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科学课本,里面是文字少,彩图多,如只靠教师举一反三的讲解,很难有一个好的效果。经过近一段时间的摸索,我觉得科学课可以这样教。
1 让学生多做实验,注重实践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由于小学生实践经验少,具体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因而要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在做实验中积累经验,使认识不断深化,从而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教材选择的教学内容,大多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也是他们非常渴望了解的知识,这些知识也是小学生能够亲自进行观察、实验、操作的。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如在上《神奇的小电动机》一课,我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解剖小电动机,让学生了解小电机的构造;第二课时里面有一个内容:猜想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在第一节课上,我先让学生做假设,然后我布置学生准备实验材料:玩具小电机、橡皮筋、一次性塑料杯、一號电池、透明胶 导线、磁铁、电池盒、开关、铜质粗导线、大头针,小平头起子等,下一次上课进行试验,验证我们的猜想。学生在实验中学习,老师呢,在指导学生的实验中教学,使实验贯穿科学课教学的全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获得了真知,这种亲自体验实践所获取的知识和经验,是我们做老师靠任何说教都无法取代的。结果在学生亲手的实验操作中,很快地弄明白了小电机转动的秘密:小电机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2 让学生多参与议论,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
所谓的多参与议论,实际上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对科学问题的探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通过语言来描绘感性认识;学生对自然事物作分析或进行归纳、概括,也必须借助语言来进行;学生对科学的认识,从未知到已知,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在这样一个认识转化的过程中,老师也是靠学生的语言来了解他们理解的程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应限制学生这不能说,那不能讲,更不要怕学生说多了,而影响课程进度。而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说,大胆地说,有不同的认识允许展开辩论,还要启发学生大胆地提出疑难问题。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是天真的,他们有着很丰富的遐想,一遇到问题就想问个为什么,针对他们的这一个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挖掘他们的这种“想法”。在他们的表达过程中,即使说错了,也只作正面指点,不指责,不挫伤他们发言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科学课中能放开步伐,轻松前进。如上《能量与太阳》一课,我想让学生明白能源矿产是有限的,要节约能源。我问:“给你一个小馒头和充足的水分,你能吃一个月吗?”有的学生说不可以,有的学生说可以,我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一部分学生说:一个小小的馒头,要想坚持一个月,是不行的,即使每天吃一点,也会吃完的,我相机引出能源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我们要节约能源。这时有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也可以吃一个月!我大吃一惊,反问,可以吗?怎么吃?学生说,我用这个馒头钓鱼,钓来了鱼,吃鱼不就坚持一个月吗!我及时肯定了这个学生的发言具有创新。是啊,当馒头不足时,我们可以用馒头换来鱼,当煤、石油、天然气没有了我们怎么办?是不是也可以找其他的能源来代替呢?学生说,是的,我迅速导入主题,我们要寻找新能源。可以利用哪些能源呢?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再次积极地、踊跃的发言,教学回到预设状态上来: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这样,不仅使学生真正获得了科学知识,懂得了应用知识,而且养成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尊重教材,活用教材,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
新课程的每个学段都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活用教材,超越教材。具体体现在教师对教材有深刻和独到的见解,对教学有独特的思路和设计,能够调整知识点的顺序,增、减教材内容,甚至能够对教材的绝对权威提出挑战。如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五课《相貌各异的我们》,课本第一部分内容:观察我们的不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人的一至二种相貌特征并画下来;第二部分: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调查表的性状有a、有无耳垂b、前额V发际,平发际c、下颌中央有沟无沟d、卷发和直发e、舌头能不能向内卷曲。第三部分内容;我们的相貌是唯一的吗,要求学生画画看,能组成几种相貌的人。我在进行教学时,没有按照书本要求做。第一部分我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不同主要是在面部,面部又体现在哪些性状不同呢?启发学生说出面部近四十种不同性状,让学生初步了解我们相貌是各异的,将书本的画特征变为说特征,简洁方便,更加快捷。第二部分在调查表中我更改了最后的一栏性状,变舌头能不能向内卷曲为单双眼皮(单眼皮、双眼皮、一单一双眼皮、三眼皮、内双眼皮)等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观察。在最后一部分我还是没有采取画的方式,而是教学生用排列组合的方式理解我们的相貌是唯一的,排列组合不是学生要掌握的方法,课本也没有提到排列组合,我根据一个性状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人,引导学生再增加一个性状会有四种人,比如,根据有无耳垂可以分为:有耳垂和无耳垂,增加一个性状:眼皮的不同,可以分为单眼皮和双眼皮,这样就会有这样四种不同的人,即双眼皮有耳垂、双眼皮无耳垂、单眼皮有耳垂、单眼皮无耳垂(2×2=4);如果再增加第一个性状就会得出2×2×2=8种不同的人,接着让学生推出再一次增加会得到2×2×2×2=16种,这样学生会推出32、64、128、256、512……直到亿万种不同的人,这样学生就会明白不同性状会组成很多很多不同的人,所以世上没有两个相同的人,我们的相貌就是唯一的,从而也会理解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的说法。通过一系列的调整,学生轻松的理解了《相貌各异的我们》这一课,突出了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的教学目标,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总之,在科学课中,运用以上的教学方法,也正是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的。
