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综合性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实践活动是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教师是学生综合实践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而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实践,主动探索的过程。
1. 芬芳之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魅力宝库
学校和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动脑筋,不断开发利用好身边的课程资源。而对于身为语文教师来说,对于这个独立的科目要做的是取为己用,把其中的涉猎点、共同点扩大化,发挥的独特魅力,让学生见有所闻、学有所得。因而,要选取相链接的结合,要善于发掘和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语文课程资源。(1)教科书资源。(2)现代视听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资源。(3)学科整合资源。(4)校园活动资源。(5)校内、外课程资源。
2. 独放花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魅力享受
2.1 魅力名称。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没有传统的教材,它需要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联系学校的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开发课程内容。如何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是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结合现时教育过程应运而生的,所以选活动内容是有一定针对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学生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
2.2 经历——独特的心灵撞击。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主体教育的思想。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为使“学生是主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坚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活动的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都放手让学生参与全过程,使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活动,从而真正行动起来。通过协作、考察、搜集、访问、社会调查、分析研究、写课题小报告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学校、社区、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并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第1阶段:收集资料。第2阶段:整理资料。第3阶段:成果展示。
2.3 展示成果,及时评价,促进反思。各互助组长组织组员讨论、剪接、修饰、润笔、定稿、排练,展示自已认为最好的汇报材料。活动开展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各小组向全班汇报研究过程、现状及遇到的困难、开展的情况。将学生实践成果展示,根据不同的主题,或表演,或采用小报,或汇编成册的论文,或朗诵,或课件等不同方式,在班级范围内交流。每次活动成果在全班交流,采取形式多样的评比形式。给学生一个评价空间,每学年评比最佳材料、最佳组长、最佳组员。同时,及时总结本次活动的得失,经验及教训,为下次活动提供了借鉴的素材。
3. 异域之彩——活动无界魅力独特亮点
3.1 内容的多样。教师要保证活动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和可供选择性。这样才能满足处在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多方面需要;才能促使他们通过对活动内容的自主选择、积极参与,获得各得其所的相应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
3.2 过程的自由。要求活动的过程应是动态的、变化的。学生的活动表现、活动需求应是调整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
3.3 空间的多维。应该有弹性的空间,如图书馆、街道、社区等等。活动的场所要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确定。即便确定在室内,也可进行多种形式的座位组合。
3.4 成果的延伸。活动结果的表现形式要具多样性,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调查报告、实物说明、手抄报展示、诗歌、朗诵、小品表演等等。活动得出的结论要具多样性,既可以得出统一认识,也可以保留多种意见;既可以形成完整结论,也可以留有一块“空白”。
3.5 师生关系的超级融合。人格上师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可以是传道者、真理的代言人,也可以是学习者、意见的倾听者;可以是长辈、导师,也可以是兄长、朋友。向何种角色转换,何时转换,视活动的需要而定。
4. 花香骤起——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华丽“转身”
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的探索与体验,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迅速发展,主体意识和劳动意识逐渐形成的时期,他们受教师的教育影响并非无条件地接受,更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取新知识以及亲身实践探究未知领域。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活动内容,设计形式,为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和理论指导,也不断激发、鼓励学生实践活动的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综合实践课得以顺利开展。融洽了师生关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实践活动课中,师生的角色不同于传统课堂上单一性,在共同探讨问题、共同操作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与教师的相互合作精神,师生交流机会增多了,彼此间相互了解、相互沟通,从而保证了实践活动继续开展及相关自然科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每参与一次实践活动,学生就要通过上网、阅读科普书籍、报刊,或向专业人员咨询等多种途径,以获取相关知识,并且亲身实践。使学生形成了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动手操作、观察实验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驾驭知识的综合能力。
5. 采撷花香——魅力的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确立,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重要的是标志着现代新课程观念的形成,我们的研究、实验中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我们深信,只要以开放的先进的教育思想来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定会展现独特的魅力。取得丰硕的成果,同时这样一门全新的课程,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尽快适应新课程,以满足新时期下一步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收稿日期:2012-03-19
