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教学》在2005年第二期刊登了马浩老师的《警惕当前体育课改实践中的几种形式主义》后,在学校体育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随后《体育教学》在2005年第三期、第四期又分别刊登了王成杰老师的《正确认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刘苗老师的《也谈体育课改实践中的形式主义倾向》,龚旭东老师的《浅谈体育教学走出“自主学习”的误区》等多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体育新课程实施过程教学方法运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评价使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这些问题反映了在体育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的严重误区,体育新课程教学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必然导致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阻碍了体育新课程更好地实施。因此,理解新课程的课堂有效教学含义,把握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原则,正确实施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效教学含义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体育新课程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这里的进步或发展不仅有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获得这一方面,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二、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原则
体育新课程教学原则包括:目标性原则、渐进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分层施教原则和分层施教原则等。它是教学工作准绳,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人们对体育和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更新,因此这些原则不可能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必须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完善。同时,这些教学原则并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我们教学实践必须充分地关注和灵活地运用。
三、体育新课程实施有效教学策略
1.强化教学目标意识
强化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就是要求课堂教学要根据体育新课程的课程目标,制定合理教学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教学目标制定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一节课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是导致体育新课程课堂教学各种形式主义的一个直接原因。制定教学目标,要根据体育新课程的各个领域目标,研究水平目标,遵循系统论、控制论的科学原理,整体把握,统筹安排,制定出学年、学期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课中,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群”。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课堂教学目标的内部结构和排列顺序,明确对各领域目标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具体要求,使之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明确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教学活动是否与目标和谐一致,通过与学生的双向信息交流,统一协调教与学的矛盾关系,矫正与目标的偏差,以确保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2.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有效教学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平等是指在教与学上没有尊卑、高低之分;和谐是指师生情感的沟通和融洽。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情景,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体育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溝通。教师如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那么,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会水到渠成。
3.创设合作探究学习情景
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学生的有效学习,而学生的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须具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教师的教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提高教学效率的重点要放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上。开展学法指导,要坚持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学生体育实践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将“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有效引入课堂,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法的改革带动教法的改革,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新课程关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提出,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尊重。首先,要根据体育学科特点,处理好传统接受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优势互补。由于体育学科主要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学习一定的运动技能和知识来达成课程目标的,所以,接受性学习仍将在学生课程学习中具有一定作用。其次,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这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为此,教师要改变选择教学方法中出现的形式主义,正确理解体育新课程教学理念,真正让学生明确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让他们辨证地理解“苦学”,懂得会学、善学、巧学和乐学,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与学习策略。
4.精选教学内容
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能有效促进其发展。首先,要明确体育课程性质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运动是手段,健康是目的,体育新课程目标达成的基本点是:学生必须通过体育实践活动,没有了学生体育实践活动,课程所有目标就全部变成空中楼阁。也就是说运动技术学习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能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学习运动技术的过程既是体育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学习领域中核心和主体部分,也是实现其他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
由此可见,新课标并没有否定技能教学,而是给了技能教学一个更合理、更重要的定位,我们不但不能“淡化”,而应有重点、有选择地去“强化运动技能教学”。所以,要实施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一定要精选教学内容,体育运动项目如各种球类、田径、体操等仍然应该是我们的首选内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和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要进入课堂,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做好“教材化”处理,如何做好“用教材教”,决不能将“运动技术的掌握”丢弃,如果是这样我们势必也就失去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真正价值。
5.合理开发利用体育资源
在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上要寻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身体条件相应的教学内容,在不超越学生某个思维和身体发展阶段,又不低于现有最低水平的情况下,要考虑教学的广度、深度和进度的弹性,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受、新的发展。
例如:在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方面,由于学生年龄、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水平三以下的学生就不适合太多运用体育骨干,而水平四以上的学生则可以充分发挥体育骨干作用,带领小组或全班进行活动。再如:开发利用体育物力资源方面,利用废旧汽车轮胎进入课堂,对水平四以下的学生来说,学生喜欢程度和教学效果肯定比水平四以上学生好,等等。
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换套新的教材,不只是用了新的《课程标准》代替过去的《教学大纲》的问题。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体育课程中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从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入手,加强课堂管理,合理选用教学策略,保证课堂教学目标实施,真正走向优化课堂教学之路,从而推进体育新课程实施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有效教学的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4-5-25日,第6版