1 让学生多做实验,注重实践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由于小学生实践经验少,具体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因而要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在做实验中积累经验,使认识不断深化,从而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教材选择的教学内容,大多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也是他们非常渴望了解的知识,这些知识也是小学生能够亲自进行观察、实验、操作的。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如在上《神奇的小电动机》一课,我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解剖小电动机,让学生了解小电机的构造;第二课时里面有一个内容:猜想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在第一节课上,我先让学生做假设,然后我布置学生准备实验材料:玩具小电机、橡皮筋、一次性塑料杯、一號电池、透明胶 导线、磁铁、电池盒、开关、铜质粗导线、大头针,小平头起子等,下一次上课进行试验,验证我们的猜想。学生在实验中学习,老师呢,在指导学生的实验中教学,使实验贯穿科学课教学的全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获得了真知,这种亲自体验实践所获取的知识和经验,是我们做老师靠任何说教都无法取代的。结果在学生亲手的实验操作中,很快地弄明白了小电机转动的秘密:小电机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2 让学生多参与议论,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
所谓的多参与议论,实际上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对科学问题的探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通过语言来描绘感性认识;学生对自然事物作分析或进行归纳、概括,也必须借助语言来进行;学生对科学的认识,从未知到已知,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在这样一个认识转化的过程中,老师也是靠学生的语言来了解他们理解的程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应限制学生这不能说,那不能讲,更不要怕学生说多了,而影响课程进度。而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说,大胆地说,有不同的认识允许展开辩论,还要启发学生大胆地提出疑难问题。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是天真的,他们有着很丰富的遐想,一遇到问题就想问个为什么,针对他们的这一个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挖掘他们的这种“想法”。在他们的表达过程中,即使说错了,也只作正面指点,不指责,不挫伤他们发言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科学课中能放开步伐,轻松前进。如上《能量与太阳》一课,我想让学生明白能源矿产是有限的,要节约能源。我问:“给你一个小馒头和充足的水分,你能吃一个月吗?”有的学生说不可以,有的学生说可以,我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一部分学生说:一个小小的馒头,要想坚持一个月,是不行的,即使每天吃一点,也会吃完的,我相机引出能源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我们要节约能源。这时有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也可以吃一个月!我大吃一惊,反问,可以吗?怎么吃?学生说,我用这个馒头钓鱼,钓来了鱼,吃鱼不就坚持一个月吗!我及时肯定了这个学生的发言具有创新。是啊,当馒头不足时,我们可以用馒头换来鱼,当煤、石油、天然气没有了我们怎么办?是不是也可以找其他的能源来代替呢?学生说,是的,我迅速导入主题,我们要寻找新能源。可以利用哪些能源呢?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再次积极地、踊跃的发言,教学回到预设状态上来: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这样,不仅使学生真正获得了科学知识,懂得了应用知识,而且养成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尊重教材,活用教材,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
新课程的每个学段都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活用教材,超越教材。具体体现在教师对教材有深刻和独到的见解,对教学有独特的思路和设计,能够调整知识点的顺序,增、减教材内容,甚至能够对教材的绝对权威提出挑战。如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五课《相貌各异的我们》,课本第一部分内容:观察我们的不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人的一至二种相貌特征并画下来;第二部分: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调查表的性状有a、有无耳垂b、前额V发际,平发际c、下颌中央有沟无沟d、卷发和直发e、舌头能不能向内卷曲。第三部分内容;我们的相貌是唯一的吗,要求学生画画看,能组成几种相貌的人。我在进行教学时,没有按照书本要求做。第一部分我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不同主要是在面部,面部又体现在哪些性状不同呢?启发学生说出面部近四十种不同性状,让学生初步了解我们相貌是各异的,将书本的画特征变为说特征,简洁方便,更加快捷。第二部分在调查表中我更改了最后的一栏性状,变舌头能不能向内卷曲为单双眼皮(单眼皮、双眼皮、一单一双眼皮、三眼皮、内双眼皮)等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观察。在最后一部分我还是没有采取画的方式,而是教学生用排列组合的方式理解我们的相貌是唯一的,排列组合不是学生要掌握的方法,课本也没有提到排列组合,我根据一个性状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人,引导学生再增加一个性状会有四种人,比如,根据有无耳垂可以分为:有耳垂和无耳垂,增加一个性状:眼皮的不同,可以分为单眼皮和双眼皮,这样就会有这样四种不同的人,即双眼皮有耳垂、双眼皮无耳垂、单眼皮有耳垂、单眼皮无耳垂(2×2=4);如果再增加第一个性状就会得出2×2×2=8种不同的人,接着让学生推出再一次增加会得到2×2×2×2=16种,这样学生会推出32、64、128、256、512……直到亿万种不同的人,这样学生就会明白不同性状会组成很多很多不同的人,所以世上没有两个相同的人,我们的相貌就是唯一的,从而也会理解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的说法。通过一系列的调整,学生轻松的理解了《相貌各异的我们》这一课,突出了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的教学目标,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总之,在科学课中,运用以上的教学方法,也正是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