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文学期刊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呈现边缘化发展趋势,文学期刊面临重重困境阻碍发展。传统的文学期刊在传播速度与效果等方面,与新媒体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在受众资源、经营盈利及传播渠道等方面也遭受积压,有些老牌文学期刊甚至面临停刊风险。基于此,文学期刊应积极分析新媒体时代下所面临的困境,采取合理的措施寻找出路,以确保在新媒体时代下能够获得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 ; 文学期刊 ; 困境 ;出路
1.引言
面对新媒体时代对文学期刊所产生的冲击,文学期刊逐渐由被动向主动转型进行发展,期望在困境中探索出路。现阶段,我国文学期刊转型经历过改变与数字化两个阶段,但是面对近几年突然崛起的新媒体,文学期刊应冷静面对困境,沉着应对挑战并寻找发展之路。在新媒体时代下,文学期刊通过媒介融合可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以了解需求,使各项业务发展更加具有针对性。此外,文学期刊还可利用媒介融合降低期刊发行成本,适当减少纸质期刊的发行量,这样既可增强文学期刊在市场内的影响力,又能借助长久形成的公信力提高文学期刊形象。
2.新媒体时代文学期刊所面临的困境分析
2.1内容同质,缺乏明确的定位
文学期刊的出版具有周期性特点,相对而言即时性与时效性都无法得到保障。虽然部分文学期刊通过新媒体逐渐具备日更能力,加深读者对文学期刊的印象,以此提高“存在感”,但内容大部分以实刊节选与转载内容所组成,极易出现文学期刊内容同质化现象。首先是文学期刊在新媒体平台所呈现的内容与实刊内容同质化问题,虽然适当的节选可以引起读者兴趣,提高实刊的发行收入,但某些文学期刊过于依赖实刊销售,因此会存在高频率与大篇幅的推送节选内容。暂且不说动辄上万字的内容是否适合在新媒体平台呈现,即便内容短小的文章,也需要考虑是否原封不动进行转移。如陈鹏的中篇小说《半生》,每次所推送的内容在5000字左右,给读者的阅读体验差,即便有些会利用新媒体平台推送更多内容给读者,若读者习惯从新媒体平臺获取内容后,将会直接影响实刊的销售,这种将芝麻丢西瓜的做法效果不佳。其次是同类型文学期刊在新媒体平台所呈现的内容存在同质化现象,使得新媒体上所呈现的内容存在无序现象,看似都有但实际却什么都没有。
2.2用户沉默,互动程度较低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文学期刊纷纷入驻各大新媒体平台,它们主要看中的是平台上的基数与活跃度。互动性是新媒体平台的主要特征之一,文学期刊若想摆脱传统的传播模式,必须依托新媒体平台开展丰富的读者互动活动,以增强与读者之间的情感联系,使文学期刊由传统的被看,转变为读者积极参与。但是从实际运营状况来看,文学期刊在新媒体平台上与读者互动程度远远不够,很少有读者活动的痕迹,有些甚至没有专门用于读者交流互动的功能。此外,文学期刊本身并未意识到此问题,在新媒体平台所发布的内容仅在末尾留下客服电话与邮箱地址,这样的交流方式形同虚设,用户会变得更加沉默,所以文学期刊的发展一直处于较为尴尬的处境。
2.3持续盈利能力较弱
在新媒体时代下文学期刊纷纷开始探索发展模式,但实际的盈利能力仍然较弱。目前,文学期刊在新媒体平台上主要依靠销售与广告两种盈利方式,利润较少且有限,盈利手法自新媒体出现以来没有发生较大创新改变,基本仍然沿用初期的盈利模式。此外,文学期刊的订阅数与其它活跃自媒体相比存在很大差异,投入广告的效益也较差,难以吸引广告商的资金支持。造成此困境的原因,在于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大部分属于免费性质,读者已习惯于免费获取阅读内容,对于付费阅读短时间内难以接受。文学期刊自身也存在问题,如在新媒体时代下开拓盈利渠道时缺乏创新性与探索性,团队在新媒体层面上的商业运营能力较低,对新媒体的认知较浅,各项理念与管理也无法跟上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步伐。
3.新媒体时代下文学期刊的出路分析
3.1重视内容运营
在新媒体时代下文学期刊具有诸多渠道与载体,但其中的核心在于媒介的产品内容,甚至可说“内容为王”已成为新媒体时代实现盈利发展的起点。新媒体平台与杂志纸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媒介载体,所以文学期刊在新媒体上的编辑应实现因地制宜,在文章选材与选题、文字与符号设计、图文排版形式等方面都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阅读体验,从细节入手根据文学期刊风格进行适当调整与优化,当最终风格确定后尽可能减少改动,使内容能够在受众心中产生深刻印象,同时避免产生阅读负面反应。此外,文学期刊应控制新媒体平台上的实刊节选与转载内容所占的比例,不可存在一家独大的现象,在选题方面应体现出文学期刊的个性化特点并明确自身的定位,切记不可盲目更风与扎堆。为了迎接新媒体时代下的用户阅读习惯,需要将节选内容转化为移动终端阅读形式,如将中长篇内容精简化处理,推出精简版本,避免对用户带来视觉疲劳。若存在转载内容,需要在文章末尾表明注释,避免出现版权纠纷问题而对文学期刊产生负面影响。
