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汤”不成席

来源 :餐饮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zs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可泯灭的灵魂
  在中国各菜系中,虽然制作“高汤”的方法不尽相同,同一菜系之中,用于制作不同品类、不同档次的菜肴所用的“高汤”也有区别,但“高汤”是中餐的基础却是各菜系中餐大厨心照不宣的共识。“高汤”在菜肴中起的是灵魂的作用,它非同小可,它不可替代,甚至可以这样说,在中餐中是无“汤”不成席。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打卤面是很多北京人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的人们都很喜闻乐见的一种家常美味。但就是这么一碗普普通通的打卤面,“汤”也是重头戏。按北京人的习俗,“打卤面”是个专用名词,只有用猪肉白煮出的被称之为白汤的肉汤,再加水淀粉勾芡打卤做出的卤面才能称之为打卤面。用于煮白汤的肉,以正宗老北京做法用的是五花肉,因为它一层肥、一层瘦,肥瘦相间,煮出来的肉汤肥嫩,鲜香可口。现代人大多怕荤,所以也可以用通脊替代五花肉。不过做打卤面的汤总还是需要“肥”一点点,故而选用带皮的通脊最合适。材料选好了,还不能急着煮汤,拔毛、刮油、清洗、去血,一系列繁复的工作之后才能下锅。肉改刀切条,凉水下锅,加姜片、葱段、绍酒及花椒适量,旺火煮开,撇沫,改小火煮,煮到用筷子头从有肉皮的一面向肉里扎入,以拔出时肉无嘬力为合度。这时白汤才算煮好,端锅离火,以备打卤之需。
  讲到这大家就能明白,为什么说中餐是无“汤”不成席了吧。打卤面看似和“汤”毫无瓜葛,但真正要得到一碗正宗美味的打卤面,没有了白汤,也就只能叫个卤面,且毫无内涵、口味寡淡、缺乏灵魂。基本上,中餐里的绝大多数菜品都与“汤”有着纠缠不清的情缘。
  此高汤非彼高汤
  汤是羹的别名,羹之为名似更为古雅,而汤则更为切实。所谓“宁可食无馔,不可饭无汤”,闲人李渔认为汤乃“下饭”之物,“饭犹舟也,羹犹水也;舟之在滩,非水不下,与饭之在喉,非汤不下,其势一也。”这里李渔所说乃餐后汤,当然除了餐后汤外,还有广州人最爱的餐前汤,但这都不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入馔高汤才是我们的初衷,或者说是调味汤可能更明确一点。
  入馔高汤,虽然提到的总是高汤,但实际上入菜的汤也分为好多种,不同的菜配不同的汤调味。上汤是粤菜烹调中常用的一种高汤,主要用于烹调鱼翅捞饭、碗仔翅、上汤菜心、上汤时蔬。上汤是用老母鸡、猪瘦肉、金华火腿、瑶柱、猪龙骨、鸡爪、冰糖、白胡椒粒、桂圆肉、生姜等加水熬制数小时,然后过滤隔渣而成,它味道鲜美,清澈透明,呈浅茶色。头汤是指从煮生料的汤锅中提取的首批汤,在制作中多用于烧、烩以及一些中档汤菜。头汤是用鸡、鸭、猪肉、猪肘、猪蹄、猪肚、棒子骨等为主料,先给原料飞水去异味,再加入清水、姜片和葱段熬煮6-7小时,提取首汤即可。这种汤色泽奶白,口感浓稠,鲜香肥美。“二汤”在川菜中又被称为“毛汤”,与“头汤”相比,一般是部分头汤提取或部分原料捞出后另加清水继续熬制的汤。这种汤色淡、味不浓,鲜味明显不及“头汤”,只用于一般菜肴的调制或汆汤。“二汤”所用原料同“头汤”相同,制作方法也相差不多。清汤是很多菜系中高级汤汁之一,主要用于高档菜肴的制作,如川菜中的开水白菜、鲁菜中的清汤燕菜,用的都是这种汤。清汤的主要特点是清澈见底,鲜醇味美。清汤的制法相当讲究,必须经过三道以上的工序,是汤料中制作最为复杂的一种,是以老母鸡、老鸭、猪骨、火腿、棒骨为主料,先飞水去异味,再放入汤锅中加水烧开,撇去浮沫,加入生姜、大葱、料酒,以小火熬制4-5小时,经过滤隔渣即成。
  一锅百年老汤的困顿
  中餐各地美味菜式中都少不了汤汁,或者为汤,或者为汤底,或者为浇汁,或者为卤汁等等,而国人趋之若鹜的美食,往往是那种所谓由百年老汤做成的食物。何谓百年老汤,就是汤底熬的年头长了,味道才醇厚。可是这种百年老汤在手工作坊式的家庭小店里是一大优势,可是一旦碰到现代社会需要大批量供应,甚至是连锁企业的时候,就存在很多问题了。成本高是首要问题,有专家曾估算,一般来说,如果要熬20斤高汤,需要十几斤金华火腿、十几只鸡、几十斤瘦肉和猪皮。算下来价格不低,而如果换做浓缩鸡汁一类的产品,比如:金宝浓鲜鸡汁、金宝清鲜鸡汁等,成本一下子就被降下来了。“原来吊汤可能需要10只鸡,现在用7只,再辅助添加一定量的金宝系列汤汁,就可以起到提鲜、增味的作用,大大节约了成本。”豫府神厨的总厨赵国英对这款产品有过非常深入的了解,“金宝鸡汁系列产品鸡肉含量很高且风味醇厚,烹调时只需要少量添加,就能很好地丰富菜品的味道。”另外,金宝系列汤汁不含有任何防腐剂,只用盐来保鲜,还原了真鸡鲜味,保证了口感。
  当然,用浓缩汤汁产品为菜品调味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厨师惯用的手段,像金宝汤“红白罐”系列在美国风靡150年,是家喻户晓、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远道而来的高品质调味品,势必给中国的厨师带来无限的灵感。加之“红白罐”每款汤汁都具有科学的比例确保基础汤的味道统一,节约人工的运营成本、节约储存空间,保障食品的安全稳定性,即点即做无需备至,减少浪费。

其他文献
河南省厨乡满天星餐饮有限公司前身是“满天星粥屋”,由中国烹饪大师冯建忠先生始创于2001年,位于厨乡长垣县桂陵大道32号,历经12年风雨。现拥有两个“国”字号餐饮品牌:一是“满天星粥屋”,现有中国烹饪大(名)师5名,中国名菜1道,冠军菜3道,金牌菜5道。于2009年被相关组织认定为“中华餐饮名店”;二是“厨乡满天星火锅坊”在2011年底被认定为“中华名火锅”。一个餐饮企业能同时拥有2个全国性品牌,
期刊
