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即诚实、诚恳,真实无伪。诚信的基本含义是诚恳老实,守信无欺。它要求人们对己不自欺、诚实无妄,对人不欺人、重承诺、守信用。诚信是为人之本、立业之基、为政之要,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纽带,对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一 加强当代高职生诚信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诚信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诚信是规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因此,加强公民的诚信教育,尤其是加强培养作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高职生的诚信教育,既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二)加强诚信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诚信不仅是高职生步入职业殿堂的“通行证”,也是其立足社会的基础,更是其能够成家立业、发展个人才华的基础。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道德法制建设不够完善,发展的迅速、竞争的激烈、利益的驱动,出现了一些较为严重的诚信缺失行为,如坑蒙拐骗、假冒伪劣、唯利是图、见利忘义、虚报浮夸等,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都会对高职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其对诚信问题认识存在偏差,诚信信念迷茫。因此,提高高职生诚信意识,加强以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高职生应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
(三)加强诚信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本的秩序保证,而市场经济秩序是必须建立在以诚信为基本准则的社会道德之上的。诚信度越高,产品越精良,竞争力就越强,这是亘古不变的市场法则。但近些年来,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不讲信用、欺骗欺诈已成为社会公害。像食品和药品的安全问题已威胁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特别是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这些现象不仅使国家和经济组织信誉受损,而且严重破坏了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给社会风气带来不利影响。高职生作为未来的市场经济的主力军,应不断增强诚信意识,充分认识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努力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要求。
(四)加强诚信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拓展就业市场的重要前提
目前,我国就业再就业形势严峻、竞争异常激烈,高职生要实现就业除了要有真才实干外,还必须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其中诚信是职业道德素质的核心。如果高职生在求职择业时不诚信,在应聘简历中过分夸大自己的成绩,甚至采用伪证书、假成绩、虚构简历、乱签协议等不诚信手段。如此种种不诚信行为使当前本不景气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这种不诚信的求职择业现象,使用人单位对该校的学生在诚信感上大打折扣,最终影响该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拓,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加强高职生诚信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诚信意识,既是高职生顺利实现就业的条件,也是提高学校声望,拓展就业市场的重要前提。
(五)加强诚信道德教育是高职生诚信现状的迫切要求,也是塑造高职生健康道德人格的要求
诚信的基本内容是诚实和守信,具体表现为以诚相待、以诚取信于人。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评价标准日益多样化,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道德体系遭到怀疑甚至否定。高职生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其诚信观令人担忧,表现为:学风不正、抄袭成风、考试作弊;拖欠学费、不按时还贷;求职造假等。虽属少部分人,但严重影响高职生的形象,破坏公平竞争秩序,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积极开展诚信教育以提高高职生的诚信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 解决当前高职生诚信问题的实践探索
(一)建立规范、科学、可操作的诚信道德建设体系,强化诚信教育
“诚实守信的重新建立不能完全寄希望于个人的道德自觉,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制度、机制和环境的强有力保障”。高职生诚信的形成必须有完备的信用体系做保证和相应的奖惩制度做后盾。面对如今高职生的诚信缺失,应尽快建立健全诚信制度系统,用诚信制度规范引导高职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用制度巩固诚信成果,遏制失信行为。
1 建立诚信档案制度
在经济发达法制健全的社会,个人信用在银行的地位甚至比其他抵押物更加重要,就如同一个人的第二张身份证。为高职生建立诚信档案,使之成为学习工作的第二张身份证。从学生入学开始,为其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个人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态度、学习情况、奖惩情况、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等进行记录,作为其入党、保送、评优奖先、发放贷款的重要依据,而且与学生本人的毕业推荐书一起,提供给用人单位,将学生的信用记录延伸到社会,成为学生进入各行各业的“通行证”。高职生诚信档案的建立,是高职生诚信教育制度的一部分,有助于高职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促进其诚信习惯的养成,为毕业后进入社会奠定良好的信用基础。
2 建立诚信评估机制
构建高职生评估机制是为高职生将诚信内化为品质提供动力。在建立高职生诚信档案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科学的等级分类,设立基本信息记录、良好行为信息记录和不良好行为信息记录,定期根据记录的信息对高职生进行评估,对有严重不良行为记录和濒临诚信降级的学生实施预警制度,教育和督促学生,避免诚信状况进一步恶化。评估结果放进学生档案。这样,学生才能自觉遵守诚信制度,形成良好的诚信品质。
3 建立诚信奖惩制度
建立对具有良好诚信记录的学生进行奖励和对失信学生惩罚的制度。学校对诚信的学生进行表扬,树其为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具有很强的正面激励作用;对失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惩罚,包括道义上的谴责和法律上的制裁。根据信用评价的结果进行奖惩,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损。提高不诚信者的成本,既是对失信者本人的教育和挽救,也是对其他学生的警醒和鞭策。以此来约束诚信缺失行为,进而强化高职生的诚信意识。
(二)加大诚信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诚信社会氛围
