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中小企业在获得银行商业信贷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始终是长期困扰其发展的主要难题。而从我国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拓展中小企业信贷市场是其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实现金融服务与企业需求安全有效的融合,实现银企“双赢”目标,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实现战略转型必须面对并迫切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银行商业;中小企业;信贷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2-0168-01
一、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因素
中小企业作为银行信贷客户群体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其信贷需求涵盖了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等表内外信贷业务多个品种,同时具有客户数量众多,单笔金额小、期限短、资金需求迫切、业务发生频繁及担保方式落实难度大等特点。中小企业一般处于创业期和成长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风险因素,因此引起了各大银行的高度重视。
(一)管理风险因素
大部分中小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体系不完善,缺乏精通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经营管理者。多数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在经营管理过程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或必要的实践经验,人员整体素养及岗位专业化程度低,对于市场的把握能力及组织机构的执行力和控制力非常有限,抵抗系统风险能力弱。
(二)市场风险因素
中小企业自身实力相对较弱,流动资金匮乏,对产品的市场研究、营销渠道的建立和拓展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资金较少,受经营规模所限难以取得比较价格优势,在资金的流动性方面存在明显缺陷,整体抗市场冲击能力相对较弱。
(三)财务风险因素
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尽规范,大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仍处于记帐阶段,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财务报表真实性差、随意性大、透明度不高,为避税虚增成本,现金收入不入帐现象,以及为融资或企业形象虚增利润等现象比较普遍。财务管理较为混乱、信息不对称等现状均直接影响银行对于企业的判断。
(四)信用风险因素
中小企业所有制类型多样,管理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普遍存在诚信问题,企业故意造假骗取银行贷款、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屡禁不止,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难以评估。
二、商业银行在拓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的观念和意识落后
我国商业银行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商业银行业务运作的行政色彩较浓,市场化运作机制未能完全建立。在业务运作过程中,长期以来没有把中小企业作为潜在客户,在经营观念和意识上不重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评估和管理。尤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大客户、大项目,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制度和政策的制定一直围绕着大客户、大项目进行设计和实施,组织架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激励机制、客户评价体系、业务流程等都针对大客户、大项目制定,从战略思想上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认识不足,对产品的设计与风险计量工具的研究不足,因而造成信贷风险管理滞后于业务发展的局面,形成了较高比例的不良资产。
(二)商业银行对小企业贷款操作中存在的限制
在小企业评级和授信方面,由于对小企业基本采用与其他法人信贷一致的信用评级流程,但是基于小企业的成长性和发展性特点与成熟大企业有很大差距,因此在目前的信用评级中,由于小企业资产实力指标、财务指标不占优势,而小企业拥有优势的成长性、技术性指标又体现的权重比较低,最终形成小企业等级评定普遍比较差;在质押担保方式的小企业贷款方面,目前即使在核实好基本材料、风险度很小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要求办理的手续也比较复杂,并且运作的周期比较长;在部分具体业务指引方面,可操作性不强。特别是对于一些新业务,具体操作细则及注意事项不够明确,导致客户经理在具体操作中无所适从。
三、商业银行完善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建议
(一)建立长期的贷款关系
商业银行的贷款决策主要是通过长期和多种渠道对于借贷企业及其业主的相关信息的接触而做出。因为由长期关系所产生的各种软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财务数据等硬信息,部分弥补小企业因无力提供合格财务信息和抵押品所产生的信贷缺口,并有助于改善其不利的信贷条件。商业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应着眼于长期利益。目前在利率管制条件下,对小企业的贷款定价较低而无法弥补其风险,这固然会降低商业银行对其贷款的积极性。然而,如果商业银行选择一部分有成长潜力的企业贷款,和其建立良好的资金和业务合作关系,则可以为未来利率市场化后获取较高贷款收益打下基础。
(二)进行业务创新
根据小企业特点,拓宽现有金融产品的运用空间,开发配套适用的金融产品。商业银行要增加金融产品的品种,更加便利地运用现代融资工具为商业银行获得利益。
(三)加强贷后管理工作
贷后管理是信贷风险监管的关键环节,是信贷风险防范的最后一道关口,必须认真把好、把严。领导上要高度重视,完善贷后管理的责任追究制度,贷后管理责任人要定期上门认真分析企业财务报告,查看产品的生产状况,以及存货、固定资产情况,分析、判断信贷资产风险状况。同时要多方了解企业所处行业的状况,如通过实地考察、现场座谈、与第三方沟通信息等多种方式,及时、准确了解借款企业的重大变动。
(四)注重对信贷员的培训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特点,决定了贷款银行必须具备高超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极强的责任心。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引进和培育掌握行业专业知识、具备财务基础知识的高素质信贷人员。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信贷员选拔、培训、考核和奖惩机制,切实加强对信贷员履职情况的管理和考核。要定期或不定期对信贷员进行专业培训指导,增加信贷员之间的交流机会,以利于信贷员业务能力的提高。只有全面提高信贷员的管理素质,定期对其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更多的业务知识,了解更多的国家政策,熟悉各种产品的市场信息,才能真正把信贷风险压到最低,才能真正地对贷款风险进行实时预警。
