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众多礼仪中,餐桌礼仪最为常见,也是最不能忽视的一种礼仪。餐桌礼仪我们应该从娃娃抓起。首先,餐桌礼仪是幼儿礼仪教育的开始。其次,在情境创设中融合餐桌礼仪,第三,幼儿进行餐桌礼仪是最重要的时间,第四,强化餐桌礼仪,第五,在教学中逐渐渗透餐桌礼仪,最后,不学礼,无以立。
关键词:幼儿;餐桌;礼仪
一、幼儿礼仪教育始于餐桌
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要有睿智的思维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果断的判断力、娴熟的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和礼节。无论是在针锋相对的谈判桌上,还是简单的与人沟通;无论是工作中与同事相处,还是生活中与家人生活,礼仪、礼节无处不在,无处不讲。而良好的礼仪和礼节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和养成的。习惯的养成具有渐进性的特点,即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所以,礼仪教育需要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
而“吃”是人的本能,人来到世界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的礼仪是从“吃”开始的,也就是说礼仪教育始于餐桌。然而我们不少的家长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认为孩子小,任凭孩子吃饭时用手乱抓,好吃的一个人吃,饭前不洗手,饭后不擦嘴,等等。认为树大自然直,等孩子大了自然就会好了,殊不知这样放纵孩子就让孩子养成了许多就餐的坏习惯。从餐桌上就开始对孩子进行培养,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也是培养他们的文明行为习惯和责任感,提高孩子自身素质的开始。
二、在情境创设中融合餐桌礼仪
幼儿园是幼儿主要的学习场所,利用幼儿园的优良环境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餐桌礼仪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能逐渐培养幼儿良好道德素养,促使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活动室是幼儿学习、游戏、活动的主要场所,墙面布置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学期初,就应抓住机会,改变以往教师为主体的单一模式,让全体幼儿参与活动室坏境的布置,让他们成为班级环境的创造者、设计者和拥有者。例如:可在班级设置一个特色版块,版块上运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布置相关的内容,运用生动形象的幼儿进餐图、通俗简短的儿歌、各种卡通食物图等方式,让幼儿感受进餐的愉快氛围,从而实现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三、幼儿期是进行餐桌礼仪教育的重要时期
有关调查表明,幼儿良好习惯形成的规律之一就是趋早性,即人的良好习惯萌发于幼儿期,宜从小培养。因为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高级神经系统活动可塑性大,易受外界影响和支配,特别具有易感染、易暗示等特点。所以,幼儿善于模仿,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和成人教导,并且这个时期接受的教育会给孩子留下终身的印象。“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而在此时开展餐桌礼仪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餐桌礼仪行为习惯,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使孩子终身受益。注重这一时期餐桌礼仪的培养,为孩子将来成功地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如果教育不当,把握不好,常常会使幼儿养成不良的就餐习惯。正确合理的起始教育,要比教育的矫正工作容易得多。
为了使幼儿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并形成习惯,可采用以下几点做法:一通过具体、形象、有感染力的思想和优秀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与行为去影响幼儿,如《漏嘴巴的小弟弟》教育幼儿要养成好习惯。二是抓住幼儿日常良好行為做榜样。三是用教师良好的言行去感染幼儿。在幼儿心目中老师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乐于模仿,都是学习的榜样。老师的言语、态度、思维、习惯都容易转化为幼儿的行动,所有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好。
四、在日常教学中渗透餐桌礼仪
幼儿园教育课程是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将幼儿餐桌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可将餐桌礼仪教育渗透在语言、社会、健康等学科中,例如:在语言活动《悯农》和劳动《给种植园地拔草》等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劳动的辛苦,学会珍惜粮食;社会活动《做客》让幼儿在游戏情景中愉快地练习进餐的正确姿势,养成文明进餐的良好习惯,并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好!”“谢谢”、“请”等,可以说是两全其美;在健康活动《尝一尝》中,让幼儿品尝常见的几种营养价值高,但有特殊味道的蔬菜,了解这几种蔬菜在人体中的特殊作用,让幼儿养成不偏食的良好习惯。其次,教师和幼儿共同创作三字谣,利用朗朗上口的三字谣引导幼儿,在无形中形成好的用餐习惯,并在幼儿朗诵中辐射到每个家庭,事实证明这样做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五、不学礼,无以立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礼仪是个人、组织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的集中体现,人们往往把讲礼貌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对于个人来说,则是衡量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子。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餐桌旁的仪态风度是直接反映一个人的文明修养的镜子。所以要注意,就餐不仅仅是吃一顿饭,而更多的是一种社交活动,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你的内在气质和修养的体现。
综上所述,进行礼仪的学习可以增强孩子的个人素质,塑造家庭单位的外在形象。作为仪礼之邦的中国,从小教育孩子要讲文明、讲礼貌,同时也是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贾冬琴,朱成梅.幼儿餐桌礼仪案例解析[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03:118+121.
