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化的视野考察社会发展问题——全国第六届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述评

来源 :哲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i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浦东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主办,《哲学动态》编辑部、中央党校哲学部、上海市委党校社会发展研究所、上海社科院哲学所、苏州大学哲学系、《社会科学报》、南京政治学院等单位协办的“全国第六届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于1999年12月17—18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6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其他文献
岩佐茂为日本国一桥大学社会学部教授,是日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专家,同时在环境问题的研究上颇有造诣。1997年11月,我与岩佐先生在东京相处一段时间,探讨了关于人类对自然的价值态度问题。1999年4月,岩佐先生到中国武汉讲学,在上海与我相遇,就上述的问题又交换了意见。征得岩佐先生的同意,我在研究了他所著的有关著作和论文后,把我们两人在这方面的主要心得体会整理如下。
直观而言,自然数有无穷多个,每一个都可从初始元(设为0)出发,通过有限步后移而达到(有限可达性),自然数全体构成一个良序集。从结构的角度刻画自然数集所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如何既表征自然数集的无穷性又表征每一个自然数的有限可达性。
邓小平同志在苏东剧变以后指出:“最近,有的外国人议论,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在1993年“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德里达的发言《马克思的幽灵》表明他试图在后现代多元异质关系中发现解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某种共同东西。他游移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之否定性与解构主义的虚无主义否定性之间,既标举前者,又不肯放弃后者;既划定两者的界限,又企图以解构法则对马克思主义文本进行消解式阅读。
1902年,罗素(B.Russell)发现定义“所有不是自己的元素的集所组成的集”将导致悖论。因为考察这个集合本身是否自己的元素,我们就会看到,如果它是自己的元素,则按照定义,它不是自己的元素;如果它不是自己的元素,同样按照定义,它是自己的元素。在此前后,人们还发现了另一些类似的悖论,如康托(Cantor)悖论、布拉里一福蒂(Burali-Forti)悖论、理查德(Richard)悖论、贝尔利(Berry)悖论等。这些悖论都让我们想起一个有着古老历史的悖论,即说谎者悖论:当某人说“我正在说的是句谎话”,我
陆剑杰先生的《中国的自由主义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之关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载《哲学研究》1999年第11期;以下简称陆文)是一篇有勇气、有见地的文章,它打破了自由主义的话语垄断,呼唤着真正的学术民主,实事求是地点穿了一个话题,揭示了用“不争论”、“不炒热”、“噪音、杂音不可免”之类的面纱掩盖着的当代思想现象,即自由主义试图并正在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事实。自然,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不可能要求在一篇文章中什么都讲清楚,什么都解决,可以说,陆文是从马克思主义话语的角度开了一个头。本文以陆文为起点,进
令Ω是一真值联结词集。若任何真值联结词都能由集合Ω中的一些联结词定义出来,则称Ω是一个真值联结词函数完全的集合;如果真值联结词函数完全的集合Ω中只有一个元ξ,则称ξ是单独函数完全的算子。
任何关于后现代性的讨论都要求澄清现代性概念和它基于理性的反思计划。后现代性的固有的现代主义本质起源于理性的批判、元话语瓦解的结果以及对解放的新文化观的迫切需要。与暗指一个历史时期和一种社会的现代性不同,后现代性只涉及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作者认为后现代性是一个不确切的术语,它不过是伪装的现代性。在它指对现代性的拒斥时,它是无意义的。只有在辩证的世界观中作为对还原论和工具理性的批判,它才有意义。它只是对现代性的反思计划的精致扩展。
为推动和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天津社会科学联合会和南开大学联合主办的“社会哲学研究”学术交流会于1999年12月4日在天津会宾园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北京的夏甄陶、王锐生等著名学者,天津人文社会科学界各学科主要带头人和新闻出版单位负责人以及南开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成员共7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