2017 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尔苏语词汇通释》(下文简称《通释》)经过3 年多时间的精心编校,于2020 年6 月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作者西昌学院王德和教授及其团队与安徽大学出版社的编辑通力合作,经过多轮磋商,对书稿进行反复推敲,仔细修订,最  终将其打造成一部135 万字的尔苏语言和文化研究的著作。  该书内容包括尔苏语词汇通释、尔苏文化、尔苏语拼音方案、尔苏语语音概况、尔苏姓氏用字表
期刊
对樊胜武先生留下深刻印象,源于共同出席在韩国举办的国际世厨联大会。在众多参加会议的国内代表团中,樊胜武率领的河南代表团成员统一身着雪白笔挺的厨师礼服,一下子就吸引了不少嘉宾的目光。合影留念时,他们打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红色横幅一一“河南餐饮代表团赴35届世界厨师联合大会”,显得那么自豪;在闭幕晚宴上,其他人都因白天舟车劳顿地参观而放松下来,樊胜武的团队却变戏法似的重新装扮一新,女士们换上了华美的礼服或
期刊
说到北京小吃,很多都与宫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拿奶酪来说,它原本发端于宫廷,却由于某种机缘巧合成为平民口中的珍馐。而近代梁实秋先生所著《酪》一文中也提到:“我个人就很怕喝奶……可是做成酪我就喜欢喝。酪有酪铺……最有名的一家是在前门外框儿胡同(应为门框胡同)北头路西,我记不得他的字号了。他家的酪,牛奶醇而新鲜,所以味道与众不同,大碗带果的尤佳,酪里面有瓜子仁儿,于喝咽之外有点东西咀嚼,别有风味。每
期刊
“满汉全席”起兴于清代,是集满族菜与汉族菜点之精华而形成的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华大宴。其菜点精美、礼仪讲究,从中可领略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传承中华菜系文化之瑰宝。在河南博物馆旁有这样一家店,它的门面古朴大气,写着“味道名家”的横匾传递诗情画意,走入其中,金璧辉煌的大厅和木质家具交相辉映,营造这一种典雅恢弘的气势。  味道名家烹炉大观饭店为推出满汉全席这一中华盛宴,特别装修了与满汉全席宫廷文化相匹
期刊
自2012年上半年以来,餐饮行业发展形势严峻,面对当前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租金费用节节高攀及经营利润变薄的种种困境,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将目光投向节约运营管理中的能耗成本,向节能低碳要效益。  据专业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能源消耗在餐饮业成本的占比中一直居高不下,有超过一半的餐饮企业水、电、燃料费用占营业费用比重在8%~12%,有的餐饮企业,费用比重在12%~15%,更有超过5%的餐饮企业
期刊
现代社会,人们日益崇尚天然、环保、节约的饮食消费观念,于是诞生出了“绿色餐饮”的理念,慢慢被餐饮企业的经营者所接纳和重视,并逐步引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绿色餐饮”已经不再是空洞的口号式概念,而成为了切实的实践行为。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饮食消费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崇尚美味到更加崇尚自然、环保、节约,绿色餐饮的概念慢慢深入人心。随着这一观念的普及,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餐饮企
期刊
本报讯(记者张维祥)1月28日,在宋庆龄诞辰128周年之际,中国福利会、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上海市档案馆在沪举办“203档案”整理研究利用工作座谈会,中国福利会、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上海市档案馆领导及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与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中国福利会英文历史档案简称“203档案”,现存于上海市档案馆,全宗号U143,共203卷17247页,形成
期刊
卢沟桥事变  7月7日,卢沟桥上  那些摁着狼心的敌人,突然  扣动板机。石狮惊得合不上嘴  永定河水打着寒战  随便采一朵波浪,都可以  鉴证风平浪静的夜晚,埋伏很深的  借口。现在还可以,站在  狮子的角度,看清比夜更黑的阴谋  这根导火索,被侵略者轻轻一拉  便点燃中国人长达八年的愤怒  桥并不长,266米  中国军队从这一端打到那一端  足足花了八年。地道战、游击战  全都用上了,毛主席把
期刊
餐厅与博物馆,原本是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个符号,一个散发着人间烟火,煎炒烹炸,活色生香;一个投射出智慧的光芒,说古论今,包罗万象。它们能够产生交集吗?  而当我们细细追究中华文化的源头,却发现“夫礼之初,始于饮食”。所谓礼之初始诸饮食,说明一切文化现象都发端于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这正是中华民族顺应自然生态的创造。所以,餐厅和博物馆有交集,恰是最正常、合理不过的现象。  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