诚信教育需要正确的舆论引导,要在全社会进行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加强新闻联播舆论的监督职能,正面宣传先进典型,有效激励诚信者,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文化氛围。二是高职院校要通过校报、广播站、海报、标语等宣传形式,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 比赛、征文比赛、“信用班”、“无失信学生”等教育活动。抨击、谴责、处罚考试作弊、不按时还贷等不守信用的现象,让学生从中认识、反省、辨别自己的行为是非,从根本上改变老实人吃亏的弊端,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校园氛围。三是高职院校自身要树立良好形象,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收费、各种评估检查、师生评优、评先、学术研究、教学等方面要本着诚信的原则,为学生的诚信教育树立一种典范。
(三)整合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关注诚信教育
“大学生是很重要的群体,特殊的使命决定了他们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诚信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的形成和发展都有一定规律。要解决高职生诚信缺失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使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来关心、支持高职生诚信教育。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提高政府诚信,为全民树立诚信的榜样。政府自身的诚信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关键,对公众起着示范和表率作用。二是完善市场信用制度,促进人与人之间诚信交往。规范的市场必须以诚信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离开诚信,人与人之间互相提防,不仅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而且还加剧了人际关系的紧张程度。三是加强网络诚信文化建设,优化网络诚信环境。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已进入高职生的日常生活,如学习、看新闻、聊天、交友等。但部分高职生认为网络是虚拟的,无须道德规约,不求诚实守信,于是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偷看别人的电子信件、浏览黄色网站、制造病毒等,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网络秩序。四是加强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白自己应当承担的教育责任,实现学校和家庭诚信教育的良性互动。家庭是高职生接触最多的社会环境,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子女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子女学习的榜样。因此,家长应在诚信意识和行为上成为子女的榜样,重视子女诚信品质的培养。
(四)加强自觉修养,提高诚信道德素养
外部的环境、制度、教育的确能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培养产生影响,但这些都只是从外部产生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从高职生内在的修养做起,高职生要坚定自己的道德信念,以严格的个人修养来约束自己,加强个人自律,坚持“慎独”,做到“知行统一”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使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把诚信道德作为自己的一种行为习惯或生活方式,成为一种信念,成为人格的一部分,进而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成为一个具有良好诚信品质的高素质人才。
一 加强当代高职生诚信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诚信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诚信是规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因此,加强公民的诚信教育,尤其是加强培养作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高职生的诚信教育,既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二)加强诚信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诚信不仅是高职生步入职业殿堂的“通行证”,也是其立足社会的基础,更是其能够成家立业、发展个人才华的基础。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道德法制建设不够完善,发展的迅速、竞争的激烈、利益的驱动,出现了一些较为严重的诚信缺失行为,如坑蒙拐骗、假冒伪劣、唯利是图、见利忘义、虚报浮夸等,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都会对高职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其对诚信问题认识存在偏差,诚信信念迷茫。因此,提高高职生诚信意识,加强以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高职生应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
(三)加强诚信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本的秩序保证,而市场经济秩序是必须建立在以诚信为基本准则的社会道德之上的。诚信度越高,产品越精良,竞争力就越强,这是亘古不变的市场法则。但近些年来,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不讲信用、欺骗欺诈已成为社会公害。像食品和药品的安全问题已威胁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特别是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这些现象不仅使国家和经济组织信誉受损,而且严重破坏了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给社会风气带来不利影响。高职生作为未来的市场经济的主力军,应不断增强诚信意识,充分认识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努力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要求。
(四)加强诚信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拓展就业市场的重要前提
目前,我国就业再就业形势严峻、竞争异常激烈,高职生要实现就业除了要有真才实干外,还必须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其中诚信是职业道德素质的核心。如果高职生在求职择业时不诚信,在应聘简历中过分夸大自己的成绩,甚至采用伪证书、假成绩、虚构简历、乱签协议等不诚信手段。如此种种不诚信行为使当前本不景气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这种不诚信的求职择业现象,使用人单位对该校的学生在诚信感上大打折扣,最终影响该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拓,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加强高职生诚信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诚信意识,既是高职生顺利实现就业的条件,也是提高学校声望,拓展就业市场的重要前提。
