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但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进行科学的语文课堂教学呢?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的师生关系将是教育工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标准下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可以多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心中所想,而学生应当关心老师,体谅老师辛苦。这也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要求。
【关键词】高效率;课堂教学 ;新课改;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在我们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关系是社会群体关系中一个包含多元因素的一个关系体系,它既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包含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因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教育者提出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中,每一位一线教育工作者,应该都想与学生构建一种民主的、平等的、轻松的、愉悦的、互尊互敬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注入热爱学生之情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当然,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光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除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外,师生关系可说是构成了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在师生关系的相互作用中,作为老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作为学生也应该有积极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如何构建这样的关系,也是见仁见智。那么作为我们老师本身,应当如何去做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引导学生用善于洞察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身边的事物,又能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自主学习呢?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多样、有趣和富有探索性,倡导现代信息技术走进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合理整合语文学习资源等,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尤显重要。通过平时工作中的实践与体悟,本人就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一问题谈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品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
二、教师要主动大胆地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想要彻底转变自己的角色,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教书先生”,而是一个能影响他人,能指导学生领悟并享受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一个能灵活运用教材与教法,与学生一起汲取并探究知识的合作者;一个善于聆听学生心声的听众;又是一个能适应社会发展的研究者…… 教师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只有教师真心大胆切实有效地解放自己并付诸实践,才可将学生的主导地位体现出来,还学生以真正的主动权与更广阔的心理空间及活动舞台。
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教师上课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使师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配合默契,收到极佳的效果。灵活巧妙的教学方式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高效润滑剂,它可以使整堂课变得高效且精彩纷呈。可以借助电教媒体来展示某些场面及片断,这样便于将静止的文字动画为可感可听的视频,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运动,便于开发思维。利用电教媒体能调动学生的激情,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犹如身临其境,便于挖掘文章的主题。掌握好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快速吸收新的知识,教师应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快乐课堂,让学生快乐学习!这样学生就会说“我爱我师”。
四、教师要适时适地与学生沟通
要充分理解、尊重、信任学生。俗语说:“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想让学生充分尊重教师并主动和教师沟通,要想和学生和谐相处,教师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洞悉他们的喜怒哀乐,要不忘送上你鼓励与赞扬的语言,让学生意识到师生是生活在同一“纬度”的“共体”,而且教师领先于学生,这样学生才愿意和教师称为 “朋友”。尊重与被尊重,信任与被信任是相辅相成的。给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成功与自信,更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和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生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各司其职,其乐融融。这样,在师生双向交流时,学生才能主动表达自己的主观意愿,这对师生和谐,生生互动,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所以,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良好的教育离不开优秀的教师,真正优秀的教师定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要想成为这样的“好老师”定然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非朝夕之力,而是一门持久的教育艺术,需要且践行且领悟。
参考文献
[1] 贾艳玲.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J].快乐阅读,2012(3).
[2] 聂文英. 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指导思想[J].教育现代化,2012(5).
[3] 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王春秀,女,1979年生,汉族,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沙梁乡完全小学教师,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高效率;课堂教学 ;新课改;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在我们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关系是社会群体关系中一个包含多元因素的一个关系体系,它既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包含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因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教育者提出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中,每一位一线教育工作者,应该都想与学生构建一种民主的、平等的、轻松的、愉悦的、互尊互敬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注入热爱学生之情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当然,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光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除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外,师生关系可说是构成了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在师生关系的相互作用中,作为老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作为学生也应该有积极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如何构建这样的关系,也是见仁见智。那么作为我们老师本身,应当如何去做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引导学生用善于洞察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身边的事物,又能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自主学习呢?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多样、有趣和富有探索性,倡导现代信息技术走进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合理整合语文学习资源等,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尤显重要。通过平时工作中的实践与体悟,本人就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一问题谈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品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
二、教师要主动大胆地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想要彻底转变自己的角色,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教书先生”,而是一个能影响他人,能指导学生领悟并享受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一个能灵活运用教材与教法,与学生一起汲取并探究知识的合作者;一个善于聆听学生心声的听众;又是一个能适应社会发展的研究者…… 教师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只有教师真心大胆切实有效地解放自己并付诸实践,才可将学生的主导地位体现出来,还学生以真正的主动权与更广阔的心理空间及活动舞台。
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教师上课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使师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配合默契,收到极佳的效果。灵活巧妙的教学方式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高效润滑剂,它可以使整堂课变得高效且精彩纷呈。可以借助电教媒体来展示某些场面及片断,这样便于将静止的文字动画为可感可听的视频,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运动,便于开发思维。利用电教媒体能调动学生的激情,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犹如身临其境,便于挖掘文章的主题。掌握好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快速吸收新的知识,教师应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快乐课堂,让学生快乐学习!这样学生就会说“我爱我师”。
四、教师要适时适地与学生沟通
要充分理解、尊重、信任学生。俗语说:“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想让学生充分尊重教师并主动和教师沟通,要想和学生和谐相处,教师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洞悉他们的喜怒哀乐,要不忘送上你鼓励与赞扬的语言,让学生意识到师生是生活在同一“纬度”的“共体”,而且教师领先于学生,这样学生才愿意和教师称为 “朋友”。尊重与被尊重,信任与被信任是相辅相成的。给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成功与自信,更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和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生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各司其职,其乐融融。这样,在师生双向交流时,学生才能主动表达自己的主观意愿,这对师生和谐,生生互动,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所以,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良好的教育离不开优秀的教师,真正优秀的教师定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要想成为这样的“好老师”定然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非朝夕之力,而是一门持久的教育艺术,需要且践行且领悟。
参考文献
[1] 贾艳玲.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J].快乐阅读,2012(3).
[2] 聂文英. 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指导思想[J].教育现代化,2012(5).
[3] 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王春秀,女,1979年生,汉族,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沙梁乡完全小学教师,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