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作为高中的教学内容之一,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音乐所具有的直接的美育功能,对于中学生的素质提升和综合能力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如何在高中的音乐课堂上,为学生们带来美的熏陶,是高中音乐教师需要反复思索琢磨的问题。
高中音乐教育的现状
1.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在应试的教育背景下,音乐教育作为一门旨在培养学生的美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并没有得到教师和学生相应的足够重视。在课程设置上,音乐教育课的课时配置远远不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通常情况下,高中每周只开设一个课时的音乐教育课程。
在这一个课时的音乐课堂上,教师所教授的音乐知识、音乐课所具备的美学功能,也并未得到学生自身的重视。许多学生漫不经心,体会不到音乐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老师在讲台前面讲音乐理论与知识,学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开小差,或者将音乐课堂用来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这种师生不能达到共融的情况,普遍存在于现今大多数高中学校的音乐课堂上。
2.音乐教育现状的根源剖析
音乐审美教育之所以并未在高中学生中达到应有的效果,根源在于高中生处于应试教育环境之下,课业繁重,因而忽视了音乐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同时,许多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上,也缺乏生动活泼、引人人胜的教学手段,无法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知识学习的兴趣,无法将音乐之美融入课堂教学;学生无法汲取老师传授的音乐知识,从而无法进入音乐所奉献给我们的美的世界。高中音乐教育的意义
音乐不但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通过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可以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在德育、智育提高的基础上,达到美育的同步提升。
通过教师安排形式多样的音乐课程,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想象力,在寓教于乐中,潜移默化地缓解由巨大升学压力带来的负面焦躁情绪。
音乐对于素质教育的辅助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任何一种教育,其最终的目的,是培养思维上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优秀人才,在中学时代为学生日后的身心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高中教师开展音乐审美教育的真正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音乐教育理想化的方式方法
1.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融合贯通,导入、加深音乐审美教育
严格说来,作为以艺术性为主导内涵的学科,音乐审美教育不可能孤立存在,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必然需要将音乐审美教育与其他课程的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其它学科的知识。
音乐审美与文学佳作,永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进行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首先加强自己的内在文学素养,在音乐审美教育的课堂上,结合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阳关三叠》的赏析时,以古筝的乐曲为背景,缓缓地从旁白引入语文课本中的唐诗诗句:“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如此,诗句恰到好处地与音乐的曲调契合,为学生营造了全方位的音乐感知环境,使他们深刻地了解了文学的内涵,也培育了音乐审美的情操。
除了文学知识的融入之外,音乐审美教育与历史教育也密不可分。迥异的音乐风格来自于不同的年代背景、历史环境。在高中的音乐课本中,设置了许多与历史背景关联密切的音乐鉴赏作品,如柴可夫斯基的《1812年序曲》,是为了庆祝俄法战争胜利70周年而创作的,教师应当适时、恰当地在课堂中引入历史背景知识的介绍,或安排学生寻找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在随后的音乐课上进行小组或个人展示,从而发挥学生在音乐审美与鉴赏中的主体性,发自内心地感触音乐,提高审美品位。
在主要学科之外,音乐鉴赏可以与其他的艺术鉴赏课程融会贯通,发挥作用,如美术课程。由于艺术的共通性,各个时期的不同背景下的音乐流派与社会的美术流派是联系紧密、相辅相成的。
2.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审美兴趣
在高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教材设置中,往往以内涵凝重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为重要内容,难以引起活泼好动、习惯于网络媒体等新鲜事物的高中青少年的兴趣与共鸣,而利用时下的流行乐来进行导入推及,极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授古典音乐《钢琴艺术的奇葩》时,完全可以将周杰伦的代表作《夜曲》引入其中,并将流行音乐的涵义与古典乐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周杰伦的这首歌曲,讲述的是心中的爱人因为爱听肖邦的这首夜曲,故而选择弹奏夜曲来追忆已逝的爱人,同时反映出精通古典音乐的周杰伦对音乐大家肖邦的崇拜,大家可以谈谈你们对肖邦的理解吗?”如此一来,古典音乐大师肖邦与学生们的距离,便无限拉近了。
3.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审美教育的培养是直观的,不但借助于音乐的有声这一形式,同时,教师还可利用其他物质手段——实物的乐器、幻灯片展示等,来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的美。
具体的小件实物乐器——口琴、竖笛、葫芦丝、三角铁等,都可以拿来作为教师教学的道具。比起略显枯燥、单纯的音乐聆听欣赏,学生们更容易为具体的乐器实物所吸引。
4.走进学生,发挥学生在音乐审美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美是因为人的存在而存在的,失去了人,美也就毫无意义可言。音乐也同样如此。教师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时刻牢记音乐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因此,走进学生,聆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发挥学生在音乐审美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是教师在针对学生展开音乐审美教育时最应该关注的问题。
