”,一气之下离开了卫国。
  5、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孔子的“克己复礼”自然是要复周礼,但周王室已衰微,礼崩乐坏,连不喜欢孔子的晏婴都认为“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但晏婴与孔子不同。除了有这份“恶”的感觉,任何人都不能像孔子一样为求得“政治和谐”而“矢志以求”。春秋各国忙于争伐,王室之内也是波诡云谲,权力之争从未停息。谁会有时间理会孔子的那一套“仁”呢!正因如此,孔子推行他的仁政主张,将以有为于国、有为于周制,但却无人理解,甚至理睬。不得意时,语言之中强硬些就在所难免。他是希望在万不得已中可以“强制执行”他的政治主张的,但孔子的力量太小,小到甚至还不能与自己抗衡,更遑论对付列国!
  6、个性的生猛。诲人不倦的孔子也时常言辞激越。甚至连孔子的得意门生都惹孔子生气,孔子言语之过激,甚至不惜讽刺挖苦。但孔子不能左右别人的人生,伤人亦自伤,看出了孔子的徒唤奈何。宰予昼寝,孔子勃然大怒,骂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孔子曾借《诗经》中的“匪兕匪虎,率彼旷野”两句问子路:我们“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在旷野里被迫疲于奔命”,我的学说难道不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种地步?子路说:你是对的,但天下不容你,你何不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十分生气,“今尔不修尔道而求容,赐(子路的名。孔子一生气,就对学生直呼其名),而(你)志不远矣!”在政治见解上,连他的学生都不能深味他的苦闷。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的孔子几次想入“无道”之险境,以求靠自己的能力去改变颓败的政治局势。晋国大夫佛肸据中牟而反,孔子却想接受佛肸的邀请去中牟,子路用孔子自己的话质问孔子:我听您说过“其身亲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可是现在您想去,怎么解释呢?孔子说:“坚硬的东西是磨不薄的,洁白的东西是染不黑的。”孔子是个自信的人,而自信的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总免不了屡屡受阻,但即使屡战屡败,孔了依然“磨而不磷(薄),”“涅而不淄”,可见他个性之生猛。
  7、狂热的政治激情。定公十年,孔子已“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夹谷之会”是孔子的政治杰作。他“以君子之道辅其君”,使齐景公看到了他的大臣“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的猥琐,齐景公“知义不若,归而大恐”,于是被迫“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但四年后,孔子五十六岁时,他的辉煌仕途终因季桓子观“文女文马”,“志不同”而自罢。孔子一生虽然只拥有过一两次短暂的仕途辉煌,但他对政治的改良、王道的复兴充满热情,甚至不惜四处呼喊,死而后已。他对无才无德之人的贬抑变得愈发冷峻。他坚持原则,以道事君,纵然一生不得意,也从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以至晚年哀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联想到他“天之将丧斯文也”、“天生德于予”、“吾谁欺,欺天乎”之类的对天感叹,才知道他只不过是借“知我者其天乎”发泄愤懑之情。其实他不信天,他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命运与人事不抱一丝侥幸。孔子是清醒的,他的政治热情,可以借用他自己用过的《易经》中的“不恒其德,或承其羞”来表达:一个人假如在品性上三心二意,这样的人只会经常遭受羞辱。孔子“不恒其德”,即使“仁”与“德”不被人理解,他也痴心不改。
  问题二:孔子“桀骜的语言,沉重的幽默”有哪些具体表现?
  1、言行相悖,故作反尔。季孙氏曾让家臣公山不狃治理自己的封邑费,但他却据费而叛,时已年过半百、“循道弥久”的孔子居然想去这个逆臣那里去谋事。并且自信地说:“如用我,其为东周乎!”如果公山不狃用我,我要把费变成东方的周朝。去辅弼一个逆臣,也许是子路不高兴了,也许是孔子觉得有违意愿,会遭人误解,“然亦卒不行”。类似这种不得已的言行,孔子不知“幽默”了自己多少回。
  孔子的“出尔反尔”其实是有难言之隐。有时候更是一种逃生的计谋。他过蒲时,蒲人阻止孔子。因为弟子的以死相拼,蒲人才肯有条件地答应孔子“借道”的要求。即孔子不能去蒲的敌国——卫国。孔子迫于无奈,只好与蒲人订立了不去卫都的盟誓。孔子从蒲东门出来时却直奔卫都。子贡不解地说:“你刚才与蒲人签订了盟约,怎么一出城就违背了呢?”一向不言“怪、力、乱、神”的孔子居然搬出“神”来为自己解脱:被人要挟订下的盟誓,“神不听”。孔子自然也就可以不信守了。在这里,他近乎一个狡黠的顽童。
  2、作歌相讽,发泄不满
  孔子五十六岁时,由大司寇行摄政事,一度使鲁国做买卖的人“弗饰贾(价。不讨虚价),男女行者别于途,道不拾遗”,与鲁有宿怨的齐人“闻而惧”,于是选了齐国的美女八十人,“衣文衣”(穿上绚丽的衣服),又选了饰有花纹的马一百六十匹,送到鲁国城门下“展出”,季桓子借机“微服观之再三”,以致“怠于政事”,并最终收下了女乐和马匹。孔子无法制止,只好选择离开,临行前送给季桓子一首歌:“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他讥讽季桓子:那些女人唱的歌,可以让人离开朝堂不务正业;那些女人来了,可以让人身败名裂。你还悠闲自在,一天到晚混日子。四年后,季桓子看到鲁国的颓败,想起孔子的歌谣,才恍然大悟,感伤地说:“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
  孔子临死前,用三句歌谣慨叹了自己奔波劳累的一生:“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唱完以后泪流满面,这又何尝不是他对一生所经历的世事的颓然感伤呢!
