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促进淮安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淮安市教研室于2012年5月31日在淮安市第六中学、淮安市老坝口小学召开了全市初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样化课型区域推进会。
关键词:播下探究的种子 收获幸福 人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8(a)-0195-01
本次活动的圆满进行对我市综合实践活动的区域推进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回顾整个推进会过程,可将本次活动的成功归为以下几点。
1 精心准备、多方支持,是活动成功举办的保障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样化课型区域推进会前后经历了几个月的精心策划和准备,淮安市和清河区教研室给予了本次活动大量的课程专业指导,淮安市第六中学和老坝口小学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为了活动的成功举行,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他们在本次活动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所有这些无私的奉献都得益于淮安综合实践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达成的共识——要始终保持教育的高质量,就要主动站在教育发展的潮流前列。
与会当天,全大市初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市直中小学和各县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以及市初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共计300多人参与了本次活动。会议由市教研室徐剑锋主任主持,徐主任介绍了本次会议的内容分为教学观摩、专家评课和专题讲座三部分。淮安市第六中学张明芳校长致欢迎辞,张校长还介绍了该校常年以活动为支撑,为师生搭建幸福成长平台,坚持创建“和谐教育,幸福校园”的办学理念。淮安市清河区教育局施建邦局长强调: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改革中地位不可替代,研究性学习和社区服务更是独树一帜。淮安市教研室杨红梅书记指出综合实践课程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亮点和难点,只要立足实际、加强课程研究,做好整体规划和推进,全力解决区域和校际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亮点课程定能真正亮起来。
2 形式多样、内容充实,是活动成功开展的支点
本次教学观摩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各班级研究性学习展牌观摩,学生们把研究性活动成果做成展牌,并与与会专家、老师交流快乐成长心得。展示与交流活动充分展现了六中“学习有为,做幸福学生”的办学愿景。第二部分是课堂观摩,本次观摩提供了综合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中的选题指导、方案制定、信息整理、方法指导、中期交流、和成果展示六种课型,展示课堂以学生走进省会南京的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的交通、食品安全为切入点,全面展示了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以及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深入挖掘、专家评点,是活动成功提升的保障
观摩课后,专家、老师济济一堂,教研室徐剑锋主任和县区的连以敬、刘红军两位综合实践专职教研员分别点评了三节不同课型的观摩课。专家们深入浅出的点评使与会老师如坐春风,对于综合实践课型的认识有了更深地理解。专家们同时还指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教师均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具有“一分预设,九分生成”的特点。实践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查阅资料,主动调查,研究问题,但途径不唯一,方法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对实践活动中这些大量生成资源的分析和处理,不但是对教师的考验,更是教师反思的宝贵资源。对这些资源的捕捉与分析,有利于研究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学生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什么样的刺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合作的时机与方式怎么样,教师在什么时候“拔刀相助”才恰到好处。在此基础上,反思过去的课堂,改进自己的教学,使教学回到“原点”,使课堂本身感受到“呼吸”和“生命”,使学生的学习回归到“本真”狀态,使教师的教适合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
4 提升研究品质,加强课型建构,是活动发展的方向
活动的最后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职教研员万伟博士做题为《提升研究品质:课型建构的意义》的学术报告。万博士的报告分为五部分:
(1)什么是课型?(2)课型研究的困扰与局限。(3)如何提升学生选题的品质?(4)如何提高学生研究方案的品质?(5)课型研究的趋势与展望。
万博士在明确了对什么是课型的探讨后,她结合自己的观察与调研,指出了当前综合实践课型研究的困扰与局限是程式化现象严重、课型划分的僵化以及课型的评价标准模糊,在教师具体操作中课型无法体现学段差异并且有课型研究淡化“实践”倾向。结合当前综合实践的发展现状,万博士指出坚持课型的研究的重要性,但必须要有正确的方向导引,教师在实践中要注意.以提升学生研究的品质为目的,突破课型限制的同时要认真揣摩每一个细节。接着万博士结合2010年学生选题的目录,指出选题中发现有价值问题的重要性,并强调指导者和学生都应认真对待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现象,还要学会观察与思考,养成学会从一个主题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各种问题的习惯和建立问题库的习惯,这些都会有利于提升选题的品质。为提高学生研究方案的品质,万博士建议不宜让年级低的孩子设计时间跨度较长,活动多次的整体方案,否则易让方案流于形式。通识性的方案模板不完全适用所有实践活动,不同活动类型及主题方案设计的侧重点不同。每次方案指导后,有必要就方案设计的方法进行及时的归纳,形成一些方案制定的基本规则,以实现能力的迁移。一份有品质的研究方案,既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步骤可行、方法得当、分工合理,更重要的是蕴含在其中的解决问题的合理假设和创新思路。万博士特别指出目前情况下,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课型及其规范势在必行,课型的探讨与研究应该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流程”走向真实而具内在品质的研究“过程”。万博士最后希望每个综合实践的老师都应在实践中加强研究,突破自己内心限制的同时也定会迎来更广阔的的发展空间。
5 回归起点,加强校本研究,打造综合实践活动多样、个性、创新的发展空间
课程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总和,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是学校实现自主选择和多样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学校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学校特色的形成,关键在课程。只有着眼于课程领域的改革,才能突破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瓶颈。我们通过课程创新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而这也是学校在课程开发中不断探寻和求索的目标。
国家课程地方化、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人本化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教师发展史上的一件幸事,学生发展史上的一件好事。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深化学校的课程改革,增强课程多样性的探究与实践,既可以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又可以促进不同生活背景学生的的和谐共生。