[2] 赵丽.小班幼儿进餐礼仪的培养[A]. .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5.
[3] 于得英.注重一日活动细节 培养幼儿文明礼仪[J]. 学周刊,2011,03:85.
关键词:幼儿;餐桌;礼仪
一、幼儿礼仪教育始于餐桌
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要有睿智的思维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果断的判断力、娴熟的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和礼节。无论是在针锋相对的谈判桌上,还是简单的与人沟通;无论是工作中与同事相处,还是生活中与家人生活,礼仪、礼节无处不在,无处不讲。而良好的礼仪和礼节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和养成的。习惯的养成具有渐进性的特点,即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所以,礼仪教育需要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
而“吃”是人的本能,人来到世界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的礼仪是从“吃”开始的,也就是说礼仪教育始于餐桌。然而我们不少的家长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认为孩子小,任凭孩子吃饭时用手乱抓,好吃的一个人吃,饭前不洗手,饭后不擦嘴,等等。认为树大自然直,等孩子大了自然就会好了,殊不知这样放纵孩子就让孩子养成了许多就餐的坏习惯。从餐桌上就开始对孩子进行培养,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也是培养他们的文明行为习惯和责任感,提高孩子自身素质的开始。
二、在情境创设中融合餐桌礼仪
幼儿园是幼儿主要的学习场所,利用幼儿园的优良环境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餐桌礼仪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能逐渐培养幼儿良好道德素养,促使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活动室是幼儿学习、游戏、活动的主要场所,墙面布置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学期初,就应抓住机会,改变以往教师为主体的单一模式,让全体幼儿参与活动室坏境的布置,让他们成为班级环境的创造者、设计者和拥有者。例如:可在班级设置一个特色版块,版块上运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布置相关的内容,运用生动形象的幼儿进餐图、通俗简短的儿歌、各种卡通食物图等方式,让幼儿感受进餐的愉快氛围,从而实现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三、幼儿期是进行餐桌礼仪教育的重要时期
有关调查表明,幼儿良好习惯形成的规律之一就是趋早性,即人的良好习惯萌发于幼儿期,宜从小培养。因为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高级神经系统活动可塑性大,易受外界影响和支配,特别具有易感染、易暗示等特点。所以,幼儿善于模仿,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和成人教导,并且这个时期接受的教育会给孩子留下终身的印象。“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而在此时开展餐桌礼仪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餐桌礼仪行为习惯,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使孩子终身受益。注重这一时期餐桌礼仪的培养,为孩子将来成功地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如果教育不当,把握不好,常常会使幼儿养成不良的就餐习惯。正确合理的起始教育,要比教育的矫正工作容易得多。
为了使幼儿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并形成习惯,可采用以下几点做法:一通过具体、形象、有感染力的思想和优秀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与行为去影响幼儿,如《漏嘴巴的小弟弟》教育幼儿要养成好习惯。二是抓住幼儿日常良好行為做榜样。三是用教师良好的言行去感染幼儿。在幼儿心目中老师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乐于模仿,都是学习的榜样。老师的言语、态度、思维、习惯都容易转化为幼儿的行动,所有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好。
四、在日常教学中渗透餐桌礼仪
幼儿园教育课程是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将幼儿餐桌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可将餐桌礼仪教育渗透在语言、社会、健康等学科中,例如:在语言活动《悯农》和劳动《给种植园地拔草》等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劳动的辛苦,学会珍惜粮食;社会活动《做客》让幼儿在游戏情景中愉快地练习进餐的正确姿势,养成文明进餐的良好习惯,并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好!”“谢谢”、“请”等,可以说是两全其美;在健康活动《尝一尝》中,让幼儿品尝常见的几种营养价值高,但有特殊味道的蔬菜,了解这几种蔬菜在人体中的特殊作用,让幼儿养成不偏食的良好习惯。其次,教师和幼儿共同创作三字谣,利用朗朗上口的三字谣引导幼儿,在无形中形成好的用餐习惯,并在幼儿朗诵中辐射到每个家庭,事实证明这样做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五、不学礼,无以立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礼仪是个人、组织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的集中体现,人们往往把讲礼貌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对于个人来说,则是衡量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子。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餐桌旁的仪态风度是直接反映一个人的文明修养的镜子。所以要注意,就餐不仅仅是吃一顿饭,而更多的是一种社交活动,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你的内在气质和修养的体现。
综上所述,进行礼仪的学习可以增强孩子的个人素质,塑造家庭单位的外在形象。作为仪礼之邦的中国,从小教育孩子要讲文明、讲礼貌,同时也是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贾冬琴,朱成梅.幼儿餐桌礼仪案例解析[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03:118+121.
[2] 赵丽.小班幼儿进餐礼仪的培养[A]. .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5.
[3] 于得英.注重一日活动细节 培养幼儿文明礼仪[J]. 学周刊,2011,03:85.