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音乐教学的改革,我国的中学音乐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强调了师生合作互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的意义。而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互动因素时时刻刻有所体现。合理巧妙地运用互动教学这一方法,是对促进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不同的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詞】:中学;互动教学;音乐课堂;师生合作
音乐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物。对于中学生,简单的音乐课程不仅是心灵上的升华,也是学习过程中劳逸结合的一种必要手段。根据中学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分类,类型可分为:歌唱课、欣赏课、器乐课。这三种类型的课程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歌唱课和器乐课会有更多的师生互动。无论是什么样的音乐课程内容,都少不了课堂教学互动的运用,也是促进师生感情的交流,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互动教学方法已经被广大师生所接受,这也是音乐教学发展趋势的必然性。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更好的运用互动式教学呢。按照互动对象开始分类,它可以分为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生生之间,总的都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交流。
一、音乐教师方面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因此,教师是关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引导学生认识了解音乐和学习音乐规律。
中学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会有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与习惯,它是以逐渐形成的固定教学思维来影响着音乐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而养成固定的教学习惯。任何事情一旦养成固定的习惯,长久以来就会显得单调缺少创新。由于教学对象是方方面面都有差异性的中学生,不同的学生接收知识的敏感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运用固定的教学思维去教学,没有新颖的课堂教学,学生就会丧失了对音乐课程的热爱。
在教学方法上,很大程度上是检验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个人能力的试金石。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能让一堂完整的音乐课上的生动、形象化。充分利用不断变化着互动教学方法,不仅较大程度上避免了教师教学的思维定势,也提高了音乐互动教学的效率。无论是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还是语言表达能力上,它都离不开教师独特的个人魅力上。这里所说的个人魅力不仅是衣冠得体,也是个人能力的魅力的展示,这也是我特别在乎的一点。在整个课堂讲课中,音乐教师这一角色的扮演不仅带领学生走进自己的课堂情境中,还要让学生在互动音乐教学中学习喜爱音乐,配合教师的互动行为,才能增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与默契。因此,初中音乐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充当好自己的教师角色,定位好自己的授课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们对音乐这一门学科的重视和喜爱,也充分配合教师的互动教学,影响到音乐课堂的成效。
二、学生方面
在学校里,音乐伴随着每个孩子的成长。它是一门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更是开展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多数学生都很热爱音乐,在面对学校开设音乐课,最关键的是关于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充分做好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和互相配合默契的准备。通过互动教学,让学生充分享受到音乐的魅力、音乐的力量,使得他们思维活跃的同时,也打开了对音乐热爱的心。
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性格的学生给与不同的互动交流。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导致了他们对同一授课的音乐内容,具体到不同的音乐作品分析时,给予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处理。这时候,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授课状态,从众多不同之处寻求共鸣,针对不同的学生所做出的反映给予教学反馈做出正确的调整,继而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主动性。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主导着学生学习音乐相关知识的内容,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也应积极配合课堂教学工作。从最基本的一问一答式互动,逐渐演变成游戏互动、身体律动互动、各种不同形式的合作互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参与有关音乐课堂互动合作交流活动,一切就变得很顺利。既能充分展现音乐教师独特的教学魅力,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参与学习,否则关于音乐作品的学习也仅此是表面而已。
三、音乐教材方面
前面已经说到,初中音乐教材中的课型包括歌唱课型、欣赏课型、器乐课型。歌唱课和器乐课相比较欣赏课,我个人认为会有更多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无论是哪种课程类型,学生都应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互动活动当去,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去感悟音乐作品,提高自己的音乐学习新能力。
本人手上的初中音乐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教材的后记写道“这套教材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宗旨,让学生在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激发创新性潜能,为终身学习音乐奠定良好基础”。翻开教材目录,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单元都会有自己的核心主题。比如说七年级上册,目录显示一共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分别有着自己独立的核心主题,它们依次是歌唱祖国、缤纷舞曲、草原牧歌、欧洲风情、劳动的歌、江淮乡情。这些核心主题不仅有歌颂崇高的爱国情感和地方性民歌的推崇,也有西方国家音乐的学习与欣赏。所以,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版本的升级也证实了“教材内容结构合理、编排有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插图精美、形象生动、活泼新颖,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小结: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不断创新,有关音乐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师生互动教学这一方法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对提高现阶段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有一定的积极帮助。我相信,通过对音乐课堂互动教学的重视,中学音乐教学会变得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谢家幸 徐绪标:《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刘青翠.浅谈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运用[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1(2)