1. 芬芳之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魅力宝库
学校和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动脑筋,不断开发利用好身边的课程资源。而对于身为语文教师来说,对于这个独立的科目要做的是取为己用,把其中的涉猎点、共同点扩大化,发挥的独特魅力,让学生见有所闻、学有所得。因而,要选取相链接的结合,要善于发掘和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语文课程资源。(1)教科书资源。(2)现代视听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资源。(3)学科整合资源。(4)校园活动资源。(5)校内、外课程资源。
2. 独放花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魅力享受
2.1 魅力名称。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没有传统的教材,它需要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联系学校的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开发课程内容。如何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是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结合现时教育过程应运而生的,所以选活动内容是有一定针对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学生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
2.2 经历——独特的心灵撞击。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主体教育的思想。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为使“学生是主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坚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活动的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都放手让学生参与全过程,使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活动,从而真正行动起来。通过协作、考察、搜集、访问、社会调查、分析研究、写课题小报告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学校、社区、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并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第1阶段:收集资料。第2阶段:整理资料。第3阶段:成果展示。
2.3 展示成果,及时评价,促进反思。各互助组长组织组员讨论、剪接、修饰、润笔、定稿、排练,展示自已认为最好的汇报材料。活动开展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各小组向全班汇报研究过程、现状及遇到的困难、开展的情况。将学生实践成果展示,根据不同的主题,或表演,或采用小报,或汇编成册的论文,或朗诵,或课件等不同方式,在班级范围内交流。每次活动成果在全班交流,采取形式多样的评比形式。给学生一个评价空间,每学年评比最佳材料、最佳组长、最佳组员。同时,及时总结本次活动的得失,经验及教训,为下次活动提供了借鉴的素材。
3. 异域之彩——活动无界魅力独特亮点
3.1 内容的多样。教师要保证活动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和可供选择性。这样才能满足处在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多方面需要;才能促使他们通过对活动内容的自主选择、积极参与,获得各得其所的相应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
3.2 过程的自由。要求活动的过程应是动态的、变化的。学生的活动表现、活动需求应是调整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
3.3 空间的多维。应该有弹性的空间,如图书馆、街道、社区等等。活动的场所要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确定。即便确定在室内,也可进行多种形式的座位组合。
3.4 成果的延伸。活动结果的表现形式要具多样性,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调查报告、实物说明、手抄报展示、诗歌、朗诵、小品表演等等。活动得出的结论要具多样性,既可以得出统一认识,也可以保留多种意见;既可以形成完整结论,也可以留有一块“空白”。
3.5 师生关系的超级融合。人格上师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可以是传道者、真理的代言人,也可以是学习者、意见的倾听者;可以是长辈、导师,也可以是兄长、朋友。向何种角色转换,何时转换,视活动的需要而定。
4. 花香骤起——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华丽“转身”
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的探索与体验,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迅速发展,主体意识和劳动意识逐渐形成的时期,他们受教师的教育影响并非无条件地接受,更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取新知识以及亲身实践探究未知领域。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活动内容,设计形式,为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和理论指导,也不断激发、鼓励学生实践活动的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综合实践课得以顺利开展。融洽了师生关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实践活动课中,师生的角色不同于传统课堂上单一性,在共同探讨问题、共同操作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与教师的相互合作精神,师生交流机会增多了,彼此间相互了解、相互沟通,从而保证了实践活动继续开展及相关自然科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每参与一次实践活动,学生就要通过上网、阅读科普书籍、报刊,或向专业人员咨询等多种途径,以获取相关知识,并且亲身实践。使学生形成了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动手操作、观察实验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驾驭知识的综合能力。
5. 采撷花香——魅力的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确立,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重要的是标志着现代新课程观念的形成,我们的研究、实验中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我们深信,只要以开放的先进的教育思想来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定会展现独特的魅力。取得丰硕的成果,同时这样一门全新的课程,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尽快适应新课程,以满足新时期下一步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收稿日期:2012-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