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策略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gcsw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素质教育方面,我做了一些尝试,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设计能让学生多维思考的问题
  教师创设情境最常用的方法是设计能让学生多维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例如,认知课文内容和作者写作意图上的“写了什么?想表现什么”,分析作者写作思路和艺术表现的“是怎样写的”,探究设疑上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不这样写会怎么样”,发散性思考的“作品的成功或不足在何处?依据是什么”等。
  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会用联系、发展、辩证的方式思考问题,掌握探究性、拓展性的思维方式。思路畅通,学生才会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语文教材中的篇目,有不少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典范。学生往往会对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比如学生在学习了鲁迅的几篇杂文后,对鲁迅这位立场坚定、嫉恶如仇的革命家、文学家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会有学生提出:“鲁迅措辞严厉,是不是近乎刻薄?”在学习了《雷雨》后,有学生提出:“《雷雨》除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还应该有人物自身内心的矛盾冲突。”他们进一步思考,提出:“《雷雨》和《窦娥冤》的悲剧故事,究竟个人因素大,还是社会因素大?”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正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主动发现问题、善于思考的表现。教师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要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显然,学生的疑问牵涉到作者的思想、历史事件的是与非、政治与文学、艺术与生活等问题,也关系到欣赏品位的差异、时代隔阂等问题。学生能提出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善于思考的表现,更是认真学习课文的结果。如果教师能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甚至不怕学生质疑自己的见解,便会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习惯
  好学会学的学生总是希望自己见解之正误及时得到验证,通过“思考—交流—再思考—再交流”而形成正确见解。即使一时拿不出见解的学生,也很希望听听同学是怎么说的,以帮助自己开启思路。因此,教师应采用激励学生发言的课堂讨论形式,让学生陈述见解、谈感想、作评论,甚至演讲、答辩等,畅所欲言。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又可激发学生的灵感,锻炼、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写作是学生表达思维过程和结果的一种形式。语文教学离不开写作训练,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冲动,使之愿意动笔写。或者通过练笔将思维条理化、逻辑化。特别是课外的自由写作和有关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写日记、报道、随感、评论等,都是学生勇于表达、敢于实践的表现,教师要给予热情的支持和指导,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做到观察细、立意新、构思巧。对学生的优秀习作,教师可以在班级里诵读或者整理成册,还可以推荐给校报或有关教育报刊发表,以此激励学生。
  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得以实现的保证。我们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积极寻求有效途径,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责 编 晓 月)
其他文献
在一堂讲授儒家哲学的课上,老师问学生:“儒家思想是‘为己’,还是‘为人’?”大多数同学的回答是:“为人。”其实,儒家经典《论语》中早已说得明明白白:“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时学者的目的在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今天的学者的目的却是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孔老夫子在这里强调“为己”的意思,是再明显不过了。  这里就有一个“为己”和“为人”的关系问题。  育人与自育  《礼记·大学》中有一段名
德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里所说的“灵魂”,其实就是价值观,有灵魂的教育就是追求具有正确价值观的教育。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有灵魂的教育,要求每一位校长做有灵魂的校长,办有灵魂的学校;每一位教师做有灵魂的教师,实施有灵魂
德育为先是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是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应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德育往往喊得响、抓得松,出现了脱离学生生活、空洞说教、为德育而德育、形式主义等弊端。如何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直抵学生的心灵,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我认为,德育要做到润物无声,像呼吸一样自然,成为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  第一,让德育像呼吸一样自然,就要让德育落地生根  呼吸是非常自然的动作
历史课若想上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就要求老师必须打破程式化教学模式,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一、精心设计导入  导语,俗称“开场白”,习惯上称之为“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第一道“工序”。一个好的导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对一节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授课时,要精心设计好导语,
我从小在偏僻的山村长大,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读小人书。上小学后,我更加痴迷于读书。在安徒生的童话里,我看到了丑小鸭的勇敢;在圣埃克苏佩里的故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