[3]徐旭茫.教学互动低效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音乐教育,2008(7)
[4]万昇艳.论音乐课堂中的“互动”教学.[J].大众文艺,2009(10):157
【关键詞】:中学;互动教学;音乐课堂;师生合作
音乐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物。对于中学生,简单的音乐课程不仅是心灵上的升华,也是学习过程中劳逸结合的一种必要手段。根据中学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分类,类型可分为:歌唱课、欣赏课、器乐课。这三种类型的课程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歌唱课和器乐课会有更多的师生互动。无论是什么样的音乐课程内容,都少不了课堂教学互动的运用,也是促进师生感情的交流,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互动教学方法已经被广大师生所接受,这也是音乐教学发展趋势的必然性。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更好的运用互动式教学呢。按照互动对象开始分类,它可以分为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生生之间,总的都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交流。
一、音乐教师方面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因此,教师是关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引导学生认识了解音乐和学习音乐规律。
中学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会有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与习惯,它是以逐渐形成的固定教学思维来影响着音乐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而养成固定的教学习惯。任何事情一旦养成固定的习惯,长久以来就会显得单调缺少创新。由于教学对象是方方面面都有差异性的中学生,不同的学生接收知识的敏感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运用固定的教学思维去教学,没有新颖的课堂教学,学生就会丧失了对音乐课程的热爱。
在教学方法上,很大程度上是检验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个人能力的试金石。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能让一堂完整的音乐课上的生动、形象化。充分利用不断变化着互动教学方法,不仅较大程度上避免了教师教学的思维定势,也提高了音乐互动教学的效率。无论是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还是语言表达能力上,它都离不开教师独特的个人魅力上。这里所说的个人魅力不仅是衣冠得体,也是个人能力的魅力的展示,这也是我特别在乎的一点。在整个课堂讲课中,音乐教师这一角色的扮演不仅带领学生走进自己的课堂情境中,还要让学生在互动音乐教学中学习喜爱音乐,配合教师的互动行为,才能增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与默契。因此,初中音乐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充当好自己的教师角色,定位好自己的授课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们对音乐这一门学科的重视和喜爱,也充分配合教师的互动教学,影响到音乐课堂的成效。
二、学生方面
在学校里,音乐伴随着每个孩子的成长。它是一门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更是开展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多数学生都很热爱音乐,在面对学校开设音乐课,最关键的是关于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充分做好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和互相配合默契的准备。通过互动教学,让学生充分享受到音乐的魅力、音乐的力量,使得他们思维活跃的同时,也打开了对音乐热爱的心。
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性格的学生给与不同的互动交流。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导致了他们对同一授课的音乐内容,具体到不同的音乐作品分析时,给予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处理。这时候,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授课状态,从众多不同之处寻求共鸣,针对不同的学生所做出的反映给予教学反馈做出正确的调整,继而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主动性。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主导着学生学习音乐相关知识的内容,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也应积极配合课堂教学工作。从最基本的一问一答式互动,逐渐演变成游戏互动、身体律动互动、各种不同形式的合作互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参与有关音乐课堂互动合作交流活动,一切就变得很顺利。既能充分展现音乐教师独特的教学魅力,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参与学习,否则关于音乐作品的学习也仅此是表面而已。
三、音乐教材方面
前面已经说到,初中音乐教材中的课型包括歌唱课型、欣赏课型、器乐课型。歌唱课和器乐课相比较欣赏课,我个人认为会有更多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无论是哪种课程类型,学生都应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互动活动当去,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去感悟音乐作品,提高自己的音乐学习新能力。
本人手上的初中音乐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教材的后记写道“这套教材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宗旨,让学生在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激发创新性潜能,为终身学习音乐奠定良好基础”。翻开教材目录,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单元都会有自己的核心主题。比如说七年级上册,目录显示一共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分别有着自己独立的核心主题,它们依次是歌唱祖国、缤纷舞曲、草原牧歌、欧洲风情、劳动的歌、江淮乡情。这些核心主题不仅有歌颂崇高的爱国情感和地方性民歌的推崇,也有西方国家音乐的学习与欣赏。所以,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版本的升级也证实了“教材内容结构合理、编排有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插图精美、形象生动、活泼新颖,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小结: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不断创新,有关音乐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师生互动教学这一方法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对提高现阶段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有一定的积极帮助。我相信,通过对音乐课堂互动教学的重视,中学音乐教学会变得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谢家幸 徐绪标:《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刘青翠.浅谈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运用[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1(2)
[3]徐旭茫.教学互动低效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音乐教育,2008(7)
[4]万昇艳.论音乐课堂中的“互动”教学.[J].大众文艺,2009(1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