  3、起誓自咒,出语决绝
  许多人乃至他的学生都不相信他。卫灵公替自己的夫人南子邀孔子相见,孔子本不想去,但还是违背己愿“不得已而见之”,孔子行了礼,南子在帘帷之中还礼,环佩叮铛。子路不高兴,因为南子是当时很有名的“浪荡”女人,举止不合礼仪,正人君子都羞于见她。孔子说,我一向不愿见她,见到她也只是以礼相答(没干别的)。但子路不信,孔子就发誓自咒说:如果不是这样,“天厌之!天厌之!”孔子见到隐者桀溺,桀溺嘲笑子路:“与其从避人之士,岂若从避世之士哉!”孔子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我决不改变初衷!
  4、自抑自贬,自信自傲
  春秋乱世,不得不让孔子陷入自抑与自傲的痛苦中,这二者看似矛盾,实际上体现了孔子积极的人生态度,孔子的自贬自抑与自信自傲都体现了孔子昂扬的精神。
  孔子离曹去宋,同他的弟子一起坐在大树下“习礼”,曾遭孔子恶评的宋大夫桓魋拔掉大树,想杀死孔子,他带领弟子们一路急逃,定下神来的孔子庆幸:“天生德于予”,桓魋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孔子虽“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但长相却丑陋,“生而首上圩顶”。他去郑时“与弟子相失”,郑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然而腰部以下却比夏禹短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那个失魂落魄如丧家之犬的人一定是你的老师了。孔子听说后“欣然笑”答:人的长相是次要的,但要论我(现在的处境)像丧家之狗,的确!的确!周游列国,政令不通的孔子,借用他人的咒骂与抑揄,自我贬斥,以发泄心中块垒,不吐不快,可见胸襟。
  孔子为匡人所拘,弟子惧,孔子临乱不惊。从容地说:“自文王死后,周朝的文化不就在我这里吗?如果上天将毁灭它们,就不会让我们这些后死者承担起维护它的责任。上天并没有打算毁灭周朝的礼乐制度啊,匡人又能把我怎样呢?”以周礼为己任的孔子,自信而沉着,难怪齐国人怕孔子在鲁国“由大司寇行摄相事”,并认为“孔子为政必霸”。
  年近六旬的孔子带着自己的政治抱负,再一次去了卫国。但可惜此时卫灵公已老,而新君却“怠于政,不用孔子”。壮志未酬的孔子离卫时丢下一句话:如果用我,我只要一个月就可以理顺卫国,若给我三年,就大有所成。卫国数次拒绝孔子,实乃卫国之不幸。
  孔子到了晚年,他迷上了《易》,“读《易》,韦编三绝”。七十岁的孔子说:“如果能让我多活几年,我一定会让《易》晓彻贯通。”
  4、话里藏锋,以刺时政
  听孔子讲话,要关注他的弦外之音。
  卫灵公死后,卫国破败,连新君辄父都流亡在外,“不得立”。孔子拒绝了卫大夫的邀请,“不仕”,他评价卫国时用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鲁、卫之政,兄弟也。”鲁、卫分别是周公、康叔之后,周公与康叔是兄弟,但孔子不说“鲁、卫,兄弟也”,却说“鲁、卫之政,兄弟也”。他话里藏着的是,由陪臣执政的鲁国与无君之国卫国在政治腐败的问题上不分伯仲,堪称“兄弟”。讥讽之深,一语中的。
  季桓子的继承人季康子担心万贯家财被盗,孔子一语双关地说:“苟子之不欲,虽赏不窃。”如果你自己不贪财,即使奖励那些盗贼,他也不会来偷你。人家盗你,乃是因为你贪!
  孔子善用比喻,常借物辞谢、述志、言理乃至自伤。孔子六十四岁时,卫国内乱,大夫孔文子攻打贵族太叔,孔文子“问策于仲尼”,“仲尼辞不知”,扔下一句话:“鸟能择木,木岂能择鸟乎!”放下这句话的哲理与思辨不说,单看这比喻,就知道孔子这只择木而栖的良禽是断然不会留在卫国这棵朽木之上的。
  孔子想到逆臣佛肸那里去谋事,“子路止之”,孔子却说:坚硬的东西磨不薄,洁白的东西染不黑,我又不是一颗匏瓜,难道只能白白地挂在树上只能看不能吃吗?他是多么急切地想趁有生之年“居位谋事,以通其政”啊!