(五)加强诚信道德教育是高职生诚信现状的迫切要求,也是塑造高职生健康道德人格的要求
诚信的基本内容是诚实和守信,具体表现为以诚相待、以诚取信于人。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评价标准日益多样化,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道德体系遭到怀疑甚至否定。高职生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其诚信观令人担忧,表现为:学风不正、抄袭成风、考试作弊;拖欠学费、不按时还贷;求职造假等。虽属少部分人,但严重影响高职生的形象,破坏公平竞争秩序,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积极开展诚信教育以提高高职生的诚信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 解决当前高职生诚信问题的实践探索
(一)建立规范、科学、可操作的诚信道德建设体系,强化诚信教育
“诚实守信的重新建立不能完全寄希望于个人的道德自觉,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制度、机制和环境的强有力保障”。高职生诚信的形成必须有完备的信用体系做保证和相应的奖惩制度做后盾。面对如今高职生的诚信缺失,应尽快建立健全诚信制度系统,用诚信制度规范引导高职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用制度巩固诚信成果,遏制失信行为。
1 建立诚信档案制度
在经济发达法制健全的社会,个人信用在银行的地位甚至比其他抵押物更加重要,就如同一个人的第二张身份证。为高职生建立诚信档案,使之成为学习工作的第二张身份证。从学生入学开始,为其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个人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态度、学习情况、奖惩情况、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等进行记录,作为其入党、保送、评优奖先、发放贷款的重要依据,而且与学生本人的毕业推荐书一起,提供给用人单位,将学生的信用记录延伸到社会,成为学生进入各行各业的“通行证”。高职生诚信档案的建立,是高职生诚信教育制度的一部分,有助于高职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促进其诚信习惯的养成,为毕业后进入社会奠定良好的信用基础。
2 建立诚信评估机制
构建高职生评估机制是为高职生将诚信内化为品质提供动力。在建立高职生诚信档案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科学的等级分类,设立基本信息记录、良好行为信息记录和不良好行为信息记录,定期根据记录的信息对高职生进行评估,对有严重不良行为记录和濒临诚信降级的学生实施预警制度,教育和督促学生,避免诚信状况进一步恶化。评估结果放进学生档案。这样,学生才能自觉遵守诚信制度,形成良好的诚信品质。
3 建立诚信奖惩制度
建立对具有良好诚信记录的学生进行奖励和对失信学生惩罚的制度。学校对诚信的学生进行表扬,树其为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具有很强的正面激励作用;对失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惩罚,包括道义上的谴责和法律上的制裁。根据信用评价的结果进行奖惩,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损。提高不诚信者的成本,既是对失信者本人的教育和挽救,也是对其他学生的警醒和鞭策。以此来约束诚信缺失行为,进而强化高职生的诚信意识。
(二)加大诚信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诚信社会氛围
诚信教育需要正确的舆论引导,要在全社会进行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加强新闻联播舆论的监督职能,正面宣传先进典型,有效激励诚信者,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文化氛围。二是高职院校要通过校报、广播站、海报、标语等宣传形式,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 比赛、征文比赛、“信用班”、“无失信学生”等教育活动。抨击、谴责、处罚考试作弊、不按时还贷等不守信用的现象,让学生从中认识、反省、辨别自己的行为是非,从根本上改变老实人吃亏的弊端,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校园氛围。三是高职院校自身要树立良好形象,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收费、各种评估检查、师生评优、评先、学术研究、教学等方面要本着诚信的原则,为学生的诚信教育树立一种典范。
(三)整合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关注诚信教育
“大学生是很重要的群体,特殊的使命决定了他们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诚信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的形成和发展都有一定规律。要解决高职生诚信缺失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使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来关心、支持高职生诚信教育。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提高政府诚信,为全民树立诚信的榜样。政府自身的诚信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关键,对公众起着示范和表率作用。二是完善市场信用制度,促进人与人之间诚信交往。规范的市场必须以诚信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离开诚信,人与人之间互相提防,不仅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而且还加剧了人际关系的紧张程度。三是加强网络诚信文化建设,优化网络诚信环境。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已进入高职生的日常生活,如学习、看新闻、聊天、交友等。但部分高职生认为网络是虚拟的,无须道德规约,不求诚实守信,于是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偷看别人的电子信件、浏览黄色网站、制造病毒等,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网络秩序。四是加强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白自己应当承担的教育责任,实现学校和家庭诚信教育的良性互动。家庭是高职生接触最多的社会环境,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子女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子女学习的榜样。因此,家长应在诚信意识和行为上成为子女的榜样,重视子女诚信品质的培养。
(四)加强自觉修养,提高诚信道德素养
外部的环境、制度、教育的确能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培养产生影响,但这些都只是从外部产生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从高职生内在的修养做起,高职生要坚定自己的道德信念,以严格的个人修养来约束自己,加强个人自律,坚持“慎独”,做到“知行统一”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使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把诚信道德作为自己的一种行为习惯或生活方式,成为一种信念,成为人格的一部分,进而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成为一个具有良好诚信品质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