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创造、文化传承内涵角度入手,探讨了习作教学与核心素养间内在联系,并基于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兴趣,提出了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以求通过灵活性、多样性和创新性的方法理念,促进学生习作技巧能力与核心素养品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习作是一种练习,也是一种训练,是学生从习作到创作的经历过程,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明,小学是作文教学的“习作”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写话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综合培养,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实践中,结合风景、事物、山水、花鸟等题材,将内心合理的想象,创造性的表达出来。可见,核心素养与习作教学的内涵、路径、价值相统一。教师在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应紧密围绕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想象能力,精心设计具有主题性、生活性、情节性的习作学习,促使学生能在自由、开放、自主、探究的习作练习中,自觉发挥思维想象潜力,运用生动优美的词句言语,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而在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语言表达、思维创作、审美想象、文化理解关键能力与综合思维品质。
一、融合生活理念,鼓励创新表达
习作本身即具独立的审美价值和思考判断,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写作过程,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在生活化、情境化的品读中发展习作思维,提高写作兴趣。
例如,教学《金色的草地》时,教师要将习作练习融入实际生活,指导学生运用仿写、改写、续写、缩写的方法,对语言文字进行提炼、升华,并能结合现实生活经验,表达对自然、植物、风景的热爱之情。教师提出有价值问题情境:“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草地的颜色的变化跟什么植物有关?作者是怎么赞美这片草地的?”启发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结合文中作者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写出自己的生活中的真实见闻和感想。教师:“请你按时间顺序讨论草地颜色的变化?你注意了颜色的变化跟什么有关?神奇美妙的自然界还有许多不同颜色、特点、形状的花草,请写出自己对花草的感受和发现。”教师指导学生仿写和改写,可以丰富学生的言语词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写作习惯,使学生能将具体的语言文字,置于特定的生活情感中理解、分析和评价,在写作实践中掌握运用词句、文字的运用规律。
二、阅读练笔思索,激活真情实感
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以鲜活、新奇的事物材料,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通过独立观察和精细辨别,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文字材料的启示下,能基于精巧的构思,建立一个多彩真实的客观世界。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细致的捕捉事物的特点,并运用所掌握积累的词汇,以读后练笔的形式,对课文的语言特点和文学形象,进行辨识、比较、归纳和概括。
例如,教学《爬山虎的脚》时,教师出示图画“一墙绿色植物,爬到岩石、屋顶、墙上”教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一两句话说出它的特点吗?”“茂盛、郁郁葱葱……”教师:“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为什么它能爬到岩石、屋顶、墙上呢?”教师:“对!因为它有脚,它脚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描写的意境,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了解作者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教师:“如果你是作者,会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爬山虎?”启发学生在读后练笔中,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来描述爬山虎叶子、形状、颜色、脚的位置和特点,让学生在观察、交流、辨识、归纳中,能自觉反思积累自己的言语经验,在进一步的探究、发现、写作中,形成自己对语言和词句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进而能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的概括爬山虎脚特点,掌握作者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和描写特点。
三、积累写作技巧,丰富审美体验
习作教学应做到创意精巧,方式灵活,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在核心素养视野下,要注重习作教学的综合性练习,组织学生在课堂自主查找材料,探究材料,品味语言艺术,并在综合性习作活动中,展开体验、欣赏、评价,运用掌握的语言文字,表现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态度和审美观念。
例如,教学《黄山奇松》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启发学生主动结合生活经验,自由想象,编写、表现和创造心中的美好事物形象。《黄山奇松》一文,作者在以生動的笔墨,精妙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抒发了对黄山风景的感叹之情。教师可采取角色辩论、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感受黄山文化与黄山奇松的奇特优美,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教师要通过一种富有时代气息和生命力的环境创设,做让学生达到一个乐于写作、敢于创作的理想思考境界。教师:“黄山奇松‘奇’在哪里?作者对哪棵奇松的评价最高?黄山松的奇美特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学生对课文欣赏、评价完毕后,组织学生站在导游的角度,给黄山奇松写一段解说词,写一写、说一说三大名松的千姿百态和神奇秀美,在提高学生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总之,教师在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与创造性写作思维的综合培养,引导学生在阅读、赏析、思考、交流、探究中,能灵活运用想象和联想,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情感体验。习作是学生创造性的言语思维表达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在丰富多样的习作体验中,从现实生活角度,辨识、分析、比较、归纳文中语言现象,进而使学生在探究性、思考性的问题启迪下,能结合自身的审美判断,清晰、生动、有逻辑性、有条理性的,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敏捷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参考文献
[1]陈慧.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寻[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04).