  孔子去见鲁大夫赵简子,但谁知赵简子却杀死了曾帮助过自己的两位鲁国大臣,孔子对这种“伤其类”的做法极为不满,他连续用了三个比喻谴责了这种不可理喻的行为:剖开母腹杀死幼兽,送子的麒麟也不会来到郊外;竭泽而渔,蛟龙就不会调合阴阳;捣毁巢穴,打碎鸟蛋,凤凰也不再飞翔。“鸟兽之于不义尚知辟(避)之,而况乎丘哉!”“乃还息乎陬乡”。
  5、省察自身,智者自智
  孔子善于用审视的眼光看自己,他曾分别问子路、子贡和颜回:我推行的政治主张难道错了吗?如果正确,又何以总陷入困厄而走投无路呢?只有颜回的回答甚合师心:“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大用,是有国者(当权者)之丑也。”孔子得到了正确的答案,终于露出了赤子一般的率真笑容:颜回啊,“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如果颜回有很多财产,孔老夫子将给你当管家。
  孔子晚年痛感“吾道不行也”,也痛恨“没世而名不称”,到死也不能扬其名,于是阅读史籍,“作《春秋》”,“以自见于后世”,书成后授诸弟子,感慨万分地说:“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怪罪)丘者亦以《春秋》。”因为《春秋》这部书,借史例“绳当世”,“《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司马迁语)。孔子是自觉的。
  6、仗义执言,贬损绳世
  孔子认为,只有周天子才可以称王。诸侯国称王便是违礼僭越。“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鲁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在践土与诸侯盟,他邀请周天子赴会,确立自己的霸权,在孔子看来,诸侯约见天子,是违背周礼的,于是“《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
  孔子准备去楚国,受到陈、蔡两国大夫的阻挠,粮食断绝。弟子们都病了,可是孔子却“讲诵弦歌不衰”。子路很生气,问:难道你不知道“君子亦有穷”吗?孔子守“义”不让:“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到现在,“君子固穷”仍是士人的高标。
  问题三:孔子“言行过激”,是他“仕途不畅”的直接原因吗?
  首先要弄清楚孔子率直的个性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孔子不满于春秋的礼崩乐坏,他用周礼审视一切社会现象,约束天下人的行为,“克己以复礼”。天下之乱不容于他,他也不“容”于天下。中国古代的“直臣”多以“直谏”而名传后世,当然,更多的是“获罪于当时”,仲尼困厄、屈原放逐、司马宫刑,主要是由于他们生活的社会环境造成的。他们用言辞抗争,乃是由于他们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个人的遭际在他们看来倒是其次。可以肯定地说,孔子“仕途不畅”,主要原因不是他桀骜的语言,是社会的黑暗。
  效果评估:
  1、为高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了一次可行性论证。
  2、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研究热情,唤起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
  3、为学生升入大学,从事研究活动打下基础。
  4、改变了高考复习阶级枯燥的学习方式,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涵。
  5、增强了团结协作精神。
  6、部分同学投入了较强的研究热情,体现了良好的治学态度。部分论文有一定价值,推荐参加“科技创新大赛”。
其他文献
1.高考热点和复习建议函数是高中数学乃至整个数学知识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其概念、性质及反映出的思想方法贯穿整个高中数学,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问题,一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我国中学开设生物学课程已有近百年历史。百年间,中学生物学教育的发展曲折而缓慢。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当前,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要求我国涌现出一大批站在生命科学前沿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哪些?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上完一节课,预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已达成?教学目标达成的标志是什么?解决这些困惑关系到能否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唐德最大的目的就是一下子从哪里赚到一笔钱!——数目还不太好说,但起码水平应是南方一个大老板的年薪标准!——这不是目的,这还仅是手段。唐德的目的是作个“一夜贵族”!即
【摘要】品德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幼儿的德育教育从我国的春秋时期开始就有了深厚的基底,德育的教育将影响到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甚至世界的发展水平。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人格教育以及心理健康的养成,品德教育渗透都具有特殊的意义也具有极大的影响。相关教育工作者起到的启蒙教育的作用可以帮助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积极健康的成长,同时帮助幼儿建设良好的礼仪以及行为习惯,提高幼儿的文明程
近年来,枣阳市北城办事处经济快速、高效增长。去年共完成企业总产值31亿元,利税4.4亿元。乡镇企业名列枣阳市第一名,进入襄樊市综合实力二十强。一、抓大促优,营造规模经营
落英缤纷的9月正是许多学子离家求学的时节,初次踏上异乡土地的你,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异地文化的排斥与冲击. Falling colorful September is the season for many studen
过年过节最怕大鱼大肉之后,面对上升的体重。与其苦苦压抑食欲,不如学会聪明的饮食方法,让你尽情享受美食,不必担心肥胖上身。太多研究显示,过度压抑自己的食欲不会有什么好
侧击。许多经理感觉侧击是一个纯粹的军事概念,与营销似乎毫无关系。恰恰相反,侧击乃是一种最新的营销作战策略。许多军事指挥员将很多作战运筹时间用来寻找发动侧翼进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