3.2重视关系运营
在新媒体时代,文学期刊若想留住与吸引用户订阅关注,仅仅依靠优秀的内容是不够的,需要重视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构建维护工作。文学期刊应全面分析各种新媒体平台的特性,积极开发与利用载体所具有的功能,尽可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如智能回复与人工客服等。此外,文学期刊的运营者需要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丰富的活动提高互动有效性,使用户能够对文学期刊产生深刻印象并形成阅读依赖与习惯。如线上作家讲坛、线上线下结合的新书发布会及线下读者见面会等,通过交流沟通,既可了解用户阅读需求,还可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文学期刊在用户心中的地位。
3.3重视商业运营
在新媒体时代,文学期刊应积极研究新媒体平台的属性,摆脱传统营销理念束缚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探索与创新,以开辟属于自己独特的商业运营模式。文学期刊应建立商业运用部门,对大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充分了解用户需求及特点,确保市场调研工作的有效性。此外,还可向其它优秀的文学期刊积极学习与取经,然后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创新发展。在线上盈利方面,既需要保留原有的盈利方式,还可以开发出具有文学期刊个性化特色的副产品,如笔记本、台历等小商品。最后,文学期刊还应积极与各大新媒体电商合作,通过自身运营的粉丝实现变现,以扩大盈利空间。
4.结束语
当前,新媒体时代下我国文学期刊的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因此需要加强对困境的研究,通过重视内容、关系与商业运用寻找出路,以确保文学期刊在新媒体时代下能够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秦鲁菁. 新媒体时代与传统文学期刊的融合与转型[C].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9:139-144.
[2]徐小红.融媒体时代文学期刊如何度过瓶颈期[J].新闻爱好者,2019(08):65-67.
[3]邹军.新媒体时代的文学期刊——兼论新时期以来文学期刊的发展嬗变[J].中国图书评论,2018(05):121-125.
[4]朱卉平.新媒体时代文学期刊发展策略[J].中国出版,2017(10):58-60.
作者简介:张芷嫣(1997.12-),女,汉族,陕西绥德人,本科,研究方向:中国文学。
关键词:新媒体 ; 文学期刊 ; 困境 ;出路
1.引言
面对新媒体时代对文学期刊所产生的冲击,文学期刊逐渐由被动向主动转型进行发展,期望在困境中探索出路。现阶段,我国文学期刊转型经历过改变与数字化两个阶段,但是面对近几年突然崛起的新媒体,文学期刊应冷静面对困境,沉着应对挑战并寻找发展之路。在新媒体时代下,文学期刊通过媒介融合可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以了解需求,使各项业务发展更加具有针对性。此外,文学期刊还可利用媒介融合降低期刊发行成本,适当减少纸质期刊的发行量,这样既可增强文学期刊在市场内的影响力,又能借助长久形成的公信力提高文学期刊形象。
2.新媒体时代文学期刊所面临的困境分析
2.1内容同质,缺乏明确的定位
文学期刊的出版具有周期性特点,相对而言即时性与时效性都无法得到保障。虽然部分文学期刊通过新媒体逐渐具备日更能力,加深读者对文学期刊的印象,以此提高“存在感”,但内容大部分以实刊节选与转载内容所组成,极易出现文学期刊内容同质化现象。首先是文学期刊在新媒体平台所呈现的内容与实刊内容同质化问题,虽然适当的节选可以引起读者兴趣,提高实刊的发行收入,但某些文学期刊过于依赖实刊销售,因此会存在高频率与大篇幅的推送节选内容。暂且不说动辄上万字的内容是否适合在新媒体平台呈现,即便内容短小的文章,也需要考虑是否原封不动进行转移。如陈鹏的中篇小说《半生》,每次所推送的内容在5000字左右,给读者的阅读体验差,即便有些会利用新媒体平台推送更多内容给读者,若读者习惯从新媒体平臺获取内容后,将会直接影响实刊的销售,这种将芝麻丢西瓜的做法效果不佳。其次是同类型文学期刊在新媒体平台所呈现的内容存在同质化现象,使得新媒体上所呈现的内容存在无序现象,看似都有但实际却什么都没有。
2.2用户沉默,互动程度较低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文学期刊纷纷入驻各大新媒体平台,它们主要看中的是平台上的基数与活跃度。互动性是新媒体平台的主要特征之一,文学期刊若想摆脱传统的传播模式,必须依托新媒体平台开展丰富的读者互动活动,以增强与读者之间的情感联系,使文学期刊由传统的被看,转变为读者积极参与。但是从实际运营状况来看,文学期刊在新媒体平台上与读者互动程度远远不够,很少有读者活动的痕迹,有些甚至没有专门用于读者交流互动的功能。此外,文学期刊本身并未意识到此问题,在新媒体平台所发布的内容仅在末尾留下客服电话与邮箱地址,这样的交流方式形同虚设,用户会变得更加沉默,所以文学期刊的发展一直处于较为尴尬的处境。
