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C912.6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9- 0203 -01
2008年,我校参与了北京市教委“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课题研究(以下简称课改),课改实施两年来,我们从教学理论的学习,到教学资料的开发,从教学观念的转变,到教学方法的实施,做了大量的工作,这其中,有迷惑不解时的苦恼,也有豁然开朗时的喜悦;有失误时的自责,也有收获时的满足。做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对课改前后教学方法的不同有着深刻的体会,并在心里进行了无数次的比较,下面,我就将比较结果总结如下。
第一,教学理念不同。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受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影响较重,重知识、轻技能,教学方法体系的基本构架是“教师、教材、课堂”的三中心,这也就决定了教学组织方法就是全班集体一起坐着听课,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再现能力。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学习的学生,一部分被知识“吓倒”,学不会了,还有一部分学的很好,可到实际工作中却束手无策,不知怎么用。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强调的是知识为能力服务,教学方法体系应该是“情境、学生、操作”的三中心,教师的课堂组织可以采用分组合作法,组内每一个同学都有具体分工及工作任务,教学模式是“学中做、做中学”,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掌握技能、学会知识、学会体验。在这种理念下学习的学生,可以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他们能够体会到知识不是用来答卷的,而是有用的,他们会有成功的体验。教学理念的不同在课程名称上也能够体现出来,例如:“税费核算与缴纳”,体现的是操作理念,“税法”体现的是知识理念。理念的不同时根本的不同,它决定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及考评方法的不同。
第二,备课方法不同。传统教学方法下,教师的备课是“备知识、备重点、备难点”,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基于工作过程改革的教学方法下,教师的备课是“备情境、备学生、备任务”,强调技能的掌握与提高。还拿税收这门课来讲,传统教学方法下,备课时要把知识串联起来,把重点、难点找出来,克服重点难点的方法通常就是举例和练习,所以老师在备课时要准备出大量的习题。在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下,教师在备课时要想到在什么样的情境下教学效果最好,例如“税务登记”,需要与税务所联系,这也是备课的一部分,要把任务目标考虑清楚(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把任务内容与完成任务的步骤考虑清楚,并在学生学习任务指导书中写清楚以便于学生操作和学习,甚至要把分组方法考虑好,例如人员合理搭配,怎样组合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此外,还有教学工具、用品的准备等。可以说,课改后,备课工作量大大增加。
第三,教学方法不同。传统教学方法是由教师一支粉笔讲到下课,例如:讲到增值税,先要讲什么是增值税、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及征税范围、什么是进项税、销项税、应纳税额是怎样计算的,由于应纳税额的计算是重点,所以还需要举例和让学生反复做练习。这时候,学生在做什么呢?学生正忙于听讲,记笔记,忙于做练习,把知识记住,在考试时能够再现出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基于工作过程改革的教学方法下,以任务驱动法为例,教师先要明确任务,其次是分析任务,学生可以参与分析任务的过程,将自己对于工作任务的理解讲出来,然后是实施任务,可以由组长组织分工,每名同学都有自己的具体工作任务,学生需要分工合作才能够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或者由于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而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向书本学习、向老师请教、到互联网上去搜索等),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们掌握了技能、学到了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这时候,教师在做什么呢?教师是在答疑解惑,辅助同学完成工作任务。还以增值税学习为例,教师先要明确本次课的任务是为某某企业完成某月份的增值税纳税申报工作,接着分析完成本项工作任务的过程及步骤,必要的话可以进行演示分析,然后由学生去填制纳税申报表,填制过程中去掌握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增值税税率等知识,申报完成后还要进行帐务处理,也由学生自己去选择凭证、编制凭证、登记帐簿等,最后学生学会的是纳税申报及核算工作,而不是纳税申报及核算知识,这种学习效果是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第四,考评方法不同。传统教学方法下,学生成绩的考评主要依靠试卷(期中试卷、期末试卷、练习篇子等),考评主体是教师,主要针对学生知识再现能力进行评价。行动导向教学法下,学生成绩的考评好坏与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有很大关系,每一个工作任务完成的好坏(完成进度、完成质量等指标)直接影响学生成绩,每一个工作任务都要有可见的工作成果,这个成果还要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人人都看得见,人人可以评价,评价主体可以是学生自己、也可以是組长或班里其他同学,当然,老师也要进行评价,这样,评价主体就由一元变成了多元,评价内容由知识变成了能力、知识、情感的全面考评。例如,在税费申报与核算课上,我们利用专业实训室实务投影设备让学生展示纳税申报表、各种凭证等,学生自己边展示边说明,下面的同学发现问题、指出问题,既考评了学生,同时又是学生的一个学习过程,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
通过比较,我认为基于工作过程改革后的教学方法是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尤其是对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更是如此。当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例如“课堂效率不高”、“课堂进度不容易把控”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慢慢地寻找方法加以解决。