这些问题反映了在体育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的严重误区,体育新课程教学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必然导致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阻碍了体育新课程更好地实施。因此,理解新课程的课堂有效教学含义,把握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原则,正确实施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效教学含义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体育新课程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这里的进步或发展不仅有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获得这一方面,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二、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原则
体育新课程教学原则包括:目标性原则、渐进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分层施教原则和分层施教原则等。它是教学工作准绳,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人们对体育和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更新,因此这些原则不可能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必须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完善。同时,这些教学原则并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我们教学实践必须充分地关注和灵活地运用。
三、体育新课程实施有效教学策略
1.强化教学目标意识
强化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就是要求课堂教学要根据体育新课程的课程目标,制定合理教学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教学目标制定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一节课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是导致体育新课程课堂教学各种形式主义的一个直接原因。制定教学目标,要根据体育新课程的各个领域目标,研究水平目标,遵循系统论、控制论的科学原理,整体把握,统筹安排,制定出学年、学期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课中,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群”。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课堂教学目标的内部结构和排列顺序,明确对各领域目标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具体要求,使之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明确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教学活动是否与目标和谐一致,通过与学生的双向信息交流,统一协调教与学的矛盾关系,矫正与目标的偏差,以确保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2.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有效教学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平等是指在教与学上没有尊卑、高低之分;和谐是指师生情感的沟通和融洽。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情景,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体育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溝通。教师如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那么,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会水到渠成。
3.创设合作探究学习情景
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学生的有效学习,而学生的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须具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教师的教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提高教学效率的重点要放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上。开展学法指导,要坚持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学生体育实践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将“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有效引入课堂,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法的改革带动教法的改革,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新课程关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提出,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尊重。首先,要根据体育学科特点,处理好传统接受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优势互补。由于体育学科主要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学习一定的运动技能和知识来达成课程目标的,所以,接受性学习仍将在学生课程学习中具有一定作用。其次,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这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为此,教师要改变选择教学方法中出现的形式主义,正确理解体育新课程教学理念,真正让学生明确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让他们辨证地理解“苦学”,懂得会学、善学、巧学和乐学,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与学习策略。
4.精选教学内容
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能有效促进其发展。首先,要明确体育课程性质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运动是手段,健康是目的,体育新课程目标达成的基本点是:学生必须通过体育实践活动,没有了学生体育实践活动,课程所有目标就全部变成空中楼阁。也就是说运动技术学习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能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学习运动技术的过程既是体育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学习领域中核心和主体部分,也是实现其他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
由此可见,新课标并没有否定技能教学,而是给了技能教学一个更合理、更重要的定位,我们不但不能“淡化”,而应有重点、有选择地去“强化运动技能教学”。所以,要实施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一定要精选教学内容,体育运动项目如各种球类、田径、体操等仍然应该是我们的首选内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和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要进入课堂,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做好“教材化”处理,如何做好“用教材教”,决不能将“运动技术的掌握”丢弃,如果是这样我们势必也就失去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真正价值。
5.合理开发利用体育资源
在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上要寻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身体条件相应的教学内容,在不超越学生某个思维和身体发展阶段,又不低于现有最低水平的情况下,要考虑教学的广度、深度和进度的弹性,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受、新的发展。
例如:在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方面,由于学生年龄、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水平三以下的学生就不适合太多运用体育骨干,而水平四以上的学生则可以充分发挥体育骨干作用,带领小组或全班进行活动。再如:开发利用体育物力资源方面,利用废旧汽车轮胎进入课堂,对水平四以下的学生来说,学生喜欢程度和教学效果肯定比水平四以上学生好,等等。
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换套新的教材,不只是用了新的《课程标准》代替过去的《教学大纲》的问题。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体育课程中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从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入手,加强课堂管理,合理选用教学策略,保证课堂教学目标实施,真正走向优化课堂教学之路,从而推进体育新课程实施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有效教学的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4-5-25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