时代在发展,实践在进行,探究在继续,2012年的初夏渴望创新、乐于实践的淮安综合实践人播下了探究的种子,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师生定会收获幸福的人生。
关键词:播下探究的种子 收获幸福 人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8(a)-0195-01
本次活动的圆满进行对我市综合实践活动的区域推进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回顾整个推进会过程,可将本次活动的成功归为以下几点。
1 精心准备、多方支持,是活动成功举办的保障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样化课型区域推进会前后经历了几个月的精心策划和准备,淮安市和清河区教研室给予了本次活动大量的课程专业指导,淮安市第六中学和老坝口小学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为了活动的成功举行,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他们在本次活动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所有这些无私的奉献都得益于淮安综合实践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达成的共识——要始终保持教育的高质量,就要主动站在教育发展的潮流前列。
与会当天,全大市初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市直中小学和各县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以及市初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共计300多人参与了本次活动。会议由市教研室徐剑锋主任主持,徐主任介绍了本次会议的内容分为教学观摩、专家评课和专题讲座三部分。淮安市第六中学张明芳校长致欢迎辞,张校长还介绍了该校常年以活动为支撑,为师生搭建幸福成长平台,坚持创建“和谐教育,幸福校园”的办学理念。淮安市清河区教育局施建邦局长强调: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改革中地位不可替代,研究性学习和社区服务更是独树一帜。淮安市教研室杨红梅书记指出综合实践课程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亮点和难点,只要立足实际、加强课程研究,做好整体规划和推进,全力解决区域和校际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亮点课程定能真正亮起来。
2 形式多样、内容充实,是活动成功开展的支点
本次教学观摩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各班级研究性学习展牌观摩,学生们把研究性活动成果做成展牌,并与与会专家、老师交流快乐成长心得。展示与交流活动充分展现了六中“学习有为,做幸福学生”的办学愿景。第二部分是课堂观摩,本次观摩提供了综合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中的选题指导、方案制定、信息整理、方法指导、中期交流、和成果展示六种课型,展示课堂以学生走进省会南京的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的交通、食品安全为切入点,全面展示了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以及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深入挖掘、专家评点,是活动成功提升的保障
观摩课后,专家、老师济济一堂,教研室徐剑锋主任和县区的连以敬、刘红军两位综合实践专职教研员分别点评了三节不同课型的观摩课。专家们深入浅出的点评使与会老师如坐春风,对于综合实践课型的认识有了更深地理解。专家们同时还指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教师均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具有“一分预设,九分生成”的特点。实践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查阅资料,主动调查,研究问题,但途径不唯一,方法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对实践活动中这些大量生成资源的分析和处理,不但是对教师的考验,更是教师反思的宝贵资源。对这些资源的捕捉与分析,有利于研究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学生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什么样的刺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合作的时机与方式怎么样,教师在什么时候“拔刀相助”才恰到好处。在此基础上,反思过去的课堂,改进自己的教学,使教学回到“原点”,使课堂本身感受到“呼吸”和“生命”,使学生的学习回归到“本真”狀态,使教师的教适合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
4 提升研究品质,加强课型建构,是活动发展的方向
活动的最后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职教研员万伟博士做题为《提升研究品质:课型建构的意义》的学术报告。万博士的报告分为五部分:
(1)什么是课型?(2)课型研究的困扰与局限。(3)如何提升学生选题的品质?(4)如何提高学生研究方案的品质?(5)课型研究的趋势与展望。
万博士在明确了对什么是课型的探讨后,她结合自己的观察与调研,指出了当前综合实践课型研究的困扰与局限是程式化现象严重、课型划分的僵化以及课型的评价标准模糊,在教师具体操作中课型无法体现学段差异并且有课型研究淡化“实践”倾向。结合当前综合实践的发展现状,万博士指出坚持课型的研究的重要性,但必须要有正确的方向导引,教师在实践中要注意.以提升学生研究的品质为目的,突破课型限制的同时要认真揣摩每一个细节。接着万博士结合2010年学生选题的目录,指出选题中发现有价值问题的重要性,并强调指导者和学生都应认真对待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现象,还要学会观察与思考,养成学会从一个主题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各种问题的习惯和建立问题库的习惯,这些都会有利于提升选题的品质。为提高学生研究方案的品质,万博士建议不宜让年级低的孩子设计时间跨度较长,活动多次的整体方案,否则易让方案流于形式。通识性的方案模板不完全适用所有实践活动,不同活动类型及主题方案设计的侧重点不同。每次方案指导后,有必要就方案设计的方法进行及时的归纳,形成一些方案制定的基本规则,以实现能力的迁移。一份有品质的研究方案,既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步骤可行、方法得当、分工合理,更重要的是蕴含在其中的解决问题的合理假设和创新思路。万博士特别指出目前情况下,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课型及其规范势在必行,课型的探讨与研究应该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流程”走向真实而具内在品质的研究“过程”。万博士最后希望每个综合实践的老师都应在实践中加强研究,突破自己内心限制的同时也定会迎来更广阔的的发展空间。
5 回归起点,加强校本研究,打造综合实践活动多样、个性、创新的发展空间
课程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总和,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是学校实现自主选择和多样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学校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学校特色的形成,关键在课程。只有着眼于课程领域的改革,才能突破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瓶颈。我们通过课程创新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而这也是学校在课程开发中不断探寻和求索的目标。
国家课程地方化、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人本化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教师发展史上的一件幸事,学生发展史上的一件好事。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深化学校的课程改革,增强课程多样性的探究与实践,既可以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又可以促进不同生活背景学生的的和谐共生。
时代在发展,实践在进行,探究在继续,2012年的初夏渴望创新、乐于实践的淮安综合实践人播下了探究的种子,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师生定会收获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