2008年,我校参与了北京市教委“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课题研究(以下简称课改),课改实施两年来,我们从教学理论的学习,到教学资料的开发,从教学观念的转变,到教学方法的实施,做了大量的工作,这其中,有迷惑不解时的苦恼,也有豁然开朗时的喜悦;有失误时的自责,也有收获时的满足。做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对课改前后教学方法的不同有着深刻的体会,并在心里进行了无数次的比较,下面,我就将比较结果总结如下。
第一,教学理念不同。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受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影响较重,重知识、轻技能,教学方法体系的基本构架是“教师、教材、课堂”的三中心,这也就决定了教学组织方法就是全班集体一起坐着听课,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再现能力。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学习的学生,一部分被知识“吓倒”,学不会了,还有一部分学的很好,可到实际工作中却束手无策,不知怎么用。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强调的是知识为能力服务,教学方法体系应该是“情境、学生、操作”的三中心,教师的课堂组织可以采用分组合作法,组内每一个同学都有具体分工及工作任务,教学模式是“学中做、做中学”,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掌握技能、学会知识、学会体验。在这种理念下学习的学生,可以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他们能够体会到知识不是用来答卷的,而是有用的,他们会有成功的体验。教学理念的不同在课程名称上也能够体现出来,例如:“税费核算与缴纳”,体现的是操作理念,“税法”体现的是知识理念。理念的不同时根本的不同,它决定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及考评方法的不同。
第二,备课方法不同。传统教学方法下,教师的备课是“备知识、备重点、备难点”,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基于工作过程改革的教学方法下,教师的备课是“备情境、备学生、备任务”,强调技能的掌握与提高。还拿税收这门课来讲,传统教学方法下,备课时要把知识串联起来,把重点、难点找出来,克服重点难点的方法通常就是举例和练习,所以老师在备课时要准备出大量的习题。在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下,教师在备课时要想到在什么样的情境下教学效果最好,例如“税务登记”,需要与税务所联系,这也是备课的一部分,要把任务目标考虑清楚(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把任务内容与完成任务的步骤考虑清楚,并在学生学习任务指导书中写清楚以便于学生操作和学习,甚至要把分组方法考虑好,例如人员合理搭配,怎样组合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此外,还有教学工具、用品的准备等。可以说,课改后,备课工作量大大增加。
第三,教学方法不同。传统教学方法是由教师一支粉笔讲到下课,例如:讲到增值税,先要讲什么是增值税、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及征税范围、什么是进项税、销项税、应纳税额是怎样计算的,由于应纳税额的计算是重点,所以还需要举例和让学生反复做练习。这时候,学生在做什么呢?学生正忙于听讲,记笔记,忙于做练习,把知识记住,在考试时能够再现出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基于工作过程改革的教学方法下,以任务驱动法为例,教师先要明确任务,其次是分析任务,学生可以参与分析任务的过程,将自己对于工作任务的理解讲出来,然后是实施任务,可以由组长组织分工,每名同学都有自己的具体工作任务,学生需要分工合作才能够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或者由于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而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向书本学习、向老师请教、到互联网上去搜索等),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们掌握了技能、学到了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这时候,教师在做什么呢?教师是在答疑解惑,辅助同学完成工作任务。还以增值税学习为例,教师先要明确本次课的任务是为某某企业完成某月份的增值税纳税申报工作,接着分析完成本项工作任务的过程及步骤,必要的话可以进行演示分析,然后由学生去填制纳税申报表,填制过程中去掌握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增值税税率等知识,申报完成后还要进行帐务处理,也由学生自己去选择凭证、编制凭证、登记帐簿等,最后学生学会的是纳税申报及核算工作,而不是纳税申报及核算知识,这种学习效果是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第四,考评方法不同。传统教学方法下,学生成绩的考评主要依靠试卷(期中试卷、期末试卷、练习篇子等),考评主体是教师,主要针对学生知识再现能力进行评价。行动导向教学法下,学生成绩的考评好坏与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有很大关系,每一个工作任务完成的好坏(完成进度、完成质量等指标)直接影响学生成绩,每一个工作任务都要有可见的工作成果,这个成果还要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人人都看得见,人人可以评价,评价主体可以是学生自己、也可以是組长或班里其他同学,当然,老师也要进行评价,这样,评价主体就由一元变成了多元,评价内容由知识变成了能力、知识、情感的全面考评。例如,在税费申报与核算课上,我们利用专业实训室实务投影设备让学生展示纳税申报表、各种凭证等,学生自己边展示边说明,下面的同学发现问题、指出问题,既考评了学生,同时又是学生的一个学习过程,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
通过比较,我认为基于工作过程改革后的教学方法是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尤其是对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更是如此。当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例如“课堂效率不高”、“课堂进度不容易把控”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慢慢地寻找方法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