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低效教学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_sar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低效一方面表现为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课堂纪律涣散,另一方面还表现在所提问题肤浅,教改教法欠佳等。因此,要想扭转这种低效教学的局面,教师就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积极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低效教学;应对策略
  从多年来课程改革实情看,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及领会还存在偏差,致使课堂教学哗众取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轰动效应”的结果是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弱化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试问:这样的课堂能不低效吗?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笔者对语文低效教学成因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其一:教师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这“一桶水”指的就是教师的业务能力、智力水平。只有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过硬的业务能力、智力水平,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反之,以其昏昏,又岂能使人昭昭?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教师,对于考过的试卷从不主动地、独立地去解答,而是找来答案照抄。一旦没有答案,便叫苦连天。不知这些教师是本身会做,只图方便去抄答案呢,还是本身不会做,只得去抄?倘若是前者,倒说得过去。若是后者,那就是自身“昏昏”,自然学生“昏昏”,课堂教学自然也就低效了。也有的教师,可能对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性问题一知半解,但又不虚心学习,不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要想课堂教学高效是较困难的。
  应对策略:教师应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特别是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教师既要博览群书,也要学会独立思考,要使学生“信服”就要不断给自身“充电”,用自己的真才实学来“征服”学生。
  其二:教师主导作用体现不够。新课程理念明确了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导”,即“引导”、“指导”、“示范”。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导”得功夫不够是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即求学者,老师即师傅、能者。教师面对一群“嗷嗷待哺”、求学若渴的学生,如果不能做很好的“引导”、“指导”、“示范”,学生何以学呢?“导”得功夫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方法。即“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导”的目的是使学生由“不会学”到“会学”,由“无知”到“有知”。“导”的功夫达到了,课堂教学自然也就“高效”了。课堂教学中的“导”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一般来讲,课文涉及多少知识,我们就应揭示多少知识。例如《最后一课》一文的开头就有一段景物描写:“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鸟在林边婉转的唱歌。”针对这段景物描写,可设计成两个问题:这段话属于什么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可指导:属于景物描写。“暖和”“晴朗”“画眉鸣叫”,描绘的是一幅美好、欢快、悠闲的场景,表现了小弗朗士在上“最后一课”之前,对“家乡已被德军占领,学校已被德军控制,学生不能再学法语”这些情况全然无知的幼稚、高兴的心情。如果对于类似的问题指导得多了,训练得多了,学生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自然会品析了。
  应对策略: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就要熟悉教学规律,要结合具体学情给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从知识的角度,更要从情感的角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其三: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格。初中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表现在课堂之上活泼好动,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客观上讲,一个教师面对一个班级的四五十名学生既要维持纪律,又要完成教学任务确实有些力不从心。一些教师对一些差生疏于管教,这样会更加助长他们松散懒惰的风气,教学效果自然无从谈及。
  应对策略:教学效果往往与教师要求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初中生来讲,教师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进行严格要求甚至是批评是教师应有的权利。教师要有耐心和爱心,要一视同仁,特别是针对一些后进生,更要给予更多的关注,既要体现出“严”,又要体现出“爱”,宽严相济才能让学生对教师的教诲言听讲从。
  其四:教师教学策略方法不当。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能深刻的领悟新课程理念的实质内涵,习惯了传统的是师传生授式的教学思路。课堂教学也仅仅通过简单的提问进行师生互动,这样的模式使课堂气氛变得死气沉沉,缺乏生机与活力。
  应对策略:在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要因“课”而变,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语言实践的机会。如结合课文阅读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在讲授《春》一课时,仿照课文的写法,以“秋”为题进行口头描述片断训练;在讲授《羚羊木雕》一课时,让学生以“我想对你说”为题,针对爸爸妈妈的教育方法说一段话。这样的训练,既拓展了课文、锻炼了写作能力,又提高了口语能力,可谓一举三得。在讲授新课时,根据课文内容可适当的引入多媒体,如学习《沁园春·雪》时,先播放这首歌的MTV,使学生既为优美的画面、雄浑的歌声所陶醉,又被磅礴的气势、豪迈的情怀所折服,进而产生一种探究课文内容的强烈的求知欲望。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端正态度,吃苦耐劳,建立课改新理念,改变自身落后、浮躁的教法,学习别人好的经验,开动脑筋,努力实践,就一定能够扭转课堂教学低效的局面,开启高效课堂的马达,让它运转于我们的每一节课堂之中。
  参考文献:
  [1]饶莉娟.初中语文低效课堂教学行为透视.新课程研究(下旬).2015年8期
  [2]刘先树.论怎样改善初中语文高耗低效的状态.关爱明天.2014年11期
  [3]杨姝婷.小议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之策略.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5期
  [4]李文生.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3年8期
  (作者单位:河北省永清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民间借贷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多变,具有研究价值。因此,本文通过对民间借贷中几个常见的法律问题进行浅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民间借贷;网贷平台;刑民交叉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而非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进行的一种资金融通行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民间借贷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中小型企业融
本文从构式义的角度分析了N1+V1得+N2+V2句式的两种类型:结果句和致使句,并认为构式义在给句子分类时起到一种导向作用。构式义和句中动词义相互作用,构式义与动词义一致时,生成
摘 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本文围绕“党规严于国法,推进党内法规与法律法规的有机衔接”,从党内法规是依法治国的保障,党规党纪比国法更严、进一步完善党内法规、党内法规要同国家法律衔接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党内法规;国法;完善;衔接  1党内法规是依法治国的保障  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是靠严明的党规党纪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党取得执政地位后,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共同成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以农民为主体的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民处于利益的核心层。要确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准确把握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真实需求,才能在满足农村公共产品
摘 要:本设计的农业自动节水灌溉车由STC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ADC0832作为模数转换器,L9110驱动电路驱动,可实现根据土壤湿度自动寻路灌溉的功能。以电子类的自动浇花器的工作原理为参考,配以能智能循迹的车模和自动采集机械臂,运用温湿度采集电路及单片机控制技术构成一个土壤温湿度采集与控制系统。再用数字电路控制自动给水系统及时的浇水系统供水。可设置湿度上下限值,小车自动检测出土壤湿度是
摘 要:女职工特殊保护,是指国家根据女职工身体结构和生理机能的特点以及抚育子女的需要,在劳动方面对其特殊权益的法律保障。我国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还存在着执法不严、监察不力、内容滞后、无法可依、维权成本太高等方面的问题。应该树立科学的立法观,完善女职工特殊权益的各项制度,加强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与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强化对损害女职工特殊权益违法行为的刑事制裁,使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向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理论,既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也存在着“重主体轻客体”的倾向。当前必须重视对实践客体的性质、主客体双向作用的双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