2.3持续盈利能力较弱
在新媒体时代下文学期刊纷纷开始探索发展模式,但实际的盈利能力仍然较弱。目前,文学期刊在新媒体平台上主要依靠销售与广告两种盈利方式,利润较少且有限,盈利手法自新媒体出现以来没有发生较大创新改变,基本仍然沿用初期的盈利模式。此外,文学期刊的订阅数与其它活跃自媒体相比存在很大差异,投入广告的效益也较差,难以吸引广告商的资金支持。造成此困境的原因,在于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大部分属于免费性质,读者已习惯于免费获取阅读内容,对于付费阅读短时间内难以接受。文学期刊自身也存在问题,如在新媒体时代下开拓盈利渠道时缺乏创新性与探索性,团队在新媒体层面上的商业运营能力较低,对新媒体的认知较浅,各项理念与管理也无法跟上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步伐。
3.新媒体时代下文学期刊的出路分析
3.1重视内容运营
在新媒体时代下文学期刊具有诸多渠道与载体,但其中的核心在于媒介的产品内容,甚至可说“内容为王”已成为新媒体时代实现盈利发展的起点。新媒体平台与杂志纸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媒介载体,所以文学期刊在新媒体上的编辑应实现因地制宜,在文章选材与选题、文字与符号设计、图文排版形式等方面都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阅读体验,从细节入手根据文学期刊风格进行适当调整与优化,当最终风格确定后尽可能减少改动,使内容能够在受众心中产生深刻印象,同时避免产生阅读负面反应。此外,文学期刊应控制新媒体平台上的实刊节选与转载内容所占的比例,不可存在一家独大的现象,在选题方面应体现出文学期刊的个性化特点并明确自身的定位,切记不可盲目更风与扎堆。为了迎接新媒体时代下的用户阅读习惯,需要将节选内容转化为移动终端阅读形式,如将中长篇内容精简化处理,推出精简版本,避免对用户带来视觉疲劳。若存在转载内容,需要在文章末尾表明注释,避免出现版权纠纷问题而对文学期刊产生负面影响。
3.2重视关系运营
在新媒体时代,文学期刊若想留住与吸引用户订阅关注,仅仅依靠优秀的内容是不够的,需要重视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构建维护工作。文学期刊应全面分析各种新媒体平台的特性,积极开发与利用载体所具有的功能,尽可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如智能回复与人工客服等。此外,文学期刊的运营者需要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丰富的活动提高互动有效性,使用户能够对文学期刊产生深刻印象并形成阅读依赖与习惯。如线上作家讲坛、线上线下结合的新书发布会及线下读者见面会等,通过交流沟通,既可了解用户阅读需求,还可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文学期刊在用户心中的地位。
3.3重视商业运营
在新媒体时代,文学期刊应积极研究新媒体平台的属性,摆脱传统营销理念束缚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探索与创新,以开辟属于自己独特的商业运营模式。文学期刊应建立商业运用部门,对大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充分了解用户需求及特点,确保市场调研工作的有效性。此外,还可向其它优秀的文学期刊积极学习与取经,然后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创新发展。在线上盈利方面,既需要保留原有的盈利方式,还可以开发出具有文学期刊个性化特色的副产品,如笔记本、台历等小商品。最后,文学期刊还应积极与各大新媒体电商合作,通过自身运营的粉丝实现变现,以扩大盈利空间。
4.结束语
当前,新媒体时代下我国文学期刊的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因此需要加强对困境的研究,通过重视内容、关系与商业运用寻找出路,以确保文学期刊在新媒体时代下能够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秦鲁菁. 新媒体时代与传统文学期刊的融合与转型[C].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9:139-144.
[2]徐小红.融媒体时代文学期刊如何度过瓶颈期[J].新闻爱好者,2019(08):65-67.
[3]邹军.新媒体时代的文学期刊——兼论新时期以来文学期刊的发展嬗变[J].中国图书评论,2018(05):121-125.
[4]朱卉平.新媒体时代文学期刊发展策略[J].中国出版,2017(10):58-60.
作者简介:张芷嫣(1997.12-),女,汉族,陕西绥德人,本科,研究方向: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