[2]张海英.核心素养在习作教学中落地生根[J].创新时代,2017(10):62-63.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习作是一种练习,也是一种训练,是学生从习作到创作的经历过程,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明,小学是作文教学的“习作”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写话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综合培养,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实践中,结合风景、事物、山水、花鸟等题材,将内心合理的想象,创造性的表达出来。可见,核心素养与习作教学的内涵、路径、价值相统一。教师在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应紧密围绕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想象能力,精心设计具有主题性、生活性、情节性的习作学习,促使学生能在自由、开放、自主、探究的习作练习中,自觉发挥思维想象潜力,运用生动优美的词句言语,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而在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语言表达、思维创作、审美想象、文化理解关键能力与综合思维品质。
一、融合生活理念,鼓励创新表达
习作本身即具独立的审美价值和思考判断,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写作过程,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在生活化、情境化的品读中发展习作思维,提高写作兴趣。
例如,教学《金色的草地》时,教师要将习作练习融入实际生活,指导学生运用仿写、改写、续写、缩写的方法,对语言文字进行提炼、升华,并能结合现实生活经验,表达对自然、植物、风景的热爱之情。教师提出有价值问题情境:“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草地的颜色的变化跟什么植物有关?作者是怎么赞美这片草地的?”启发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结合文中作者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写出自己的生活中的真实见闻和感想。教师:“请你按时间顺序讨论草地颜色的变化?你注意了颜色的变化跟什么有关?神奇美妙的自然界还有许多不同颜色、特点、形状的花草,请写出自己对花草的感受和发现。”教师指导学生仿写和改写,可以丰富学生的言语词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写作习惯,使学生能将具体的语言文字,置于特定的生活情感中理解、分析和评价,在写作实践中掌握运用词句、文字的运用规律。
二、阅读练笔思索,激活真情实感
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以鲜活、新奇的事物材料,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通过独立观察和精细辨别,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文字材料的启示下,能基于精巧的构思,建立一个多彩真实的客观世界。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细致的捕捉事物的特点,并运用所掌握积累的词汇,以读后练笔的形式,对课文的语言特点和文学形象,进行辨识、比较、归纳和概括。
例如,教学《爬山虎的脚》时,教师出示图画“一墙绿色植物,爬到岩石、屋顶、墙上”教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一两句话说出它的特点吗?”“茂盛、郁郁葱葱……”教师:“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为什么它能爬到岩石、屋顶、墙上呢?”教师:“对!因为它有脚,它脚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描写的意境,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了解作者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教师:“如果你是作者,会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爬山虎?”启发学生在读后练笔中,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来描述爬山虎叶子、形状、颜色、脚的位置和特点,让学生在观察、交流、辨识、归纳中,能自觉反思积累自己的言语经验,在进一步的探究、发现、写作中,形成自己对语言和词句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进而能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的概括爬山虎脚特点,掌握作者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和描写特点。
三、积累写作技巧,丰富审美体验
习作教学应做到创意精巧,方式灵活,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在核心素养视野下,要注重习作教学的综合性练习,组织学生在课堂自主查找材料,探究材料,品味语言艺术,并在综合性习作活动中,展开体验、欣赏、评价,运用掌握的语言文字,表现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态度和审美观念。
例如,教学《黄山奇松》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启发学生主动结合生活经验,自由想象,编写、表现和创造心中的美好事物形象。《黄山奇松》一文,作者在以生動的笔墨,精妙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抒发了对黄山风景的感叹之情。教师可采取角色辩论、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感受黄山文化与黄山奇松的奇特优美,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教师要通过一种富有时代气息和生命力的环境创设,做让学生达到一个乐于写作、敢于创作的理想思考境界。教师:“黄山奇松‘奇’在哪里?作者对哪棵奇松的评价最高?黄山松的奇美特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学生对课文欣赏、评价完毕后,组织学生站在导游的角度,给黄山奇松写一段解说词,写一写、说一说三大名松的千姿百态和神奇秀美,在提高学生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总之,教师在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与创造性写作思维的综合培养,引导学生在阅读、赏析、思考、交流、探究中,能灵活运用想象和联想,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情感体验。习作是学生创造性的言语思维表达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在丰富多样的习作体验中,从现实生活角度,辨识、分析、比较、归纳文中语言现象,进而使学生在探究性、思考性的问题启迪下,能结合自身的审美判断,清晰、生动、有逻辑性、有条理性的,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敏捷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参考文献
[1]陈慧.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寻[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04).
[2]张海英.核心素养在习作教学中落地生根[J].创新时代,2017(10):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