高中音乐教育的现状
1.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在应试的教育背景下,音乐教育作为一门旨在培养学生的美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并没有得到教师和学生相应的足够重视。在课程设置上,音乐教育课的课时配置远远不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通常情况下,高中每周只开设一个课时的音乐教育课程。
在这一个课时的音乐课堂上,教师所教授的音乐知识、音乐课所具备的美学功能,也并未得到学生自身的重视。许多学生漫不经心,体会不到音乐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老师在讲台前面讲音乐理论与知识,学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开小差,或者将音乐课堂用来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这种师生不能达到共融的情况,普遍存在于现今大多数高中学校的音乐课堂上。
2.音乐教育现状的根源剖析
音乐审美教育之所以并未在高中学生中达到应有的效果,根源在于高中生处于应试教育环境之下,课业繁重,因而忽视了音乐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同时,许多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上,也缺乏生动活泼、引人人胜的教学手段,无法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知识学习的兴趣,无法将音乐之美融入课堂教学;学生无法汲取老师传授的音乐知识,从而无法进入音乐所奉献给我们的美的世界。高中音乐教育的意义
音乐不但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通过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可以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在德育、智育提高的基础上,达到美育的同步提升。
通过教师安排形式多样的音乐课程,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想象力,在寓教于乐中,潜移默化地缓解由巨大升学压力带来的负面焦躁情绪。
音乐对于素质教育的辅助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任何一种教育,其最终的目的,是培养思维上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优秀人才,在中学时代为学生日后的身心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高中教师开展音乐审美教育的真正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音乐教育理想化的方式方法
1.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融合贯通,导入、加深音乐审美教育
严格说来,作为以艺术性为主导内涵的学科,音乐审美教育不可能孤立存在,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必然需要将音乐审美教育与其他课程的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其它学科的知识。
音乐审美与文学佳作,永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进行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首先加强自己的内在文学素养,在音乐审美教育的课堂上,结合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阳关三叠》的赏析时,以古筝的乐曲为背景,缓缓地从旁白引入语文课本中的唐诗诗句:“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如此,诗句恰到好处地与音乐的曲调契合,为学生营造了全方位的音乐感知环境,使他们深刻地了解了文学的内涵,也培育了音乐审美的情操。
除了文学知识的融入之外,音乐审美教育与历史教育也密不可分。迥异的音乐风格来自于不同的年代背景、历史环境。在高中的音乐课本中,设置了许多与历史背景关联密切的音乐鉴赏作品,如柴可夫斯基的《1812年序曲》,是为了庆祝俄法战争胜利70周年而创作的,教师应当适时、恰当地在课堂中引入历史背景知识的介绍,或安排学生寻找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在随后的音乐课上进行小组或个人展示,从而发挥学生在音乐审美与鉴赏中的主体性,发自内心地感触音乐,提高审美品位。
在主要学科之外,音乐鉴赏可以与其他的艺术鉴赏课程融会贯通,发挥作用,如美术课程。由于艺术的共通性,各个时期的不同背景下的音乐流派与社会的美术流派是联系紧密、相辅相成的。
2.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审美兴趣
在高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教材设置中,往往以内涵凝重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为重要内容,难以引起活泼好动、习惯于网络媒体等新鲜事物的高中青少年的兴趣与共鸣,而利用时下的流行乐来进行导入推及,极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授古典音乐《钢琴艺术的奇葩》时,完全可以将周杰伦的代表作《夜曲》引入其中,并将流行音乐的涵义与古典乐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周杰伦的这首歌曲,讲述的是心中的爱人因为爱听肖邦的这首夜曲,故而选择弹奏夜曲来追忆已逝的爱人,同时反映出精通古典音乐的周杰伦对音乐大家肖邦的崇拜,大家可以谈谈你们对肖邦的理解吗?”如此一来,古典音乐大师肖邦与学生们的距离,便无限拉近了。
3.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审美教育的培养是直观的,不但借助于音乐的有声这一形式,同时,教师还可利用其他物质手段——实物的乐器、幻灯片展示等,来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的美。
具体的小件实物乐器——口琴、竖笛、葫芦丝、三角铁等,都可以拿来作为教师教学的道具。比起略显枯燥、单纯的音乐聆听欣赏,学生们更容易为具体的乐器实物所吸引。
4.走进学生,发挥学生在音乐审美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美是因为人的存在而存在的,失去了人,美也就毫无意义可言。音乐也同样如此。教师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时刻牢记音乐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因此,走进学生,聆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发挥学生在音乐审美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是教师在针对学生展开音乐审美教育时最应该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