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导入,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来源 :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ao_minl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取决于教师能否根据不同题材的课文运用不同形式的导入,能够迅速地把学生分散的思绪拉回到课堂,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与互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这就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灵活导入;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无论她接教什么样的班级,总能让学生转变学风提高成绩,让学生能在玩中懂得学习,在学习中玩,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学会方法,学生既学得轻松,又能乐于接受,这就是教师的教学艺术。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要达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因素和承受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在接受教育中的机智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法,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热情,是为学生学好语文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是有效的导入。如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一堂课如同一篇优美的散文,开头写得漂亮,能引人入胜;一堂课又恰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更能扣人心弦……常言道: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圆滑而巧妙的导入是语文课的第一个环节,非常关键,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绪一下子聚拢回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又能提高学生对整节课的互动起积极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科学创造有效的导入形式,就必须要把握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导入新课,这样就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导入新课呢?下面是我在教学时导入课文的一些浅见。
  一、“开门见山”式的导入
  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讯先生》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我的伯父鲁讯先生》,请大家一起跟着老师写课题。注意:“鲁”字当中一横要长;“讯”字要注意笔顺,捺要写出变化,一波三折。这样直接导入,让学生急切地想知道鲁讯先生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二、设计悬念式的导入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根据学生爱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造矛盾,提出问题,设计悬念引起注意。因此,在课堂教学导入时,我利用巧妙的设问造成悬念,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设置了这样的悬念:《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写的。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和孙权各据一方,称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攻打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到东吴那里助战,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诸葛亮又是怎样对付的呢?最后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有了这一悬念,学生对进一步探究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创造情境式的导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中的不少课文,或叙述了生动的故事,或描写了美妙的景色等,此类课文,可选其中精彩的画面或精彩的情节,通过具体形象的描述,声情并茂的表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时,我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而桂林山水则是这个大花园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那里的山是那么的奇,那么的险,那么的秀;那里的水是那么的清,那么的绿,那么的静。谁到了那儿,都会被它那奇丽的风景所陶醉,被它那美妙的景色所感染。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走一走,看一看。这样导入,学生就会被桂林山水的美妙所吸引,同时也对桂林山水的主要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就会全身心进入到课文描述的境界中去,投入到课文的阅读和景色的欣赏中去。
  四、“故事”式的导入
  “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学习的最好刺激又是对所要学的教材的兴趣。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在新课文教学中就是要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事例,激发他们在欢乐中进入学习。
  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先让同学们回忆自己的大年除夕夜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和快乐的……。然后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长着金色的黄发,大大的眼睛,有一副善良的心,从小没有了妈妈。天天靠卖火柴维持生活,今天是大年夜,天冷极了,还下着大雪,这天没有人买她的火柴,天已经黑了,她还在街上走着,走着……,讲述了与主人公命运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和怜忟的心情,从而促使学生急不可待地去读书,去了解课文。
  五、“音乐” 式的导入
  例:教学《月光曲》,我是这样导入:(上课时,教室里响起了贝多芬的-《月光曲》。声音由弱到强。)师: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的一首,叫《月光曲》(板书:月光曲)。《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呢?这,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呢!-请打开课本,读读课文。读过之后,看谁能把这个传说说给大家听听。
  在《月光曲》课文教学时,乐曲声适时的导入,立刻使学生入情入境。如此美妙的《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六、“虚拟” 式的导入
  “虚”即无形的;“拟”即假设的。“虚拟”就是假设一个不存在的人和事物。在现实生活中的有些小说或者文章作者,为了让文章吸引读者,往往使用虚构的故事情节的手法,只有通过适当虚构才能使文章更具体、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例如《鲸》的教学,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听五年级一班两个同学争论鲸是不是鱼,一位说是,一位说不是,二人争得面红耳赤。一位说:如果不是鱼怎么会在水里住呢?人不是鱼所以不能住在水底。我不回答,上课时我在黑板上写了个“鲸”字,然后接着说:想了解它是鱼不是鱼?请大家打开这一课读一读,答案就在课文里读过之后再评一评谁说得对,理由是什么?于是学生都迅速翻开书本认真地读起来。我边巡视边提醒:这理由啊,必须要读完全文才能看出来。   其实,课间根本没有发生学生争论鲸这件事。是我虚构的,目的是调动了学生情绪,激发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来感知感悟未知的事物,从而找到答案。
  七、“煽情” 式的导入
  “煽”就是煽动或激发;“情”就是感情或情绪。煽情是在特定场合下,通过某人、某事来达到扩大、激发感情之意,使听众者被带动、有同感,一般都流下同情的热泪。
  如教学《马背上的小红军》一课时,板书课题后,调整好学生的情绪之后,我用低沉的声调,缓慢的速度说:同学们,这篇文章是写得非常感人的,它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教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庄严肃穆,片刻,我缓缓地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故事里的这位小红军是个怎样的人?请大家把书打开,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学生个个认真肃穆,轻轻打开书用低沉的声音读起来,有的学生读到课文最后一部分禁不住潸然泪下,有的同学已经被老师开课导入时的感情所渲染了,把学生完全带入到情景之中,为学好整篇课文奠定了基础。