参考文献:
[1]刘大远,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J]财政与金融,2007(6):32
[2]管敏,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3):33-34
关键词:银行商业;中小企业;信贷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2-0168-01
一、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因素
中小企业作为银行信贷客户群体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其信贷需求涵盖了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等表内外信贷业务多个品种,同时具有客户数量众多,单笔金额小、期限短、资金需求迫切、业务发生频繁及担保方式落实难度大等特点。中小企业一般处于创业期和成长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风险因素,因此引起了各大银行的高度重视。
(一)管理风险因素
大部分中小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体系不完善,缺乏精通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经营管理者。多数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在经营管理过程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或必要的实践经验,人员整体素养及岗位专业化程度低,对于市场的把握能力及组织机构的执行力和控制力非常有限,抵抗系统风险能力弱。
(二)市场风险因素
中小企业自身实力相对较弱,流动资金匮乏,对产品的市场研究、营销渠道的建立和拓展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资金较少,受经营规模所限难以取得比较价格优势,在资金的流动性方面存在明显缺陷,整体抗市场冲击能力相对较弱。
(三)财务风险因素
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尽规范,大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仍处于记帐阶段,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财务报表真实性差、随意性大、透明度不高,为避税虚增成本,现金收入不入帐现象,以及为融资或企业形象虚增利润等现象比较普遍。财务管理较为混乱、信息不对称等现状均直接影响银行对于企业的判断。
(四)信用风险因素
中小企业所有制类型多样,管理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普遍存在诚信问题,企业故意造假骗取银行贷款、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屡禁不止,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难以评估。
二、商业银行在拓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的观念和意识落后
我国商业银行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商业银行业务运作的行政色彩较浓,市场化运作机制未能完全建立。在业务运作过程中,长期以来没有把中小企业作为潜在客户,在经营观念和意识上不重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评估和管理。尤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大客户、大项目,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制度和政策的制定一直围绕着大客户、大项目进行设计和实施,组织架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激励机制、客户评价体系、业务流程等都针对大客户、大项目制定,从战略思想上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认识不足,对产品的设计与风险计量工具的研究不足,因而造成信贷风险管理滞后于业务发展的局面,形成了较高比例的不良资产。
(二)商业银行对小企业贷款操作中存在的限制
在小企业评级和授信方面,由于对小企业基本采用与其他法人信贷一致的信用评级流程,但是基于小企业的成长性和发展性特点与成熟大企业有很大差距,因此在目前的信用评级中,由于小企业资产实力指标、财务指标不占优势,而小企业拥有优势的成长性、技术性指标又体现的权重比较低,最终形成小企业等级评定普遍比较差;在质押担保方式的小企业贷款方面,目前即使在核实好基本材料、风险度很小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要求办理的手续也比较复杂,并且运作的周期比较长;在部分具体业务指引方面,可操作性不强。特别是对于一些新业务,具体操作细则及注意事项不够明确,导致客户经理在具体操作中无所适从。
三、商业银行完善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建议
(一)建立长期的贷款关系
商业银行的贷款决策主要是通过长期和多种渠道对于借贷企业及其业主的相关信息的接触而做出。因为由长期关系所产生的各种软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财务数据等硬信息,部分弥补小企业因无力提供合格财务信息和抵押品所产生的信贷缺口,并有助于改善其不利的信贷条件。商业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应着眼于长期利益。目前在利率管制条件下,对小企业的贷款定价较低而无法弥补其风险,这固然会降低商业银行对其贷款的积极性。然而,如果商业银行选择一部分有成长潜力的企业贷款,和其建立良好的资金和业务合作关系,则可以为未来利率市场化后获取较高贷款收益打下基础。
(二)进行业务创新
根据小企业特点,拓宽现有金融产品的运用空间,开发配套适用的金融产品。商业银行要增加金融产品的品种,更加便利地运用现代融资工具为商业银行获得利益。
(三)加强贷后管理工作
贷后管理是信贷风险监管的关键环节,是信贷风险防范的最后一道关口,必须认真把好、把严。领导上要高度重视,完善贷后管理的责任追究制度,贷后管理责任人要定期上门认真分析企业财务报告,查看产品的生产状况,以及存货、固定资产情况,分析、判断信贷资产风险状况。同时要多方了解企业所处行业的状况,如通过实地考察、现场座谈、与第三方沟通信息等多种方式,及时、准确了解借款企业的重大变动。
(四)注重对信贷员的培训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特点,决定了贷款银行必须具备高超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极强的责任心。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引进和培育掌握行业专业知识、具备财务基础知识的高素质信贷人员。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信贷员选拔、培训、考核和奖惩机制,切实加强对信贷员履职情况的管理和考核。要定期或不定期对信贷员进行专业培训指导,增加信贷员之间的交流机会,以利于信贷员业务能力的提高。只有全面提高信贷员的管理素质,定期对其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更多的业务知识,了解更多的国家政策,熟悉各种产品的市场信息,才能真正把信贷风险压到最低,才能真正地对贷款风险进行实时预警。
参考文献:
[1]刘大远,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J]财政与金融,2007(6):32
[2]管敏,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