  八、名言式的导入
  名言警句是人类思想、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教师通过引用与课题相关的名言作为引言,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文的学习。引用与本课题相关的名言名句导入新课,既渲染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课时,告诉学生,课题就是周恩来的名言。老师说:“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建设者。”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好好学习,记住周恩来说过的话。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这样学生明白了读书的目的,自然而然地对课文感兴趣。
  九、“温故知新”式的导入
  “温故”就是复习学过的;“知新”就是获得新的知识。懂得学习的人都懂得经常温习学过的知识,才能有所理解。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例如:教学古诗《草》时,我是这样导入:一年级时你们学过三首古诗。一首是《锄禾》,一首是《鹅》,一首是《画》。还记得吗?谁能把三首古诗背给老师听?学生踊跃背诵。
  师:学了这么长时间了,还背得那么流利,而且很有感情。同学们,我国古代出了很多诗人,他们写了许多古诗。这些诗写得很优美,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好不好?学生都兴奋地说:“好”!跟我一起写题目。这样设计导入,既复习了原来学习的诗词,又极其自然地与即将学习的古诗有机地联系起来,真正做到了“温故而知新”。老师亲切鼓励的口吻,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新诗的积极性。
  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优化。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心灵上,迸发出迷人的火花。
其他文献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不是智力因素,而是畏难情绪造成的。尤其是近年来,这种感受更加强烈。初一新生入校时,对学生来说,从表面现象看,他们是活泼可爱的,但让他们一接触到学习,他们中的问题学生对学习的畏难情绪就表现出来了:有上课精神不集中走神的,有不听课找其他同学私下讲话的,有课后不完成作业甚至为应付老师的任务而抄作业的。这些同学不是不能学习,而是因
期刊
[摘要]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进一步推行,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得到发展。根据高中语文新课标中阅读教学,并结合高中语文阅读要求来说,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试从高中语文阅读现状、策略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现状分析;策略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抱住
期刊
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的不同,作文训练应体现出层次性,由易到难,步步落实,逐渐提高。  一、低段:认识框架,训练句群  低段作文训练的重点应是指导学生从内容入手,从整体上了解作文框架,利用连续的句群格式由范例到模仿,由模仿到扩展创新。其训练步骤如下:  1、范例引路,认识轮廓。开始接触作文,学生是茫然的,觉得无从下手,无话可说。教师应用范
期刊
文言文是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七年级的文言文较少,可每单元都有一篇。八年级则有两个单元的文言文,占到了教材的三分之一。加上每册教材后面的十首古诗词,文言文的份量不可谓不重。在升学考试中,文言文的分数也在二十分以上。因此,认真研究文言文教学,探讨符合文言文教学特点的方法和规律,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是每一个教学人员的重要任务。  文言文篇目多,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学生学起来深感困难,如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利用电脑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能够起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作用,使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地气氛中获得新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结合课本的教学内容,适时地制作电脑课件,来辅助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教媒体正逐步走入课堂,它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化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美术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初中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的追求技能强化训练,不是把学生都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将美术作为一种语言,运用技能把学生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使美术作品体现出时代性、人文性、情趣性、品味性。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爱社会。这就要求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屏弃陈旧的教育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  一、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是以灌输知识为目的,教师的角色是讲授知识,学生是死记硬背、题海训练。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师角色已不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正在苦苦探索着,努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尝试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定位正确的教学角色。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政治;角
期刊
长期以来,考试一直是衡量学生优劣的重要方式,不论是高考以及其他形式的考试则成了关系学生一生命运的头等大事。于是一切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转的“应试教育”也成了天经地义的了。这种状况不可避免地严重影响了中学教育各门学科的教学。  今天,无数事实说明,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真正培养出合格的竞争型人才、开拓型人才、复合型人才、高素质人才,就必须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  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排除干扰,走出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新疆是我国一个极具地域特色的民族。所以,在教育建设方面。我们要更加考虑到地域特色以及当地习俗、价值观、传统文化等方面。要做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特色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设一种极具地域特色又不失传统文化的和谐具有个性的独特的校园文化。但是,随着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成绩已成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我们的中考、高考成绩是上去了,但是学生们的道德素养
期刊
[摘要]集体教育过程应当遵循“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集体”的原则。教育个人与教育集体的活动应同时进行,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应收到既教育集体又教育个人的效果。青春期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显著特点,在集体教育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学会反思。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平行教育影响;集体教育;个体教育  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安·谢·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教育过程应当遵循“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集体”的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